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搀扶着朱元璋坐在了床上。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是断不会喝醉的,他一边抬手解着衣襟,一边对李淑道:“天不早了,快些安歇吧。”
李淑赶紧双膝跪下,磕头道:“请先受小妾一拜,谢大人葬父之恩。”
朱元璋没想到李淑会在洞房中给自己叩头,他面色一凝,甫又浮上了笑意:“我做这一切不是冲着你,全为了一个义字。你也不必谢我。”
李淑听罢,心中更是涌起了敬佩之情,她依旧跪在地上没有起来,双手则开始为朱元璋脱靴子了。
朱元璋看着侍候自己的李淑,不禁心中一动。只见李淑如墨的黑发垂在肩畔,白的颈项稍向前倾,变成了一道美丽的曲线,秀丽的柳眉下,一双美目顾盼流兮,如丹的小嘴半张着,露出了一排细米贝齿。特别是那双忙碌的小手如青葱般纤美、温软。朱元璋一冲动,伸手便把李淑拽到了自己的怀里。
这时,几偻羞涩的红云才袭上了李淑的俏脸,她微微地阖上了双目,准备用自己的身体至一生去侍奉他了……
看起来,朱元璋真是春风得意。有了一个天底下最美貌的小老婆,还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他朱元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谁也无权干涉。他朱元璋再也不会受任何人的窝囊气了。然而,随着对李淑肉体的越来越熟悉,朱元璋渐渐地疑惑和纳闷起来:难道,拥有一个最美貌的女人,拥有一个小小的定远城,就是我朱元璋最大的追求?
朱元璋找不到答案,便把徐达、周德兴、汤和叫到身边来询问。周德兴、汤和也不知所以。徐达虽然认为老是困在一个定远城里不是长久之计,但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元璋有些不知所措了。
就在朱元璋有些不知所措的当口,老天爷适时地把一个人送到了朱元璋的身边。
有一天,徐达告诉朱元璋道:“大哥,几天来,总有一人在你住处张望,我起了疑心,经查问,方知他叫李善长。”
“哦?这人有何来头?”
“问问冯氏兄弟便知。”
找来冯氏兄弟一问,朱元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李善长,字百室,原是徽州歙县人,后来在定远境内安了家。但同时,朱元璋又对李善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善长曾在定远城内住过,死鬼李杰曾请李善长做定远的地方官,可李善长不仅没答应,还说了一句“大元气数将尽”的话,气得死鬼缪亨要砍李善长的头。亏得有人通风报信,李善长才幸免于难。朱元璋本来是很看不起读书人的,认为读书人除了会耍嘴皮子外,什么事也干不成。但这一回,朱元璋却认为李善长这个读书人很是不寻常。寻常的读书人是不会说出“大元气数将尽”一类的话,更不会站在那个客栈的门口朝他朱元璋住处的上空望。于是朱元璋就派冯氏兄弟带上礼物去请李善长过来“小酌几杯”。李善长悠搭着双手走到了朱元璋的对面。跟着,他的目光“唰”地就罩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竟然罩得朱元璋很是有点不自在。而李善长也只是那么定定地罩着,并不言语。这就使得朱元璋不得不先开口问道:“李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看我?”
李善长先是冲着朱元璋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然后颇有感慨地言道:“朱将军,我果然没有看错啊。”
众人都稀里糊涂的,不知李善长什么意思。只见李善长微锁双眉十分沉稳地说道:“九天前,我偶然路过城外,突然看到这个城市的上空有一朵五彩祥云缭绕。我大为惊诧,赶紧入得城来,住进那家小客栈里仔细地观瞧。我一连看了九天,我发现,那朵五彩祥云只在一个地方停留变幻。”
第二部分第16节 我朱元璋真的能够做上皇帝?
朱元璋隐隐地听出些门道来了:“李先生,你是说,那朵什么云彩是在我朱某的头顶上?”
李善长即刻回道:“正是!九天来,那朵祥云不仅一直停留在朱将军的头上,而且还始终只变幻着一种形状……那是一条巨龙的形状。今日得见朱将军,见朱将军果然生就一副帝王之相。”李善长的意思明显了:别看朱元璋长得丑,但却是真龙天子的模样。众人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想,只得眼巴巴地盯着朱元璋。而朱元璋此时脸上的颜色,却又真的像一朵五彩祥云般,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青,一会儿紫,最后变成一种不白不红又不青不紫的颜色来。徐达从没见过朱元璋有这种脸色,于是赶紧问道:“大哥,你怎么了?”
朱元璋打了个嗝,脸上的颜色迅速恢复正常,“二弟,李先生是我们的客人,此话从何说起?快请坐。”
谁知,李善长刚坐好,朱元璋就冷冷地望着李善长言道:“李先生,你说谎的本领并不高明啊。你先装神弄鬼地说我的头顶上有一朵什么五彩祥云,见了我的面又说我长着一副什么帝王之相,李先生,难道我朱元璋就是这么好欺骗的吗?”
众人的目光,马上就齐刷刷地射向了李善长。只见李善长微微一笑言道:“敢问朱将军,我李某为何要欺骗你?”
朱元璋笑了。他笑着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言道:“李先生,我怎么知道你为什么要欺骗我?听冯国用、冯国胜将军说,你李先生肚子里面的学问比海水还要多,你有这么多的学问,稍稍玩个点子,我可就一辈子都猜不出来了……”
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朱将军,如果你真的以为李某是在跟你玩点子,那李某这就告辞。只希望朱将军好自为之,万万不可耽误了锦绣前程。
李善长说走就要走。徐达赶紧言道:“大哥,马上就是中午了,何不留李先生在此吃顿午饭?”
朱元璋立刻道:“二弟说的是。如果李先生不见外,朱某想与李先生好好地聊一聊。”
显然,徐达已经看出来了,朱元璋嘴里说的是一回事,而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回事。说句大白话吧,徐达已经清楚地知道,朱元璋对李善长所说的“真龙天子”几个字非常感兴趣。讲起来也奇怪,自李善长说过朱元璋长着一副“帝王之相”之后,徐达怎么看朱元璋,朱元璋就怎么像一个“帝王”。
李善长没有离开。一是朱元璋等人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热情,二是他李善长既然来了本也没打算离开。中午陪李善长吃饭的,除朱元璋、徐达及冯氏兄弟外,还有周德兴、汤和等红巾军中的高级将领,一共有十多个人。
席间,朱元璋等人频频向李善长敬酒。虽然朱元璋敬酒只是象征性的,但徐达等人的敬酒却是实打实的。席间,李善长突然问道:“朱将军,你可知你的祖籍何处?”朱元璋虽不明白李善长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但还是规规矩矩地回道:“朱某曾听先父说过,朱某的祖籍好像在一个叫沛县的地方。”
李善长点了点头。“不错,朱将军的祖籍的确是在沛县。不过朱将军可否知道,沛县那里曾出过一个皇帝?”
朱元璋摇了摇头。冯国用插话道:“朱将军,沛县那里确曾出过一个皇帝,叫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人称汉高祖,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朱元璋马上道:“这么说,我与那个汉高祖刘邦,还是老乡啰?”又迅速转向李善长问道:“李先生,那个刘邦,本来是干什么的?”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朱将军,那个汉高祖本来也十分平常,三十多岁才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
朱元璋眼睛一亮:“李先生,那个刘邦的出身也并不比我朱某高贵在哪里呀!他三十多岁才做小小的亭长,而我现在才二十多岁,就已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了!”
李善长乐呵呵地言道:“所以呀,朱将军,那刘邦能做皇帝,你朱将军为什么不可以?”
朱元璋的双眼一下子瞪得比皮球还大还圆。“二弟三弟四弟……你们说,我朱元璋真的能够做上皇帝?”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回答的,所以众人的目光就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徐达的脸上,因为在定远城内,除了朱元璋,徐达的身份地位就是最高的了。若是别的什么问题,汤和肯定要奉承朱元璋几句,可这个“皇帝”的问题,汤和也就不敢随便奉承了。
徐达十分平静地望着朱元璋道:“大哥,我觉得李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我还觉得,李先生既然认为大哥能做上皇帝,那李先生就一定还有能让大哥做上皇帝的方法。”
在这种很重大很严肃的关口,朱元璋是十分相信徐达的。故而,徐达的话音还没有完全落,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问李善长道:“对呀,李先生,你说我能当上皇帝,那我怎么样才能当上皇帝呢?”
按朱元璋的城府,他是很少在众人的面前如此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显然“皇帝”这个词,使得他太激动了。李善长不紧不慢地言道:“朱将军,怎么样才能够当上皇帝,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问题。不过,我倒可以提出两点建议供朱将军参考。”
朱元璋立刻道:“李先生快说,我正洗耳恭听呐。”
不仅朱元璋在“洗耳恭听”,在座的人全都凝神屏气地在谛听。只听李善长言道:“朱将军,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天下到处都不安宁,暴乱迭起,为什么?因为大元朝早就失去了民心,改朝换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再想想那汉高祖刘邦,他为什么能够打败比他强大的楚霸王而开创了一代帝业?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朱将军,如果你也能够像汉高祖刘邦这样对你的手下约法三章,你还怕得不到天下的民心吗?有了民心,你还愁帝业不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