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便亲自朝石咏走过来,从他手中接过了石咏手中由户部官员所写就的巡仓记录。


第334章 
  石咏想到便做; 第二天便给他和李卫的车驾上各自挂了个大风铃,还是从通州城里借来的; 据说是通州那座高耸入云的燃灯佛舍利塔上所挂风铃的配件。他与李卫骑起车来; 就一直叮铃叮铃地响动; 很远处都能听见; 避免了很多尴尬的局面发生。
  巡视通州仓的工作繁重而琐碎,石咏等人一直足足忙了九天,才将西仓的所有仓廒与露囤一一检查完毕; 又去帮助隔壁仓廒数量最多的中仓; 一直到十月十八日,方将通州仓所有的巡检工作做完。
  这几日下来; 石咏早先带来的三十余驾自行车都打包卖给了户部; 同时他又接到订单,有不少户部官员想要订购这种交通工具; 甚至得到康熙突然降旨; 升任两江总督的兵部侍郎查弼纳; 也对这种车驾特别感兴趣,想要订购几辆带到南边去,两江总督的府衙里用; 并且指名车上最好能带上风铃。
  石咏的自行车加工厂如今完全是橡胶轮胎厂的附庸; 没有半点存货,所以对于这些充满热情的订单,石咏只能说抱歉了,他目前的存货水平就只能满足户部的集体采购需求。
  可这毕竟是十六阿哥帮他争取来宣传机会; 因此石咏认认真真地记下了这些官员们的姓名与住址,打算等自行车解决一干技术难题,能够量产的时候以这几户为突破口,在京中打开市场。
  雍亲王带领一干人等勘查通州三仓,的确将仓廪的情形完全摸透,不仅掌握了详细的仓廒、露囤和米粮的数字,且对米粮支领的制度进行了修订,拟定了变色陈米的处理方法,以避免日后再出现这般争抢新粮的情形。
  折子递上去,翌日下来,朱批两个大字:“依议”。
  雍亲王明显松了一口气,一向全无表情的面孔上多现了一点儿笑模样。余人也精神大振,显然这桩差事办得不错,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扎实,措施得力,建议可行,因此得了康熙的赞许。
  随即对“京通十三仓”的盘查转向京仓。石咏因为已经“熟悉业务”的关系,继续被这支巡仓小队强留着,转向京仓。又因为查弼纳升任两江总督的关系,巡仓小队只余延信、弘升、孙渣齐、隆科多、吴尔台五人。石咏依旧跟着隆科多这一队,巡查南新仓、北新仓、富新仓、太平仓。
  这一次巡仓工作,比此前在通州的耗时更长,一干人等花费了十几天,才将将把南新、北新、富新三仓一一巡过,太平仓巡仓还未开始。
  这日已经是十一月初五,李卫与石咏带着几个户部主事赶到太平仓。李卫望着阴郁郁的天,缩了缩脖子,将领口拉得更高些,道:“今日怕是要起风!这差事,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这一位显然非常怀念在户部衙门里办差的日子——至少暖和些。
  “原本老子也不用出来这么挨冻的,不过就是看王乐水那老小子老胳膊老腿,在外头这么一冻,怕是会要去他半条命,这才请命,替了王乐水下来,谁能想到竟会这么久……茂行,咱们巡仓且得巡了一个月了吧!”
  还未等石咏接口,已经是一股子寒风吹到。此刻石咏觉得身上的官袍根本就不保暖,冬日里的北风从领口直灌进去,能将人灌个透心凉。石咏赶紧将李卫一扯,两人避到一间仓廒内,顿觉好些。
  石咏从怀中拽出个用小羊皮裹着的橡胶热水袋,塞到李卫身上,说:“先用这个暖和暖和,顶一阵,咱们不都已经是最后一个仓了吗?再撑两天,就完事儿了。”他没想到李卫竟是为了王乐水着想才来巡仓的,这莫名让石咏对李卫的好感大增。
  李卫想想也是,眼下反正也别无它法,唯有憋着一股劲儿将差事办完,他接了热水袋,顿觉一股子暖意被捧在手中,接着四肢百骸都舒服起来,可是他嘴上还免不了抱怨:“这眼看就要冬至了……”
  两人带着户部几个主事稍歇了一回,差事不等人,石咏他们硬着头皮又继续巡仓巡下去。雍亲王这日在户部办差,太平仓这里,隆科多却也不见人影。复检的事就只能攒着,等那两位到了再说。
  待到傍晚,石咏觉得这天气更加不对劲,比早上更冷了时分,他早先借给李卫的那个热水袋也早已没了温度,伸手一摸沁心凉。但是雍亲王已经赶到,谁也不敢怠慢,只能老老实实地在一旁候着,等李卫将所有巡仓之事一项项地向雍亲王禀报清楚。
  隆科多依旧不见踪影。
  李卫将将禀报完,问起雍亲王应当如何复检之时,只听远处急促的马蹄声过来,隆科多带着两名从人亲自赶到。很明显,雍亲王神色之间一凛,随即离开李卫,背着手,立在两座仓廒之间。隆科多则一跃下马,疾奔上前,想要向雍亲王施礼,被雍亲王拦住,两人就在那仓廒之间的空地上,一问一答起来。
  石咏忍不住兴叹:这风口里……得多冷啊!
  可好处是隆科多与雍亲王两人的对答,旁人无人能听见,最多只能看见两人的神情。果然,只见雍亲王深深蹙了眉头,凝神沉思一阵,走过来对李卫说:“还剩多少未巡?”
  李卫便道:“我等这一组只有太平仓尚未巡完,弘升世子与镇国公那里,尚有丰益、海运两仓未完。”
  李卫每天巡仓之后,还要赶回户部衙门,将几处巡仓的进度汇总。
  雍亲王此刻将心一横,道:“李卫,你即刻回户部衙门,将所有巡过的仓廒、露囤所贮米石数字,全部汇总,今晚一定要整理出来,明天一清早交给本王!”
  李卫与石咏都是一怔:京通十三仓,京仓还有三仓未巡完,怎么竟突然要汇总结果了。
  雍亲王的眼光扫至石咏身上,一时记起他不是自己的手下,登时温言道:“十六弟近日在畅春园,内务府府署里想必还有不少差事。从明日起,你先回内务府府署去吧!”
  石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雍亲王当真是抓壮丁的时候爽快,放的时候也爽快,毫无征兆,说放就放了。但他无法违拗,赶紧应了声是。
  这边李卫赶回户部衙门去,石咏为了向这位“队友”表示支援与敬意,转头又送了好几个热水袋到户部衙门,另外知道李卫他们要挑灯夜战,石咏又特地在外头的馆子里订了些食盒,送到户部去。李卫出来相谢,直嚷嚷着说石咏够兄弟,但是他时间紧迫,还来不及谢过石咏,立即又转回衙门去忙碌了。
  这日京郊畅春园,一样的阴云密布,北风呼啸。康熙皇帝心事重重,不顾魏珠相劝,执意去西花园的海子旁便走动散心。
  日前他已经做了个决定。
  然而决定已经做出,这位帝王心头却无半点爽快,反而一再质疑与纠结——他这决定,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
  魏珠在背后悄声说:“皇上,您将这大毛衣裳披上吧!”
  康熙恍若不闻,心道若他年轻个二十岁,不必,只消他年轻十岁,区区这点寒冷,又奈他何?往年这个时候,他应当尚在南苑围猎,而不应像现在这样,困守在畅春园里。他毕竟是老了。
  康熙又负着手,在海子边站立了半晌。在他面前,往日平静无波的海子,也因今日凛冽的寒风而变了模样:水面是灰色的,浪头一个接着一个,直冲岸边打过来。康熙依稀能感觉到冰冷的水点扑在他的皮肤上,这寒冷如此的真切,竟让他心底暗暗庆幸——他到底还活着。
  老皇帝终于打了个寒噤,一转身,披上魏珠手中的大氅,回身道:“走!”
  魏珠连忙命抬着帝辇的内侍上前,看着康熙坐上辇轿,赶紧说:“摆驾清溪书屋,快,快走!”
  辇轿还未至清溪书屋,康熙皇帝已经面色发红,隐隐有些作烧。他半闭着双目,随着帝辇的起伏,似乎有些睡着了。
  昏昏沉沉之间,他依旧在问:“朕所选的,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
  黑暗中有个苍老的女声冷笑着:“果然又犹豫了。这也原属寻常,立储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作下的决定。”
  康熙的眼珠微微转动:“你……镜中人?”
  那个女声幽幽地应道:“是朕!”
  康熙陡然像是抓住了一枚救命稻草一般,高声问:“武皇,你当年……你又是如何,又是如何……”
  镜中人淡淡地答道:“很多选择,无所谓对还是错,只有好和更好,或是无奈与更无奈……这一点你早已尽知。”
  康熙一惊,瞬间冷静下来。他平生最钟爱的皇子,莫过于元后所出的二阿哥,曾经二立二废,奈何二阿哥一再令他失望。不损其性命,令其安然终老于郑家庄,是他这位老父亲最好也是最无奈的安排。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康熙喃喃地道。
  “你既然已经选了,却没有把握所选的是最好的,这原也不须太过遗憾……你比朕已经强了太多,朕是‘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说到这里,那声音饱含着无限追忆与痛楚,渐渐转为低沉,随即悄不可闻。
  康熙熟读史书,唐时的事烂熟于胸,怎么不知道这是昔年章怀太子李贤所做的《黄台瓜辞》。这么一想他果然释怀了不少,但兀自心有不甘,登时开口道:“武皇,请留步!”
  旁边魏珠轻轻推他的肩膀,低声道:“皇上,皇上!”
  康熙茫然地睁眼,他兀自身在帝辇之上,只是帝辇已经回到清溪书屋。他无法辨清适才当真是遇上了镜中人,还只是自己偶然一梦。
  康熙由魏珠扶着,下了帝辇,迈入清溪书屋。清溪书屋里非常温暖,魏珠还未来得及给康熙解下身上披着的大氅,康熙已经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踉踉跄跄地往内室行了几步,身体朝榻上一歪。
  魏珠吓了一大跳,赶紧先命人去传太医。他再进来看时,只见康熙皇帝脸露轻松,安然高卧在榻上,虽说面有病容,但显然心中有一个结已经解开了。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