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姑娘的反应,原在安佳氏的意料之中,只听她笑了一声,说:“小姨这一去,没几个月就会回来,你们若是乐意,待再管上几个月,替老太太、你们婶娘多辛苦辛苦,也成!”
  双胞胎都没想到安佳氏这次千里迢迢去了广东,却几个月之后就要回来,吃惊之下,一起抬起头,警惕地望着安佳氏。
  “你们父亲今年年底任满,指定要回京的。还有一件,你们姐儿俩年内出孝,说亲的事儿,少不得等你们父亲回来替你们张罗。”
  安佳氏再次提到双胞胎的婚事,两人脸上便都不大好看。这位小姨继母,数月之后就又将回京,且要插手双胞胎的婚事,对安佳氏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一想到这一点,如玉与如英立时都透出些如坐针毡的样子。
  如玉装作羞涩难当,赶紧飞红了脸,低下头,低声嗔道:“母亲——”
  如英却咬咬牙,扬起脸,坦然地道:“小姨费心了!”
  这下子安佳氏心里有数了,当即起身,将两个男孩子也唤过来,向如玉如英辞别,随即便是安排登船,将箱笼等物一起安排搬上座船等等。少时安佳氏登船,如玉如英坐在车中,一起到码头便相送,待安佳氏的座船渐渐驶远了,两个姑娘才招呼了兆佳氏府邸的管事娘子,一行人从码头出发,缓缓回京。
  石咏送别自家二叔之后,带着弟弟石喻回到永顺胡同。他如今已与大伯富达礼商量过,这一年他们依旧打算像以前一样,回椿树胡同住着。
  富达礼有些舍不得石咏与石喻,但家事如此,让自家老太太见不到王氏,没准也能少生些事端。
  于是石咏重新安排永顺胡同与椿树胡同两边的人手,安排了一房家人在永顺胡同看院子,其余人如李寿和大伯赠下的那一房家人,就都带回了椿树胡同。
  正月十八之前,石家已经又回了椿树胡同,他自也不忘了将早先修复成功的那一枚“红定”鸳鸯枕夹在行李里带了回来。
  这只鸳鸯枕,或是说红娘,如今已经与石咏混得很熟了,来到椿树胡同小院石咏所住的地方,红娘颇为好奇,要求石咏抱着瓷枕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四下里“看”过,又回到石咏的屋子。红娘这才叹息道:“明明是这里好,这里又自在,又舒服,想不通你们为什么到年节时非得住那头。”
  石咏也觉得椿树胡同好,这里的邻里都是普通人,要么是像姜夫子这样的教书人,要么是像白老板这样做做生意的,还有些就是没法儿在内城买房子的汉官,石咏也结交了一些。外城里住着的大户人家要少些,小门小户的居多,小家庭关起门来过日子,烦恼也相对少些。
  “不过你将来若是娶了媳妇儿,还是得搬回那头的吧!”红娘问。
  石咏想起母亲以前说过的话,以前石大娘确实有心将椿树胡同的宅子留给王氏和石喻母子,自家将来搬回永顺胡同去。可如今情势又有变化,二叔不曾过世,如今又找回来了,将来究竟如何,还不大好说。只是石咏拿定了主意,无论于情还是于理,他都会力挺弟弟石喻。
  “那么小石咏,你有心上人了吗?”红娘冷不丁发问。
  石咏脸上一红,待要说“有”,他心里连影子都没有,不过是个声音,待要说“没有”,他好像又不大真诚——早先石咏与红娘搭上话的时候,双方就约定了,有啥说啥,都是原本不属于这个时空的人,交流起来不要来那些虚的。
  石咏刚想用一篇长长的篇幅形容一下他的感受,突然警觉过来:“红娘姐姐,你不是劝分不劝和的吗?这不是又要‘拆’吧!”
  红娘的口气立即转鄙视:“八字都还没一撇呢,有啥好拆的?”
  石咏则立即气馁了:“你咋知道八字还没一撇呢?”
  红娘一副过来人的口气:“年轻人,你这难道是八字有撇了的样子么?每天晚上抱着书本,再不然就是看一通瓷器书画之类的就睡去了,哪个少年不多情?可你有半点多情的样子么?老实交代,以前有没有哪个姑娘叫过你‘呆子’?”
  石咏被噎得一点儿脾气也无,可他在与女孩子打交道这方面的情商确实近乎于零,当下只能坐在这只瓷枕跟前,长长叹息一声。
  “说吧,你心上那位姑娘,究竟是个什么相貌?”红娘总算嘲够了石咏,当下话锋猛转,柔声关心起石咏来。
  说来也有趣,在这个时空里石咏遇到的文物们,各有各诉求:武皇的宝镜心心念念,想探寻有趣的灵魂;丰润学宫的牛足鼎,历经波折,一心只想重回丰润学宫;石崇的颁瓟斝过了千年,只惦记着找到昔日爱侣……而红娘抱过的这只瓷枕,她的诉求非常简单:一面痛快吐槽,一面关心他人,在叨叨家长里短之外还给出些主意,的确是个无比热心的姑娘,可有时石咏也会被她的种种言语揶揄得一愣一愣的。
  “我……我没见过她!”石咏说明真相,“不,不对……有可能能算是见过的,我也说不清。”
  这说来可就话长了,他得先向人解释什么是“穿越”。
  好不容易向红娘解释明白了,他是怎么在后世生活过一阵,接着又莫名跑到这个时空的,接着他又提起了那个看着他修文物的小师妹——
  这下子石咏可被笑惨了,“人家在你身边坐了一个时辰,你愣是都没觉出来?”
  红娘独自哈哈哈地笑了整整半柱香的功夫。
  “是呀!”石咏老实承认,反正时光不能倒流,他现在悔也来不及。而且他也不能骗自己,当时没感觉就是没感觉,他就算是悔,也无从悔起。
  “你等等,你是说,这是你上辈子发生的事儿!然而你这辈子始终没亲眼见过的一位姑娘,声音却和你记忆中那姑娘的声音——很像?”
  红娘总算分析清楚。
  石咏应道:“是的!”
  他也有点儿好奇,按眼下这种情况,他究竟算不算是有心上人。
  “那你现在还能记起你那小师妹的样貌么?”红娘又问了一句,她随时随地可以开拆。
  石咏张口结舌,仔细回想,好似上辈子那些记忆都已渐渐模糊,小师妹的相貌他已经没什么印象了,反倒是他在十三阿哥府上第一次听见过那声音,在海淀擦肩而过的偶遇,直到后来在承德隔着帘子对答两句,所有这些他都记得牢牢的。甚至金鱼胡同见过的高大车驾连二门都进不去,承德老尚书别院里挂的帘子上是卷草如意纹,奔出来的小丫头名字叫“望晴”……这些种种琐屑的记忆,此刻在他的心中,还如昨日见过的一样清晰。
  “我明白了!”石咏突然冒出一句。
  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思了。
  尚书府上的英小姐,才是他真正想见一见,去好好了解一番的姑娘。至于英小姐的声音他为什么会觉得耳熟——这很可能只是老天爷在给他一点儿提示而已。
  红娘的瓷枕在一旁偷偷嘀咕:“好么,这头拆了一个念想,难不成那头就又钻了牛角尖?石咏啊石咏,你这也太……”
  这时候李寿在石咏的屋子外头招呼一声:“大爷,琏二爷来了!”
  李寿话音刚落,贾琏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茂行!好消息,有好消息!”
  贾琏熟门熟路地进石家的东院,一面走一面兴高采烈地说:“哥哥要多谢你!”


第177章 
  贾琏早先还跑了一趟永顺胡同; 结果扑了空,问了石家留下的家人才晓得石咏他们又都搬回椿树胡同来了。
  贾琏满心喜悦; 当即出了正阳门; 赶往琉璃厂附近石咏家。他与李寿等人都很熟; 又知道女眷都搬去了隔壁; 便干脆随李寿一起进来,来到石咏屋外,激动无比; 要将“好消息”告诉要好的兄弟。
  “茂行; 我补上实缺了!”
  贾琏一派兴高采烈,早年间他身上有个捐来的同知; 但是一直不曾补上缺。上次石咏和薛家一起联手搞拍卖会; 贾琏拍到了一只苏麻尼青大瓶和一只元代的剔红漆器,就是为了走动走动; 看看能不能补上个实缺。
  这年头; 捐官候缺的人着实太多了; 若是不走动,吏部根本不会记得还有你这么个人,管你是哪家的世家子弟。为能出仕; 贾琏已经等了三年; 本来托了二叔贾政,可是等来等去荣府二房始终也没动静,实在没别的办法了,干脆自己出手; 趁年节之时走亲访友的时候,到吏部左右侍郎那里都见过,该走礼走礼,该嘴甜嘴甜。
  说来也是贾琏走运,前次京里办拍卖会,排场极大,京里上上下下事后都听说了,对这拍卖会都感到十分好奇。
  而贾琏送出去的那两件古董,分别附有拍卖会颁布的“证书”,证书上写明了是某年某月某日在松鹤楼拍得的藏品,甚至还有知名的古董商人给这器物所写的“鉴定”,说明是元代真品,非仿冒之物云云。
  虽然这证书上没有写明价格,但至少证明这东西价值不菲,而且是正轨渠道得来的。因此吏部左右侍郎都各自笑纳了,回头将补实缺的名单一对,两人相视而笑。
  贾琏这边也随即得了消息,兴奋之下,赶紧过来告诉石咏,又要拉他去吃酒。
  石咏自然也为朋友高兴,又怕他这样兴头上到外头吃酒会生事儿,索性将他留在自家,命李寿去前门那里的酒楼叫了几个菜回来,石咏在自家张罗了些口味清淡的果酒,陪贾琏小酌。
  贾琏很开心:“好多年了,这回腰板儿终于能直起来了。”
  荣府里两房,长房除了贾赦身上袭了个一等将军的世职之外就再无旁的实缺;二房贾政原本一直是打算科举出仕的,后来蒙恩赐了工部员外郎,接着又升任郎中,不管怎么样,是实打实的六部官员,就是官职还不够高而已。
  如今贾琏自己谋到了实缺,就也不计较叔父不帮自己张罗,反而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如今他是正五品的同知,又是放的外任,总算能好好显显本事,教府里的人看看了。
  石咏连忙问他是哪里的外任。贾琏便说是山东道上沂州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