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三旗包衣出身的工匠为主,雇佣尽量为终身制,雇工管理相对严格,尽量防止重要技术外泄。
  第二个分部则是以眼镜工艺为主。这一分部除了承接城中眼镜铺子的订单,生产各种老花镜、近视镜之外,还生产各种花色各种镜架的“太阳镜”,这其中一大部分货品即将跟随郡主探春的商队,销往科尔沁去。
  第三个分部则是继续紧跟内务府唐英那边的玻璃匠人,承接“来样加工”业务,也就是专门生产精美而独特的特殊玻璃工艺制品,这也就注定了这里的产品不是量产,每一件都是限量版。
  最后一个分部则是与医药相关的部分,除了生产显微镜以外,这部分也承担了医用橡胶制品的研发与生产。石咏心里清楚,最后这个分部的投入非常大,短时间之内却不会有产出,因此他的计划是,将这个分部单独拨出来,将来从其他赚钱的分部取得利润时,便补贴这里一些。毕竟这一个分部所研究的内容极为重要,是不能用一时收入金钱多少来衡量的。
  岂料,石咏将这些与十三阿哥和薛蟠解释过之后,十三阿哥大笔一挥,将军需分部、和最后那个与医药相关的分部全部划归自己名下,最稳定最赚钱的眼镜产业和来样加工业务,十三阿哥则统统划给了贾琏、薛蟠和石咏三人。
  “十三爷,您这是……”石咏先表示反对。
  薛蟠也挠着后脑道:“不对不对,这不大对,分得不大公平啊!怎么要花钱的产业十三爷都拿下了,赚钱的都分给咱们?这样不行,生意可不是这样做的啊!”这个呆霸王其实并不愚钝,这“生意”到底该怎生做,他心里门清。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你们这几个,要想接下军需那一块,显然不合适。不若还是由我来担着。至于医药那一头么,的确是短时间内见不到利的,但若说会亏到哪里,也着实不至于。你们如今都成家立业的,都不容易,倒不如由我继续照应……”
  这一位虽然这么说,但是石咏与薛蟠也都咬死了没同意。最后他们与十三阿哥商议决定,分割股份时,将他们几人上一年的分红,作为股本,继续投在“医药研究所”的名下。因为研究所规模不算大,因此就算是烧钱,这些股本也够他们烧一阵子了。
  这边拆分玻璃厂的方案定下来,石咏立即给贾琏去了信。贾琏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只说石薛两人怎么着,他便也怎么着。
  于是城外的玻璃厂化整为零,人员也重新分配过,除了原先的大管事之外,又另外提了三名新管事上来,规模亦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因此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学徒工和上了年纪的老工匠,听说这边待遇好,东家对雇工不苛待,便纷纷求了来。
  通过这一次,玻璃厂的几大块产业总算是厘清了。可是石咏在这之后也发现,他竟然没办法兑现对乐凤鸣的承诺,玻璃厂无论是哪一块,目前都没有计划大规模生产小玻璃瓶这样的特定玻璃制品。
  思来想去,石咏做出决定,向乐凤鸣荐了九阿哥的玻璃厂,建议乐凤鸣向九阿哥的厂子订购他所需要的玻璃瓶。
  石咏既是为了乐凤鸣考虑,也是为了给九阿哥的厂子增加利润。毕竟九阿哥的玻璃厂动辄生产成千上万件固定规格的产品,流水作业,产出来的物件都是一个标准,价格也能压得极低,有助于乐凤鸣降低成本。
  然而他向乐凤鸣荐了九阿哥的厂子之后不久,乐凤鸣给石咏捎来了一句话,说是玻璃厂的管事转述九阿哥的原话:“姓石的小子,原来你也有求爷的这一日呀!”


第275章 
  石咏哭笑不得; 只没想到这小小一个订货的请求,竟然被报到了九阿哥那里。
  但一转眼他也想明白了; 上回就是同仁堂的横空出世; 搅乱了九阿哥对人参拍卖的安排; 如今乐凤鸣求上九阿哥的玻璃厂去; 那里的管事怎会不将此事报给九阿哥知道?
  乐凤鸣一脸尴尬,望着石咏说:“石大人,着实没想到; 竟是那边……那边记了仇!”
  石咏一拍后脑; 说:“这事儿原怪我,是我想得不周到才是!”
  乐凤鸣继续转述了那头玻璃厂管事的话; 只说是乐凤鸣要求的玻璃瓶规格特殊; 而且要的量非常小,只生产一两万个瓶子; 却需要厂子重新铸模; 那边觉得不大划算。所以玻璃厂管事在商言商; 婉拒了这一门生意,这也能让人理解。
  石咏“嗯”了一声,心想; 他毕竟是个剧透党; 知道同仁堂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虽然眼下只是一间看似寻常的小药铺。眼下同仁堂需要一两万个玻璃瓶,可若是算一算这一家再往后还要好生经营三百年的,难道也只需要这么些玻璃瓶?
  想到这儿; 石咏觉得这一门生意做得,于是对乐凤鸣说:“不若这样,乐老板先将所需要的玻璃瓶大小尺寸告诉我,我再请玻璃厂那边想想办法。可能一次做不到先生需要的那么多,但是可以先做五千枚玻璃瓶出来试试,看看销路如何,再做调整也不迟!”
  对于乐凤鸣来说,有人给他铸模做玻璃瓶已经是谢天谢地,而石咏提出的这个“投石问路”的法子则正合他的心意。当下乐凤鸣一再询问,玻璃厂铸模,需不需要他再出一份定金。石咏却笑:“不妨事的,见了乐老板的这份雄心,便越发觉得信合行那头您的借款格外地稳妥。”
  乐凤鸣登时放下心来,安心等玻璃厂那边的消息。
  石咏则同样以“来样加工”的方式,将乐家所要的玻璃药瓶的样子交给玻璃厂,他自己出钱铸模,玻璃厂先生产了一百枚小样,与乐凤鸣确认无误之后先产五千枚药瓶。由于铸模的钱是石咏出的,所以玻璃厂负担的只是人工和玻璃的成本,乐凤鸣拿到手的则是平价产品。
  而石咏手中的模具,以后哪怕是交给一件寻常的小玻璃厂,都能快速生产出大批适合医药行业的玻璃瓶。因此,石咏对自己这一笔投资完全不担心,倒是有些为九阿哥可惜,毕竟自己也是为了对方着想,给对方提供了一个“双赢”的机会的。然而很遗憾,对方拒绝了自己的好意。
  那么,石咏心说,我就只有不客气了。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热,如英在城里渐渐有些待不住了。她原本早已不再害喜,能吃能睡,但是天气一热,她的胃口转差,睡得也不好,原本应当珠圆玉润的小人儿,一张小脸反而有些清减下来。
  石咏便与石大娘一起商议,看看是不是举家出门,去海淀避暑。
  十六阿哥这次又被点了随扈,临出发前点了头,让石咏平时可以在城外海淀那里上差,一来帮着唐英打理内务府造办处的几间厂子,二来他自己的营造司还有畅春园所有殿宇的屋顶防水工程要做。十六阿哥便干脆指示石咏长待在海淀,每旬回一次京城,将内务府府署中的诸般杂事处理一下就行。
  说来石家在树村的小院子,已经修好有一阵子了,只是石家人还没有去住过。因此石咏一提,石大娘与如英都是欢喜的。
  然而石喻却还有些顾虑,他毕竟还要读书备考,一来每旬需要前往顺天府府学,听周学政讲习,二来毕竟椿树胡同还有个姜夫子,和他那么多的同窗在。若是有疑难问题,或是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可以与他们一起商量排解。
  于是石家兄弟两个便打算分开两处。石咏带着家里女眷们出城,而石喻留在城中读书。这时候王氏也提出来,她此前一直没给喻哥儿尽过心,这次儿子留在城中备考,她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儿子身边照顾。
  石咏觉得这样也好,有个“大人”留在椿树胡同,总好过将石喻一个人留下。但他转念又一想,其实近年来冷眼旁观,这个二弟似乎更加有主意,很多时候都是喻哥儿在“照顾”二婶。
  这样也好,喻哥儿也是该成长起来的——石咏这么想着。他反正每旬要回一次京城,自然也能顾到弟弟这头。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寿当然是最激动的。他已经很长时间没回过树村,得了这个机会,终于能与父母家人好好团聚一阵。此外,石大娘应了李寿,答应在树村给李寿与桃儿正式操办一回婚事。李寿能在邻里亲朋面前风风光光地娶媳妇儿,别提多高兴了。
  于是石咏先将李寿打发回树村去张罗。李寿除了要安排在自家迎娶桃儿之外,也将石家在树村所修的“别院”里里外外清扫一遍,该安置的家什儿一一安放停当。除此之外,石咏还给他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告诉他别院里哪里种花、哪里种树,家具如何摆放,又该放置何种饰品,李寿都赶着一一照办了。
  因此待到石咏陪着石大娘与如英抵达树村的时候,石家的小院已经收拾停当,各处都布置得非常雅致,石大娘与如英都很满意,因为她们各自的居所,都是按照她们的品味来布置的。
  抵达树村的当日,石大娘与如英都是舟车劳顿,早早歇下。第二天清晨,石咏见如英精神很不错,便陪着她,又在自家小院里转了一圈,夫妻两个商量了一番,以后家里人口多了,前来避暑的人多了,院子如何安排,如何装点,大的住哪里,小的又住哪里。夫妻两个谈得兴致勃勃。
  石咏见日头出来,一时地面上的露水都干了,这才扶着如英,说:“走,带你去更好的景致那里看看去!”
  他并不出自家正门,而是从院子后面一扇小门出去,那里有一条碎石砌出的石阶,一直延伸,往石家当年买下的荒山上去。
  石家当日买下的“荒山”早已不再是荒山了,到处植遍花木,清晨雾气散开之后,山上更显静谧幽美。
  早先李家曾经在此养了不少鸡鸭禽鸟,如今这些也都挪到了后山去,前山都只是种上了桃树、李树、石榴树。如今正是石榴开花的时候,当真是榴花灿烂,火红的一片一片,一直蔓延至小坡顶上。
  石咏陪着如英缓缓来到坡顶,如英一低头,便见眼前是一泓清泉、一丛翠竹,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