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蝌觉得就是这个理儿,可是眼下又没什么办法。
  石咏觉得这种情形,即便薛家想了办法,以势压人,勉强梅家娶了宝琴,日后也未必会待见这个媳妇儿。既然对方不愿做亲,一拍两散便是。但偏生梅家这样拖着,做事实在不地道。
  “薛蝌兄弟,我与堂兄乃是好友,又与你一见如故,有句不太中听的话,你即便不愿听,我也想要讲。”石咏是这番态度,旁人对他坦诚,他便也对旁人坦诚,“令妹的终身幸福与对外的名声,哪个更重要些,你可能必须要有个取舍。”
  薛蝌一凛,当即点头表示受教。
  石咏见他一脸的肃穆,怕是已经有了决断,便再补一两句安慰:“其实也无须担忧,以你的才具,将来必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只不过不一定是在这京中。若是担心令妹的名誉,不妨在南面为令妹另寻归宿,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若是宝琴被退了亲,在京中想要另行寻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就要难一些,倒不如薛家兄妹回南之后,再行慢慢物色。但关键是与梅家要彻底说清楚,免得日后再生直接。石咏点了点薛蝌,对方便心中有数。
  一时石大娘等人从荣府中出来,石咏接了母亲婶娘媳妇,迎着女眷们回家。
  一到家,如英已经喜孜孜地将宝琴所赠之物取出来,献宝似的给石咏观看。除了那只镜盒上绘着西洋美人的小镜子之外,宝琴还赠给如英一本小册子,上面满是洋文,书页上还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纹样,甚至那些洋文的字母也被绘制成花草的样子,非常可爱,是一本颜值非常高的小册子。
  石咏接了册子,但见不是英文,立刻抓瞎。但好在造办处画工处现有两个专门给皇帝绘制肖像的西洋画匠。石咏当即答应如英,回头去请教一下,这究竟是什么样书册。此外,他也鼓励妻子多收集了解些有关西洋的事物,将眼界放开阔些,没坏处。
  “如英既然有兴趣,便该多知道些!”石咏道,“天下这么大,不止咱们脚下这一点点地方。眼界宽广些,即便每天一样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也会比旁人过日子过得有趣,因为你心里盛的天地,可不止眼前这么些了。”
  他见如英兴致颇高,当即开了东厢,从架上的书本里抽了一幅舆图出来。
  全球地图,早在明末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中华,只是那时地图的精度还不够高,再加上尺幅较小,只能当例图看看,与测绘与航海上并无太大的作用。只是石咏早年间在琉璃厂见到了有出卖旧版舆图的,觉得有趣,便买下了一幅在自家守着,如今便取出来给如英看,并指点她各处的大致方位:京城在何处,金陵在何处,广州在何处……
  如英何尝见过这个,她伸手比了比京城到广州的距离,发现竟只是舆图上不算长的一段,登时睁大了眼:原本以为从北到南已经是够远的距离,没曾想这寰宇之内竟比这更要遥远数倍。陆地之外广袤的大洋更是令人心生敬畏。
  如英忍不住默默出神,想了一阵,冷不丁问石咏:“茂行哥,你说,那琴妹妹去过的西海沿子,究竟是哪里,而那真真国,又是哪里?”
  这两句彻底将石咏问住了。
  石咏自己也不知道啊!他挠了挠头,便听身后架上一捧雪插了句嘴,说:“真真国的人,就是红毛夷人啊!”


第258章 
  “真真国的西洋人; 就是红毛夷人!”石咏依着宝物玉杯“一捧雪”的指点,给自家媳妇儿解释; “至于这红毛夷人么……也有人管他们叫荷兰人; 他们一度被誉为海上霸主; 他们的商船从这里出发; 能航向全世界!”
  依照一捧雪所说,那真真国人便是红毛夷人的话,那一切就解释得清楚了。红毛夷人就是荷兰人; 这解释了那个真真国的女孩子为什么是金发碧眼; 看起来与如英那个小镜盒上的西洋美人一模一样。
  石咏便指给如英看荷兰人从西欧港口千里迢迢,绕过好望角; 穿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广州的航路。如英则免不了吃惊。
  “至于这西海沿子么……”石咏瞅着舆图; 却又有些拿不准。
  “西海沿子在锡兰山!”一捧雪继续在石咏背后指点。
  “真的吗?”石咏的疑问忍不住脱口而出。
  如英:……?
  “额,我是说; 那位薛姑娘若是真去过西海沿子; 她去的应当是这里。”石咏没别的招儿; 当即按照一捧雪的指点,伸手指了指南亚次大陆一代的海岸线。在这张舆图上,当时名曰“锡兰山”的斯里兰卡; 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黑点。
  锡兰山自古至今一直是远洋贸易的重要中转口岸; 往来商人混杂。石咏听了如英的描述,凭空想象薛家人遇见的那位真真国的女孩儿,戴着倭刀,穿着锁子甲; 很可能是常年跑海路的,为了防身而全副武装。但又说这女孩儿读过四书五经,能做五律诗,则说明这样的女子很可能是在澳门一带长大,曾经受过中式的教育。以此推断,这真真国的商人,很可能就是跑的斯里兰卡至澳门这一条航路。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当时中华与西洋的往来交流已经十分密切。
  这也足够如英吃惊的了:“真想不到,琴姑娘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这么远的地方。”她想了想又叹息,说,“她也觉得可惜,后来海禁之后,再也没法儿去这样的地方了。”
  康熙年间,曾经一度放开海禁,从康熙二十二年开始,朝廷宣布全面开海,东洋、西洋、南洋,均可自由贸易。然而这样开放的政策持续了三十余年,直到康熙五十年前后,便开始渐渐收紧,于康熙五十五年之后,彻底禁了南洋贸易,随保留东西洋贸易,但不主张本国商船出海贸易,因此宝琴与如英才有此叹息。
  石咏点点头,长叹一口气说:“是呀!”
  实施海禁,不允许本国船民出海贸易,便相当于是将航海贸易的权力全部拱手交给了西洋诸国。这在石咏看来,十分可惜,亦是巨大的隐患。
  如英不晓得石咏这短短两个字之内竟然含了这么多的遗憾。她只管低下头去看舆图上绘着的各处大陆,忍不住问:“茂行哥,这是哪里?”她伸手指着舆图上一片形状模糊的南方大陆。
  石咏看了看,答道:“这是澳洲!”
  他心里飞快地回想澳洲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再将这公元纪年与如今的纪年比照,得出结论:眼下澳洲自然是早已被发现了,但是现在已经发现的部分应当还是贫瘠的西海岸。澳洲自然资源最为丰富,富饶而美丽的东海岸还要再等上个几十年,才会由库克船长发现。
  他看着如英捧着下巴,仔细观察这舆图的样子,可还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媳妇儿好奇心这么重。难怪他这么忙,成日忙着各项差事,如英一个人在家里,也从不觉得怎么寂寞——人家明明没工夫寂寞的么。
  一时小夫妻两个过去西院陪长辈们一起用过饭。石咏从如英那里借来了宝琴赠她的那面西洋小镜子,独个儿在东厢研究。
  他想,正好通过这“西洋镜”,好生琢磨一下西洋的技术工艺水平。正好这面小镜子,镜盒外面镶着铜胎珐琅彩,里面则镶着小镜子。石咏比对了一下双方的工艺水平,心中立即有数,无论是玻璃还是珐琅,中华本土的出产,都不比西洋所产逊色。尤其是珐琅彩。石咏很有把握,如今造办处的珐琅彩技术已经绝对有把握西洋的珐琅彩烧造技术。那么,如果本国也按这种制式生产,再运输到口岸,海外商人是否便会对这个有兴趣呢?
  石咏正凝神沉思,旁边架上红娘则在轻声问“一捧雪”:“你见过洋人吗?”
  那边得意洋洋地答:“我自然见过,洋人、红毛夷、倭人……我都见过。”
  石咏猜想,自从严嵩父子被抄家,一捧雪可能就落入了徐阶之手,之后一直保存在徐家。若是徐家与西洋东洋的人士有往来,这一捧雪确实可能有机会见到。
  “洋人和咱们这里的人,有什么差别?”红娘好奇地问。
  “没什么差别,一样的一个脑袋,两个眼睛一张嘴,只是他们说话听不大懂,像唱歌似的。”
  石咏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想起,他修过的所有文物当中,最有语言天赋的,应当是西华,而记性最好的,恐怕就是一捧雪了,但凡见过的,甚至听说过的,一一都能记住,从来不忘。
  “真真国的人,早在前朝的时候就有来京的,大臣们都管叫洋大人,说他们有红夷大炮,足够抵御外侮,平息内乱……还有,这些洋大人还能夜观天象,所以钦天监都请的洋大人。”
  石咏一面听一面想,这哪里是什么夜观天象,西洋海上贸易发达,与他们的航海技术高超是分不开的。在海上,观测天象有助于定位与测距,因此洋人自然善于观察天象,倒未必与靠天象来占卜吉凶有什么关系。
  他心里有种感觉,若是禁海禁得久了,这中华与西洋的差距,便越来越大了。
  “至于西海沿子,我自己当然是没去过,是听人来送西洋鼻烟时说的。说这鼻烟原本是阿美利加的土人才闻的,后来洋人都觉闻着提神,而锡兰山气候适宜,便有在锡兰山种植的。后来就有去西海沿子贸易的人,从锡兰山把这鼻烟给捎了回来……”
  石咏暗暗点头,心想这一位,简直是一本的中外交流教科书。鼻烟据传就是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喜爱闻的,从那里传入欧洲,并经由南亚次大陆传入中华。
  他已经将这“西洋镜”研究得差不多了,打算找个由头与唐英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做些东西量产出口,从海商那里赚些银子,若是东西真的对路,估计利润会是很可观的。
  “也不晓得,我们有生之年,有没有这机会,出海看一看。”一捧雪忽然叹了口气,也不知从哪儿生的感慨。
  看来这个一捧雪,全无身为一具文物的自觉。作为一件传奇器物,它已经经历了很多,却始终梦想着经历更多,去见识更阔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