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咏百口莫辩,又不能说自己前儿个特地过来告诉了庆德二伯,他只能垂着双手听训,富达礼说什么,他也只能默默地应了。
  “你离京之后,你家那里,我会使人留心的。京里这边,你不用担心!”
  待到数落完了,富达礼终于说了一句软乎话,石咏登时大喜,躬身称谢,谢过大伯照拂。
  “可是你自己,头一回出远门,又无亲长相伴,身上又是担着差事的,切记立身要正……”
  富达礼又继续巴拉巴拉地说下去。
  石咏照旧喏喏地应着,心里却没有那么膈应了。
  末了,富达礼从书架上取出一个匣子,犹豫了片刻,才从里面取出一个桑皮纸的信封,递给石咏:“这是你父亲生前,留给我的最后一封书信。”
  “江南路途迢迢,我又因差事和身份所限,始终未能做成此事,现在想起来,兀自觉得愧对你父……”
  富达礼说这话的时候,仰头向天,语气怅怅。这是石咏头一回见到这位大伯父流露出这样“丰富”的感情,他对此的感觉……则是“怪怪的”。
  “现下你已成丁,是时候该将家里的担子挑起来了。”富达礼低头望着石咏,一伸手,将那封信交到石咏手里,低声道:“既是往南边去,便顺道去问一问吧!或许……或许能有法子……”
  石咏不知道富达礼说得“能有法子”到底指的是什么,他只恭敬接过了书信,见是拆过封的,便当着富达礼的面儿,将里面的信纸抽出来,读了一遍,再抬头的时候,石咏脸上带着无限惊诧,实在不敢相信这信中所写是真的……
  待到石咏回到椿树胡同小院,他赶紧将母亲单独请到西厢来,小心翼翼地问:“母亲,当年咱家……到底是怎么从永顺胡同分出来的?”
  石大娘不知儿子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想了想才答道:“表面上是说,因为你二婶的身份。”
  石喻的生母王氏,出身寒微,也不在旗。然而当年二叔石宏武铁了心,就要讨她做正妻,旁的女子,石宏武都入不了眼。
  石家本在汉军旗,汉军旗与汉民通婚,有时候管旗务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然而石家当时的情形比较尴尬——他们原本是满族,满汉通婚,旗务那边就有些说不过去。同宗隔房的嫡支,也就是石文炳那一支当年得了恩典,抬了满洲旗,本想将石宏文石宏武兄弟这一支也顺带一并抬举了,岂知闹出了这一档子事儿。
  后来也不知是不是石宏武太倔强,坚持非王氏不娶,石宏文又太硬气,坚信靠自己打拼也能出头,总之这兄弟俩就从永顺胡同分了出来,搬家搬到红线胡同,抬满洲旗那件事,便也作罢了。
  “但是你父亲与你堂伯父昔年感情很好,当年即便闹得最凶的时候,他们二位也没真的撕破脸过。即便搬到红线胡同,我也见他们常有书信往来的!”石大娘忆起往昔,若有所思,似乎也觉得出户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石咏听了母亲的话,依旧是一头雾水。
  然而他怀中揣着的那封书信上却写得清清楚楚:那是父亲石宏文出征之前,拜托堂兄富达礼暗中查证弟媳王氏的身世。
  石咏的二婶王氏,杭州人士,家境贫寒,但是生就一副秀丽容颜,加之性情柔顺,做得一手好绣活儿。当初二叔石宏武对她一见钟情,没有多想,两人就有了白首之约。
  后来的事儿,就是因为王氏,石家从永顺胡同分了出来,自立门户。
  然而石宏文不知从哪里查到,王氏的身份,可能是杭州织造王子腾之父的庶出女儿,因正妻不容,自幼被遗弃。杭州织造王家是内务府包衣,说来也在旗,若是王家肯认下王氏,哪怕只是认作养女,石家求娶王氏,便也不违“旗民不婚”的铁律。
  富达礼在过去数年之间,已经遣人去过杭州,查到了当年旧事的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就如他所说的,差事和身份所限,没法亲自南下查证,又因为是陈年旧事,即使在杭州,也是时过境迁,好些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了,这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地搁置下来。
  而富达礼听说石咏竟然因为差事的关系,要南下造访三大织造,自然是重新生出些希望,将这桩旧事告诉石咏,希望他能担起这一家之主的责任,实现亡父的心愿。
  石咏现在才想明白,富达礼早先说的,“或许能有法子”,是指或许能有法子让分出去的石家重回伯爵府,重回世人面前,甚至重新提抬满洲旗之事——前提是杭州王家能认下王氏这个弃女。
  石咏想起王氏,心中登时也生出一些古怪:算起来,王氏还是贾琏之妻王熙凤的姑姑,他和贾琏,竟然也是拐七拐八的亲戚……不过想那王家,能和京郊村子里小吏连宗,却不肯认自家亲生的闺女,这也太……
  石咏想,若是王家能认回王氏,对弟弟石喻来说,可能会是一件好事。毕竟石喻多了一门显赫而富裕的外家。
  但是见了王家这样对待骨肉亲人的手段,石咏不禁想,多这样一门外家,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闲话不表,到了正月十七晚间,石咏已经将出门办差的诸般事宜准备得差不多了。
  他行李里最重要的东西,自然是那面宝镜。
  这下子,石咏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可以将宝镜交到林姑娘身边了。
  武则天的宝镜始终懒洋洋地,听石咏说起明日出门,而且能与贾琏和黛玉同行,宝镜自豪地叹了一句:“不出朕所料……”
  石咏还在心里瞎捉摸,想着宝镜怎么就能算得这么准,料到他能被点了南下的差事,而贾府恰好又选择了随内务府官船南下?
  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悄悄问了问宝镜,谁知宝镜干净利落地回了他五个字:“女人的直觉!”
  石咏:……
  他又问起,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将宝镜送出去。宝镜却幽幽地叹了一声:“咏哥儿,说实在的,跟你处了这么久,突然就这么要分别了,朕心里还挺舍不得的。”
  石咏听说,一时也是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这与当初送别卫子夫的金盘和杨玉环的香囊时候还不一样,武则天的宝镜与他相处的时间最久,对他多有指点,在很多地方,甚至是他的“启蒙”,将他从一个只知道成天与器物打交道的“石呆子”,渐渐打造成了一个能识世间险恶,却也依旧保有着一颗初心的年轻人。
  他尊重宝镜的选择,努力帮宝镜实现愿望,但也没法儿不在分别的时候体会到伤感。
  在无人时,石咏纳头朝宝镜深深一拜,郑重道:“愿吾皇此去,终能心想事成!”
  宝镜“嗯”了一句,也对石咏说:“自你上次回来,问过那对双生姑娘的事儿之后,便总透着念念不忘的样子……”
  石咏听了宝镜的话,登时脸上发热,心想:哪有?
  上回他在金鱼胡同十三阿哥府邸,曾听见他极为熟悉的那个声音在“自言自语”,问过宝镜才晓得有可能是双胞胎。至于念念不忘什么的,石咏认定宝镜那是夸张了——他的确是很好奇、很关心,可是一不知名姓不知年岁、二没亲眼见过相貌,除了那个声音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之外,石咏心想,该是再没有交集的。
  “……这男女之情么,朕可帮不了你什么。”
  石咏心想,也是,武皇与两任丈夫,和身边的男宠们,恐怕都谈不上一个“情”字。
  “只不过,京里大户人家,能与王府往来的,哪家有一对双生女儿,这个倒很好打听!所以,朕也祝你诸事顺逐,心想事成!”
  武皇的宝镜在被石咏收进行囊之前,送上祝福。
  石咏听了,却平添一份郁闷:好不容易在这时空里,听到一个砰然心动的声音,可谁晓得这一模一样的声音,竟然有两个!
  到了正日子,石咏与家人告别,又嘱咐弟弟好生“照顾”伯娘和娘亲,得了石喻小朋友挺胸凸肚的肯定答复之后,他从椿树胡同出来,先是去造办处与贺郎中会合。然后两人一起出发,往通州码头过去。他们会在码头那里与贾琏他们会合。
  石咏骑了内务府的官用马匹,而贺郎中却不善骑,坐轿又太费事儿,只选了坐车。只不过他坐车一路坐到通州码头,路面并不平坦,将他颠得够呛,待赶到通州码头的时候,简直面如土色。于是石咏事先准备的一些晕车晕船的药物,还没上船,就已经派上了用场。
  贺元思原本觉得石咏不够伶俐,待到石咏张罗了驿馆的人端了药物上来,贺元思喝过,心里才舒服不少,觉得石咏这个小子就算不够精明,却好在周到,对这个下属兼旅伴,也没那么反感了。
  这时候贾琏过来拜会贺郎中,顺便与石咏打了个照面。
  贾琏身上有个现捐的五品同知,只是还没补实缺而已,与贺元思官阶相当,两人寒暄一阵,说起出行的安排,石咏这才知道,荣国府送行的人昨儿就已经到了通州,在驿馆歇了一宿。
  贾贺两人见四下里都妥当了,当即开始安排人上船,准备出发。因由女眷在,石咏他们都先候在驿馆内,等女眷的船发了再行登船。
  荣府这次安排了两座大船,女眷一座,贾琏和他的随行之人另一座。贾琏坚持请贺元思先上了官船,再与荣府前来相送的人送别。
  石咏落在后面,只见贾琏候在一辆大车面前,絮絮地嘱咐,不外乎是保重身子,爷一定及时赶回来之类的。石咏便立即明白,这车里坐的是谁了。
  王熙凤有着身孕,竟然还来通州码头相送,可见夫妻情深——
  岂料下一刻,便听见车驾里王熙凤絮絮地叮嘱丈夫,在外切忌不可沾花惹草,千万别脏的臭的都往床上拉……
  这一对夫妻,确实很有趣——石咏不厚道地想,同时赶紧别过头去,装作听不见他们夫妻话别。
  少时,贾琏目送荣国府的人缓缓离去,这才自行上船。包括官船在内,三艘船前前后后,沿着京杭大运河古水道南下。
  石咏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