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攀这只老虎远比脱脱想象中的强大。先不说领地中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五万吨每年。单单是预备役建设就够元军吃一壶,程攀现在在黄州领地进行极限动员,可以拉出一一只15万人的纯火器军团。每个月十来艘满载硝土矿大船给予了程攀暴兵的底气。这些民兵每年一百发的实弹训练以及严格的队列训练让他们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开赴战场。而元朝的火器军队发展的很不好,因为元朝的硝石储存十分不足,损耗太严重,程攀在这几年季度性的光顾元朝各大城市的仓库,只要有大炮的城市,仓库里的硝石都被被程攀定时取走。管理仓库的人不明所里,只好报了一个因为天热硝石被蒸散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也普片被元朝的官员所接收,因为发生的不是一起。作为消耗硝石的大户,火器军自然也就组建不出来,元军的远程打击力量还是以弓箭为主。原本想组建火器军的河南高官也就打消了这个心思连到程攀这购买火器的动作也都停了下来。
而拥有如此力量的程攀也不是没有缺点。现在开始向工业区发展的黄州一号主基地的财富生产总量开始达到了三个领地之冠。大量的人口以及实体产业聚集在此处,一点战略纵深都没有。尤其是黄州两岸的重工业区,此地是程攀治下的精华地带集中着此时领地中百分之三十的重工业产能。但是此地离南京是在是太近,只有几十里路一江之隔。要不是长江是天险已经被程攀的水上力量掌控,程攀连睡觉都睡不安。江北领地有长江阻挡,但是马鞍山矿区在江南,就没有任何保护了,程攀的军队还是护村队的时期,程攀的火器军团和民兵队伍和当涂县的地主讨伐军打了一仗后确定了马鞍山山寨在本地的立足。对于地主来说,这些山贼不出山劫道,只是开山取矿,牲畜无害。此时程攀在此地没有其他敌人。但是随着程攀的势力壮大,元朝上下对程攀开始防范,被长江所隔离的孤地马鞍山就成了程攀的阿喀琉斯之踵。为了确保领地中的这片大铁矿不得有失。程攀决定建造防御工事。
当然要造就要造最好的大名鼎鼎的棱堡成为程攀的首选。不停折叠的的城墙没有火力死角,在突棱和凹棱处城墙的厚度要大大的增强,而在其他地方由于是斜面巨石和炮弹都会碰到斜面而被卸开力道。
实际上程攀花费巨大建造棱堡是一种浪费,在这个时代元朝连炮都是滑膛炮,别说打穿棱堡,就是轰开和州的外砖内土的城墙都难。而元军攻城时用投石机也就是回回炮比较多,至于火炮攻城那是杀伤城墙上的人的,不是和龟壳城墙叫板的。在以后的战事中领地中的火炮射程一直压制住对手,能打到棱堡上的远程重型武器奇少。而在程攀统一全国后,此时建造的这批棱堡仅仅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现在在程攀的一声令下大量的红砖以及水泥被运送到几个工地上,在黄州领地的东边几个棱堡阻挡住南京对领地的一马平川,而在如皋县基地两座棱堡也开始守护着沿海基地。在1345年下半年领地的防守压力大减,在这一年共合军难得的没有任何战事。程攀在度过了开局的困难时期后开始走向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道路。
而此时台湾领地上开始焕发出强大的生产动力,从基隆煤矿投产后大量的煤炭开始供应黄州领地和本地的三号钢铁厂,与此同时原始的化工产业开始在台湾上兴起。三酸两碱的产量越来越大。1345年十月份的时候台湾领地上已经移民了六十万人。绝大多数数都是农民。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在优质的铁质农具和畜力和蒸汽动力的帮助下,台湾的粮食产量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在程攀的规划中在合成氨工业出现以前,台湾是需要容纳300万人口的土地,至于现在远远不够完全开发台湾领地的农业资源,当然程攀的意思不是台湾只能养300万人,而是只有三百万人才不至于让台湾上的肥沃土地荒芜。至于当台湾人口超过300万人时,那就是开始抢南洋各岛的田地的时候了,在这一百年中人口是远远不够圈地的。某一地的人口太多,有没有工业区,全靠第三产业养活多余人口,纯属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中国封建社会就是这样,底层的农业人口养活这庞大的文官管理阶层,以及服饰他们的第三产业人群,在中国古代一个达官贵人被一大群人前呼后拥的前进,这些围着显贵的仆人就是第三产业的人群,相对现代的第三产业向大众服务,这些人只向贵族阶层服务。所以程攀对原时空的一些人说的每次改朝换代把中国人杀一轮,空余出土地解决矛盾的说法持相反看法,不是每次改朝换代杀一遍农民,而是把盘踞在高层的贵族食利阶级清理一遍,给广大农民的枷锁松一下。给农民造成灾难的就是那些不事生产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高手。掌握舆论的是他们,剥削大众的也是他们。中国的土地上是可以容纳2亿人口的。但是往往到达一亿人就到了极限。一切都是那些脱离实际的文人管理者的错。
程攀不会建立一个王朝,然后布种留下一脉皇族,然后几百年后被推翻。程攀决定实行一种超时代的制度,虽然对于这个时代太先进,但是程攀还是决定克服一切困难走下去。
第第五十五章又是一年春风来
程攀的大移民工程有效的缓解了元朝的不稳定因素,但是损失的人口代表损失生产力。元朝的税源的缺口是无法弥补的。而寺庙以及王公贵族的胃口不会因财政困难而减少,脱脱知道打程攀这肥羊的主义是不可能的,于是宝钞的滥发在脱脱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开始了。民间大量的财富被蒸发,反而又造成了大量的流民。形成恶性循环。程攀的领地中早就不收宝钞。相反程攀发行的金属票据在领地内外很受欢迎,金票据银票据这种保值物被领地内外的人大量收藏。而在领地内部铁票据和铜票据开始流通。而在领地外铜票据都被完全收藏起来,只有少量的铁票据和铜子宝钞一起流行。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尽管市面上的金属票据紧缺,但是对经济一窍不通的程攀不敢多发行因为这种票据是以粮食为本位的。程攀害怕出现挤兑现象,毕竟这年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现在程攀的领地中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了大量地下粮仓,为了减少不必要损失。整个粮仓中被灌入氯气来杀死耗子。每次取粮的时候都要撒入熟石灰并通风。耗费这么大的力气就是为了手上多一些粮食的筹码。现在这个时代饿死人是常事,以前程攀领地小可以用偷来解决问题,随着手下的人口逐年增大,喂饱领地中的嘴巴成为头等大事。现在黄州领地的人口已经饱和,就是因为在黄州附近的农田已经到达了产出的极限。无论是修水渠还是深犁地都无法再次提高产量,至于土化肥,领地中还无法大量生产,现在黄州领地给土地补肥的方法是每块土地上隔一段时间种植一次豆类。现在农业组保留了大量的根瘤菌为豆类植株进行拌种作业。这种土法固氮效能低下,但是聊胜于无。黄州领地的人口饱和给程攀很大的困扰,如果没有台湾基地程攀就迫不得已要提前展开扩展战争了。也许这次战争就是一场全面战争,元朝的执政者不是傻蛋,会看不出一个一而再再而三向自己武力蚕食的势力的危害性。这场战争如果不能彻底将整个元朝中央政府打疼打怕。战争是无法结束的。
好在台湾这块原先是无主的土地上开始大量的产出。可以自己供应前来移民的人。不用主基地操心粮食问题。既然还可以种田,那就继续蛰伏。任何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势力都不会主动与外部势力挑起争端。无论是外部跳的多欢,只要不跨过自己的红线利益。最多打打嘴皮仗。后世的中国就是如此,一个经济政治军事正在飞速发展的国家会在此时和一个经济处于缓步发展首脑一年一个正在迷茫的国家开战吗?这样做除了打破自己的种田进程,还会给那个国家一个团结统一的响铃。要打也要是自己完全发育再打,那时候国力相差巨大,打起来轻松加愉快。
程攀此时将心思完全放在经营台湾上,完全没有挑逗元朝的意思。程攀这个首反不跳,其他大大小小大量从程攀这购买钢铁农具的势力也当然蛰伏着由于,流民数量的减少没有率先造反的炮灰,元朝这个主公当得还是很稳当的。现在元朝最大的敌人还是在内部。抛荒的土地一年又一年的增多。被汉民们养肥的的蒙古人觉得不适应了。由于军饷的缺失。一些蒙古兵开始劫掠。在程攀黄州领地的土地上已经开始几十里开不到一个村庄了。而在程攀的领地中却是万家灯火。
但是有些军队就是利令智昏,眼见着抢不到东西就开始向程攀这伸爪子了。程攀北边莫日根的军队在湖东会战中上下被打破了胆算是一步都不敢迈进。但是一江之隔的南京守军就没有这个直观的印象了。一只一百人的军队在看到上游的富庶之后开始过来打草谷。结果撞上正在训练的一只300人的民兵大队。一场好打。民兵们在教官的一句“背后即使家乡,父母婆娘儿女”的提醒下,爆发出强大的战斗意志,这些刚获得安定生活的汉子再也不想失去拥有的一切,无视了死亡的恐惧,在一轮齐射后,用枪刺组成队形硬撼骑兵冲锋,在付出12人的伤亡后火枪和枪刺打死54人。程攀感觉自己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民众,一直以来程攀都是以现代人的世界观来揣摩这个时代的人。程攀一直以为人都是怕死的,在死亡的威胁下,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放弃尊严苟活着。毕竟在世界上英雄是少数的。但是程攀没有想过一个从小到大没有温饱时刻对地主以及小官吏保持谦卑才能苟活了十几年的人在加入一个公平向着更好未来奋斗的集体的心理变化。这就是向心力,tg在当年解放战争时给那些活不下去没有未来的人提供一个可以翻身的道路。整个淮海战役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