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大海的胸怀-雨果和他的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西莫多对姑娘无限爱慕,体贴入微。他对她说:“我使你害怕。我很丑,不是吗?决不要向我看,只听我讲话好了。……你是一道阳光,一颗露珠,一只鸟儿的歌声!——我,我是可怕的东西,不象人,不象兽,不知是一种什么比岩石还坚硬、皱缩和难看的东西。”他尽一切努力要让爱斯梅哈达高兴。当他知道姑娘思念弗比斯时,他设法通知弗比斯前来见面;当他的恩主克洛德发现姑娘后企图施以强暴时,他坚决给以阻止。

  国会将吉普赛女郎视为女巫,国王决定要在三天后将她绞死。法院准备闯入圣母院实施逮捕;闻讯前来保护爱斯梅哈达的乞丐王国的流浪者和穷人开始攻打圣母院,希望救出姑娘。混战中,克洛德将姑娘劫出圣母院,并向姑娘求爱,但被拒绝了。恼羞成怒的克洛德将姑娘交给因失去女儿而疯狂了的女修士居第尔。居第尔正要害死姑娘,突然发现她就是自己在十六年前被吉普赛人偷走了的女儿,她赶紧将女儿藏起来。克洛德指使官兵将爱斯梅哈达抢走了,并在圣母院的钟楼上看着她被绞死。正当他露出魔鬼般的狰狞笑容时,无比悲痛的加西莫多愤怒地将他推下钟楼,他掉进深渊中淹没了。傍晚,加西莫多也失踪了。

  十八个月以后,人们发现了一男一女两具尸体。女尸身上带有珠链,颈上挂着袋子,那是爱斯梅哈达;男尸肢体畸形,驼背瘸腿,紧紧抱着女尸,显然这是敲钟人加西莫多。

  这是雨果按浪漫主义原则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它成功地运用了对照原则,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爱斯梅哈达是美和善的化身。她天真热情,纯洁美丽;她来自社会的底层,生活在贫穷困苦之中,但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无论是斯文的诗人甘果尔,还是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当他们处于困境中时,爱斯梅哈达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对爱情无比坚贞,虽然寄托非人,但更足以衬托出她之洁白无暇;她不畏强暴,宁死也不愿屈服于克洛德的淫威。一个至善至美的女子就这样被毁灭了。通过爱斯梅哈达的命运,小说谴责了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和宗教势力的残暴。加西莫多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残废人。他受人戏弄,被人嘲笑,只有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敲钟的事业之中,并倾听到那洪亮浑雄的声音时,他才体味到自身的生命意义。他忠贞善良,同时亦富于正义感,有着一颗向善的心灵。他自己非常丑陋,但却崇敬美丽,甘愿为美牺牲一切。作者在加西莫多身上,表现了正义、爱情、善良的美德,如何战胜和改变了邪恶、丑陋,从而在丑恶的形体上,升腾起美的灵魂。

  克洛德既是教会邪恶势力的化身,也是宗教桎梏下的牺牲品。这是一个具有复杂个性的人物。他将弃儿加西莫多收留并抚养长大;但为了占有一个美丽的姑娘竟不惜一切卑劣手段。他那内在的人类天性如渴望爱情、崇尚美丽、向往人生,在禁欲主义的宗教教条的禁锢压抑下扭曲变形,以致使他成为毁灭人间美善理想的恶魔。雨果对人类的观察是深刻的。通过克洛德的悲剧下场,他不仅活画出一个宗教变态迫害狂的丑恶嘴脸,同时更揭露了宗教的反人性性质。

  小说也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法律及其最高代表国王。法律只不过是神权和世俗政权结合的产物,用以维护宗教和政权统治的工具;而表面勤奋简朴的路易十一国王,当感到自身受到威胁时,立即发出了“把平民斩尽杀绝,把女巫绞死”的残酷命令。

  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充沛的激情,强烈的对比,浓墨重彩的笔调,绚丽多姿的背景描写,这一切都使这部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而建基于现代认知的历史及人性的描写,更使小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小说《巴黎圣母院》如同那古代建筑术的奇迹——巴黎圣母院一样,巍峨壮观、高耸入云。

  为共和国而战“明天属于人民”

  就在雨果撰写《巴黎圣母院》之前,轰轰烈烈的“七月革命”爆发了。

  1830年7月26日,政府机关报《通报》上刊登了违宪的敕令和政府法令。敕令规定,政府要加强书刊检查;解散下议院并在今后限制其活动;废除选举法;仅仅保留贵族土地所有者的选举权。

  法国政府首相颁布的这些敕令,显然是旨在巩固王权,维护反动统治,是压制民主与自由的强力措施。在公布的当天,即受到巴黎人民的激烈反对。人们走向街头,并发出阵阵高呼声:“自由万岁!打倒波旁王朝!”

  7月29日,杜伊勒里宫的上空升起了三色旗。波旁王朝推翻了,贵族金融寡头专政的七月王朝建立了。银行家拉菲特和拉法埃特将车成为临时政府的首脑;王室后裔的亲王奥尔良公爵被尊为国王,称路易——菲力浦第一。

  雨果穿上了国民自卫军的军服,并准备去服役。对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他是举双手欢迎和赞成的。他认为,目前共和国暂不成熟,因此君主立宪政体应该成为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今天是国王统治,明天便属于人民。”

  8月10日,他写了一首讴歌七月革命的颂诗。在诗中,他满腔热情地写道:

  啊,多么辽远广阔的未来!

  法国人!青年们!朋友们!

  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把我们,引向美好、正义、和平的时代。

  我们前面说过,由于儿时母亲的影响,青年雨果曾经是一个热烈的王权主义者。随着他对现实社会认识的日益真切和深刻,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还是在1821年12月,那时雨果刚刚十九岁,法国西部酝酿一次反对君主制的起义。因起义计划泄露,当局决定逮捕雨果中学时代的同学爱德华·德龙并要将其判处死刑。雨果事先得知消息后,急忙写信给德龙的母亲,让德龙到他家避难。但他的这封信竟被官方私自拆开检查。幸亏德龙已经逃离法国,才免遭灭顶之灾。在这件事上,既反映了雨果对自由主义者的同情;同时,由于亲身体验了政府的卑鄙手段,也动摇了他的保皇主义信念。

  雨果并非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革命家,有时他会入境随俗地接受当权者的统治;但他从未放弃他的人道主义观念和同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1839年5月的一天,社会主义者巴贝斯和白龙季发动了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下去了。巴贝斯被捕,政府的部长们将他判处死刑。雨果是在剧院观看自己的戏剧上演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二天清晨就要执行了,已经来不及上诉,也不能上诉了。雨果立即走入戏台后面,找来一张吸墨纸,挥笔写上下面的四句诗:

  看象鸽子一样飞去的你那天使的分上!

  看象芦苇一样幼弱的皇家赤子的分上!

  再一次请开天恩;为坟墓增光,开恩吧!

  为摇篮增光,开恩吧!

  写毕,他找来信使,要他立即将此信送给国王。第二天,雨果听说并没有执行死刑,这才松下了一口气。以人类最基本、最普通的情感去打动统治者,唤起对方的怜悯之心,从而达到拯救他人生命的目的,应当说这是成功的一例。雨果面对现实是这样处理的,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同样贯彻了这种道德济世的精神。他赞成七月革命,拥护推翻波旁王朝,正是因为痛切地感受到了封建统治压抑人性、草菅人命的恶弊。

  纷落的秋叶

  1831年秋天,雨果出版了《秋叶集》。这是一部抒情诗集。在迷茫的田野、萧疏的树林、清晨的露珠和残阳夕照的血红景色中,叙述了凄美的回忆。家庭、爱情、大自然,构成了这部诗集的主体。诗人把思绪的目光转向过去。他想起了他的童年以及他死去的亲人;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威武,幼时见到拿破仑的情景,都一一出现在他的笔下。他也以最温柔的笔触,写出了家庭的幸福和他对妻子的感情。譬如他在找出了早年他同安黛尔恋爱时的几封情书后写道:

  啊,青春时代的情书,真挚的爱情的激荡!

  往昔如痴如醉的情感在心田重又荡漾,我噙着泪花亲吻着一封封情书

  ……

  在这几行诗里,诗人抒发了对旧日那热烈真纯的爱情的眷恋和对美丽的青春岁月的回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往日不再的惆怅和莫名的伤感。

  事实上,诗人的这种惆怅和伤感是有其来由的。虽然自从《欧那尼》上演大获成功以后,雨果的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年收入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镑,他和妻子不用再过以前那种捉襟见肘的穷苦生活了,但他的家庭里也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变化。

  妻子安黛尔常年忙于家务,颇感劳累;她已经生了四个孩子,她害怕再怀孕,对丈夫的情欲也已疲于应付了。她有自己的才情和爱好,她能写作,也善绘画;可这一切在雨果的创作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相形失色,也因为丈夫对她近于自私的严厉管束而无法得到发挥。一个漂亮的女子有一个名声显赫的男人自然会获得某种满足;但一个生性好强、富有进取心的女子也会因此感到某种压抑。加上雨果对家庭日常开销有严格的规定,将钱财抓得很死,安黛尔觉得生活得太累了,颇不开心,因此与丈夫渐渐疏远开来。这时她与雨果的朋友圣勃夫认识了。她与他很谈得来。后者和蔼可亲,富有才情,也爱向安黛尔献殷勤。他对安黛尔总是彬彬有礼,陪着她谈天说地。在安黛尔面前,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常常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日子一久,安黛尔对圣勃夫产生了好感;而圣勃夫也狂热地爱上了朋友的妻子,而且后来他对雨果也没有掩饰这一点。

  圣勃夫是雨果那一时代法国文艺批评的代表人物。他写过诗歌,也发表过好几部长篇小说,但真正使他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坛占有一席重地并扬名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