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回他来雍亲王府,还是几年前松竹斋的掌柜杨镜锌带他来的。如今他在雍亲王府递上名帖,立即有人将他引到前院一间小书房里,并对他说:“石大人请稍后片刻,四阿哥马上就到。”
  石咏等了大约小半柱香的功夫,只见一个小阿哥,由一名太监带着,迈着小方步过来,见到石咏,那名太监在小阿哥耳边说了句话,小阿哥便抬头望着他,清亮的童音在书房中响起:“你就是前来教我写字的师父?”
  石咏一脸严肃,点点头说:“是,我姓石,单名一个‘咏’字,你以后可以叫我‘石师父’。”
  眼前这个小阿哥,便是实际年龄刚满四岁的四阿哥弘历了。说是未来的皇帝,可眼下看起来,着实跟个雪团子似的,圆乎乎的一张小脸,一双点漆似的大眼睛,盯着石咏看了半晌,便扭头朝他身边的太监看了一眼。
  那名太监赶紧去取了个软垫,放在弘历面前。弘历当即老老实实地上前,上前冲石咏磕了三个头,口称:“石师父!”
  这孩子很是聪慧,他行这拜师礼应当是大人事先教过,此刻礼数一点儿都不错。
  然而石咏却并没有立即叫弘历起来,此刻他正脸色阴沉,盯着面前的小雪团子,心中想:现在看起来可爱,可日后却会变成一名用印章与题字毁坏古代精品绘画的“毁画狂魔”,而且这位的书画鉴赏品味以及鉴画能力么……嗯,实在难以恭维。
  他心里在盘算着,三岁看老,要是这时候不能将这位想个办法给扳过来的话,不用等上几年,只要等到他成了“宝亲王”那会儿,就已经会用自己的名章在所藏的古画上“盖盖盖”了。
  石咏在这边沉思,弘历背后的那名太监抬起头,怪异地看了石咏一眼,大约觉得石咏真将自己当盘儿菜了,王府肯请他前来教导习字,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而他竟然还敢让王府的小阿哥跪上那么久。
  石咏一经提醒,赶紧在脸上挂上了温煦的微笑,伸手在雪团子胳膊肘下面轻轻一托,柔声道:“四阿哥请起。”
  他见到雪团子那对如点漆似的黑眼珠兀自片刻不离地紧紧盯着自己,便干脆收了笑,肃容对雪团子说:“王爷命我到此,教导四阿哥习字,乃是一片慈心,殷切盼着四阿哥将来学有所成之际,一手书法亦能服人。王爷的一片苦心,万望四阿哥莫要辜负。”
  雪团子年纪不大,但是非常守规矩,听石咏提起雍亲王,恭恭敬敬地垂手肃立,肉呼呼的小圆脸上也收了笑,认真听训。
  石咏心想:开局不错,只要雪团子肯听话便好。
  他猜得不错,四阿哥弘历上有兄长,下有年岁很是相近的弟弟,加之生母不算受宠,在这王府中的地位便有些尴尬。越是这样的孩子,其实就越容易早慧,毕竟从小就看人眼色,知道怎样行事对自己有利。
  所以雪团子虽然看起来萌,但是却早得了钮钴禄氏教导,知道要跟着这个师父好好学书,将来才有可能得阿玛另眼相看。
  岂料石咏一上来并不教导他认识文房四宝,也不教他如何准备,握笔写字。相反,石咏从随身带着的物事之中,取了一幅卷轴出来,接着将卷轴展开,请服侍雪团子的太监一起,两人将这画幅挂在了小书房的墙壁上。
  石咏伸臂抱起雪团子,让小家伙一眼能看清这画幅的全貌。他让弘历看过一阵之后,将他放下来,问:“观感如何?这幅画怎么样?”
  弘历想了想,认真地说:“很美!”
  石咏心想:“明四家的杰作,能不美吗?”
  他考虑到小朋友的审美,他特别挑了一副沈周的牡丹图,挂在弘历面前,让他欣赏。这回他可是下了大本钱,从赵老爷子当初那只藤箱盛着的画儿里寻出一幅最合适的出来,当做“教学道具”用了。
  “画幅上那两行书法又如何?”
  弘历这点儿年纪,哪儿懂得书法的好坏,觑着眼看了片刻,说:“很好啊!”
  石咏“唔”了一声,从荷包里取出一小片宣纸,展开,只见上面有狗爬字若干。他伸手将这一幅宣纸遮盖在牡丹图题跋的位置上,再问弘历:“这又如何?”
  就算是孩子年纪再小,对于美丑的认知似是自然而成,弘历当即摇摇头,说:“难看!”
  石咏点点头,赞道:“四阿哥在学书之前,已经懂得欣赏了。”
  弘历得了石咏的夸奖,心中高兴,脸上眼里,都是孩子那一派天真的笑意。
  可是石咏这还没完,下一刻,他又取出了一大幅宣纸,小心翼翼地展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迹与名章。这幅宣纸,正是根据沈周这幅牡丹图上“留白”的位置剪出的形状。
  石咏当即将这张纸覆盖在牡丹图的表面,刚巧将那画面上所有的留白都满满当当地填上。他一人没法完全扶住这张宣纸,便让服侍弘历的那名太监帮忙,两人一起将这纸张摁在牡丹图表面。
  于是他又问弘历:“这样好看吗?”
  弘历仔细看了看眼前这张纸上的字迹,只见字迹清秀,不算太“丑”,只是铺得太满,再加上满满当当地盖了朱红色的印章,登时让牡丹图的整个画面显得喧宾夺主、头重脚轻,确实没有刚才那清清爽爽的来得好看。
  弘历当即笑道:“这么多红红的一个一个圈儿,倒像是额娘刚给阿玛拔过火罐的时候。”
  石咏“额”的一声,心想,这比喻倒也形象。
  不过听起来,庶福晋钮钴禄氏该是个擅长照顾丈夫的女人,弘历竟然在她那里见到过给雍亲王拔火罐……
  石咏凭空想象这画面,憋不住有点儿想笑,一瞥眼便见身边那太监嘴角弯弯,显然也是在极力忍耐。他连忙一声轻咳,严肃地把这话题给扯回来:“四阿哥再看看,这样一幅画面,与你刚才所见,孰优孰劣?”
  弘历点着头说:“刚才那样好看些,刚才那画面看起来不那么满,有些空白,反而更能衬出这花朵美艳,色彩明丽。”
  石咏严肃地点点头,然后教给弘历知道:“这就叫做‘留白’,是书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让整个画面显得平衡的重要手段。”
  他挟带了这么一大通私货之后,赶紧又将话题扯回来:“四阿哥,书法也是一样,在学书之前,你须学会欣赏,知道什么样的字算是真正的好字,什么样的字只是看起来好看而已……”
  弘历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他记性甚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记下来再说。
  而陪伴弘历的那名太监则终于明白了石咏的用意,难免感叹这石大人说教法高深,与旁人不同,决意好好记下这话,回头去庶福晋跟前回报去……
  作者有话要说:  放一段一直非常想写的小剧场哈:
  博物院展出历代著名书画的展柜跟前,在展馆里服务多年的讲解志愿者为刚刚进来不久的观众们讲解展出的内容:
  “诸位请看,这就是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这一卷是明人临摹仿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作品。但是乾隆皇帝曾认定这一幅才是真迹。他对这一幅仿品爱不释手,一有空便会对在画卷的空白处题诗作词,这幅长卷的空白处总共有几十处诗文,简直像是诗文连环车祸现场……”
  观众们听了“轰”的一声都笑了,只听讲解员继续说:“相反,《富春山居图》的真品无用师卷,因为乾隆皇帝看走了眼,反而‘因祸得福’,没有被那么多的诗文和印章干扰画面布局。”
  ……
  人们都想,这还真是幸免于难。
  “不过,咱们接下来要看见的这副‘快雪时晴帖’,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幅书帖上写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字迹。大家看,像不像现在年轻人玩儿的‘弹幕’?”
  观众们又都笑翻了,连连称赞这位讲解员的讲解非常接地气。
  可就在这一刻,有个孩子清亮的童音在展厅里响了起来:“咦,怎么,这上面的字迹好像变淡了?”
  讲解员一愣神,果然见《快雪时晴帖》正中一个尴尬无比的大大的“神”字,正在慢慢变淡,接着,书贴上其他那些字迹与印章也是一样,渐渐消失了痕迹。“弹幕”不见了。
  讲解员一回头,见旁边展柜里《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的字迹也是一样,慢慢地消失,从车祸现场慢慢还原为画作的本来面目。
  数天之后,博物院的院长在焦急地等待这些被乾隆皇帝收藏过的作品表面矿物元素的检验结果。短短几天之内,这些作品上乾隆皇帝的题字消失了百分之九十,只有个别乾隆收藏的私印得到了保留。
  矿物元素检验报告出来之后,几名研究员匆匆来找院长:“这真是神了,院长!检查的结果是,这些位置的纸张,从一开始就没有接触过墨汁与印泥!”
  “是呀,院长,这不是因为我们保存不善的缘故!可……可您说,这是为什么呢?”
  院长听了这消息也非常震惊,仔细思考了半晌,突然好似想起什么,仰头向天,哈哈大笑,说:“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里,有咱们自己人!”


第129章 
  当然了; 石咏除了少量挟带私货以外,其余时候; 还是非常尽心尽责地教导四阿哥弘历。
  这次他除了带去一幅沈周的牡丹图作为教具以外; 另外还带了一套湖笔给弘历。这其实就是林如海当年赠给石喻的湖笔之中的几枝。当时石咏上京的时候; 林如海曾赠了他一整套专供孩子启蒙学书写字用的毛笔。但那时石喻已经长大了些; 所以这一套湖笔当中给更小孩子使用的湖笔,石喻也未曾用过。
  因为雍亲王请石咏来教弘历习字,时间催得很紧; 还未等外间笔墨铺子开市就把石咏召去了雍亲王府。石咏来不及再去订制; 便将这几枝没用过的湖笔一气儿都转赠给了弘历,弘历抓了一枝; 握在手中; 感觉大小粗细重量,无一不适合; 比他用钮钴禄氏房里大人用的毛笔写字可要舒服得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