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从哪个方面都会活得精彩。还有就是,现在陆炳还没当官呢,前途未卜日后什么样儿还说不定呢,现在考虑为时过早。就算当上了官。升到高位,也说不定哪一天惹恼了朱厚熜。和上次一样再被打回这里,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在官场之上一切皆有可能,加上我三弟的脾气,那就更有可能了。”
“我是说万一到了那时候,你一定要帮寻儿,总之你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你自己也说了,你三弟的脾气,所以什么庶出之子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到时候他说改变世袭继承人,谁还敢说什么。”湘云说道。
夏大德点点头:“那倒真有可能,行了,不给你说这些还没影的事儿了。我出去陪寻儿玩会儿,你在家注意点挺着个大肚子就少操点心吧。”说着夏大德便出去了,嘴中轻声嘟囔着:“妇道人家,皇帝不急太监急。”
—————————————————————————————————————
科举考试基本可以分为三场,若细分的话还有争取童生名分的县试和府试以及院试,其次才是广为熟知的乡试,会试和殿试。童生是可以保举的,甚至乡试都可以省去,比如前朝在顺天学府读过书的大名臣李东阳就是保举着直接参加会试的。
陆炳的名字一报上去,立刻引起了注意,首先是陆炳的礼到位了,众官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所以无人阻拦。其次陆炳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不管是哪一级的官员都记得陆炳当年杀贪官杀的人头滚滚不吝私情的事情。加之陆炳父亲陆松仍身居军中高官,父辈也多在位上,以及陆炳和朱厚熜人尽皆知的关系,所以陆炳不出预料的也直接免去了乡试,成为保举生员,直接进入会试。
陆炳与国子监的贡生一样,享受着非比寻常的待遇。按说大明的科举制度颇为严格,甭管你是什么才子,总之一旦涉及舞弊案件一律撸掉,不杀头都算是好的了。比如唐寅唐伯虎就是如此,应天府的解元却陷入舞弊案,最后只能每日留恋莺歌燕舞之中,装作疯癫的模样,写下桃花庵中的绝句。
当然对于官二代而言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尤其是自己有独特人脉的官二代。陆炳有时候会想起远被发配到滇南永安的杨慎,一旦想起他就会有所疑虑,杨慎当年考上状元的时候,是否也是因为沾了老爹杨廷和是内阁的光呢?应当是有可能的,纵然杨慎才高八斗博学洽闻,可是文笔过于犀利,这与他的性格相符,否则他也干不出当年左顺门的事情来了。这样的人按说应当是被刷下去的,可是他却得了状元,不得不感谢他父亲杨廷和在阁的功劳。
杨慎中状元的那一年,虽然宦官当道霍乱百姓,但总归讲一个理字,尤其是科举很是严格,现如今嘉靖皇帝朱厚熜击败了朝中宿老,独霸朝纲,看起来威风无比。但杨一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皇帝,实则牢牢把皇帝固定在五指之内,内阁看似顺从可实际上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十分严重。
国家法纪已经不成体统,就连较为严苛的科举也无公平公正公开可言。朝中权贵大臣各显神通,开始走动关系,希望能够让本家孩子或者本家亲戚在本次科举中一举中榜。
陆炳不用怎么走关系,在他的名字被报上去的那一刻,朱厚熜便知道了,他连连称奇之后,叫来了几个相关负责的官员,并对他们说陆炳参加本次的春闱了,希望他们秉公办事,不要给陆炳行以方便,但也不要故意为难他,倒要看看他有多少本事。
这句话说得太艺术了,为官之道在于看透不说透,朱厚熜说的这番话的表面意思在于不让大臣们去管陆炳,但官员所理解的实际意思则是恰恰相反,皇帝看来是希望他们能够适当的照顾,起码皇帝内心是希望陆炳能取的好成绩,成为自己的天子门生的。
都是混官场的,圣上这点意思都弄不明白,那就趁早致仕回家吧。于是乎,朱厚熜被理解,而陆炳的科举前途迎来了一丝从天而降的光芒。主考官们都暗自祈祷,希望陆炳别写出太离谱的文章,到时候反倒是自己左右为难,给个好名次反倒成了遗臭万年贻笑大方之举。只要是陆炳写的东西还有法看不至于太惨不忍睹,那就能帮他圆过去,不少官员在考前都是这么想的。
第一百零五章春闱应考
此次科举春闱来靠会试的读书人属于嘉靖五年的一批人,因为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出行的缘故,所以正德十五年应当举行的殿试拖到了正德十六年下半年,也就是朱厚熜即位后进行的,这才选出了张璁等这批新科进士。
延误了一年多的殿试,导致打乱了日后的科举时间,所以需要经历嘉靖二年和嘉靖五年的两番调整,故而本来应该在嘉靖五年春天举行的会试,改到了嘉靖五年冬天,而再下一届的科举就恢复正常时间了。这样错开的时间不至于让朝廷的科举一延再延,也不至于让朝廷为了应付重中之重的科举而手忙脚乱。如此一来,陆炳就正赶上这次会试,这也算是他幸运的地方。
陆炳入京了,他轻装从简没有回家,生怕别人认出他来从中作梗或大肆宣传,反倒是对自己不利,当然他也没有乔装打扮弄得很是夸张如临大敌一般,一切平常心。陆炳和普通前来应考的学生一样,入住进了京城的旅店当中。每到了春闱的时候京城的大小旅店都特别繁忙。有钱的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旅店,没钱的就只能找个鸡毛店住了。
何为鸡毛店呢,这是京城的一大特色,在当时别处并不多见,而且平时没有一到冬天便有了。平日其他季节,这些要么是做些柴米之类的杂货铺,要么就是给附近的穷人炒两个喝酒菜的二荤铺,若想要别的肉菜,还得自备材料。
回到鸡毛店中,这些鸡毛店实际上就是一间四四方方的屋子,屋子里有一张到两张大通铺。和郊外路边的大车店颇为相似。只不过平常的大车店多是供应给自带被褥的旅客,鸡毛店则不同,他应对的客人更加下层,属于那种连被子都没有的人。
北方冬天天寒地冻,出去方便一下都能结一屁股的冰。比不上春夏秋天在外面就可以凑活一宿,若是没有鸡毛店还不定路边有多少冻死骨呢。在鸡毛店里,乞丐、穷书生、跑把式卖艺的、荣行里的小偷,这些人都齐齐的躺在大通铺上,待在一张大通铺躺齐了,上面用一张竹竿搭成的架子盖上便算是成了。
当然光有架子自然是不保暖的。所以架子上串有鸡毛和破棉絮,这般起到保暖的作用,只不过如此一来躺在铺上的人就都不能动了。起夜什么的都是不允许的,只有早上等店主把鸡毛被掀开才能活动,否则这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说能不能举得动盖子。就算举动了旁边的人也会因为一个人的掀动而全体着凉,都是粗人,那不拳脚相加往死里打才怪呢。
俗话说穷家富路,一般入京赶考的家里就算借钱也会让孩子少在路上吃点苦,期盼良好的应考环境能换来金榜题名的美事。作为官府,一般考生的当地府衙也会对有资格入京赶考的学生进行一些资助,或多或少。得看官老爷的心情和手头是否富裕了。
只不过大明疆域辽阔,四面八方的学生跋山涉水来京城赶考,路上难免遇到些天灾人祸,就算正常花销也保不齐有那官府没补贴而家里真穷的,没到京城就把钱花的差不多了,纵然这些人已经够省吃俭用的了,但钱还是不顶用。这与那些富家公子或不知道用了什么门路直接保举会试的京城子弟,以及他们那般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相比,颇有些现实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写照。
不过进京赶考的路上却又有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戏曲。令那些活在理想主义里的书生们心驰神往,风花雪月,狐狸成精,每个心中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她她她。
话扯回来,作为已是富家翁的陆炳自然不会故意吃苦的去住鸡毛店。可也没去京城最好的几家旅店,他选择了一个中档小店,店中也多是赴京赶考的书生,陆炳挑选了一间上房,价格是一两银子三天,有钱开路一切好说,没空房也变成了有房。
离着会试的时间还有六天,住房越来越紧张了,陆炳能选到这间房子也算是幸运的,若是再晚几天只怕陆炳除非出个天价,足以让店家放弃信誉而为,否则还真是没有房间了,纵然有钱也是没有。
放下行囊包裹,陆炳推开房门走了出去,旅店的厅堂之中,不少书生正在讨论这次会试的出题。陆炳走下去与在旁边找了个位置旁听,倒也不搭话,自古以来读书人清高,各个颇有些自我感觉是文曲星下凡的意思,所以也没人搭理陆炳。
陆炳倒也乐得如此,看看能否吸取百家所长呗,少说多听才是硬道理,不是有句古话那么说的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谈话往往是经验和知识的总结。
只是陆炳听了一通,感觉也不过尔尔,反过来复过去就那几句,完全没有和杨慎等大才子聊天时候的畅快和有趣,既然无聊陆炳便要回房休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在门外高喊道:“店家,你就通融一下,我们实在是早不到住处了,有空房的地方实在太贵了,我们负担不起。”
“那你找找别家啊,怎么就盯上我们了,我给你们说了,我们这里都客满了,就连天字上房都住满了,实在没有了,抱歉了。”店小二说着就要轰门外的书生走。
陆炳看向门外,站着三名书生,穿着打扮虽不至于寒酸,但是很是简朴,陆炳没多想什么就要转身离开,他可不愿意凑这热闹,却听背后有一人喊道:“陆老爷?”
陆炳下意识的回头看去,正是门外的一个书生,看起来很面生,而他身旁站着的两人看向陆炳,满是疑惑,应当不知道陆炳的身份。
陆炳心头一凛,暗道万一让那人识破了,到处一说,就说昔日官场杀神锦衣卫陆炳也来参考了,到时候京城书生云集。以讹传讹说什么科举不公等等等等,自己纵然考的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