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便说一下,〃二乔〃本来应当是〃二桥〃。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得明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后来,桥姓改成乔姓,根本就没姓过乔的大桥、小桥也跟着被改为大乔、小乔。这是后人硬给人家改的姓。 
第18节:马谡病死狱中


  马谡病死狱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

  《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

  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可见,马谡是被判了死刑,死刑没有执行,马谡自己就在狱中〃物故〃,没等诸葛亮挥泪去斩,就自己死去了。《诸葛亮传》、《王平传》中所说〃戮〃、〃诛〃马谡等,应理解为判其死罪的意思。

  《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说的又是:〃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值得注意的是,马谡是写信给诸葛亮,并不是当面对诸葛亮说话,可见,马谡下狱后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到监狱看马谡。如果两人能够见面,就没有必要写信了,那样的话,口头之言也就不一定流传下来了,京剧《失空斩》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生动场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有意思的是,《向朗传》说:〃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说明,街亭败后,马谡并未主动向诸葛亮请罪,而是畏罪潜逃,向朗知情不报,犯了包庇罪,被诸葛亮免去官职。

  从《向朗传》可以看出,马谡打了败仗后,害怕惩罚逃走了,并不是小说《三国演义》说的那样,〃自缚跪于帐前〃。应该是让人家给捉回来的。

  需要说明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也因马谡受了牵连,受了髡刑。《晋书·陈寿传》说〃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第19节:周处不可能从师〃二陆〃


  周处不可能从师〃二陆〃

  周处是西晋有名的大将,他为人强直,后来战死在与氐人的作战中。周处文武双全,还著有《默语》、《吴书》、《风土记》,其中《风土记》传至今日。他的名声还不止于这些,更主要的是他有一段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故事。故事中,他为了悔过自新而入吴找名士陆机、陆云兄弟从师求学,最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件事,许多人以为是真实的,例如《辞源》周处条,就是这样说的。其实这是不可能存在的事儿。

  周处求学的事,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被认为是魏晋小说的代表,书中所写的人多是历史上的真人,但是又多采用传说,时加演义,着重细节,其文学价值较高,史料价值不大。像周处杀虎斩蛟的情节,显然是小说,不是史实。周处向〃二陆〃求学也不可信,可是为什么大家却一直信以为真?问题出在《晋书》上。

  唐朝房玄龄作《晋书》时,几乎原封不动地将《世说新语》中的这段记叙搬进了《晋书·周处传》。因为《晋书》是正史,故后人对其不抱怀疑,引用时不加考辨。清人劳格在《晋书校勘记》中,对周处从师的事早已经提出疑问,并指出这是〃小说妄传,非事实也〃。我们只要算一下周处、陆机与陆云的年纪,便可知事情的真假。

  对周处的生卒年,历来说法不一,但时间差距并不大。一般认为,周处生于236年。周处的卒年一说是297年,一说是299年。《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认为,周处生于236年,逝于297年,这是认同较多的说法。至于周处的〃老师〃陆机、陆云生卒年是清楚的,哥哥陆机生于261年,弟弟陆云生于262年。

  比较一下岁数,学生周处的年纪要比老师大出20多岁。而周处从师又是年轻时的事,假定那时候周处是20岁,则二位〃先生〃刚刚出生;即使学生已经40岁了,〃二陆〃也不到20岁,可是40岁的周处已经当上了〃东观左丞〃〃无难督〃这样的大官,已经成才,用不着向小娃娃学习了。

  周处拜陆机、陆云为师的故事,可以当做勉励青少年发愤图强的材料,但是不可以当成信史、当成真实。 
第20节:马叫变驴叫


  马叫变驴叫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伤逝》记载了两个学驴叫的故事,广为人知的一个是:

  王仲宣(王粲)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还有一个不大知名的: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唐人牛僧孺《玄怪录》中记:有个叫杜子春的浪荡公子,得了一个不留名老人三百万巨款,可这人整天吃喝玩乐,一两年工夫,钱花个精光,杜子春〃衣服车马,易贵从贱,去马而驴,去驴而徒〃。因为钱花光了,马换成了驴。

  汉代,有个叫诸葛令恢的跟姓王的丞相争姓氏前后排序。王丞相说:〃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诸葛令恢说:〃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耶?〃

  两个故事,已经说明了驴的〃社会地位〃。动物其实并不只是动物,几乎每一种动物都代表着一种性格、一种品位。虎代表威猛,绵羊代表温顺,狼代表残忍,而驴则是蠢驴、犟驴、黔之驴,没好形象。

  王仲宣就是〃建安七子〃中最富才华的王粲,王粲不幸英年早逝。建安文坛领袖曹丕(后来当上魏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在墓前,曹丕说道:〃老王平日就爱听驴叫,让我们各学一回驴叫,送送他吧!〃曹丕啊啊一叫,文学家们也跟着啊啊一顿驴叫。这事听着挺好玩,但也觉得不可思议。驴算什么东西,大文学家王粲为什么单好听这声?

  王粲这人长得不好看,身体也不好。从他留下的作品看,充满了哀怨与悲凉。大文学评论家钟嵘说王粲的作品:〃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王粲与刘伶等那几个能闹能耍能喝酒的人并不一样,朝廷的活也干得好好的,是个老实人,他这样性格的人,不应该喜欢听驴叫。

  这事咱先不说,咱说孙楚的驴叫。孙楚的驴叫,《世说新语》跟《晋书》说的基本一样。

  《晋书·列传第十二》说: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济(字武子)死了,〃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我为卿作之。'体似声真,宾客皆笑。楚顾曰:'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

  读到这里有了疑问。《晋书·列传第十二》在这之前说:〃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时洛京地甚贵,济买地为马埒(音liè,跑马场),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干鄣泥(连干,马饰物。鄣泥,垫在马鞍下的马鞯,垂于马背两旁以挡尘土),前有水,终不肯渡。济云:'此必是惜鄣泥。'使人解去,便渡。故杜预谓济有马癖。〃

  前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王济喜欢马,从来没有说过王济喜欢驴,应该是王济爱听马叫才对,可是写到王济死后,却突然出来了喜欢听驴叫。真是莫名其妙。

  二十四史中,《晋书》应该属于下乘。《晋书》虽为正史,却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的地方很多。史学家刘知几认为,《晋书》之大量采录《世说新语》乃是〃稗官之体〃,不得称为史传。

  问题出在《晋书》上。

  孙楚为王济而驴鸣的事,显然是《晋书》采用了《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捏合到王济的事迹中,也不分马驴,将酷爱马的王济写成了爱听驴叫。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算是小说,有的是编的,有的是道听途说。刘义庆虽然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亲侄儿,但是官当得不好,不追求政绩,喜欢放荡不羁的日子。《世说新语》中专拣一些落拓、放荡的奇怪事写,并未考虑事情真伪、有无。孙楚为王济学驴叫即是一例。 
第21节:李白酒量并不大


  李白酒量并不大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

  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