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投降了魏军。魏军的先锋胡烈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在这个向导的指引下突袭阳平关。傅佥以为蒋舒出城至少能顶一阵,没想到他倒打一耙,魏军来得这么快!猝不及防之下,傅佥壮烈战死,汉中咽喉阳平关失陷。阳平关里有蜀汉的大批军粮,钟会〃不劳而获〃。阳平关的陷落,标志着汉中的失守,此时离魏军动手还不到一个月。汉中的丢失对蜀汉有切肤之痛,不但益州立刻就有了唇亡齿寒之感,更要命的是大约两万人的部队打了水漂,为下面的失利埋下了祸根。
姜维听说魏军进入汉中平原,再也不敢在沓中逗留,急忙撤兵去救援汉中。邓艾的责任就是纠缠住姜维,当即派出部队穷追,将这个无心恋战的姜维击败。原本逗留在阴平一带的蜀军也顾不得阴平了,连忙赶往白水关一带防止魏军的〃得陇望蜀〃。因此,阴平桥头就落到了魏军中路军诸葛绪的手里,姜维无法通过。他立刻向北佯动,作出攻击魏军后方的样子,诸葛绪果然上当回师防备。姜维于是向阴平方向突击前进,将为数不多的魏国守军冲垮后退入阴平郡。等到诸葛绪明白上当后再次回到阴平桥头时,姜维已经离开一整天了。这是整个战役中蜀汉唯一的亮点。此后姜维原计划增援阳平关,但半路上得到了阳平关已经失守的消息。不得已,他转向白水关,并遇到了停留在此地的成都增援部队,蜀汉的左车骑将军张翼等。商量之下,大家合兵一处,退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此时的司马昭凭借攻克汉中的功劳,终于进位为相国晋公,并加九锡。
到此,蜀魏结束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魏国的攻势丝丝入扣,车马炮紧密配合大举越过楚河汉界,并抓住蜀汉的失误轻易夺取了汉中;劣势下的蜀汉也有巧妙的运子,将士象集中至剑阁天险,也防止了魏国进一步逼近九宫吞并益州的图谋。然而,蜀汉丧失的不仅仅是土地,除汉中的两万人全军覆灭以外,姜维在沓中被击败时估计也损失了数千名士兵,其本来就不丰厚的防守力量更加薄弱。这时候,成都还有一万弱的蜀军,南方的一万守备军也原封不动,剑阁的蜀军估计为五万弱。钟会在向司马昭的报告中,也估计正面的蜀军还有四五万人。那么,蜀军对面的魏军,又有多少兵力?
邓艾见到姜维逃远了,和中路军的诸葛绪合兵一处,当时就有了偷渡阴平直取成都的设想。诸葛绪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责任,反过来离开了阴平去白水关找钟会。没想到钟会暗中有反叛的意图,诬陷说他临阵退缩因此才被姜维这条大鱼漏网,一辆囚车把他打发回后方,并将他的人马全都编进了自己的部队。这样,钟会手下有了十五万大军(汉乐两城估计已经陷落),蜀魏双方以五万对十五万,在剑阁下拉开了架势。十月,惊魂初定的蜀汉向东吴派去使者求援。东吴接到求援后,以大将军丁奉攻击寿春(围魏救赵还是趁火打劫?);以将军丁封、孙异等人进入汉水,打算逆流而上;另以将军留平配合南郡的军队为机动。遗憾的是,此后蜀汉仅仅坚持了一个月就被打垮,东吴的好心也没有好报。
钟会虽然人多势众,但却拿天险剑阁无可奈何,而十五万张嘴巴吃起饭来吧叽吧叽吧叽吧叽,粮草看看就不够了,不得不准备撤军。这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邓艾出奇谋,建议不要撤军:〃如今敌人已经元气大伤,应当趁此良机落井下石。我愿意率军偷越阴平小道,经德阳亭攻击涪城,这里离成都只有三百里。这样一来,如果剑阁守军回军攻打我,钟会的主力就可趁势强攻剑阁,若剑阁守军不回军,则涪城方面兵力不足将不是我的对手,我便在他肚子里大闹天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定能一举攻克益州。〃作为个人最为喜爱的三国人物之一,这里对邓艾的生平进行一个简介。邓艾出身贫寒,年幼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被农民收养。后来参加屯田,逐步升了个小官。为了汇报屯田状况,他被派去见已经升任太尉的司马懿。司马懿相当器重他,从此飞黄腾达。司马懿并没看走眼,这位农家子弟在淮南一带屯田兴修水利,成为三国时经济建设的一大商标。邓艾出镇陇西时不但在对姜维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堪称其天敌,同时修要塞建城坞,后来晋朝建立后不久羌胡等少数民族发生叛乱,不少人就是依靠邓艾修建的城堡才得以安全。邓艾一生从淮南到陇西,他在哪里做官哪里〃荒野开辟,军民并丰〃,大概是因为只有出身贫寒的他才能真正理解老百姓的疾苦。阴平小道,当年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平定南方的少数民族而开凿,此时荒无人烟早已废弃多年。如今邓艾又以古稀之年勇闯绝地,创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这一著名的奇袭战例。东汉名将马援之“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邓艾当之无愧。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十月中旬,老当益壮的邓艾以精选的一万轻装士兵(注2)开始凿山通道,翻过海拔3000米高的摩天岭,穿越700里无人之地,开始了对蜀汉的致命一击。征途中艰险异常,邓艾本人身先士卒,在遇到险阻时裹着毯子从高处滚下,他的部下则是攀岩附葛,最终征服了天险,大约在十月底突然出现在江油(今四川平武县南坝)。蜀汉本土多年不曾动武,防备松懈,江油守将马邈突然见到魏兵从天而降后大吃一惊,手足无措之下没有抵抗而投降。邓艾进据江油后有了个立足点,并得到了一些急需的粮草。
江油失守的消息报到成都,蜀汉震动,后主刘禅只好派出成都仅有的部队(大约五千人)由诸葛瞻(诸葛亮子)和黄崇(黄权子)统领前去阻击邓艾军。蜀军快速赶到涪城(今四川绵阳)后,没有继续向北前进,而是在此地犹豫不定。黄崇翻来覆去请求诸葛瞻快速进兵险要,不要让敌人进入平原旷野,以至于叩头流血,而诸葛瞻仍然是犹豫不决无法决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脍炙人口,儿子辈的较量则是一败涂地。趁诸葛瞻犹豫的时候,邓艾立刻长驱直入,先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部队。诸葛瞻无奈,退往绵竹。邓艾写了封信来引诱他:〃你要是肯投降,我将保荐你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立刻将邓艾的使者斩首并列阵相待。邓艾派自己的儿子邓忠和司马师篡出击,两人占不到上风后跑回来叫苦:〃敌人不好打啊!〃这下子轮到邓艾大发雷霆:〃存亡之分,在此一举,哪里有不行的道理!〃邓忠师篡立刻上马回身,一鼓作气大败诸葛瞻黄崇,并在乱军中将二人击杀。此后魏军畅通无阻,距离成都只有150里的路程了,并且再也没有雄师天险阻挡。成都与剑阁的联络同时被切断。
自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克成都后,还从来没有人能够攻进到益州腹地,而邓艾这一下子就兵临成都,蜀汉朝野惊恐万状,当真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平民百姓抛弃家园向深山老林里逃命,蜀汉的官员对此已经无能为力。刘禅急中生不了智,满朝公卿也是大眼瞪小眼。成都虽然还有少量的部队,但显然已经没法再打下去了。有人提议吴蜀既然是同盟,不如逃到东吴组织流亡政府;有人提议南逃南中少数民族。蜀汉的光禄大夫谯周反对这些建议,并力主投降:〃自古以来,没听说过跑到别的国家去当皇帝的。到了吴国必定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何况,明摆着魏能灭吴而吴不能吞魏,难道等东吴覆灭后再次跟着东吴向魏国低头吗?如果南逃,早就应该有所准备。如今大难临头再去避难,那里的人可不是君子,完全没有保证。恐怕我们这里一动那里就变生不测,能否安全到达那里都是问题。如今我们虽然垮了,东边还有一个姓孙的,魏国不会因大局已定而拒绝我们的投降。如果他们不能裂土封疆来对待陛下,我将亲赴洛阳,以古人的道义力争。〃蜀汉群臣的“东南飞”也不过是病急乱投医,听到谯周的大道理后都不吱声了。刘禅虽然还有南逃的想法,看到大家泄了气,终于来了个少数服从多数。他命令大舅子侍中张绍(张飞子)拿着玉玺去见邓艾,并下命令让姜维停止抵抗。蜀汉终于举起了双手。
这时的姜维,正在撤退的路上。他听说诸葛瞻战死后就知道不妙,不知道刘禅会往哪里跑,再也顾不上剑阁撤兵向巴东(重庆湖北一带)。原本打算撤退的钟会也重新出手,进占剑阁后紧追不舍。钟会自己进据益州枢纽涪城后得理不饶人,命令胡烈等部下追着姜维的屁股猛打。半路上姜维得到了后主刘禅的命令,也被迫举起了白旗。他先将自己的节钺送给了魏军前锋胡烈,然后自己带着张翼廖化等人亲自去见钟会投降。蜀汉将士见到如此窝囊地当了亡国奴,拔刀怒砍路边的石头,以为奇耻大辱。然而,生米成了熟饭,各地的官吏也在刘禅命令下一一举起了白旗,这时是景元四年十一月。自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到此三个月间,魏国全面征服了蜀汉,称帝四十二年的蜀国灭亡。
注1 这时大赦并非死到临头的闲情逸致,其目的大概可以从下面的事情中看出来。在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迦太基军于公元前216年8月在意大利东南部的坎尼之战中,以5万兵力消灭罗马军8万余人,罗马一度岌岌可危。此后罗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局势的恶化,其中一项就是从奴隶主手里赎买了八千名奴隶,同时征召在押罪犯四千人用以组织两个军团。此时蜀汉的大赦,大概是同样的目的,即遭受严重威胁时尽量积蓄力量的非常手段。
注2 邓艾的偷袭部队有多少人,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邓艾军原有3万人,准备偷渡阴平小道,不可能将全部人马带来,史书称是率轻兵偷渡,那么必定会留下骑兵和重装部队来看守营垒和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