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你受到启发、感觉松弛、舒服、躺在床上、度假、或聆听音乐等快乐时光,为什么就不能反省死亡?
当你快乐、健康,充满自信,满怀幸福喜悦时,为何不反省死亡?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反省自我?好好掌握这时机,因为它能带给你强烈的感受,能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这时,过去的价值观会自行崩溃,你会发现自己的转化。
6。7
在我的禅定教法中,禅坐时要睁开双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打坐时,若易受外界干扰,可片刻闭上眼睛,静静内观。
一旦你的心安静下来了,就要徐徐张开双眼,此时你会感觉自己眼神变得更安详和寂静。再往下看,顺着鼻势凝视前方约四十五度角之处。其诀窍就在,只要一纷乱,就降低视线;当昏沉想睡时,就拉高眼神。
一旦你的心宁静了,而能明明了了观照时,就可以自由抬高视线,凝视前面的虚空。这是大圆满对禅坐视线的教法。
6。8
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莲花生大士
6。9
如果我们能与万事万物相互依存,那么,甚至连最微细的意念、语言和行为,都会影响整个宇宙。
把一颗小石头丢入池塘里,水面就会兴起阵阵涟漪:一个涟漪吞没另一个,形成新的涟漪。万事万物都是相互纠结关联的。因此我们学习到,要对自己的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任;也要对自己、每个人、每件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
6。10
要谨慎注意,不要让心有任何负担。
禅坐时,不要刻意控制心念,或企图让人平静。不要太严肃,或觉得自己正在进行某种仪式;甚至连正在禅坐的观念都要放掉。让身体和呼吸保持自然。
把你自己想像成天空,拥抱着整个宇宙。
6。11
佛陀觉悟到,我们对自性的无明,是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而无明的根源在于心放逸散乱的习气。
终结心的散乱,就终结了轮回;他了悟到其中的要诀,就是透过禅修,把心带回家,回到它的真实本性中。
6。12
如果死亡只发生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死亡。但幸运的是,生命是恒常的生死拥舞,无常之舞。每次我听到山涧奔腾、怒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我就听到无常的声音。
这些改变、小死亡,都是生与死的连结。它们是死亡脉膊,死亡的心跳,激起我们放下一切执着。
6。13
打坐片刻,然后休息约三十秒或一分钟。不管做什么,都要了了分明,不要心慌意乱或不自在。然后让自己清醒,再上坐。如果你常做这种短暂的禅修,你的休息会让禅修变得更真实和更具启发性;可以去除禅修过程的笨拙、讨厌的僵硬、严肃和不自然,而能越来越专注和自在。
慢慢地,透过这种禅修与休息的交互运用,将可以打破禅修和生活的藩篱;两者之间的壁垒分明将会消容,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愈来愈纯净自然。毫无纷乱。
然后,就像敦珠仁波切所说的:“即使禅修者,也要脱离禅修;而禅修永不脱离禅修者。”
6。14
因为业报是不可逃避、真实不虚的,所以当我们伤害他人时,其实是在伤害自己;当我们带给别人快乐时,就是储备了自己未来的快乐。
喇嘛说:
如果你能消除自私的出发点(如嗔怒等),培养慈悲心,最后你会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有时候我会说,聪明的自私者应该照这样做。愚笨的自私者,老是顾着自己,最终招来恶果。聪明的自私者会想到别人,尽量帮助别人,结果获得大利益。
6。15
世上所有伟大的神秘教法都清楚表示,我们内在存有一巨大的能量宝库,蕴藏着智慧和慈悲的力量,这就是基督所称的“天国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善加利用它,不只可以转化自己,还可转化我们的周遭,这就是寻求觉悟的目的。
有哪一个时代,比我们今天更亟需清楚地运用此神圣力量?有哪一个时代比今天更亟需了解这种纯净力量,及如何导引和利益世界?
6。16
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问别人:“为什么你那么相信没有轮回?你有什么证据?万一你死后才发现有轮回,你要怎么办?”
修行人(如禅修者)已发现许多关于心的事实,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因为当我们的心越来越开放,了悟超凡、浩瀚和不容置疑的自性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一切自以为了解的旧有认知开始消解了。因此,真有来生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到那时,我们才知道,上师对我们生死轮回的开示原来是真的。
6。17
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无明就是沉默、愚笨、被动、没智慧。相反的,无明是敏捷狡滑、善变、精于诈骗的。而且我们的邪见和它强烈的说服力,是它其最危险的一面,就如佛陀所说的:
只会伤害你的身体的大象,
有什么好怕的呢?
若受人误导而产生邪见,
不仅会摧毁了你过去积聚的功德,
也阻断了你的觉悟之道。
6。18
因为当下的觉悟就是真佛,
在开放和满足之情中,我发现上师就在我心中。
当我们了悟这个永恒的自然心,就是上师的本性时,
就不需要执着、攀缘、垂泪祈祷或抱怨,
只要安歇在这个纯真、开放和自然之境中,
就可以获得自我解脱的加持。
——敦珠仁波切
6。19
不管你做什么,不要逃避痛苦,要接纳它并保持敏锐。不管你多么绝望,都要接受你的痛苦,因为事实上它赐给了你无价的礼物:让你透过修行,了悟忧伤背后的实相。
路米(Rumi)写道:“悲伤,可以成为慈悲的花园。”若你的心能对任何事保持开放,在你追求爱和智慧的一生中,痛苦会成为你最大的盟友。
6。20
当你了悟到你的自性与上师的并无相异时,你和上师就永不分离,因为上师与你的自性融合为一,并以其本来面目示现。
当你了悟你与上师永不分离时,心中就会生起无量的感恩和敬畏,敦珠仁波切称之为“知见皈依”。这是彻见自性的知见时,自然产生的恭敬心。
6。21
清楚地想像一个情境:想像你犯了错,心怀罪恶感,甚至根本不愿再回想。
现在,当你吸气时,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完全负起责任,绝不辩解。坦诚你的过错,诚心请求原谅。然后,当你呼气时,呼出和解、原谅、治疗和了解。
所以,你吸进责备,呼出伤害的消除;吸进责任,呼出治疗、原谅与和解。
这种修炼法效力超强,可以激起你勇敢地面对受害者,也给你力量和意愿,直接与他对话,并从内心深处,真心请求原谅。
6。22
真正重要的,不只是禅坐修炼,更重要的是禅坐之后的心境。要将禅坐时的宁静和专注,扩及到日常生活。我很喜欢一则禅宗公案。有位弟子问师父:
“师父,你怎么把觉悟付诸行动呢?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吃饭和睡觉。”师父回答。
“但是,师父,每个人都会吃饭睡觉。”
“但并不是每个人吃饭就吃饭,睡觉就睡觉啊!”
这则公案产生了一句名言:“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
吃饭时就吃饭,睡觉时就睡觉,就是要你完全活在当下,而不要让自我的纷乱阻断了。这就是禅修与生活的结合。
6。23
把死亡的那一刻,当成心灵的陌生边荒地区,如果我们没有了悟肉体虚幻的本质,一旦失去它,就会遭受莫大的情感创伤。另一方面,我们产生了无限自由的可能性,而此种自由却是因为丧失身体而来的。
当我们从长久以来界定和驾驭自己认知的身体中解脱时,此生的业完全消尽了,而未来可能造的业尚未开始结晶。
因此,死亡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裂缝或空间,在这个蕴含无比力量的时刻,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境。肉体被剥掉了,心赤裸裸地呈现,显露出它原有的本质:我们实相的建筑师。
6。24
我记得人们常常来看我的上师蒋扬钦哲仁波切,只为了寻求死亡的开示。全西藏,尤其是东部康省的人都非常尊敬爱戴他,有些人甚至长途跋涉好几个月,只求在去世前能够得到一次他的加持。我的上师们都会给予这句忠告,而这正是你临终时最需要的:
放下执着或嗔恨,让心保持纯净,与佛融合为一。
6。25
执著于喜悦感觉的人,
却摧毁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走而向它吻别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阳之中。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6。26
当你因为“正见”的启发而自然达到禅定的境界时,你可以长时间维持在那里,不会散乱,也不会太费力。不需要任何“禅定”护卫和维持它,因为你已存在于本觉智慧的自然之流中。
那时候,你会明了,从过去到现在,它一直保持如此状态。当本觉的光芒闪耀时,疑惑的阴影消失无踪,一种深刻的、完全的智慧就自然而直接地生起。
此时就是觉醒的时刻。一股深刻的幽默从内在涌出,你会对你过往对自性的错误观念,报以一笑!
6。27
禅坐时要保持眼睛张开的理由有好几个。第一,把眼睛张开,比较不会昏沉想睡。再者,禅坐不是避世的方法,也不是脱离世间,沦入一种恍惚的意识状态中。相反的,禅坐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有效方法,并与生活和世界产生联结关系。
因此,禅坐时要把眼睛张开,不要闭起来。不要逃避生活,而要保持开放,永远祥和。让你的感官(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