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空运对于拥有两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的装甲军来说似乎有些杯水车薪,但一百个架次下来,累计空运的物资量仍足以令这个装甲军获得一天全速运转的动力
    曼施坦因看了看表:“现在是下午第22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两个小时后就能完成出击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如果顺利的话,午夜前后能够进抵奥斯特罗第3摩托化师已经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都能够跟随装甲师出击,第8装甲师入夜后即能够完成出击准备工作”
    “事不宜迟,我这就与斯图登特元帅联络,天黑之前以一个空降团突袭奥斯特罗机场并就地坚守。”罗根高一调对在场的众军官们说,“此次行动一定要快,不能让苏联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在快的基础上,希望大家足够重视每一个细节,尤其注意情报方面的反馈”
    确定了作战方案之后,军官们各自返回部队。罗根、里希特霍芬以及曼施坦因三人走出苏联人搭建的林间木屋,8月的天气本该是非常闷热的,但靠近温润的波罗的海,这机场上凉风习习,黄褐色的机场跑道处于大片翠绿植被的环绕之下,也难怪苏军能够凭借伪装网将机场隐藏起来。
    在跑道一头的停机坪上,几架刚刚降落的容克…52旁边已经停了好些军用卡车,身穿夏季作战服的德军士兵们在机舱门与卡车车厢之间搭上了木板,以加快物资转卸的效率。那些装有50毫米和75毫米口径炮弹的长条形木箱看起来颇为沉重,各种各样的配件或是用方形的木箱装运,或是直接包上了一层保护性的布料,这些重要的作战物资连同圆形的黑色汽油桶都将被直接运送到各装甲营、连。
    嘴上的烟刚刚点着,呜咽的防空警报声让罗根诧异地抬起头。所幸的是,那些从立陶宛西部沿海机场起飞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仍在忠实地履行着守护职责,它们两架一组、四架一群,在盘旋中不断向高空爬升,而部署在机场周围的防空炮手们也各归战位,除了少数苏制武器,大大小小的德制防空炮显然是从各师以及海军登陆部队抽调而来的。
    里希特霍芬的参谋官从林间快步而来,向顶头上司和上司的上司报告说:“海军雷达在里加以东发现了大约60架苏军飞机,此外,我们的侦察机也在里加东北方40公里外发现一支苏军装甲分队”
    所谓分队,通常是指那些规模不大的侦察部队,接踵而至的报告让罗根隐约觅到了曾经的热血沸腾,他对曼施坦因说:
    “莫不是苏军想抢先发动反击?若是如此,我们正好借此掩盖兵力调动的真实目的”
    曼施坦因的反应显得比较平静:“估计是沿着铁路线从莫斯科方向来的那支苏军部队,虽然不清楚番号,但根据我们的侦察,他们以步兵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坦克和卡车,不然早就该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苏军开战时庞大的装甲部队,大部分都在波兰战场上消耗掉了,如今根本无力阻止从前那样的大规模装甲突击了对付步兵……用步兵就足够了”
    这时候,罗根脑海中倒是浮现出了另一个历史时空的库尔斯克大会战,数千辆坦克相互倾轧的场面该是有多么的震撼?
第15章 桥墩
    “最后半分钟”
    梁周围,前方有几朵伞径直飘向桥头,但军官有意稍稍拉开距离。落地前的最后几秒,子弹从附近划过的咻咻声令他着实紧张了一把。命运庇佑,他安然无恙地降落,松软的地面也极大地减弱了惯性对于身体关节的冲击。地面上跃动的火光大多出现在桥
    靠机舱位置的伞兵军官表情严肃地挂上了内部通讯电话——最初的时候,飞行员通过简单的红绿灯通知伞兵们准备跳伞或是跳伞,伞兵们远道而来,对舱外气象状况往往缺乏实际了解,于是一些专门用于空降的运输机安装了更为精致的设备,包括可以传递直观讯息的内部通讯设备。容克…52吵杂的机舱里,坐在
    钝牙”,接下来的战斗便显得乏善可陈。上万名苏军步兵在进行了惨痛而无望的攻击后停住了脚步,他们试图就地构筑战线等待援军到来,可曼施坦因的部队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整装待命的第第第第290步兵师一部发起了迅猛反击,2个小时之内即击溃了这支意志并不顽强的苏军部队,俘虏苏军官兵1000余人,并故意放任其残部仓惶向东退却。德军轻而易举地拔掉了对手的“
    为空降兵制造的防风眼镜,腰佩手枪、肩挎步枪,胸前挂着用于容纳狙击镜的皮革盒子,加上专用的伞兵刀、伞兵靴,用“武装到牙”来形容并不夸张。降落伞打开之后,他并不忙于寻找下属们的身影——在空降过程中,这个目的也是极难实现的。防风眼镜后面的深蓝色眼眸细致地观察着下方的一切:墨绿色的地面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延绵起伏的山丘和郁郁葱葱的树林,蜿蜒的棕褐色公路就像是花园中的小径,在横穿一处椭圆状的凹地时,小径变成了一座颜色略淡的“短桥”,但实际距离可要比肉眼的第一印象长得多最后一个离开机舱的军官戴着转
    军官有着高挺的鼻梁和削尖的下巴,他撕扯着喉咙以抵抗三台发动机的巨大轰鸣,从士兵们的反应来看,他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军衔徽标掩藏在短风衣下的伞兵
    空气随着狂烈的气流涌入,迎风而立时必须借助扶手来保持平稳。由坐在机舱门旁的士官领头,伞兵们依次挪向机舱,除了偶有迟疑之外,跃出机舱的姿态都是那样的果断。舱门打开的刹那,四百米高度的
    坦克和少数装甲车为先导,假若这些坦克都是KV系列的重型装备,胜利还有那么一点盼头,可是几辆K…28加上一堆BT快速坦克,在德军反坦克部队的75毫米炮面前压根就是活靶子,而且战斗刚一开始,德国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就从里加湾前来助阵,那些足以干翻普通舰艇的重磅炸弹在近距离上对于装甲目标亦能够形成致命打击。苏军师级规模的进攻以五十余辆
    检查了桥架和桥墩,所幸没有任何异常。这桥面距离凹地只有七、八米,即便炸毁桥梁也不足以完全阻止部队通行,但苏军显然没有充分预料到它的战略意义,就在战斗结束后40分钟,德军领头的装甲侦察部队便迅捷地从桥上通过,向着遥远的苏俄腹地前行……战斗临近结束,伞兵们忙不迭地
    位于运输主干道的桥梁,苏军的防御部署仅限于临时的土木工事,包括用沙包堆砌的警戒防线和机枪站位、依托地势挖掘的弧形战壕以及得到加固的营房,水冷重机枪是这里威力最大的防御性武器。虽说这种模式的防线并不牢固,甚至不能够低于轻装甲车辆的冲击,但抵御伞兵攻击还是能够胜任的。在桥东,苏军顽强打退了三十多名德军伞兵发起的快攻,但残余守军也被迫收缩到了桥头周边;在桥西,二十多名德军伞兵用一次精彩的配合消灭了制高点的苏军官兵,从而对退守桥头的守军构成绝对压制。对于一座既不接近主战场、也不
    通讯电话发出刺耳的嘀嘀声,听起来就像是早期的汽车喇叭,军官将话筒贴在右耳,同时一手塞住自己的左耳孔,片刻,用尽全身力气般喊道:“出发”战场上的半分钟转瞬即逝,机舱
    于3级30秒明白了”“目标区域……西风……风力大
    伞兵,他们的平沿头盔套着制式网绳,以避免这些原本用来保护士兵头部的装备在阳光下成为吸引敌人吸引的目标。机舱里坐着整整11名全副武装
    的速度取下步枪,又从皮革盒子里面取出专业的狙击镜,这些一气呵成的动作加起来还不到半分钟。这时候,激烈的战斗已经在桥头展开,不过形势显然对率先降落的伞兵们不利,手持步枪的苏军士兵们正在露天站位上向近处的德军伞兵开火,固定位置上的机枪也在毫不留情地射杀那些勇敢的进攻者,撒时间,被降落伞掩盖的阵亡者随处可见。熟练地解开降落伞,军官用最快
    外就能够听到,但直到上百朵迷彩色的伞花在空中绽放,地面上才零零落落地闪动起了防空武器的火光。如果说迟缓的反应是为了保存实力,那么当德军的伞降突击意图转变为实际行动时,稀疏火力只能说明苏军防御部署的失利机群低空飞行的噪音在十几公里
    战斗组加入进攻,德军伞兵们能够稳稳拿下两处桥头阵地,然而唯恐苏军利用这段时间对桥梁进行破坏,军官们迫不及待地指挥部属发起第二轮冲击。前面的同伴以牺牲换取了宝贵的空间,两个“铁拳”战斗小组终于进入了战斗射程,在近乎无声的发射硝烟中,具有穿甲能力的火箭弹径直飞向苏军重机枪火力点——爆炸声经过桥下凹地的反射而显得格外响亮,艰难推进的德军伞兵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巨大鼓舞,不约而同地奋起前冲。尽管途中仍有人倒下,哒哒的枪声也不曾停息,士兵们依然在无限勇气的驱动下冲进了苏军阵地,短暂而残酷的近身格斗也为这区荡气回肠的战斗点上了一个绝妙的高音符若是等着迫击炮组和更多的机枪
    疲软固然是好事,但使用RZ1型快速伞多出一半,这也意味着伞兵们需要在危险位置暴露更久。所幸的是,RZ…40型伞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即便风力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经验丰富的伞兵们还是能让自己的降落地点尽可能靠近目标,顺利的话,作战距离的缩短完全能够弥补空降时间的“损失”对于伞兵来说,敌人防空火力的
    半跪的姿势连连开火。虽然在许多人看来,毛瑟步枪在中等距离上的射击精度较李。恩菲尔德和莫辛甘纳略有不及,但它在精锐战士的手中仍是致命的武器。狙击镜中接连有土黄色的身影倒下,而随着后续伞兵的参战,进攻者的数量和战术优势毕现。拉栓、瞄准、开火,军官以半蹲
    究没有看到上千辆苏军坦克发起集团冲锋的壮观景象。目前这个阶段,苏联人手中若是能够集结起战争爆发时那般庞大的装甲集群,也不至于在正面战线上对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