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雍正刷地扭过头去,冷着脸问:“你说什么?”
  白潢一吓,膝头一软,“啪嗒”一声就跪在地面上了:“回皇上话,臣的意思是,臣的意思是……”
  完了!白潢心想,他这番话无论如何表述,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啊!
  再加上雍正一向冷脸冷惯了,此刻更是令白潢恨不得有个地洞,好让他钻进去躲起来。
  这时候十三阿哥温和地开口:“皇上,以臣之见,罗卜藏丹津成不了气候,但为了不让他左右蒙古其余各旗各部,宜速剿。不若便由现今就在西北的将领立即出兵讨剿!”
  他见雍正依旧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又道:“臣这才刚刚接手户部没有多久,眼下刚刚有了点头绪,不如让臣来坐镇这后方,保证西北粮草的调度,让前方将士没有后顾之忧。您看,这样可好?”
  白潢满头大汗地道:“正是,正是,臣也是这个意思,有怡亲王在,定能力保我军将士后顾无忧。”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而且这一次西北有两条线,一条要顾着策妄阿拉布坦卷土重来,另一条要直击罗卜藏丹津,朝廷在钱粮这一块简直不堪重负。若是户部有个稳妥的人坐镇,也才会有速战速决的底气。十三阿哥这番话,既替白潢解了围,也给了雍正台阶下。
  雍正盯着十三阿哥看了半日,终于缓缓舒了一口气,点头应道:“好,有十三弟坐镇调度钱粮,朕自然放心。”
  石咏在南书房外头待命,不多时,他便被再次传进南书房,这次与他在一处的,还有庄亲王十六阿哥、内阁大学士张廷玉、户部满汉尚书,怡亲王依旧在座,但是兵部尚书白潢不知道到哪儿去了。石咏的身份是个“行走”,便立即充当记笔记的工作,坐在张廷玉身后,执笔在纸上飞快地将众人所议记下来——这不就是后世会议纪要么?
  “这次传各位来,就是要议一议钱粮的事。”雍正一板一眼地说。他随即将罗卜藏丹津反叛的事说了。在座的十六阿哥、张廷玉等人都是一惊。
  “这个罗卜藏丹津,专门捡了秋草黄、战马壮的时候反叛,若是他早几个月叛,秋粮未收上来,大军粮草还当真捉襟见肘。可是如今……哼哼!”雍正自己就是户部的掌事阿哥出身,户部有多少家底他一清二楚。
  石咏也大约知道些,如今全国的粮食,供应西北大军,外加老百姓自己的口粮,未必就能撑到明年夏收的时候。但为今之计只能是先尽着军粮,若是明年粮食还有缺口,可以早早通过海商先进口一批米粮来救急。
  所以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钱了。
  众臣果然议的是这个。现在的问题是,各省的赋税还未收上来,而今年一年中该花的又都花出去了,国库空空如也。
  雍正问起内库,十六阿哥答曰情形也差不多,毕竟今年是雍正元年,少不了花钱的地方,四月间先皇大出殡,太后太妃们移宫,雍正后妃移入宫中,依旧略略整修一下圆明园……
  大家总感觉哪儿都省着花钱,圆明园只是修了个门面而已,甚至连雍正后妃也只是徒有个名号,皇后贵妃们连封后封妃的大典都没顾得上举行,可这内库还是总是空着的。
  一时众人面面相觑,大家议起此事,唯一一个念想:钱,都去哪儿了?
  十三阿哥留神雍正的神情,果然见这位的表情越来越不善。他心知九阿哥名下大批的财帛与产业,最终都落到了八阿哥手里,只有实业如玻璃厂等移交给了内务府。虽然实业是能生钱的,可是在这着急用钱的当口,实业自然没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
  雍正心中,自然只有对廉亲王不满的份儿。那位心想,允禟既然能心甘情愿把实业都交出来,交出其余财富也想必是肯的。可是廉亲王那里则未必这样想,将允禟的产业交给内务府,只是为了让这些玻璃厂能继续好好经营下去,不让允禟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而已。
  十三阿哥眼见着雍正的脸色越来越黑,心知这位如果在这个当儿大发雷霆,发作允禟或是廉亲王,宗室这一关,恐怕不好过。毕竟如今十阿哥滞留张家口,九阿哥被发去驻防西宁,十四阿哥和十五阿哥两个被拘在景陵为先帝守陵,宗室里多有微词。如果雍正在此刻再拿九阿哥的财帛说事,恐怕宗室里会人人自危,担心皇帝觊觎宗室的财产,皇家难免先自乱了阵脚。
  于是十三阿哥在这时候突然提气道:“石咏——”
  石咏一凛,提着笔起身,道:“微臣在!”
  “你若是面临此等境遇,急需用钱,且你知道会有钱,但是钱粮会在数月之后到你手中,偏生你又不用不行,你待如何?”
  雍正一怔,听十三阿哥把话岔开,问到了石咏头上,便也聚精会神地望着石咏。
  “回王爷的话,若是我遇上这等棘手情形,那就——借呗!”
  户部满汉两位尚书闻言已然哂笑,道:“怡亲王殿下是以国家做比,不是真的问石大人以您的身家应当怎么办。”
  石咏低下头,没好意思让人发现他面上的笑容,但也没憋住,在心里偷偷地说:对不住,其实还有个“花呗”没告诉您呐!
  他敛了笑容,清了清嗓子,朗声说:“五十八年时,曾经有一间药铺以一己之力,拍下了内务府当年所包销的所有人参,并为这笔交易,一下子在市面上拆借了四十三万两白银……”
  他还未说完,旁边坐着的庄亲王十六阿哥已经笑起来了,显然是记起了那回先抑后扬的情节。
  “诸位大人可知,他这是凭什么拆借下这么多银两的?”石咏忍不住卖了个关子,突然想起来这不是卖关子的地方,赶紧自问自答道:“是因为信用。”
  “这件药铺,如今已成为钦定供应御药房的药材商,名誉是白璧无瑕。其实换到朝廷也是一样,有着良好的信用,承诺拆借能够兑现,当然最重要的是兑现能够实现,便自然能在民间筹到款项。”
  “石咏,本王记得你提过的,贾家在京里开的那间铺子……有主顾愿意将银钱存入铺子,是因为铺子有信用,承诺能够兑现本金与红利,但是一旦那铺子无法兑现本金,就失去了信用,这件铺子便从此完蛋,可是这个理?”十三阿哥倒是有兴致敢当绿叶,给石咏陪衬一下。
  “正是!”石咏感激一回。
  “那……依你的意思,朝廷也能做这借贷的事,从百姓手里借银子?”
  石咏头一点:“正是!”
  张廷玉登时便道:“放肆,堂堂朝廷,如何能从百姓手里借贷?”两位尚书也一起摇着头道:“是呀,如此一来,朝廷的体统何在,颜面何在?”
  石咏稍稍留意一回雍正,却见这位帝王正将眉头拧得紧紧地,却始终盯着自己,这位的意思似乎是:哪怕有一点点希望,都决计不能放弃!
  有了这个意思在,石咏便大胆地说了:“可若是百姓的钱,愿意交给朝廷,觉得安心呢?”
  “这个……”连张廷玉在内,几名老臣都是被石咏的话噎住,一时接不下去。
  庄亲王则很喜欢看老臣们吃瘪,顺口帮石咏说话:“正是。朝廷因有户部赋税打底,这信用是一定能保证的,甚至能够承诺给百姓些许红利。百姓愿意将钱存放在朝廷这儿打理,将来本利无缺地收回去,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这是朝廷在体恤百姓啊,怎么又扯到朝廷的颜面上去了?”
  对方听了庄亲王的话,怎么咂摸都觉得不对,明明是朝廷捉襟见肘了,在变着法子想借钱,可是如今怎么听起来这么冠冕堂皇,这么动听呢?
  十三阿哥完全听明白了石咏的意思,已经坐在一旁微笑。而雍正则抬起头,紧紧盯着石咏道:“朕若是将这差事交给你办,你能办好么?”
  石咏并不客气,直接躬身低头道:“微臣愿意尝试!”
  雍正看了看石咏这张年轻的面孔,终于决定稳妥一把,道:“好,你先写个条陈出来,交给怡亲王与庄亲王两位过目……你打算用这法子筹多少银子?”
  石咏在心里预估了一下,便道:“当初同仁堂在京拆借一下子借了四十三万两银子,微臣以为,这次筹四十万两白银,应当没有问题。”
  雍正:“四十五万两!”
  坐在张廷玉身边的户部汉尚书登时道:“皇上说的这数目字好,暗含‘九五’之意……”
  他话还未说完,雍正已经劈头斥道:“朕不要你们在这种事情上卖朕的好,说这种话,朕是要有像石咏这样的人,敢在旁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敢于献计献策,敢于破陈腐旧套,敢于为前人想不到、不敢想之事!”
  那名户部尚书登时站起来,拱手向雍正请罪。雍正却压根儿不理他,只管望着石咏:“四十五万两!”
  石咏只得道:“遵命!”
  雍正这才松了一口气,面上稍露微笑,仿佛石咏的答复令他大为放心,点了点头,赞道:“好!”
  “石咏,朕命你近日全力以赴,负责此事,理藩院的差事,果郡王那里,朕替你先交待。”雍正欲用一人,便将全部信任,交付在此人的肩上,对待旁人,也不外乎如是。
  一时众人从南书房退下来,十三阿哥被雍正留下来商议要事。十六阿哥则与石咏一起步出南书房,石咏忍不住小声道:“谢十六爷帮着说话!”
  十六阿哥偏着脑袋,故意问:“什么,你说什么呀?”
  石咏微窘,然而也只能重复谢了一遍。十六阿哥则终于收起了玩笑的模样,对石咏说:“对了,你这不才刚从广州回来么?怎么,有没有机会画些‘动画’出来,让爷也跟着见见世面?”
  早年间石咏从江南回来的时候,曾经费了很大的功夫与精力画了动画出来给十六阿哥欣赏,可是如今石咏这一趟跑了广州,却再没有这种功夫,画那么多细致的画作了。
  旁边十六阿哥一拍石咏的肩,低声叹息道:“可见你现在是出息了,这些怡情的小道,你应当是不在意了。”在这一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