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0-辨症玉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有药食不能咽者虽有此等妙药何以下喉阳症用鹅翎扫其喉得小吐则水路少开便可用药阴症 
则不可用吐法也盖吐之甚则火益沸腾另有巧法用针刺手上大指指甲之旁少商穴刺星星出血其 
血色必紫必黑血出喉必少宽便可用地黄汤也如不肯刺更用附子为末以 子调成摊 
在两足之脚心一时辰便开水路便可用药固是至妙之方也 
x豆根神散x 
山豆根(三钱) 甘草(三钱) 麻黄(五分) 桔梗(三钱) 半夏(二钱) 青黛(三钱) 天花粉( 
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痈疮
属性:痈疮之症至凶至恶者莫过发背然而别其阴阳治之无难不知阴阳各疮痈且皆不能奏效况易 
治乎 
故痈疮之症但当问其是阴是阳不当计其何轻何重也大约各痈疽疮症初发之时作痛作疼发寒发 
热 
多是阳症阳症初起必然红肿高突呼号叫喊自不能免若阴症则不然虽亦发寒发热而疼痛反觉 
少 
轻初发之时必现无数小疮头以欺世大势平陂而无高突之状面必色黯不若阳症之面红也治之 
少瘥死生反掌可不慎乎阳症之疮乃火之有余不能发泄或饮凉水水浆拥遏而成阳毒阴症之疮必 
生 
于富贵之人或繁华而兼忧郁或气恼而带房劳内水既干内火自炽蕴毒实深一旦溃发岂可以细小 
微剂望其生全乎与阳症治法大是悬殊然而阴阳虽有各别有毒瓦斯总无大异也吾今立一方统治阴 
阳痈疽之各疮无不神效但阳症小其剂阴症多其味也方名阴阳通治丹如若阴症各药倍一半加附 
子一钱可也余不可乱加此方之妙妙在金银花盖此味乃补阴之妙品又是散邪解毒之圣药然非 
多加则力薄而效浅吾所以用至三两也阳症何以相宜盖补阴正所以助阳气之不足阳生于阴原 
有妙用也若阴症尤其所宜加一倍则力大而气专加附子以达其经络无经不入引当归甘草之类 
同群共济更易奏功也倘世人不听吾言因循失治必致阴症变成坏症而阳症亦变为阴症而不可救 
者是则可怜也矣 
x阴阳通治丹x 
当归(一两) 甘草(三钱) 金银花(三两) 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脱症
属性:脱症之有阳阴也于何辨之亦辨之症而已非男脱为阳而女脱为阴也阳脱之症乃阳气之衰阳 
精不 
能与阴精相合于是彼此相脱而身亡而阳精与阴精又从何处以辨之阳精者火也阴精者水也阴阳 
皆 
在于肾之中无阳则阴不生无阴则阳不化合则生而脱则死也而阳脱之症若何其阳必翘然不倒精 
尽而继之以血者是也阴脱之症若何精尽而止其阳即痿身寒而无气者是也治阳脱与治阴脱虽皆 
不可离去人参附子而其中又不可不少有分别治阳脱者宜多用人参而少用附子治阴脱者宜多用 
附子而少用人参吾今定二方一治阳脱一治阴脱或疑脱症不可服补阴之剂不知阴虚而脱无阴固 
不 
能骤生然而有参以生气又有附子一枚以为君则纯是大热之药若不助之补阴之味未免过于酷烈 
此中实有妙用倘附子不用至一枚断难用补阴之药也设若止用人参而少用附子则阴寒之气逼人 
又安能回之无何有之乡哉此阴脱阳脱之宜辨也苟知阴阳之辨见此等之症自然不至临时忙乱 
而枉人之性命也 
x阳脱方x 
人参(三两) 附子(二钱)水煎服 
x阴脱方x 
附子(一个) 人参(一两) 熟地(五钱)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汗症
属性:汗症之宜讲也人以为发汗亡阳耳谁知亦有发汗亡阴之祸哉大约汗症多是热而阳气不能固 
者始 
有汗出故世人动以汗出亡阳为辞不知阳生于阴阴气不能固而阳气始能外泄亦有阳气不能收 
而阴气外逆者亦不可不辨也其阳症若何身必发热口必发渴两目必红赤痰如黄块或吐白沫其汗 
或如雨或如珠身必狂躁不安脉必洪大而数按之必有力而击指登高而歌或弃衣而走或见水而入 
皆是阳症之汗也然阳之中有实有虚又从何而辨之汗出而身凉者为虚是矣然亦有汗出而身未凉 
者为虚虚者口舌必滑胎为白胎者虚也若见黄胎与灰黑之色与红赤之色俱是实邪之火如此辨症 
断 
断不瘥虚者宜用补阳之味三黄之汤多加黄 清中补之最妙若实邪之汗非石膏汤不能遏抑其火 
世人皆知其方余所以不留方也若阴虚发汗人最难知医方亦无佳者吾先言其症而后定其方其症 
微微汗出如星星光景口必不渴舌必滑无胎或夜有汗而日无汗或动有汗而静无汗或饮食有汗而 
平时无汗或身有汗而头无汗皆是阴虚之汗也吾今留一方统治之无不神效此方之妙妙在补气之 
味而加入于补血之中少加桑叶五味以止汗故阴气自生而汗亦自止倘亦用寒凉之味以止汗汗虽 
止而正气消亡非胃气之寒即脾气之坏矣论理人参亦可多加而余不用之者伤人之贫者多而富 
者少吾定此方以救万世之人故不以难者强世人也 
黄 (三钱) 当归(五钱) 桑叶(七片) 五味子(十粒) 白芍(一两) 生地(五钱) 麦冬(五 
钱) 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痰症
属性:痰症百病多起于痰无痰则不能成病然痰之生必非无因非阳气之衰即阴气之乏也阳气既 
衰而 
风邪外中则痰必生矣其痰之生也或如黄块或如败絮种种之不同或咳嗽之不已或呕吐之不足而 
继之膨闷治之法以二陈汤加减以治阳症之痰实有奇效然此方人多不善用之往往取败者为何亦 
因 
其欠补阳气之味也吾今加减其方名为加减二陈汤以此治阳症之痰无不神效汝见有火少加枯芩 
一钱可也阴症之痰吐如清水或如蟹涎口必不渴或腹内作声或胸中作闷或夜重而昼轻或面红而 
时白皆阴虚之痰也阴虚者非脾气之不足则肾气之匮乏也治之法健脾以化其痰补肾以归其水此 
大法也更有一种下寒之甚火气无多水波泛上必须补其肾中之火以生脾土则土旺始能摄水自然 
不化痰而化精又在人善于治之也肾火虚寒以致水泛者用八味丸最妙余不再定其方惟是脾肾之 
虚不至命门之火太微者可兼治脾土而不必纯去补肾余定一方一剂轻二剂痰静三剂痰消乌有矣 
此方之妙妙在纯去健脾而又去泻湿湿去则痰无党可聚又有白芥子消其膜膈之痰而神曲砂仁又 
最是醒脾之品同群共济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x加减二陈汤x 
白术(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半夏(一钱) 人参(五分) 麦冬(三钱) 
苏子(八分)水煎服 
x后方x 
白术(五钱) 山药(五钱) 芡实(五钱) 薏仁(五钱) 神曲(五分) 砂仁(二粒) 白芥子(三 
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肿胀
属性:肿胀之症有水肿气肿血肿虫肿食肿之别五症之中最易治者食肿耳不必分其阴阳以消食之 
品分 
消之即愈其次难治者则虫肿亦不必分其阴阳盖虫肿即食之变皆伤脾阴而成健脾而济之下虫之 
品自然能愈世多留方然用之而不效者何也亦因看不清是阴虚之故而用阳药以去之也吾今留一 
奇方专治虫臌最妙最神方名化虫绝神丹每日空腹白滚水送下一两早晚二服服三日即有虫从大 
便中出矣服十日肿胀消再服十日全愈不必尽服也此方俱是补阴之品又是杀虫之药脏腑不伤而 
反受大益潜移默夺不战之战正妙于战也气臌者乃阳气之郁也世人以水臌法治之转成危症者最 
多而气臌从何辨之单胀于两胁之间而手足不十分肿者是又不是虫胀之单胀于腹也此等之病宜 
解郁为主而解郁又以舒肝为急吾定一方名为开郁消肿汤此方用柴芍以舒肝气则两胁之胀满自 
除又何必用大腹皮与槟榔之消克哉此方可用四剂之后略减其半加入人参三钱连服四剂气臌自 
消亡于无事矣血臌之病非气病也乃血症也半由于饮食之失宜半由于思想之太结遂成此病其症 
面黄而腹胀手按之如有物在而又不十分大痛手足必然细小者此是血臌也方用破血安全汤此方 
大黄用之以逐血然非以补中下之恐有排山倒海之忧今用白术以固腰脐当归生新去旧鳖甲牛膝 
入于至坚之中以动之又虑脾气消亡又加人参以醒其气安有脾不健而血不下者乎至于水胀之症 
实有阴阳之殊初感之时两足如泥者乃水症也虽是水浸脾土亦因脾气之虚以致邪水相犯然而脾 
气之虚又因于胃气之弱是脾阴之病即阳气之衰也初起之时乘其阴气之未亏即以牵牛甘遂二味 
各二钱治之水去如响又何水臌之难治乎至于阴虚而成水臌者虽亦是脾经之弱然非胃气之衰盖 
命门火衰无火以温脾土以致水泛为痰留于胃脾之内渐侵入四肢非若水症之由外而内也法当用 
金匮肾气丸补肾中之火以生脾胃之土而水自归元终亦尽消乌有更有一种纯是阴虚水亦上泛非 
肾火之不足者其症满身流水囊大而不能卧大便如常小便亦利饮食知味者是法当用六味地黄汤 
一料煎汤恣饮自然奏功如神耳又不可不知之也 
x化虫绝神丹x 
鳖甲(一斤) 地栗粉(一斤) 雷丸(二两) 生何首乌(一斤) 甘草(三两) 神曲(半斤) 榧子 
肉(半斤) 枳实(五两) 槟榔(三两) 使君子(三两)各为末米饭为丸 
x开郁消肿汤x 
柴胡(三钱) 白芍(五钱) 郁金(三钱) 当归(五钱) 红花(五钱) 茯苓(五钱) 薏仁(二两) 
枳壳(一钱) 甘草(一分) 陈皮(五分) 神曲(三钱) 半夏(一钱)水煎服 
x破血安全汤x 
大黄(一两) 雷丸(五钱) 白术(一两) 枳实(二钱) 肉桂(二钱) 当归(一两) 牛膝(三钱) 
鳖甲(三钱) 人参(五钱)水煎服 

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暑症
属性:暑症有中热中暑之分大约中暑则阴症居多而中热多是阳症何以辨之中暑之人半皆居于高 
堂大 
厦虽暑气明是热气如何说是阴经之病不知阴气之虚而后阳邪来犯仍作阴症治之其症必然腹痛 
头晕吐泻兼作甚则角弓反张霍乱吐泻法当以健脾为主而佐之祛暑之药实为得之方用却暑仙丹 
倘角弓反张加入肉桂五分否则不可加也此治阴症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