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咏听了这等“创意”,除了赞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将这些一一都记下来,回头朕让胤禄帮着你一起去安排,到时决计不许出任何一点差错!”
  石咏赶紧应下,凭空想象一下,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桩苦差事,他一个小吏,除了要安排放映、指点配乐之外,还要指挥皇帝、这么多皇子阿哥、以及那些满地跑的皇孙们一个个乖乖地走位……
  ——想想就觉得艰巨啊!
  康熙似乎体察到了石咏这种畏难情绪,登时道:“一切顺利的话,朕允你,你要什么赏赐,朕就给你什么赏赐。”
  “对了,这段时日,你也好好想想赏赐的事儿,朕从来不会轻易许人,这么些年了,你是让朕这样大方的头一个。”老皇帝觑着眼看石咏,似乎想看清这个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
  经过一段艰苦的“排练”之后,给太后的这一件“贺礼”终于筹备停当。
  这过程确实是异常艰辛,好在十六阿哥机灵,从三阿哥诚亲王那里,借了两个礼部官员来,到时这亲王那贝勒的,大家该怎么走怎么站,就全由礼部官员说了算,皇子阿哥们也全由礼部官员来指挥,为石咏省下好些麻烦,免了他亲自去指挥九阿哥站这里站那里之类的,但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沟通的成本,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来回来去地说上好些遍。
  值得石咏欣慰的是,十三阿哥的腿疾终于在太后万寿之前转好,这一位也终于能在这一天和兄弟们站在一处,齐齐向太后贺寿了。
  但是贺寿的人里,依旧没有大阿哥与二阿哥两位,看起来康熙皇帝是拿定了主意,终身不让这两位重见天日。
  待到太后万寿这日,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出“重头戏”,但在康熙皇帝严令之下,无人敢向太后“泄密”。太后万寿这日已是初冬,日头早早就斜了下去,天边只余一点微光。
  慈宁宫里早就将一切都料理停当,石咏则与十六阿哥一道,在外头候着。
  这时候魏珠匆匆忙忙奔出来,对两人说:“是时候了,皇上已经请太后入座了!”他又转向十六阿哥,“十六爷您也得那边了……”
  十六阿哥得过去与他的兄弟们一道候着。他临走之前拍了拍石咏的肩膀,小声说:“想好求皇阿玛什么赏赐了吗?”
  石咏老实地摇摇头。
  “要我是你啊,我就要皇阿玛给赐个媳妇儿!”十六阿哥像过来人一样,拍拍石咏的肩膀,“毕竟也老大不小了。”
  石咏心想:这年头,为啥男人们也习惯性地催婚?
  不过十六阿哥确实是为他着想,这份心意,他领了。
  此前在夜静无人之时,他也的确想过,若真的一切顺利,他能得到皇上应承的这份赏赐,他是否应当请皇上赐婚。他是否该请康熙降旨,赐尚书府的英小姐给他为妻,这样他便能轻轻松松抹平两人之间的一切差距,成就一段姻缘。
  只不过,若是旁人问起他为何要求娶那府的那一位小姐,恐怕还是免不了要牵扯清虚观的那一段公案出来。这对英小姐未必是一件好事。
  然而眼下不是由着石咏胡思乱想的时候,给太后表演的这一段,加上康熙皇帝的各种“创意”之后,变得复杂无比,稍有分神,便会出错。
  石咏很想给慈宁宫的老太后奉上一出完美的“表演”,让老人的思乡之情能因眼前的这些儿孙们得到弥补与安慰,因此他赶紧抛却所有杂念,随魏珠走进慈宁宫,开始放映这一出短片。
  如众人所期待的那样,太后见到不用戴老花镜就能看清的科尔沁美景之时,乐得笑开了花,待到后来看见她此生所见过的各处美景,自然也勾起了诸般回忆。待到最后,太后见到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时候,早已将一切乡愁尽数冲淡:她这一生,的确是早早就离开了故土,可是她依旧收获了许多。
  更有甚者,这一次的动画做成了大画幅的,投射在慈宁宫西面的一大片粉墙上,一起过来凑热闹的嫔妃们也有幸一睹“盛况”。有她们在,太后便得了几十名热情无比的“观众”,每个人都在向太后表达艳羡无比的情绪,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太后一样,坐享儿孙之福——虽然她们谁都不敢直言自己也想成为太后。
  待到整个片子放完,石咏倒是终于在一旁能稍许喘口气了。他心中带着几分唏嘘,从旁观察仁宪太后的情形——太后老态,今年尤甚。若是他记得不错,这恐怕是太后所过的最后一个万寿节了。石咏突然感觉很庆幸,他到底还有这个机会给这位慈爱老人献上这样一份寿礼。
  这边鼓乐声尽数歇下,慈宁宫中便全是人们在议论,道贺,年纪小的皇子皇孙们在殿内跑来跑去,也有些好奇的,跑过来看石咏的这一架“放映机”。
  “那姓石的小子哪儿去了?”
  人丛中康熙皇帝的声音陡然响了起来,接着就是魏珠在招呼:“石大人,石大人!”
  这时候十六阿哥大踏步地赶过来招呼:“茂行,还傻愣着做什么呢,还不快去,皇阿玛高兴极了,指定这是要赏你呢!”
  康熙皇帝果然非常兴奋,涨红了脸,命人将速速将石咏找来。
  一时石咏赶到,向太后见礼之后,康熙皇帝用蒙语问太后:“太后还记得这个少年吗?”
  太后命石咏“抬起头来”,又仔细看了看他的形貌,登时笑了,命身边的大宫女将她平日不离的那一副羊骨磨制的老花镜拿出来戴上。
  康熙登时赞:“太后记性真好,就是这个小子。”
  九阿哥等几个此刻就站在石咏身后不远处。九阿哥眼见着石咏以这些“奇技淫巧”之物讨太后欢喜,得皇上欢心,心里不由得对他生出十分鄙视,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朕答应过你,若是太后喜欢,朕就要给你一个赏赐!”康熙心情大好,人也跟着大方起来,“说吧,想要什么?”
  石咏想了想,问:“卑职真的……求什么赏赐都可以么?”
  康熙点点头。慈宁宫中登时静了些,不少人都颇感兴趣,想听听石咏到底会开口,向这位皇帝讨什么。
  只见石咏沉思一会儿,摇了摇头,说:“启禀皇上,皇上上回已经赏赐了卑职的母亲,现在母亲有大宅子住,不愁吃不愁穿,每天还能与亲戚邻居走动说话,也从来不觉得闷,卑职真的不需要什么旁的了。”
  康熙听了石咏的话,当即又切转了蒙语,将石咏的话转告了太后,又说:“太后,您看这孩子,对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母亲什么都不缺,他就一切放心,什么都不求了。”
  太后闻言也非常欢喜,点着头用蒙语回答:“皇上仁孝,臣子自然也是一样的。”
  康熙脸上被贴了金,登时满心畅快,看石咏这小子也格外顺眼,笑着道:“既是如此,朕今天就暂且不赏你了。只是这份人情,朕已是记下了!”
  虽说不赏,可是石咏照旧得谢恩,谢恩的时候他心里十分酸爽:这该能算得上是一次他自己有机会求来的“东风”了吧,然而他却因为替旁人考虑,所以故意将这“东风”给放过去了。
  他倒是不知道,这边他谢恩下去,十三阿哥便往雍亲王那边瞅瞅,雍亲王看似无意地点点头,十三阿哥便是有些笑模样。
  这两位阿哥都知道:皇阿玛有个坏毛病,有时你想要的,他未必会爽快地给,但若你推让了,他倒是会惦记着这事儿,心痒痒地想找机会塞给你。


第206章 
  老尚书府; 安佳氏偶然经过双胞胎的院子,遥遥见到如玉正独自一个坐在小花厅里; 当即站在院门口; 随意招招手; 大声问:“玉姐儿; 英姐儿难道还没回来么?”
  如玉见了继母,赶紧出来扶住安佳氏的胳膊,问:“没; 妹妹还住在姑母那里。母亲今日怎么有空过来?怎么金嬷嬷没跟着。”
  她见安佳氏身后跟着个面生的丫头; 一向随侍在安佳氏身边的金嬷嬷却不见踪影。
  “金嬷嬷染了风寒,请了大夫来看说是不大好; 先送到城外庄子上去将养了。等她养好了; 再点她上来服侍吧!”
  安佳氏淡淡说来,如玉却生生地打了个寒噤; 心想这金嬷嬷一去庄子; 怕是再没有命再“上来服侍”了。她双手一颤; 安佳氏立即觉察到了,扭过脸,望着如玉笑道:“玉姐儿不请我去院儿里坐坐?”
  如玉赶紧应下; 低眉顺眼地扶着安佳氏进屋; 请她坐下,又亲自沏了茶送上来。安佳氏喝了,赞一句好,说:“果然你们两姐妹深得老太太喜爱; 这院儿里的用度也颇为不凡,这样子的茶叶,你两个兄弟那里,就从来没有过。”
  如玉赶紧命丫鬟将剩下的茶叶都包了,赶紧往两个弟弟那院儿里送过去。
  安佳氏则盯着如玉看了半晌,突然“嗤”的一声笑了出来,道:“难道玉姐儿还会真觉得我会贪图你这一点儿子茶叶?”
  如玉愣住,安佳氏的机锋太强,她无以应对。
  “玉姐儿,其实我只是想看看你的性子,看你是不是像旁人所说的,那样识时务,那样懂得顺应大势!”安佳氏笑拉着如玉一同坐下来,口中笑着说:“果然如此,比起那个倔牛脾气的英姐儿,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如玉知道安佳氏有话对自己说,当即将身边的丫鬟和婆子都遣开,一人不留。安佳氏见她知趣,便压低了声音,柔声问道:“玉姐儿觉得哲彦怎样?”
  哲彦姓安佳,是如玉如英两人的表兄,哲彦之父与大小安佳氏一母同胞,如玉和如英都与这一位很熟,但眼下安佳氏明明在说婚姻之事,如玉就算是满肚子想要吐槽表兄,也少不得含羞带怯地忍住了,低声道:“母亲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安佳氏便道:“你们父亲来信,问起我为你们俩相看之事,提到哲彦很好。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哲彦是你们表兄,你们自小一处长大,肯定知根知底,只不晓得你对哲彦的看法又如何。”
  这如玉哪里好擅自评价,只红着脸,垂着头,一个字也不敢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