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事儿,若是教阿玛和额娘知道了,你我少不得吃一顿挂落。”
  接下来也是同样的声音。
  “吃挂落便吃挂落。明儿小表弟满月,姑母这里没人帮着张罗怎么行?”
  石咏听了这个声音,只觉得心口处猛地一跳。
  上回就是在十三阿哥这里,他听见了这个好生熟悉的声音,今天再次听见,石咏并不觉得特别惊讶。
  可是,这说话的人,怎么好像很喜欢自言自语的呢?
  作者有话要说:  石咏:宝镜宝镜你告诉我,人一般在什么情形下总会自言自语?
  宝镜:……你难道就没听说过,这世上是有双胞胎的吗?
  注1京中年俗,参考邓云乡先生的《红楼风俗谭》,有删减。


第47章 (捉虫)
  年初五傍晚; 雍亲王胤禛才有功夫抽身出来,赶到金鱼胡同。
  他惦记着弟弟府上清冷; 生怕胤祥心里不痛快; 借着回府之前的这点儿功夫上金鱼胡同来。再者; 胤祥的嫡次子弘晈明日满月; 胤禛自己怕是没工夫过来,只叮嘱了福晋,这时想起; 就干脆提前过来看看。
  他来到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见十三阿哥手中正卷了一本书,饶有兴致地读着; 见到四哥; 撑着要起身相迎,却被胤禛按住; 笑问道:“瞧你今日兴致倒好; 是听了什么有趣的事儿了么?”
  胤祥笑着点头; 说:“石家那个小子……对,就是前儿个一早溜进乾清宫书房,修了皇阿玛那只自鸣钟的那个; 刚才过来弟弟这儿了。”
  石咏大早上偷溜进皇上的书房; 修好了皇上用惯了的自鸣钟,这件事儿,不仅宫中有人知道,皇子们阿哥也都听说了。只不过一个正七品的小吏; 旁人都不放在心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却都是见过石咏,有些印象的,此刻说起来,胤禛便稍稍点头,说:“算这小子有点儿良心!”
  胤祥早就心知肚明,石咏就是被四阿哥的门人杨镜锌拉过来给自己解闷儿的,却也不说破,只笑着说:“那个小子,挺有意思的!”
  胤禛知道弟弟一向心气儿高,能得他赞一句“挺有意思”,已经是极高的赞誉,当下笑问:“怎么说?”
  胤祥一面回想,一面说:“那小子,看起来是有些呆里呆气的……”
  胤禛当即想起头回见面,石咏差点儿就给自己作了个揖的情形。
  “……可是细问起来,这孩子胸中却是有些沟壑。四哥您想,他幼年失怙,上头只有寡母教导,在外城那样鱼龙混杂的地方长大,却不仅读了书,写得一手好字,竟还晓得从邻居工匠那里去学一两件手艺。”
  胤祥自然是信了石咏那一套“说辞”。
  “他跟广州来的工匠交谈过,如今再描述起广州的商业繁华,就真个儿活灵活现,仿佛他自己去过似的。”
  胤祥面上不禁多出些神往,“若是弟弟有生之年,能去广州看看,见识见识那些西洋商人和洋货,考察考察贸易的影响,那该多好!”
  胤禛没忍心泼胤祥的冷水,皇子阿哥,无诏不得出京。十三阿哥短期之内若想去南方看一看,这个愿望可能不大容易实现。
  “旁人一个年轻后生,都有这样的远见和心胸,晓得多听听多看看,多了解些外头的事情,弟弟怎么能甘心,落于人后呢?”
  胤祥将手中卷着的书册松开,将书皮递给四哥看,胤禛见这是前朝文人所写的广东广西两省风物志,便点点头,说:“很好,这些书籍户部倒还有些,我明儿让南方几省各司的堂官给你拢一拢,都送来!”
  胤祥赶紧拦:“别,回头别又惊动了皇阿玛,觉得弟弟又动了什么不该动的心思!”
  他话音刚落,外书房里瞬间静了片刻。
  胤祥说得心酸,而胤禛心里也是一片唏嘘。
  他们的皇父,首先是皇,其次才是父……
  “对了,你家四阿哥明日满月,可曾都预备好了?要不要你四嫂明天早些过来帮忙张罗?”一个话题说不下去,胤禛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胤祥听见哥哥提起小儿子,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笑容。他与嫡福晋兆佳氏感情很好,得了嫡次子,心里自是欢喜。他笑着答道:“不用劳动四嫂,福晋的娘家人已经过来帮着料理了,该是妥当的。”
  胤禛听了,知道兆佳氏娘家有人出面,这才放心。
  岂知胤祥口中所说“福晋的娘家人”,却不是哪位老成的夫人太太,说是与兆佳氏年纪相近的小媳妇,而是兆佳氏的两个年方十一岁的堂侄女。
  十三福晋兆佳氏是尚书马尔汉之女。这位老尚书,膝下连续生了七个闺女,直到六十岁上,才好不容易得了独子白柱。因此马尔汉老夫妻两个待几个年纪稍长的侄子都很亲近,几个侄孙女也都住在府中,与马尔汉的闺女们一同教养。
  今天过来的两个堂侄女,是十三福晋堂兄膝下的一对双生闺女,自小就和十三福晋特别亲近。兆佳氏诞下的四阿哥满月,又逢着年节,各种琐事极多。她们两个就坚持过来,帮姑姑打点打点,尽尽心意。
  旗人向来重闺女,打小就开始教各种礼仪规矩,和各种治家管事的本领。所以旗人家里也有姑奶奶当家,便能撑起一整个后院的。
  可偏巧这天是年初五。京中规矩,初一到初五,都是男人们在外头走动拜年。待到初六,出嫁女归宁,女眷们也才可以出门走亲戚。然而弘晈满月的日子就在眼前,等不得人。所以这对兆佳府里的双生姑娘就偷借了老尚书的车驾出来,躲在大车里一直到了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泊在了二门口。
  至于石咏进来时见到的那座车驾,就是这一驾了。
  正月初十这天,石咏逃也似的去了造办处当差。
  原因无他,自从年初六各处女眷开始走动之后,造访石家的人开始渐渐多了起来,而且大多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说亲。
  石大娘寻思着儿子年纪已经渐长,是时候开始一一相看起来了,所以也愿意和这些婶子大娘们在一起说说,谈论谈论这家那家的闺女,再说说自家儿子的情形,好让这些人把石咏的种种条件也一并传到外头去。
  石咏心想:原来这过年回家要相亲,从古至今,都是这么操作的呀!
  到了造办处,石咏察尔汉这几个年轻人聚在一处,说起来,都有这个烦恼。只有唐英一个,因为家里长辈都住在盛京,没有这种烦扰。
  石咏便朝唐英坏笑,心想,你也逃不脱的。
  这话还要从去年那次造办处的人去吃酒,唐英将石咏送回椿树胡同的事儿说起。那天石大娘见到唐英,知道是儿子的同僚,又见他生得仪表堂堂,谈吐得体,又那么大晚上地将石咏送回家,看得出是个心底善良的后生。石大娘就留了意。
  当有人寻摸亲事寻摸到她这儿,石大娘想起唐英,觉得可能是个合适的人选,便托人往盛京带了信,去询问她兄嫂唐家的情形去了。
  此刻石咏冲唐英一脸坏笑,唐英自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年轻人们短暂一聚,大家又各自忙起公事。石咏记起贺元思贺郎中的嘱咐,便瞅了个机会去见这位上官。
  “行李都预备好了吗?”贺元思淡淡地问。
  什么?行李?
  石咏吃了一惊:没人通知他要准备行李啊!
  “哦,对了,上回遇见你的时候这事儿还未完全定下来,本官就没向你细说。如今已经都定了。”贺元思将石咏的吃惊看在眼里,他自己却是云淡风轻地继续说,“正月十五,你随本官从京中出发,南下江南,去三大织造监办万寿节的贡物去。”
  石咏听了,倒是渐渐镇定下来,心里却忍不住要吐槽,这造办处,有时候还真是想着一出是一出。上回让他五天后到造办处当差,这回是通知他五天后出远门,下江南,造访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
  他一旦镇定下来,便恭敬向贺郎中请教,这趟差事,有什么是他需要预先准备的。
  贺元思原本觉得带上石咏这么个属官会碍手碍脚的,见他这会儿不慌不忙的,却也觉得十六阿哥直接点下来的人,可能也有那么一两把刷子。
  从贺郎中那边出来,石咏回到东配殿的小屋,望着主事王乐水,低声说:“王主事,这个……卑职可能这两个月帮不了您做什么,您这里有着急的差事,就都吩咐我,我这两天多帮您做点儿吧!”
  王乐水盯着他,片刻后便笑道:“没事儿——”
  “这新年刚过,哪有什么着急的差事,倒是你,眼看就要出远门的,家里怕是还有好些事儿要安排吧!先静下心来,捋一捋,别着急!”
  听见上官这样处处为他着想,石咏赶紧躬身道谢了。王乐水却看着他说:“少年人,有机会出去走走,看看天下,是件好事,可千万别,平白错失了这机会……”
  石咏听从王乐水的话,静下心来,将出发之前要做的事情好生捋了捋。
  他觉得准备出门的行李、衣裳、盘缠什么的,都是小事。最紧要的一件,是弄清楚他这趟南下,到底该做些什么。
  这个答案,应该在十六阿哥胤禄那里。若不是他想出来,没人会把自己这个七品小官儿放到南下“巡查”贡物的位置上。
  “嘿嘿,爷不过就是想让你代替爷,去南边看看!”等石咏见到胤禄,这个皇子阿哥嘻嘻笑着解释,全无半点儿正经样子。
  “你这人,看起来老实而不出挑,总有那么一股子呆气……”
  听见十六阿哥这么说,石咏只能在肚子里道:谢谢夸奖!
  “……可是却是在御前露过脸,算是挂过号的,你要去,旁人也没什么好说。”
  十六阿哥说着说着,笑意渐去,放缓了语调,淡淡地说:“爷想着,既然你有时能与爷想到一处去,那不如让你去江南看看那边是个什么情形,回头告诉爷,就好像是爷自己去过一样。”
  石咏听着这话,开始听着觉得胤禄想让自己做个耳目喉舌。可后来悄悄,胤禄那话语里就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