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安门的位置的确得天独厚,处在京城中轴线上,是皇城的北门,据传明清历代帝王御驾亲征,便是从此门出。这座皇城的城门也自然寄托了不少征人之思,连到后世了“地安门传说”依旧流传在后世,说“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地安门1”。
  石咏听见西华提起傅云生,立即想起来,傅云生在他之前十几年就已经修过了西华门,地安门是皇城北面门户,又在顺治年间受过损毁,傅云生自然该是在修西华门之前就修整过地安门。
  “今晚也真邪门儿,这么大的风雪,怎么刚才好像听见了雷声?”说话间,有几名在西华门附近值守的侍卫朝下马碑这边走过来。
  石咏只顾立在下马碑跟前与西华说话,没想到他在这样的雪夜里于西华门跟前逗留,早已引起了宫门值守侍卫的注意,当即有人大吼一声:“什么人在此窥伺?”
  石咏连忙退后一步,道:“我是内务府营造司郎中石咏,路过……路过此处,检查一下这般大雪,各处有没有什么不妥?”
  “内务府营造司?”对方侍卫压根儿不买他的账,冷笑一声道:“这么冷的天,内务府的官爷儿们且在吃酒取乐,哪里会像我们这些苦哈哈的侍卫一样冬夜里值守?你这……莫不是冒充前来窥伺的吧!”
  石咏无语:他们内务府属官的名声就这么差么?
  正在这时,忽听一声:“茂行?”丹济走了过来,就着手中一盏马灯的灯光,认出了石咏的面貌,奇怪地问:“真的是你?”
  丹济原本已经升到了内班侍卫的首脑,后来因为木兰围场遇熊,救援不及时的事儿,又给调回到外班来了。此刻见到石咏,连忙回身训斥刚才说话的那名侍卫,道:“不得对石大人无礼,许你冬夜值守,就不许旁人冒雪巡查了么?”
  那侍卫被丹济训得一阵脸红,赶紧上前,向石咏道了歉,退了回去。
  丹济却知道石咏决计不是来巡查的,凑近石咏,小声问:“茂行,你深夜来此,可是……西郊有事?”
  石咏略一点头,轻轻拍拍丹济的肩膀,道:“见到老兄在此处,我也是放心的。”
  丹济不必他多说,知道自己定是因祸得福,避开了皇家的隐秘之事,也伸胳膊过来,重重一握石咏的右手,低声道:“茂行……多保重!”
  石咏将头一点,随即飞身上马,不再耽搁,赶往地安门。
  ——这就是地安门?
  石咏来到地安门前,一跃下马,抬起头,好奇地望着面前这座建筑。石咏在后世生活的那个年代,地安门早已被拆除,所以他有生之年从没有见过这座城门的真容,只在老档案、老照片里见过。
  地安门没有高大的门楼,除此之外,形式都与西华门相差仿佛,城门两侧各自挂着灯笼,在寒风中摇摇摆摆。三道券门,中间一座高大,石咏立在券门之中,听见寒风呼啸着穿过门洞,发出呜呜的声响,如虎啸龙吟,叫人听得心驰神摇。
  到此时,这城门竟然还未关。城门外有值守的两名城门卫,此刻正躲在城门旁边一座小屋里抱着火盆取暖,见到这大雪夜里有人到此,不情不愿地出来询问。石咏依样画葫芦,说他是内务府营造司的司官,出来查验各处城门房舍,在这大雪夜里是否依旧安稳结实的。
  这种敬业精神大约是感动了两名城门卫,那两人验过石咏的腰牌,还给石咏,又给石咏递上一盏灯笼,点头哈腰地道:“您尽管上去巡视,要待多久都是无妨的。”
  石咏好奇地询问:“夜已深沉,你们大约什么时候会关这城门?”
  两名城门卫古怪地对视一眼,然后一起朝石咏讪笑道:“不急,不急,总之大人慢慢查验,我们职责在身,今夜就都在此守着便是。”
  石咏原本还觉得这两位非常敬业,后来他才恍然大悟,这两位根本不是敬业,不关城门是有特别原因的。但他此刻还一无所知,
  “如此,我便上去查看一二!”石咏向那两人打过招呼。城门卫只管连声道:“大人请自便!”他们目送石咏登上地安门的门楼之后,便一起缩回原先的值房里去。
  石咏提着那盏灯笼,一步步迈上石阶,来到门楼之上。虽说今夜风雪肆虐,但是立在门楼上,依旧可以看见京城中轴线上的灯火,笔直地向南北两端延伸。北面是钟楼与鼓楼,南面则是景山。
  于是他轻轻地将手中的灯笼放在一旁,开口问:“地安……门?”
  地安门的声音与西华的不同,雄浑而苍凉,甚至有些含混,就像是早先他立在券门之中,听见疾风穿过券门,诉说这城门在此屹立千百年,历遍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你不是傅云生?”那声音在石咏耳边陡然响起,嗡嗡嗡的,震得他耳鼓生疼。但石咏保持了冷静,稳稳地答道:“我不是,但我是傅云生的后辈。”
  “听西华说,你要找人?”
  石咏连忙应下,转向城门北面,望着皇城外风雪之夜的茫茫夜色。他着实没有半点把握,在这里纵声一呼,当真能让虎符听见么?更要紧的是,虎符真能将五凤待回城里来么?
  “那你暂且稍待片刻,等会儿还有人来,你们一起找便是!”
  这是已是深夜了,石咏立在城门上,放眼望去,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团风雪之中,地安门附近就只有供城门卫歇宿的那间小屋,此刻还亮着一盏幽灯。
  “等会儿还有人来?”石咏吃惊不小。
  “这片刻都等不了?有人可是在这儿等了千百年的——”地安门淡淡地反诘。
  石咏听见这一句,迅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远处鼓楼的更鼓声响起,眼看就要到子时了:在此等待了千百年的,究竟是人还是魂啊!
  就在这时,门楼下那城门卫的灯突然熄了。方圆数十丈之内,唯有这座地安门门楼上有灯火。四周万籁俱寂,石咏的耳边唯有那呼啸的风声。
  就在此刻,忽听轻轻“嗒”的一声,有人踏足在地安门门楼的阶梯之上。
  石咏一颗心立即吊到了嗓子眼,无数关于这地安门的传说顷刻间涌上心头。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说曾有一对夫妇在此告别,男的出征,女的曾亲手奉上一双绣花鞋以喻平安归来,两人相约在地安门相会。后来男的战死,魂魄归来,一直候在这地安门外,进不了地安门;女的亦孤独终老,始终盼不来归人,一缕痴念,魂魄便无法托生,始终留在地安门以内,出不了地安门。
  因这传说在,所以常有人说,在这地安门附近,切莫深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1。
  在这一刻,石咏终于明白早先那对城门卫为什么会诡诡一笑:原来在这午夜时分,地安门竟是不会关闭的。而依照地安门本门的说法,还有人也像他一样,会来到这地安门门楼上,等待归人。
  ——那真是千年的幽魂,要呼唤出征的良人么?
  城门上虽冷,片刻之间,石咏背心却出了一身透汗。
  “嗒”的又是一声,又是一声脚步声传来。
  石咏立在门楼上,脑海中飞快地转着,回忆一切与地安门有关的信息。他陡然记起什么,立即起身,提起他早先提上门楼的那一盏灯笼,来到门楼的楼梯跟前,持灯笼一照。
  正沿楼梯上来的人显然也是吃了一惊,扬起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与石咏面面相觑——不是别个,正是那位住在百花深处大杂院里的老妇人。石咏曾听蒋大娘他们这些邻里提过,老妇人直至如今,都会每日前往地安门等候她的亲人归来——只是石咏从未想到,竟会是从这个时辰就开始等起。
  石咏一见,立即将灯笼的提手往门楼上一嵌,自己快步冲下楼,来到老人家身边,赶紧弓下腰,老老实实地伏在老妇人面前。老妇人没有多问多说,仿佛早已习惯成自然,老人家颤巍巍地弯下腰,将一双胳膊缠着石咏的脖子,就像几年以前在百花深处胡同那样。
  石咏一使劲,将老人家负在背上,双手勾住老人家的膝弯,余光望见老人家足上依旧是一双簇新的绣鞋,绣鞋却早已为风雪打湿,不复昔日那般光鲜模样。
  “你们原来认识——”
  地安门倒也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这也好,这位老太太许是能帮你一把!”
  石咏将老妇人负上了地安门门楼,伸手提了灯笼,替老人家照着路,陪着她一起来到城门北面,两人一起,望着寂寂的夜空。
  老人家陡然冲门楼的边缘踏上一步,张开口。
  石咏却没有听见这老妇人的声音,却是早先在地安门听见的那等雄浑而苍凉的嗓音远远地送了出去。
  “回来吧!回来呀——”
  声音送至鼓楼、钟楼、送出德胜门,送出城,送向荒野大漠,送去那曾经杀伐征战的古战场,送向那亘古不变的寂寂夜空。
  “你在哪里?你们在哪里?”
  “他爹,阿大、阿二……在哪里?”
  寂静如此刻的京城,唯有这呼声不断地回荡,“哪里……哪里……哪里……”
  不知为何,两行泪悄悄爬上了石咏的面颊,不知是为人旁人,还是为自己。人终有离开的那一日,有些人离开时,甚至在这世上没能留下半点痕迹。在这一刻,石咏仿佛见高山大川,万古奔流,而他亦不过是这时间长河里的一枚小人物,待轮到他离去的时候,他又能在这个世上留下什么?会不会有人还记着他,会不会也有人像这样日复一日地盼着他归来……
  无数的追问,寂寂长夜是唯一的回应。渐渐石咏忍不住泪流满面,在人生里长夜里最无望的时候,旁人的坚持看起来并不总是那样鼓舞。
  老人家忽然一转身,一对略带浑浊的眼望着石咏。石咏慌忙擦去眼角的泪水,不好意思地道:“教您见笑了……”
  岂知老人家一伸手,苍老的肌肤触在石咏的手心,轻轻一用力,将石咏拉近她身边。
  “总会回来的!”老妇人低声,她一只手贴在自己心口,似乎毕生信念尽基于此。只听她一字一顿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