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咏打算据理力争; 毕竟看情形这二百多名灾民至少还要在此撑过这一阵恶劣天气; 才能回归自家旧宅。但是贾雨村却非常诚恳地表示,他对此再也无能为力了。
  “茂行啊; 本官在与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 一样有这样的心性,甚至还得过‘才干优长’这样的评价; 只没想到; 这‘才干优长’不到一年就变作了‘恃才侮上’; 成了‘沽名钓誉’,成了‘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其后本官才懂了‘无为而治’四字的真意。”
  贾雨村笑望着石咏; 一脸为年轻后辈着想的模样。
  “茂行啊; 我看你安排得一桩桩一件件,十分妥帖,本官就不多插手了啊!”
  在石咏眼中,贾雨村笑得像个老狐狸。这人既然要“无为而治”; 不多插手,又何必专程到此假惺惺地掉几滴痛泪?这样的人不算是“沽名钓誉”,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沽名钓誉?不过就是将这南城百姓自发救治扶助的功劳,腆着脸都算在自己头上罢了。
  石咏扁扁嘴,心想:想走,没那么容易,身为此间百姓的父母官,你身上的责任还多着呢!
  他装作受了贾雨村的勉励,十分感激:“下官一定不辜负大人所托,将此处打点得周全。不过……这雪犹未停,而外城民居大多结构简陋,经不起大雪积压,这有一,就会有二啊!”
  他提醒贾雨村,不仅城南,整个外城,怕是都有这种隐患。眼下不过就是倒了几十间民房,牵扯到二百多百姓而已。可若是别处再出问题,受灾的人数一多,贾雨村这个顺天府尹,可逃不了这个责任。
  果然,听石咏这样一说,贾雨村遽然色变,匆匆向石咏一拱手,道:“多谢茂行提醒!”说毕匆匆去了,石咏在他身后,见他迅速吩咐顺天府的衙役,这些衙役们随即四散开来,想必是通知各处百姓,及时清理屋顶积雪,免得造成更多伤亡。
  顺天府人手很足,石咏便安心由着贾雨村带人折腾这事儿去。他自己则继续留下来安置眼前的灾民。
  早先顺天府的人给在此参与赈灾的青壮发了牌子,告诉这些人每天能领五十文钱。这些人便听着内务府工匠的指挥,在火神庙背后背风的斜坡下,往下挖了三四尺深,然后开始搭支架,建棚子。
  往地下挖的好处是省了一部分材料,棚子不需要建得太高。此外将来复原的时候也简单,各处一拆,土往里一填即可。
  这时候内务府的几名工匠已经带人将倒塌民房的一部分可用的材料拆了出来,带着人乒乒乓乓地往地下夯实支撑的木柱。此外,外城不少做生意的老板过来,赠了些材料,大多是芦席、茅草、毛竹、毡毯之类。石咏命人分门别类,并命专人看守。
  一时乐凤鸣带了好几个大夫赶到。这边也已经将伤员都从废墟中抬了出来。这次所幸没有人死亡,但是受伤的也不少,大多骨折,也有被砸晕了昏迷不醒的。同仁堂的伙计迅速在火神庙跟前的空地上搭了个棚子,先将危重的伤员抬进去医治。乐凤鸣则一一安慰其余人等,说:“诸位莫急,这里药物管够!”
  石咏就知乐凤鸣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宣传自家的好机会,果然只听他大声说:“我是‘同仁堂’的老板,见诸位受伤,乐某人感同身受。这次为大家诊断治伤,都是义诊,绝不收分文诊金、药钱,请诸位放心!”
  家有伤者的灾民们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纷纷开口:“多谢乐老板!”“乐老板大善人啊!”
  陪着乐凤鸣一起过来的李寿这时候赶到石咏身边,说:“早先见到柳大娘进正阳门去了,想是去和荣府那边告罪,今儿那边宴请,太太奶奶们应是不去了。”
  石咏料定母亲不会再有这心思前往赴宴,可是没想到,正午的时候,石家的女眷竟一起赶到火神庙这边过来。石大娘不知从哪儿借了口巨大的锅,陈姥姥动手帮忙,用砖块堆了个大灶,烧上柴,往锅里加了米和水,开始熬粥。
  说实话大伙儿忙碌了一早上,也都饿了,闻到从锅中飘出来的米香,个个是精神一振。
  石咏却顾不上肚子饿,赶紧过来看家里人,看见如英一张小脸冻得通红,忍不住问:“你冷不冷?”
  如英却将手中的小手炉往石咏手里一塞:“给!”
  石咏赶紧又给媳妇儿塞回去,道:“我不冷!”他哪儿能拿媳妇的手炉。为了证明这一点,石咏还故意摘下帽子给如英看,笑着说:“你看,我这么忙活了一个上午,早出了一身汗,头顶这都还冒热气!”
  如英抿着小嘴直笑,自己抱紧了手炉,冲石咏点了点头。
  石家女眷张罗的粥棚很快就供应上了热粥。石大娘与二婶王氏都很熟悉这地方,此间甚至还有人能认出她们,向她们打招呼:“石家娘子,几年不见了!”“这热乎乎的粥水,难为你们想得周到!”
  而如英则是头一回来南城这样的地方,所见皆是贫苦百姓,尤其是那些受了伤的妇孺。她难免动了恻隐之心,带着望晴望雨两个,亲自去将粥碗递给那些走动不便的灾民。
  “谢谢女菩萨!”人们一面喝着热粥,一面含含糊糊地谢道。
  到了午后,北风依旧在刮,雪倒是渐渐地停了。营造司的工匠们临时设计,带人搭建的“半沉降式”临时住所已经初具规模。石咏钻进去试了试,觉得果然自带挡风保暖的作用,地上铺着厚厚的茅草,上面垫了一层芦席,倒是不冷,只怕受潮,但是等有了炭盆,一烘干就不怕了。
  只是这临时棚子里面非常阴暗。石咏便命李寿取了二十盏煤油灯来,点着了将亮度调制合适,连续点个十几天应当没有问题。
  内城不少富贵人家也听说了消息,渐渐也有东西送到外城来。
  先到的,是荣府的人。
  早先荣府听了石家家人前来告罪,说是外城受灾,石家前往赈灾去了。荣府里盼着如英过府赏雪的探春等人自是失望。几个姑娘商量了一回,便各自拿了一个月的月钱出来,老太太、王夫人等也各自添上些意思一回,购了些米粮之类,送到外城。另外,探春担心城南那里缺人手,特地叫林之孝家的安排了几个仆妇与小厮,到城外来帮忙,只命林之孝家的来寻石大娘,听石大娘的吩咐便是。
  石家人手本来不大够,荣府来人之后,立即轻松很多。
  此后,除荣府之外,内城陆陆续续有来人,大多捎了米粮、寒衣、药物、木炭之类的过来。
  这时候乐凤鸣带着大夫也已经将重伤员全部救治过,开始处理轻伤员。
  石咏松了口气,晓得情势已经大致稳定下来,最紧急的问题大致都已经解决了。他松了口气,转身过来查看各府送来的物资。
  这些物资大多靠各府的管事发放给灾民。有些管事乐得宣扬,一面给东西,一面说:“你们都好生记着,这是我们郡王府福晋给的恩德!”巴不得百姓们一起帮着歌功颂德,每天念诵一百遍。
  也有些管事闷声不响,只管将寒衣一件件送到灾民手里。石咏一瞅:认得的,这不是金鱼胡同的大管事吗?
  石咏转了一圈,见有人拉了一大车炭过来。他心内算算,有了这些炭,灾民们就能够在这里一直支撑到各自归家的时候了。
  可是待这一车炭拉到眼前,石咏皱起了眉头,道:“这炭怎么是湿的?”
  湿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严重时可能引起中毒。这些灾民聚在这种“半沉降式”的临时棚子里,人数众多,空气本就浑浊,再加上用这么些湿炭……
  随车一道过来的管事见石咏是个衣着寻常的年轻人,登时白眼一翻:“你管得着么?”
  这管事见到远处荣府的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也在,连忙开口招呼:“林大娘!”
  “哟,钱大管事,您怎么也来了?”林之孝家的放下荣府那一摊,赶过来见这姓钱的。
  “还不是看西府老太太发了善心,咱们珍大爷抹不下这个面子,总得寻思着做点儿什么,可又不敢越过了老太太去,这不,这几篓子炭昨夜打湿了,放着也是放着。我们爷就命拉到这儿来……”
  石咏在一旁听了半天,总算悟过来,感情这是宁府啊!
  以前曾听说宁荣二府各自财政早已分开,果然今日这赈济之事,也是两府各行各的。只是荣府是姑娘太太们发善心,正儿八经大家筹银子换来的米粮。而宁府就把自家不要的湿炭拉来——这算什么,废物利用?
  若是湿炭用起来没有毒性,石咏可能也就不管这事儿了,但是燃湿炭可能会令人中毒,这事儿石咏不能不管,当即伸手一拦,说:“不行,燃湿炭会令人中毒,严重的可能致死,就算是赈济,也不能用这种东西。”
  那钱管事早先已经翻过一回白眼,此刻更是提高了声音,尖声道:“你谁啊!我们府往外舍东西,你也好意思拦着?”
  石咏也不是吃素的,当即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自己知道不该用湿炭,反而用这种东西拿出来赈济,这不是赈济,这是害人!这里的百姓是受了灾的灾民,不是替你们来消耗这些不能用的湿炭的!”
  他正正站在这一车炭跟前,拦着不让对方往前。
  那边钱管事大怒:“你知道我们爷是什么人么?我们府是国公府你知道么?”
  石咏:“知道!”
  那头继续跳脚:“知道你还敢拦着,你这小子不要命了!”
  旁边林之孝家的却认得石咏,见势不对赶紧上来调解,说:“钱管事,这是石大爷,是我们府琏二爷的好友,他府上的二太太是我们二太太的妹子……不不不,不是薛家,是石家……”
  那边钱管事哪儿算得过来这么些拐里拐弯的亲戚关系,只管跳着脚继续道:“我们爷难得发发慈悲做点儿善事,这小子竟然敢拦着,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我管你是哪儿来打秋风的亲戚,总之我这车炭就拉到这儿,绝不拉回去了。我们珍大爷既有这个心,这起子贱民就该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