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喻眉头一皱,伸手又取了一枚箭枝,搭在弓上,同时深吸一口气,又去拉弓。这小子显然不信邪,非得逼着自己将箭练好了才行。然而他的臂力终究是有限,即便是勉强拉开了,还是没法儿让箭枝稳定地射出去。
  “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你听过没有?”
  石喻一回头,见到一个面色白皙、身形瘦弱的年轻人正立在自己身后,看形貌不过是十八、九岁的模样。他只道是这景山官学的学生,也是来嘲笑他的,便依旧回过头去,摆弄他手中的硬弓,随口问:“此话怎讲?”
  那年轻人闲闲地道:“前几日我刚来官学的时候,就曾见到弓箭教习教你拉一百斤的弓箭。这才没过两日,你已经在尝试百二十斤的弓,所以我说你‘欲速则不达’,年轻人,心浮气躁不是一件好事。”
  这口气,老气横秋的。石喻一下子转过头,盯着对方,半晌没说话。
  石咏就在两人身后不远处,听见这话,心里暗道不好。如今石喻最怕听的五个字,便是“欲速则不达”。这孩子小小年纪,便背负着压力,立志要尽快证明自己,但对方却故意说“欲速则不达”,石喻想必不肯待见对方。
  “阁下想必也是在这景山官学就学?”石喻开口便问,“想必对这骑射之术,也有不少心得?阁下可愿下场,指点石喻一二?”
  石咏立在两人身后,听见这话,终于忍不住暗自指摘起自家二弟:这“你行你上”的逻辑,不对啊。他一向认为,任何人都有权发表意见,更何况,这年轻人适才表达的意见,并没有说错!
  他听见弟弟说话的语气里既有恼意,又一点点不服与挑衅,想必是被刚才对方的言论给气到了。但此刻石喻明明见对方瘦弱,似乎风吹便倒,还出言让对方演示射箭,实在有点儿不地道。
  石咏有点儿看不下去,当即踏上一步,想要出声招呼,打个圆场。
  还未等他开口,对方已经摇了摇头,道:“我不是此间的学生。”
  石喻一下子疑惑了,不解地望着对方,明明是对方说的,前几日刚来的官学,这不是学生,难道还是这官学里的教习不成?
  正在此刻,索伦图从旁路过,见到那年轻人便招呼一声:“小年大人,在与学生说话那!”
  听着这称呼,石喻登时白了脸。而石咏立在一旁,则突然想起来了,难怪他刚才就见着这年轻人略有些面善,难道竟是以前在雍亲王府里见过的……
  “小年大人明日便来官学讲习吗?”索伦图不知道早先石喻与这年轻人在争执什么,笑着询问。对方便点点头,道:“是,已经与翰林院的上司打过招呼,明日便来!”
  索伦图打过招呼便走了,旁边石喻却万万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压根儿不是什么“同窗”,竟是官学里的讲习。早先他惊白了脸,但是此刻却猜出了来人的身份,一张脸涨得通红,语无伦次地问:“您……您是年熙,年大人?”
  石咏心想:果然!
  果然是年熙。
  年熙是年羹尧的长子,除了这位显赫的父亲以外,他还有一位更加鼎鼎有名的外公——大才子大词人纳兰容若。只可惜年熙之母早逝,年羹尧则在年熙很小的时候便即续娶。年熙身体羸弱,年羹尧近年来又一直外放,雍亲王府的侧福晋年氏,年熙的姑姑,便将他留在京中,悉心教养。
  石咏很可能以前在雍亲王府教导四阿哥和五阿哥的时候曾经见过年熙,因此眼下才会觉得面熟。他若是记得不错,这个年熙,当是应验了那句“慧极必伤”,才高却不长寿,年纪轻轻便早逝了。
  而石喻听说过年熙的名号,则是因为年熙盛名在外,且年熙昔年的成就,一定程度上给石喻带来了希望与激励——年熙十二岁就考中了举人,十六岁就进了翰林院。若说早慧,世上比年熙更加早慧的人,即便算上古人,也着实寥寥无几。
  年熙被石喻认了出来,依旧认真地摇摇头,回复此前石喻的话:“我自己的确不善射,没法儿给你演示,但是我仍然以为,你不如再将一百斤的弓好生练一练,不要着急练这一石的硬弓,或许会比你现在这样练习,更加事半功倍。”
  说着年熙转过身来,向石咏作揖行礼,招呼道:“石大人!”他早就见到石咏立在一旁了。
  石咏赶紧上前与年熙见礼,年熙便提及:“以前曾在姑父府中见过石大人。石大人指点四阿哥五阿哥习字的法子我曾亲眼所见,的确有过人之处。对于小小年纪的蒙童而言,非常有用。”
  石咏见对方说得诚挚,应当是真的认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由得心生好感,拉过身旁的石喻,说:“这是舍弟石喻,如今正在官学中就读。还请小年大人多多指点!”
  石喻激动得一张脸涨得通红,心下又难免惴惴不安,毕竟刚才他情绪不佳,开口讥刺年熙一回,生怕这位讲习就此对自己生了坏印象,登时脸上挂满羞惭,开口道:“学生适才不知……”
  岂料年熙开口打断了他的话,只说:“你就是石喻?我早先看过你呈上来的课业,你……很好,很好!”
  他一连赞了两个“很好”,石喻当即不好意思起来,赶忙道:“年大人适才指点学生的,学生记住了。”年熙指点他“欲速则不达”,石喻也终于意识到他努力归努力,但是有时候却失于急躁。
  年熙便道:“你的心情我大致可以体会,我也相信你在这一年里痛下苦功,明年一定能秋闱得中。但是如果你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还应该更加稳扎稳打才是。”
  这便是金玉良言了,石喻当即垂着双手低着头,恭听年熙指点。
  在这习练弓马的教场见过一面之后,年熙便与石喻很快熟络起来。年熙自己是过来人,也是小小年纪便下场高中的,石喻眼下所经历的这一切他都经历过,甚至同窗们的闲言碎语也一样听过。石喻在官学里的一切感受,年熙都深有体会。
  大约就因为这个,年熙对石喻多有照顾,对他多方指点,令石喻非常感激。甚至两人渐渐地开始有了些私交。石喻不止将年熙当成官学的讲习,甚至当成了朋友、兄长来看待。
  石咏听说之后,心中却有点不是滋味。年羹尧当初在背后是怎么摆布石家的,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是他和十六阿哥的猜测,石咏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从来没在弟弟面前透露过半个字。
  因此石喻从来不知道,他小小年纪便失却生父的消息,父亲回归之后他与生母又落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其实都是拜年熙之父所赐。


第279章 
  随着天气转冷; 如英产期将至。
  石咏紧张得要命,如临大敌一般; 偏生孩子是个懒惰的; 明明已经足了月; 就是不肯出来。靳大夫看过; 说是一切正常,请石咏放宽心,静待瓜熟蒂落之日。
  石咏别无它法; 唯有每天早晨陪如英遛弯; 晚上帮如英揉腿,虽称不上二十四孝老公; 但总要向那个方向看齐。
  这一日也是如此。早间如英起身; 石咏怕她着凉,替她将衣裳都穿好了; 见她不方便弯腰; 又赶紧蹲下; 伸手帮她将鞋袜一一穿好。
  正巧这时望雨端着铜盆进来,笑着对如英说:“小姐,姑爷真是体贴。奴婢们羡慕小姐的福气。”
  如英挑挑眉; 冲望雨笑笑没说话。望雨赶紧上来; 扶如英坐下梳妆。如英一面对镜梳妆,石咏一面在旁边叨叨,嘱咐如英一旦有什么不舒服,立即就打发人去请大夫。
  “放心吧!”如英蛮有把握地说。毕竟石家两位长辈都曾产育; 且如英身边还有一个十三福晋身边出来的嬷嬷,十三福晋也是膝下有好几个娃的。
  这时十六阿哥早已回京,时至年底,石咏也日渐忙碌起来,陪如英用过早饭,在院内转过几圈,他便不得不立即赶去衙门办差了。
  待到傍晚,石咏才将将将手头的差事理出个头绪,起身伸了个懒腰。十六阿哥走进来,见到石咏,奇怪地问:“不是说你媳妇儿发动了么?怎么你人还在这儿?”
  ——啥?
  石咏早已傻了。为什么会没人知会他?十六阿哥又是从哪儿来的消息?
  “哦!爷刚才在门口见着你家长随来着。爷明白了,许是你媳妇体恤你差事繁忙,体恤爷手下缺人,所以命长随在门口候着,等你下衙出来再告诉你消息……”
  怎么能这样?
  石咏早已顾不得十六阿哥,他早已疾步出门,果然见到石海在外等候。今日若是李寿来,恐怕早已知会了石咏,拉他回家去了。但是石海这小子比较一根筋,上头吩咐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很可能是如英或是石大娘当真吩咐了让石海候着,于是石海就当真在府署外头候着。
  “大爷,奶奶上午开始腹痛,太太去请了稳婆和大夫!”
  石咏一面往家赶一面问:“上午?”
  这都几个时辰过去了?
  石海继续说:“稳婆说没那么快,奶奶便让小的等大爷下衙的时候在这儿候着!”
  石咏真想伸手给石海这小子头上敲个爆栗:“等你自己娶了媳妇儿的时候就明白了,这种事儿,哪里能等得?”
  石海看见石咏的眼神,便觉得自己的脑壳儿有点危险,赶紧抱着头往后跳了小半步,说:“小的的确听说奶奶还好,中午的时候还用了一碗面,两个鸡蛋。刚才小的出来,听见院子里还安安静静的,应当是……还好吧!”
  石咏却清楚如英的性子,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咬牙忍着,不到真忍不住绝不会出声的。他脚下登时越发急切,回去椿树胡同的路上正好遇见石喻从景山官学回来,兄弟俩一起,急急忙忙朝外城赶回去。
  兄弟俩回到椿树胡同,还未进院子,便闻到一股子香味儿。柳家的正在厨房里煨鸡汤,见到石咏与石喻回来,喜道:“大爷二爷回来啦!您稍等等,这头奶奶的鸡肉羹做完了就给您二位准备晚饭去。”
  石咏哪儿还顾得上晚饭,只管问柳家的里头的消息。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