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阻截,可怜这个靠摇尾而不是靠本领,升迁到高位的脓包,太平日子里,摆架子耍威风,绰绰有余,一旦真刀真枪,就露了原形。一阵交锋,他阁下被砍下尊头。
山海经挖苦说,他阁下的无头身体,吓得不敢停步,还跑了一天路,才栽倒在地。
姒履癸先生立刻就撒了鸭子,逃回首都安邑(山西省夏县),集结兵力,在西南十公里鸣条地方布防。商兵团这时只有战车七十余辆,步兵六千余人。想不到的是,夏政府军未经交锋,便霎时溃散,商兵团尾追着逃命的政府败兵,进入安邑。姒履癸先生和他美丽的妻子施妹喜女士,被拖下瑶台。子天乙先生是不是把他们叫到跟前,羞辱一顿,我们不知道,只知道子天乙先生总算饶了他们一命,把二人放逐到航空距离七百公里外的南巢(安徽省巢县),南巢位于不断泛滥成灾的巢湖东岸,燠热潮湿,百虫俱集,是一片烟瘴不毛之地,不适合文明人居住。
更何况姒履癸先生的屁股在宝座上坐了长达五十四年之久,享尽荣华富贵。他阁下被押解到南巢,面对着悲凉的蛮荒,和看管他的那些凶巴巴的狱吏,用不了几天,就活活倒毙。他可能死在床上,也可能跟伊祁放勳先生一样,死在牢房。人间的太阳终于灭亡,而天上的太阳依旧。
夏王朝自纪元前二二○五年,开山老祖姒文命先生干掉了姚重华先生,建立政府,直迄纪元前一七六六年姒履癸先生绝命南巢,共立国四四○年。使我们瞪眼的,倒不是成败兴亡,而是姒履癸先生死前说的一句话,他曰:「真后悔没有把子天乙杀掉,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这个兽性发达,头脑简单的暴君,他到死还在相信杀戮的功能。
子天乙先生的商政府,追称姒履癸先生为「桀帝」,意思是凶暴的君王。
子受辛
时代纪元前十二世纪四○─七○年代王朝商王朝第三十一任帝绰号纣帝在位三十四年(纪元前一一五五─纪元前一一二二)
遭遇烧死?国亡掘墓人定律商部落酋长子天乙先生把暴君姒履癸先生推翻后,跟后羿、寒浞先生不一样,他不再称夏王朝,而另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商王朝,把首都从安邑(山西省夏县)迁到他的根据地亳邑(山东省曹县)。依照史书上的报导,中国小民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商王朝立国六百六十二年,共三十一个君王,迁都六次。为啥左迁右迁,南迁北迁,好像吃了老鼠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弄清楚真正原因。有人说跟黄河不停闹水灾有关,也有人说可能跟旱灾有关。黄河真是地球上对人类唯一有害的水流,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旱灾,正是黄河中游广大地区的特产,中国历史上每逢遇到「人相食」的大旱,中原准是主角。商政府还没有完全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结构,所以也只好搬来搬去。到了纪元前一一九八年第二十八任帝子武丁先生时,他把首都迁到朝歌(河南省淇县)。朝歌原名「殷邑」,因之,对商王朝,人们也称殷王朝,或殷商王朝。
商王朝三十位君王中,虽然有好有坏,有贤明的,有昏暴的,但他们总算保住性命,正常死亡。然而,六百余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这个政权终于到了老境。
纪元前十二世纪四○年代前一一五五年,第三十一任帝子受辛先生即位,就在他手中,把他所赖以活命的商王朝,活活埋葬。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埋葬一个王朝,往往由该王朝的君王,亲自担任掘墓人。呜呼,任何王朝都是庞然大物,如果它们的君王不自己猛砍自己的命根,它根本就不可能死亡。这种特殊的运转,我们姑且称之为「掘墓人定律」,拜托读者老爷,千万留下深刻印象。
子受辛先生是第三十任帝子乙先生的嫡子,而他的同胞哥哥子启先生,却是庶子。原来老娘生子启先生的时候,她还是老爹子乙先生的小老婆,小老婆生的儿子,当然是庶子。后来,她阁下荣升为子乙先生的大老婆──「皇后」「王后」
「王妃」「后」之类,又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子受辛。子以母贱,子以母贵,老娘虽然同是一个老娘,却因为送到妇产科医院时的身价不同,生出的儿子身价也不同,这就是儒家系统誓死拥护的经典。至少在这件事上,该经典不但害死了子受辛先生,也颠覆了立国六百六十二年之久的商王朝。盖子启先生是一位万众归心的贤明王子,假如他继承王位,商王朝的寿命可能延长下去。可惜,他是「庶子」,没有当君王的资格。
象牙筷子在老哥子启先生和老弟子受辛先生之间,充分说明宗法精神,这种制度规定,只有嫡子才可以继承帝位,所以子受辛先生虽是老弟,当纪元前十二世纪四○年代前一一五五年,老爹子乙先生死掉之后,还是轮到他登极。
子受辛先生登极的那年是几岁,史书上没有载明,我们也无法猜测。帝王世纪赞美他的体力,说他能抓住九条牛的尾巴,倒拖着走。史记赞美他的聪明伶巧──聪明得足以使他拒绝规劝,伶巧得足以使他掩饰错误(原文:「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总括一句,曰:「死不认错」。死不认错并不是子受辛先生的专利,政坛上失去宝座或丧失老命小命的大小头目,都具备这种特质。
──这种特质不仅君王才有,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都死不认错,要想一个中国人认错或改错,那可比逼他从五十层高楼往下跳都难。一个人如果认错改错,尤其面对着激烈指责而认错改错,我敢跟你打赌一块钱,他准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典型反应是:老羞成怒。
前已言之,子受辛先生跟姒履癸先生是一对活宝。姒履癸先生表演的节目,子受辛先生差不多都重复演出。在「托古改制」的引导之下,既然有一对圣人(脓包伊祁放勳先生和恶棍姚重华先生),就必须有一对坏蛋,才能发挥以彼为法,以此为戒的强烈教育作用。姒履癸先生有施妹喜,子受辛先生则有苏妲己,都是拔尖的美丽绝伦女子,而把她们弄到手的程式,也完全相同。
纪元前十二世纪五○年代前一一四七年,苏部落(河南省温县)叛变,商政府大军讨伐,苏部落跟六百年前施部落同一命运,抵挡不住的时候,酋长老爷只好把女儿苏妲己女士,献给君王。子受辛先生一瞧苏妲己女士天仙般的容貌,连自己姓啥都忘啦,立即下令停止攻击。
然而,子受辛先生的荒唐,不始于苏妲己女士,而始于使用象牙筷子。在猎象不易的纪元前十二世纪,象牙筷子跟现代镶满钻石的筷子一样名贵。象牙筷子不是孤立的,它有连锁反应。有则故事说,一个人因为拣了一条锦绣裤带而终于家破人亡。盖有一条锦绣裤带,必须有一条绸缎裤子配它。有一条绸缎裤子,必须有一条绸缎上衣配它,和一双光亮干净的皮靴配它。一身高贵的服装,总不能仍住竹篱茅舍吧?只好盖高楼起大厦,高楼大厦里总不能空空荡荡,没有人打扫吧?于是仆从如云,于是黄脸婆被驱逐出境,于是花不溜丢的漂亮姑娘进门,于是马车焉、骡车焉、山珍海味焉、金银财宝首饰焉,一桩桩、一件件,应运而生,最后他阁下把家产花了个净光兼光净,沿街乞讨,想前想后,扑通一声,跳井了账。
最长之夜一条裤带都能惹起家破人亡,可看出一双象牙筷子的威力,更无坚不摧。子受辛先生的老叔子胥余先生,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叹曰:「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不会看上泥土做的碗,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用犀玉做的酒盃。既用象牙筷,又用犀玉盃,决不会再甘心喝稀饭、穿短袄、住在茅草篷底下。跟着而来的将是一件件绫罗绸缎,和一栋栋高楼大厦。顺着这种趋势,顷全国之力,都供应不起。远方的稀世珍宝,豪华的起居饮食,都从此开始。我担心的是,何以收摊子乎哉。」
──子胥余先生,是箕部落酋长、子爵,史书称「箕子」。箕部落位于箕山(阳城──河南省登封市),是古史上闻名的地方。黄帝王朝第六任帝伊祁放勳先生曾坚持「禅让」给巢父先生和许由先生,他们当然不敢接受,就逃到那里隐居。而稍后夏王朝第一任帝姒文命先生死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伯益先生,同样不敢接受「禅让」,也逃到那里躲起来。
老叔的话果然料中,盖奢侈荒唐,是没有煞车的,一旦起步,除非栽到万丈深渊,便会越奔越快。子受辛先生接着大兴土木,建造「鹿台」──跟姒履癸先生的「瑶台」媲美。鹿台可大啦,用玉石作门,每个房间都像凡尔赛宫,极尽豪华。周围四公里,高三百三十公尺,整整盖了七年才落成。把天下的金银财宝,都搜括到那里,又在钜桥(河北省平乡县)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仓库,储备粮食。子受辛先生深信:既有权、又有钱、又有粮,这政权可是钢铁打成的,任凭谁都动不了他一根汗毛。
子受辛先生步姒履癸先生的后尘,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不过有些地方,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下令男女都脱得赤条条一丝不挂,露出各式各样零件,互相打闹追逐。史书上虽没有记载妖精打架的结果,但就在大庭广众之下,颠鸾倒凤,欲仙欲死,恐怕也是重要的热闹节目。他阁下兴致勃发时,还用绳套住人的脖子,按到酒池里,教他喝个够,直到被酒淹死。规定以三个月作为一夜──可真是最长之夜。他阁下就跟土拨鼠一样,把昏暗的日子当成正常的日子。
于是乎,忽然有一天,他问左右曰:「哎呀,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