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蚓醯谜宓玫缴煺牛蚴歉攵苑健笆识鹊奈⒔洹!笔蛊溽θ换谖蚨植换岫阅闶┮员ǜ础H欢鹨环⒆阋粤窃庑┨跫灯鹄慈菀祝銎鹄茨焉霞幽选�
  
  缇丝发现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浇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将近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
  
  纾解焦虑
  
  糟糕,减音器的声音听起来怪怪的……需要送修吗?现在哪花得起这笔钱……恐怕要动用到孩子的教育费……到时候会不起学费怎么办?上星期那张成绩单直糟糕……万一孩子的成绩往下掉,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减音器的声音真的怪怪的……
  
  像这样的忧虑方式可以像八点档的连续剧演个没完没了,最后又绕回原来的剧情。上述例子是由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莉莎及汤玛士提供的,他们对忧虑的研究已将这个问题由神经过敏的范围,提升到科学的层次。忧虑的正面作用自是不待言的,深思熟虑的确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忧虑其实就是对潜在的危险提高警觉,这是人类进货过程中的基本生存能力。当脑部接收到恐惧的刺激时便开始感到忧虑,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威胁上,迫使脑子暂时抛开其他事情,绞尽脑汁想出因应办法。可以说忧虑是预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设计趋吉避凶的方案。
  
  真正造成问题的是长期而重复的忧虑,恶性循环而永远得不到解答。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长基性的忧虑具备所有低层次情绪冲动的特色:没来由感到担心,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不可理喻地陷溺于对单一的事项忧心不已。若持续恶化可能出现恐惧症、偏执、强迫性行为、惊慌失措等症状。每一种症状表现出对不同事物的忧虑,恐惧症者对可怕的情境特别担心,偏执症者忧虑的是如何避免可怕的灾难发生,恐慌症者担心的是死亡或恐慌症发作。
  
  这些症状的显著特征是忧虑过度,比如说有一位妇女因强迫性精神官能症接受治疗,她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从事下列行为:每日数次花四十五分钟洗澡,洗手二十余次,每次五分钟;坐下以前一定要用酒精或其他方式消毒椅子,而且绝不肯碰触小孩或动物,她认为这些都是不洁的。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对细菌的极端恐惧,她无时无刻不忧虑因感染病菌而死亡。
  
  另有一位妇女因一般性焦虑症接受治疗,医师请她就担心的事情做一分钟的自白:
  
  我可能无法说得很清楚,我恐怕以有为力量解释很难反映真相,而我们一定要找出真相……否则我的病不会好。如果我不会好,永远也不会快乐起来。
  
  这是很典型的忧虑症,患者被要求做一分钟的陈述,结果才短短几秒钟,她已经陷入人生问题的思索:一辈子再也快乐不起来。忧虑者的思绪常循着这样的方向,在脑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且常会穿插一些想像的灾难或悲剧。忧虑在脑中常以语言而非影像的形式上演,我们在控制忧虑时要特别留意这个现象。
  包克维等人是在治疗失眠症时开始就忧虑进行研究的。专家早已指出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认知的,即忧虑的思绪;一是肉体的,即是不断入侵的思绪投入。患者多是长期性的忧虑者,即使再困也无法停止忧虑。解决的办法是透过放松的练习,使患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简而言之,凡是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患者停止忧虑。
  
  但这个方法效果并不彰显,包克维认为原因可能与忧虑的正面效果有关。前面说过,忧虑是在预演潜在危机的因应方式,问题是忧虑通常无法达到这么建设性的效果,我们很少因忧虑找出新的解答或观点,更勿论长期的忧虑。忧虑者的思绪通常只中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方向完全不脱旧有的模式。而且这种人会为各式各样的事情忧虑(大多数根本不太可能发生),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
  
  但人些忧虑患者却告诉包克维忧虑对他们有帮助,而且是一种无法终止的循环。为什么忧虑会成为心理上的沉溺?包克维指出,这是因为忧虑和迷信一样,你愈是相信就愈觉得可信。人们忧虑的很多事情,实际发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如新人坠机身亡、破产等,结果便仿佛是忧虑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使忧虑之事无由实现,就好像戴着护身符的人以为自己平安无事是护身符的功效。
  
  新忧解旧愁
  
  她为了到一家出版社工作从中西部搬到洛杉矶,不料不久出版社被收购了,她也此失业。于是她开始从事自由写作,但这是个很不稳定的工作,有时忙得做不完,有时连房租都付不起。她常要控制打电话的次数,而且出版社会以来第一次没有医疗保险,这一点让她感到非常没有保障。她开始对身体的状况过度敏感,每次头痛都怀疑是得了脑瘤,每次开车都想像自己出车祸,而且常陷入长时间的忧虑与沮丧,但又没有能力摆脱。
  
  包克维发现忧虑另外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优点。陷入忧思的人似乎容易忽略因忧虑引发的焦虑感,到后来甚至会减轻焦虑感,这可以从心跳的变化得到印证。整个过程大概如下:首先你注意某项事物,引发潜在危机的意象,而这想像的灾难又会引发轻微的焦虑。于是你陷入一长串忧思,每一项都引发新的忧虑,但也因此使你的注意力不断地转移到新事物上来,而离开了原先引发焦虑的灾难意象。包克维发现意象比思绪容易引发焦虑,因此只要不唤起灾难意象,陷入忧思反而有助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忧虑的良药。
  
  然而长期的忧虑当然是不利的,因为长期忧思易陷入窠臼,鲜少产生突破性的解决方法。更严重的是,忧虑有时可发挥一点小功用,但于大局无补;虽可使焦虑感略减,但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长期忧虑的人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要担心就好”,或更糟糕的“快乐一点!”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忧虑是一种低层次的杏仁核作用,通常是不招自来的,而且一旦来了便很难驱走。不过包克维经过多次实验确实发现了一些简单而有用的步骤。
  
  第一步要有自觉,尽早察觉忧思的发生,最好是瞬间的灾难意象引发恶性循环的当刻。包克维曾训练病患培养自觉,教他们注意焦虑的初期征兆,认识引发焦虑的情况、思绪或意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生理反应。经过练习的确可提早发掘忧虑的萌生。此外他也教导病患在忧虑入侵时的放松方法,以及平常如何熟练放松的技巧。
  
  光是放松当然不够,同时要积极去除忧思,否则恶性循环还是一再重演。因此下一步是严厉挑战忧思:想想这可怕的事件发生的机率有多大?除了任其发生以外没有其他选择吗?或者可以采取其他较建设性的方法?一再重复这些想法真有益吗?
  
  思绪的克制加上建设性的质疑,对低层次的焦虑应可达到遏阻效果。你愈是做这方面努力,愈可能阻断脑部边缘系统的刺激。此外,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也有助于抵制脑部发给全身的焦虑讯号。包克维指出,上述方针都有助于阻遏忧虑。如果你任由自己一直忧虑下去,愈会觉得事情的确值得担心。但只要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思索,你的忧虑便会开始动摇。事实证明忧虑成疾的人都可经由这个方法慢慢走出忧虑。
  
  但如果你的忧虑症已严重到成为恐惧症、强迫性精神官能恐慌症,应考虑寻求药物治疗,事实上,这才是自觉的表现。不过,要预防治疗完毕后忧虑再度来袭,仍须接受情绪控制的训练。
  
  忧郁处理
  
  一般人最费力摆脱的情绪是悲伤,缇丝研究发现每个人走出忧伤的方式也是最多样的。当然,悲伤不见得都是不好的,忧伤和其他情绪一样有其作用。比如说失去新人的悲伤会使我们欢欣鼓舞一切娱乐失去兴趣,专注思索失去的一切,暂时使人失去从事新事物的动力。简而言之,这种悲伤将迫使人暂秘多彩的生活,退而做一些重要的省思;深思所失者代表何种意义,最后经过一番心理调适,修正新的人生方向。失落的悲伤有一定的功能,沮丧却是负面的。作家史泰隆称之为“心病的种种可怕形式”,包括自怨自艾、自觉无用等感受,“灰暗无生趣,忧伤排山倒海而来,充满恐惧、疏离感以及最可怕的、令人窒息的焦虑。”而后理智也开始受损,出现“混乱、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衰退”等现象,到后期心智“充塞混乱的扭曲思绪……自觉思想被无以名状浪潮吞没,再也无法感受人世的乐趣。”身体方面也有种种症状:失眠、宛如行尸走肉,“陷入一种麻木、衰弱以及奇怪的无力感……”同时生趣尽失:“食物及其他感官享乐都味同白开水。”最后连希望也烟消云散,“心中渐淹漫一种恐怖感……”因为绝望愈来愈像具体可触的痛楚,甚至使人怀疑自杀是否是最好的解脱。
  
  在这样严重抑郁的情况下,生命已形同瘫痪,完全没有生机,抑郁的征状显示的是生命的停滞。对史泰隆而言,药物与心理治疗已没有帮助,后来他住进疗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才慢慢复原。但多数人确可借助心理治疗或药物,除了时下最流行的百忧解以外,还有十余种药物可以选择。
  
  不过这里所要讨论的是还到就医程度的一般性忧郁,多数人都可以自行调适,走出消沉。但一般人常用的方法常会造成反效果,使情绪更加消沉。比如说很多人悲伤时选择独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