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衙内新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日尽欢而散,次日一早。宗泽一行就启程赶赴登州任上,杨志跟着辞行,刘琦则站在高强身边一同送走了好友马扩等人,从此便在青州城住了下来。挂了个高强幕僚的名字,与韩世忠一同打理青州军务。
    倏忽已进九月,这日许贯忠挥着邸报快步进来,前脚刚进衙门就嚷了起来:“衙内。江淮下雨了!”
    这场南方的旱灾持续了四个月之久,高强的精神早已被整的疲乏不堪,还幸好青州不是灾区,但通过大通调剂物资、赈济灾情已经令他心力交瘁,两淮涌入的灾民也给青州增加了不少压力,好歹盼到了大旱地结束。想来随着灾民们开始返乡,他这青州也该消停些时了。
    许贯忠看他讪讪的。也不如何起劲,问道:“江淮降雨,本该是好事,衙内怎的并不如何高兴?”
    高强嘿嘿干笑:“下这场雨,其实最高兴地人当数京中的老太师吧?熬到这时候终于下雨,他老人家也可脱了这天罚的重压,相位得保,实可喜可贺!”当时的政治气候,如果天时有变,多半都认为是人力地作为上感天心,降下征兆,例如星变灾异,皇帝要避居偏殿,斟减膳食,当朝的宰执则要担负起施政不善的责任,多半要上辞呈的。此次大灾不亚于熙宁时,而蔡京一是仗着自己的权势,二是凭着各处救灾还算得力,民间没闹起大的乱子来,一直霸着位子不走,还好御史台的谏官没多少是他的党羽,上疏弹劾蔡京恋栈不去的奏折不多,否则他的日子还要难过。
    许贯忠闻言道:“此番大旱,太师得以保全相位,衙内预先存粮和及时调运粮秣居功厥伟,论功行赏之下,好处想来不少。”果然,南方下雨的消息传到京城,徽宗赵佶兴高采烈,手书“京霖”二字赠给蔡京,蔡京拜谢,率百官道贺,大家同唱赞歌,升官发财,高强因为保证了西北大军的军粮,更在多处赈济有功,超转两阶官,又加授直秘阁的馆职,可谓风头出尽,此乃后话。
    此刻高强听说,也不过淡淡道:“升官而已,没甚打紧。其实今年到这时候才下雨,收成已经注定大减,小乙根据各地钱庄分号送上来的消息估算,今年的收成只有丰年的三分之一还不到,到明年夏粮收割还有大半年,这中间青黄不接,日子可怎么过法?眼见两年之中,大宋全国都得忙着应付灾荒了,宰执们一场秋雨就弹冠相庆,未免太早。”
    这道理其实甚是简明,即便是田间老农也能周知,但往往朝中大臣由于切身利益的缘故,总是报喜不报忧,好似一场雨下来就上上大吉一样,而皇帝高高在上,又好大喜功,又有几个臣子能冒着惹恼皇帝的危险说实话?
    老百姓日子难过也得过,高强这官还是照样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出头鸟,高衙内是绝对不干的。但是这么一场大旱下来,虽然蔡京仗着前几年积下的权势,加上钱引发行两年来币值稳定,朝用宽松不少,这次赈灾他各地党羽又多用命,居然安然渡过了。
    高强回想了一下历史,原本大观三年一场大旱,加上之前蔡京钱法施行不当,推行新法又太过苛急,终于来了个危机总爆发,于是年落相位,何执中、张商英继为宰臣。然而高强来了之后,蔡京的官运又再度加旺,大观三年这次罢相的命运竟被他躲过了。这么一来,朝中政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就连高强这个后世的人也说不清了。
    最令他无奈的是,随着自己官位的日渐攀升,很快就会面临着进入中枢的问题,到那时,自己将会时刻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在各种问题上与蔡京保持一致?之前高强多方帮助蔡京,本意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但随着几年来的成绩,高强忽然发现,蔡京对自己已经是越来越重视了。加上高俅本身的政治地位,以及高强在赵佶心中留下的良好印象,可想而知,高强直上宰执恐怕只是数年间事。
                  第二十九章 刘琦(下)
    在这种情况下,高强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蔡京的政策了,总不成作了宰执还要跟在蔡京后面亦步亦趋,作其党羽罢?倘若真是如此,对于未来的大事毫无半点裨益,多半还得跟着蔡京一起倒台。
    然而,要摆开独树一帜的局面,又绝非简单可致。前年高强随童贯出使辽国,只是稍微表现出了与童贯较为亲近的态度,立刻引来了蔡京的猜忌,随即就是当朝枢密使张康国暴毙,不但是蔡京对付政敌残酷手段的又一个体现,更对潜在的政敌发出了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这警告的对象中,正包括了高俅父子在内。
    须知,高俅的地位并不一般,他是徽宗皇帝还没登基之前的老人,堪称嫡系,在历史上终徽宗一朝都是赵佶的亲信,恩宠有加,可以说,只要高俅自己不掉链子,其殿前太尉的地位就无人可以撼动,当朝武将头一把交椅非他莫属。
    此外,宫中内侍梁师成因为与高俅同出苏轼一系,相互间已经结成了牢固的同盟,这个同盟要说起受宠的程度来,连蔡京也比不上。此外,得宠的嫔妃们虽然各有各的靠山,然而总的来说,与宦官佞幸还是走的更近一些。
    如今在外戚之中,说起最有权势的,莫过于执掌枢密院的郑居中了,而此人的妹妹郑贵妃宠冠后宫,在王皇后于去年病逝之后,最有可能登上国母宝座,可以说,这又是一个蔡京也动不了的人。由于蔡京前次复相一事以来,郑居中与高俅一系日渐亲密,这么几个人结合起来,足以撼动蔡京那看似稳如泰山的地位。
    至于高强自己,他虽然年轻。在朝中政局上没有什么发言权,然而凭借着在徽宗赵佶面前一贯的出色表现,加上其大通钱庄成立时间虽短,但在钱引发行、筹措大军粮草以及赈济灾情上头,已经显示出其背后住持者高明的理财手段。而理财这一项,差不多已经成了现在徽宗择相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换句话说,也是高强入朝为相的最大资本。
    这么几条加起来,如今的高强已经渐渐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再这么下去,很快他就将正式登上大宋的政治舞台。参与决定天下上亿百姓的命运决策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首先要提出的就是自己的政治纲领和路线,而高强现在就面临这个要命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抉择,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还要搭着蔡京这棵大树继续靠下去。
    对此,不止是高强自己心里明白。政坛老手的蔡京和高俅等人都是心知肚明。说实话,从目前的局面看来,继续追随蔡京似乎是高强的不二选择。蔡京在整跨了元佑党人之后,整个文官集团几乎都已经匍匐在他脚下,再没有一个文官的分量能和他相比,在以士大夫治国地大宋政治中,这一点就是他蔡京得以屹立不倒的资本。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满朝文武都争着削尖脑袋巴结蔡京,太师府一个马夫都可以在高官如云的东京城里横着走。他高强又好命的深得蔡京赏识,以长孙女招之为婿,栽培有加,连其举荐的宗泽、张随云等人也都跟着仕途亨通。在所有人看来,高强都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跟随蔡京罢?而这“所有人”中间,不但包括高强的父亲高俅,高强地妻子蔡颖,一贯赏识与扶持他的现任参政梁士杰,甚至连高强最为亲信的许贯忠。“几乎”也是这么认为地。
    说“几乎”,是因为这几年来。许贯忠几乎是与高强最知心的人,诸般计谋无一不参,甚至在谋杀方腊一党这件事上,高强对他也毫无保留。这位当初在孙二娘的人肉包子店里救下的寒门士子,已经取得了高强半个头脑的地位。以他的智慧和对高强的了解,又怎么看不出高强在这个未来政治路线上地保留?
    只是,高强自己既然没有明确说出来,许贯忠也不好直言。然而每次提到当朝宰臣的表现,高强每每现出不屑的神色来,许贯忠自然也能想到,这位年轻的衙内在政见上多半会有自己的一套,恐怕将来入了宰执也未必会一门心思地为太师蔡京摇旗呐喊。
    是以,今日见高强又说起了朝中的宰臣们,许贯忠便有意无意地旁敲侧击起来:“衙内,眼看王皇后薨了有一年了,官家该当另立新后,这朝中政局,怕是又要有一番变化。”
    这问题近来也一直在高强脑中萦绕,闻言颔首道:“不错,郑贵妃专宠后宫已经几年,若不是她所生皇子早夭,恐怕王皇后这位子都未必能保到身死之日,现在看来,其正位皇后怕是板上钉钉的事。”
    “郑皇后一旦正位,郑枢相便立刻炙手可热,其地位进一步上升,若能再交接我高家和童节帅那里为援奥,嘿嘿……”
    许贯忠却摇了摇头:“衙内,恐怕未必如此。郑枢相这么得势,蔡太师第一个容他不得,必要设法挠其权位。”
    把郑居中扛到现在这样的位置上,乃是高强的一贯政策,甚至当初使得他踏进枢密院的黄河双头龟事件,也是高强事先在暗中给他透了风,指点了应对之法。因此,在明了高强的本领与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之后,郑居中也乐得向他们靠近。有这样一股势力在朝中,足以牵制蔡京,这正是高强的盘算之一。现在听到许贯忠发出危言,高强不由警惕:“怎么说,难道蔡太师还能像对付张康国那样,下毒暗杀?”前任枢密使张康国暴卒,时人多以为是蔡京下毒暗害,而郑居中向来与蔡京不对盘,说不得蔡京就会再出毒着。
    “不然,下毒可一不可再,郑枢相出入宫禁,身边少不了奇人异士,这倒无需我等为他操心。贯忠所虑者,本朝向来不许外戚秉政,之前蔡太师复相之时,曾欲举荐郑枢相入枢密,那时说是枢密不属于政事堂。可这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有,现今郑枢相眼看要出头,保不准蔡太师那里换个口风,就要说他外戚秉政了,反正台谏官多半都是太师一党,弄几个奏章弹劾还不容易?”
                  第三十章 思变(上)
    “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