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东突击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惊住了,不知道是什么大事能够让薛将军如此惊愕。蔡荣基看着薛将军,想问又不敢问,毕竟这里还有外人在场。许良清则看着罗毅,在他心里,隐约地觉得,罗毅应当能够猜出是一件什么样的军情。
    罗毅脑子里快速地运转着,他无意间向酒楼的墙上一看,那里挂着一个日历,翻开的那页上正写着一个“12”,他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
    “西安事变!”
101 丙子双十二
    这一声“西安事变”一出,其他人还无所谓,倒把薛将军震住了,他停住脚步,望着罗毅,问道:“你怎么知道?”
    罗毅暗暗叫苦,他心说,丙子双十二,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在后世,但凡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的啊。可是,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人,他能够知道这点,只能用“逆天”二字来形容了。保不齐就被当成东北军或者西北军的探子抓起来了。
    “我……我猜的,薛将军,是不是委员长在西安出事了?”罗毅硬着头皮问道。
    薛将军点点头,一屁股坐回座位上,对罗毅说:“这件事,也瞒不了几天了,既然罗营长猜到了,你就给大家讲讲吧,讲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高考题,试分析西安事变的原因……罗毅做了个深呼吸,开始侃侃而谈:
    “卑职主要是从薛将军的表情判断出来的。您说出了天大的事情,卑职想,委员长就是中国的天,能够让薛将军如此震惊的事情,肯定是涉及到委员长的事情。”
    薛将军说:“唔,有几分道理,不过还是很牵强。”
    “卑职平时就喜欢胡思乱想,前几天看到消息,说委员长亲赴西安督战,卑职就有些担心。西安的东北军和西北军都不是委员长的嫡系部队,虽然已经归顺中央,但还保留着军阀时期的建制。卑职曾有过不祥的预感,感到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可能对委员长不利。”
    薛将军看罗毅的眼神已经有几分赞赏了,他努努嘴,示意罗毅继续讲下去。其他的人在一旁都不敢说话,他们从罗毅的叙述中开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有几分不安。
    罗毅接着说:“据我前一段时间从报纸上读到的消息和相关分析,东北军和西北军近日在陕北围剿红军,连连失利,已经有一些愤懑情绪了。当年委员长以几十万大军围剿江西红军,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红军经过长征锻炼,虽然人数损失不少,但余下的都是精英,战斗力更为强悍。东北、西北两军如果全力进剿,必然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张、杨都是知道保存实力的军阀出身,肯定是能够算到这一点的。委员长亲赴西安督战,如果施加压力过大,把张、杨推到对立面上去,是完全可能的。”
    薛将军沉默不语,蒋介石有意让红军和西北军、东北军互相消耗,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只是张、杨会因此而反叛,这是大家预料之外的,除了面前这个20刚出头的小年轻人。
    “你是说,张、杨会大逆不道,戕害委员长?”薛将军试探着问道。
    罗毅再傻,此时也知道不能太先知先觉了。他作出忧虑的样子,说:“这一点,我可判断不出了。照理说,张、杨二人不敢公然谋逆,否则他们就会受天下人共诛了。我只是从薛将军的反应中猜想,委员长必然已经受困了。至于起事的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异或是二人联手,我就不清楚了。”
    薛将军说:“目前的情报,是张杨联手,委员长已经被叛军囚禁,暂时还没有生命危险。”
    罗毅装出释然的样子,点了点头。薛将军接着问:“既然罗营长能够猜到这个过程,是否能够给大家分析一下,张、杨二人是什么心理,最终这件事又会怎么发展呢?”
    罗毅说:“我见识很浅,对于张、杨也不了解。既然薛将军让我讲,我就谈谈自己的愚见了。在此之前,张学良曾多次发出抗日主张,我猜想,他这一次向委员长发难,应当也是以抗日为名。我不便臆断张学良的抗日主张是真是假,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以抗日为要求来逼迫委员长,必然是能够得到天下人心的。”
    许良清听到罗毅讲到张学良,忍不住嘴张了张,但见到薛将军在一旁,又硬生生地把话咽了回去。薛将军注意到了许良清的表情,对他做了个手势:“这位老弟有话就说吧,不必拘礼。我也想听听各位的见解,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多一些观点总是好事。”
    许良清站起来,以回答长官提问的态度说:“我是从东北军出来的,以我的观点,少帅应当是有意抗日的。九一八,数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少帅已经被东北老乡骂得无地自容了。据说,东北军弟兄在陕北损兵折将,多有不满。许多兵营一到夜晚就集体吟唱《松花江上》,将士无不落泪。少帅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不可能不生抗日之心。我说完了。”
    薛将军给了许良清一个赞同的眼神,然后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罗毅接着说:“许参谋说的话,也是我想说的。现在日寇企图鲸夺中国的野心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全国各地抗日呼声日趋高涨。红军在去年适时地提出了八一宣言,声称愿意与政府联手抗日,这一主张已经得到了各界民主人士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委员长继续剿共,必然是要承担极大压力的。”
    “你认为,这件事有共产党插手?”薛将军问。
    罗毅说:“我不清楚,不过,我猜想,事变一出,无论共产党在此前是否插手,现在都必然有所动作。张、杨二人现在成了政府的叛逆,他们不可能再与红军作对,否则就是腹背受敌了。如果他们足够理性,这时候应当会和红军结盟的。”
    “那么,你觉得共产党会不会要求张、杨杀掉委员长呢?”
    “我觉得不会。共产党能够提出八一宣言,这说明他们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在这种时候,杀掉一个委员长并不能解红军之围,相反,会让红军陷于制造内乱的骂名。我认为,这件事如果能够以委员长答应联共抗日而告结束,对于红军、张、杨和委员长自己,都是有利的。对于中国百姓,更是一个福音。这几方都是有政治智慧的人,我想不会看不到这个结果吧。”
    薛将军冷笑着说:“罗老弟有所不知,我刚接到国防部的命令,让我随时待命,准备率部北上讨伐张、杨叛军,营救委员长。你对此有何看法?”刚才罗毅的一番话,让薛将军生了欣赏之心,所以不知不觉地把对罗毅的称呼也改了。
    罗毅说:“此举极为不妥。如果中央军大军压境,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东北、西北两军推到红军一边去,委员长性命休矣。出这个主意的人,恐怕是自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薛将军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罗毅,好半天才叹口气说:“看来荣基折在你的手上,实在是不冤。以罗老弟的年龄和位置,能够看得这样深刻,实在是让人惊叹。你的看法与我完全一致,我知道该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了。今天这顿酒,没法再喝下去了,我得马上赶回指挥部去。罗老弟带着部下,就在荣基这里多盘桓几天吧。荣基,替我好好招待一下罗老弟。”
    蔡荣基说:“薛长官,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您身边不能没人,我还是带特务连跟您一块去吧。罗营长这边,等事态平息了,我再去拜访不迟。
    薛将军对罗毅说:“也罢,军情紧急,我们就此别过。罗老弟,日后如果遇到什么难处,尽管开口,薛某人在军界也算是有点影响,一点区区小事应当能够帮上你。罗老弟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希望未来能够为国效力。我们这代人已经老了,世界是你们的了。”
102 无悔的选择
    薛将军带着蔡荣基匆匆走了,罗毅也带着部队离开了随州,星夜兼程赶回浠春的竹园镇基地。他们到达时,西安事变的消息已经传得妇孺皆知了,沈红英一见罗毅就激动地说:“罗营长,你知道吗,蒋介石被抓住了,革命马上就要胜利了。”
    罗毅哭笑不得,问道:“你听谁说的抓住了蒋介石就意味着革命胜利了?”
    沈红英说:“蒋介石不是反动派的头子吗?只要把他杀掉,反动派不就完蛋了吗?”
    罗毅实在跟她没法解释,不过,对付沈红英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办法,就是拿大帽子去压她。罗毅对她说:“根据我得到的情报,周副主席已经到西安去了,党中央的态度是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主张,就把他放回南京。”
    “啊?这怎么行?”沈红英不解地问。
    罗毅说:“红英,长能耐了,连党中央的决议你都要怀疑了?”
    “不是,罗营长,我怎么敢怀疑党中央的决议呢。我是不理解嘛。”沈红英连忙解释。
    “对于党中央的决议,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去吧,执行决议去吧。”罗毅打着官腔说。
    “是!”沈红英转身就往外走,走到一半又折了回来:“罗营长,我要执行什么呀?”
    “替我把电报员叫来,我要口述几份电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我要开始安排有关的事情了。”
    历史的进程如罗毅记忆中的一样。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接受了中共和张、杨提出的六项协议,答应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救国办法。12月26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在蒋介石回到南京的同时,罗毅带着突击营也回到了铜州朱山镇,外出训练的各个连队都中止了训练计划,回到朱山镇待命。袁静和曾珊在收到罗毅的电报后,也交代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