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刘禅在成都日夜不安,天天坐在宫中等着。突然李福回来了,跪倒在地,哭着说:“陛下,丞相已然归天了!”把诸葛亮临终之言细细讲了一遍。刘禅放声大哭:“天丧我也!”诸葛亮一死,刘禅没辙了。刘禅哭倒在龙床上。内侍把他扶到后宫,太后得知,也痛哭不已。这时,内侍跑到后宫:“陛下,您赶紧升殿办理国事吧。”“怎么,有什么大事?朕确实不能上朝啊。”内侍就把魏延的表章往上一递。太后听说,也来了,马上让内侍朗读。太后和后主一听,了不得了!表章上写: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刘禅就愣了:“不对!太后,魏延是一员勇将,凭他刀马之能足能拒住杨仪,他为何把栈道烧毁?”太后也很着急:“陛下,我常听先帝说,丞相言魏延脑后有反骨,总想把他杀了,但魏延太勇了,所以把他留在帐前听用。现在魏延说杨仪造反,陛下不能轻信。杨仪是个文人,既然丞相用他,看来此人必有忠心,绝不能听一面之词。如果陛下惩治杨仪,杨仪率兵投降北魏可就坏了。陛下要深虑远议,不可造次。”这时,内侍又跑进来了:“陛下,长史杨仪有紧急表章奏上。”“赶紧念念。”这一念,太后和刘禅都听明白了,杨仪上表奏明魏延造反。刘禅只好升殿办公,把众文武全叫来了。太后也来到金殿上,就把这事跟文武群臣说了。蒋琬启奏:“陛下,以臣愚见,杨仪虽然禀性过急,不能容物,但他在军前参赞军机,筹划粮草,丞相非常信任他。丞相临终能够把大事托付给杨仪,他绝不能背叛朝廷。而魏延平日恃功务高,谁敢惹他?看来是杨仪接受丞相遗命,率领大军入川,魏延不服,成心烧毁栈道,断了杨仪的归路,又上表诬陷忠臣。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杨仪,但臣可不敢保魏延。”董允也跪倒在地:“陛下,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估计是魏延反了,杨仪不会反。陛下要知道,杨仪才干敏达,丞相重用他,他怎能背叛丞相、背叛朝廷呢?”刘禅双眉紧皱:“众位爱卿,倘若魏延反了,应该用什么办法捉住他呢?”蒋琬说:“陛下,既然丞相怀疑魏延,估计丞相必有遗命。如果杨仪心中没底,他也不敢指挥大兵入川。可能丞相已面授机宜,陛下请放宽心。”刚说到这儿,又有人呈上魏延的表章,说杨仪背叛朝廷。刘禅正在看这份表章,杨仪的表章又到了,说魏延背叛朝廷。怎么办?这时,费祎回来了。后主一问,费祎把情况如实禀报。“既然如此,董允听旨。”“臣在。”“你马上去传旨,好言安慰魏延,要持节前往。”“臣遵旨。”董允遵旨而去。
再说魏延把栈道烧毁,列好兵将把住隘口,以为自己能够成功。没想到杨仪和姜维抄到南谷后边,从槎山而过。杨仪又命先锋何平带领三千兵阻挡魏延,何平立刻率兵遘奔南谷。有探兵马上禀报魏延。魏延一听,气坏了:“好啊杨仪,你抄槎山小路,还派兵将前来阻挡于我!”魏延立刻杀上来了,看见何平的三千兵,吩咐:“列阵!”两军人马把阵势列圆,何平催马直临疆场。“魏延,丞相刚刚故去,你为何背叛朝廷?让丞相死后都不得魂安!”“呸!杨仪造反,你帮着杨仪,还敢骂我么?”何平就对魏延手下的兵将说:“你们可都是川中人,都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世时没有亏待你们,你们为何帮助魏延叛反?你们马上各自回家,听候当今万岁的赏赐。”这些当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就跑了一半儿。魏延气坏了,往前一催马,举刀就剁:“我杀了你!”何平立刻合枪招架。两个人打了几个回合,何平不是魏延的对手,只好虚扎一枪,拨马就跑。魏延指挥兵将往前杀,何平手下三千兵立刻射箭,魏延勒住坐骑。这时魏延回头一看,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手下兵将寥寥无几,只有马岱带着三百兵纹丝没动。魏延回到阵中跟马岱说:“只要你真心帮助我,事成之后我绝不会亏待于你!来,你我追杀何平。”两个人带兵往前追杀,何平带兵就跑了。魏延收拾残兵败将回来,安下营寨,跟马岱商量:“事到如今,你我是不是投降北魏?”马岱一伸手就把他的嘴捂住了:“文长,你怎能说这样的话?你我都是西蜀大将,跟先帝、丞相打了多少年仗了,你是个聪明人,怎能说出这样的糊涂话?咱们要归降北魏,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咱们!”“那你说怎么办?”“文长,身为大丈夫,应该自立霸业,怎能久屈人下?你智勇足备,两川战将谁敢跟你为敌?我愿意跟将军先取汉中,然后进攻西川。”魏延一攥拳头,一咬牙:“就依你之见。”魏延和马岱指挥兵将奔南郑而来。
等到了南郑一看,城门紧闭,吊桥扯起,城上一面大旗空中飘荡,上边斗大的一个字,姜。姜维镇守南郑。魏延和马岱指挥兵将在城外耀武扬威叫战。魏延高喊:“姜维,你赶紧开城归降;如若不然,我杀进城中,先取你项上人头!”姜维也不出战,立刻来到衙中与杨仪商议:“杨长史,魏延就够可以的了,没想到马岱还帮助他,这两个人加在一起,谁能把他们战败?”“伯约,丞相临终时给了我一道锦囊妙计,告诉我,魏延造反时才让我看呢,自有斩他之计。”“那你赶紧看吧。”杨仪马上取出锦囊,打开一看,上边写得很清楚: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看。“既然丞相有戒约,你先收起来。我指挥兵将先出城把阵势列开,你看明白计策再出来,准能成功。”“好吧。”不怕千军和万马,就怕二人巧商量。姜维立刻传令,三声炮响,城门开放。姜维指挥三千人马撞出城外,过了吊桥,把阵势列开。姜维催马临阵:“魏延,丞相没有亏待过你,你为何背叛?”魏延在马上一横刀:“姜维,这事跟你没关系,你把杨仪叫到阵前。”这时杨仪在门旗下已把锦囊妙计拆开,看明白了,非常高兴,往前一催马,来到姜维马旁,勒住坐骑,手指魏延,满面带笑:“文长,丞相在世时就说过,你久后必反,让我留心,现在果应丞相之言。魏文长,你既是大丈夫,你反了,敢不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你要真敢喊三声,我就把汉中所有城池都给你。”“哈哈!”魏延把刀在手中一横:“杨仪匹夫,你听着!丞相在日时,我还惧他三分;现在丞相已然归天,天下谁能敌得住魏延?甭说连叫三声,就是叫三千声、三万声,何足惧哉?你坐稳鞍鞒听真:谁敢杀我?”话音刚落,就在他身后有一人高喊:“我敢杀你!”手起刀落,把魏延斩于马下。大家全惊呆了,再一看,杀魏延的正是马岱。诸葛亮在临终前把马岱叫到自己的病榻前,“你跟着魏延,只要在疆场喊一声‘谁敢杀我’,你就出其不意把他杀了。”杨仪一看锦囊妙计,心中有底,这才照计而行。这就是“魏延反,马岱斩”。诸葛亮在临死前留下这样的妙计,平定了魏延之乱。
《评书三国演义》下部·《鼎足纷争》死诸葛吓跑活仲达(3)
这时董允已经到南郑了,见马岱杀了魏延,就跟姜维合兵一处。姜维上表章,星夜奏明后主。刘禅传旨,既然已把魏延杀了,名正其罪,念魏延以前立过不少汗马功劳,仍赐棺椁埋葬。杨仪这些人就护送诸葛亮的灵柩从南郑起身,遘奔成都。来到成都,后主带领文武官员全都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灵柩。后主趴在地上放声大哭,上至文武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男女老幼,哭声震动天地。刘禅亲自扶着丞相的灵柩入城,来到相府,把灵柩停好。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刘禅由从相府回到宫中,这时杨仪把自己捆上,跪倒请罪。刘禅马上命人把绑绳松开,把杨仪搀起来:“杨长史,要不是你按照丞相的遗教,其灵柩何时才能回到成都?魏延如何能够平灭?现在一切安定,这都是卿家之力。”刘禅加封杨仪为中军师,杨仪跪倒谢恩。因为马岱斩魏延有功,刘禅传旨,把魏延的爵位都给了马岱,马岱就是征西大将军、南郑侯了。这时杨仪把丞相的遗表呈上,刘禅看完放声大哭,传旨安葬诸葛亮。费祎跪倒在地:“陛下,丞相临终有遗言,将其埋葬在定军山,不用一切祭品,也不用墙垣砖石。”“好吧。”刘禅就选择本年十月吉日,亲自护送诸葛亮的灵柩到定军山埋葬,然后降旨致祭,谥诸葛亮为忠武侯,把诸葛亮的庙建在沔阳,四时享祭。
突然刘禅得报,孙权命全琮带领几万大兵屯扎巴丘界口,不知何意。刘禅吓坏了:丞相刚刚故去,东吴侵犯边界,怎么办?其实他想错了。诸葛亮归天,孙权伤心落泪,传旨命众臣为诸葛丞相挂孝,然后命全琮率五万大兵镇守巴丘界口,帮助西蜀。孙权又派使者到川中诸葛亮的灵前吊祭,入见后主。刘禅这才放心,派使者前往东吴道谢。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言,封蒋琬为大将军、丞相,录尚书事;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封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封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各处人马,同吴懿屯兵汉中,以防魏兵。其余众将按照原来的职位供职。可杨仪心里不痛快。他认为自己的资历老,而且做官的时间也比蒋琬长,可现在职位在蒋琬之下;再说,自己的功劳大。杨仪心里不痛快,这天就上费祎家串门:“当初丞相初亡,要不是我,能保住丞相的灵柩么?当时我要带着所有人马投降北魏,今天西蜀也就完了。”费祎把这些话记住了。杨仪走后,费祎马上入宫奏明后主。刘禅气坏了,马上传旨,把杨仪收监入狱。审问清楚,刘禅传下口旨,杀杨仪。蒋琬跪倒求情:“陛下,杨仪虽然有罪,但他久随丞相,立下不少功劳,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