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差价为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道牛,这老庞家媳妇那是真想啊,看看身边自家男人,这才多久,半年吧,这身子骨就又瘦了好些,要是家里能有一头牛,那能省下多少事儿?能少受多少罪?真人说肉骨头熬汤最是补身子,这些日子一个月也炖了两三次了,怎么就没见孩子他爹长肉呢。
    老庞听到牛,眼睛又是一闪,他心下也有这样的想头的,他家人少,即使盖宅子,若是用土胚包砖的话,买地基,起屋子,带上个小菜园什么的,一百两真是不用那么多,毕竟这地方土地不值钱,人工也只要给饭吃,在多给上一天几个馒头就能,不算是贵的,就是这个规矩,都是真人来了之后有的,那是真人仁善,他们这样的人家,邻里之间相互帮个工,意思意思给上一些,也就是了,不用太花钱。
    起屋子,家具,盘炕,在置办点家当,哦,对了,在弄点鸡鸭来,让孩子他娘养着,似乎确实不用太多的钱,剩下的与其买那些瓶瓶罐罐不怎么实在的东西,还不如买一头牛实惠。
    有了这一头牛,不用说别的,那地他就能再开出一点来,凑个三十亩,然后用这牛耕作,紧赶慢赶的,也是能够时候的,有了这些田地,番薯两季,冬小麦一季,一年他种上三季,这出息该有多大?虽然真人也说了,若是真这么干,土地容易乏力,需要时时施肥,甚至隔上几年还要稍稍歇上一季纯补肥养地。可这能顶的上这收获的喜事儿?
    反正他不信哪一个靠着老天爷吃饭的人能忍得住,虽然这施肥什么的,真人说的那些规矩实在是比往常他们自己种地的时候多了好些,甚至连用什么肥料都有规矩,可是看在这能让田里长出银子来,他们一个个也是听话的很,生怕不用真人的规矩,这高产的东西就长不出来。
    “他爹,你听见我说话没?”
    老庞总是不说话,老胖媳妇都生气了,狠狠地推了一把,这才得到了他的回答:
    “听到了,等卖了麦子再说,若是真的能有一百两,我就去和隔壁王家老二说,让他帮着弄头好牛来,互市那里,听说也就二十两,剩下的钱,起屋子什么的,五十两足够了,土胚包砖,厚厚实实的,比纯用青砖的还好些。屋顶也用老王家那种,木架子加草糊泥,弄上两层,比上瓦片还暖和。”
    一听自家男人已经心里有了盘算,老庞家媳妇立马高兴了,索性拿着那柳条自己折下当筷子的树枝在地上划拉了几下,指着那个不成样子的图形对着老庞说道:
    “咱们也不贪心,就起一个大院子就成,正房三间,左面厢房也做上两间,那两个小子将来成亲,也好一人一间做个新房,右面做厨房,柴房,围个围墙,后院种上三分的菜地,再起个牲口棚子,好用来养牛,你看成不?”
    明明那图案怎么看都看不懂,可老庞却看到很是有样子,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到:
    “既然都要砌围墙了,那厨房和柴房什么的,索性就做个倒座呗,左右厢房各两间,以后两个小子一人一边,娶了媳妇,怎么也要给孙子留个地儿,另外买宅基地也要多买一些,将后院买上七分地,万一将来人口多了,想要起个后罩房什么的,也不用再另外买了,趁着这会儿地价不高,多买了总不会错。”
    他这话说的是颇有远见的,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随着土地一片片开荒,种地的都得了好,各家没有一家不想着起屋子,扩大宅基地的,这会儿不赶紧先多划拉一些,等着以后人家不够用了,大批的想多买的时候,那地价估计可就要上去了,那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在一个他不是没有注意到,最近已经有两户人家家里来了亲戚,都住了一个月都没走了,说不得就是来投亲,想着在这边落户的,这个百户所日子好过,估计这会儿已经传的老远了呢。若是人多了,那这地方肯定更抢手。

☆、第85章

即使汉人对于土地最是依恋,对于祖地也最是不舍,可是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为了活下去,总有愿意离乡背井的人,像是这些一路投奔这卫所亲戚的几乎人家就是这样,他们来的地方还在西面,同样是面临着蒙古人的铁骑,比这边卫所不一样的是,那边还有灾荒,去年就是一场旱灾,虽然并不是太大,却也减少了不少的收成,听说再往西那边,旱灾还要厉害,甚至有不少已经开始往自家地方迁徙,这几个人家也慌了,已经如此不济了,若是再来些人,这可怎么活?
    这个时候,他们听说了这边日子好过的事儿,自然而然是想着来看看,若是真的好,谋求着定居也不是什么坏事儿,最起码亲戚间住的近便了,还能相互照顾些。
    等到了这里,看到那一家家起屋子的热闹,听着这高产的作物,不知道多少人心动不已,有些个舍不得自家那些瓶瓶罐罐的想着讨要些种子回去,借点钱粮,然后回去再辛苦一年,用这些番薯,在自家的土地上打上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顺带还能将这高产的东西引过去,到了来年说不得他们那边的屯堡也能和这边一样,丰收喜悦,家家起屋子。
    卫所的军户是世袭制,如此一来,同一个屯堡若是将关系脉络理一理,有大半倒是能攀上亲戚的,哪怕是再自私的人,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之后,也会愿意在自家过得好的情况下拉亲戚一把,更不用说这些老实的军户了,这些人打小祖祖辈辈接受的教育就和寻常人家不一样,很多人家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生死相依什么的实在是太常见。人多,团成一团才有活路,也是这些军户们从出生开始就懂的道理。
    如今知道这高产的粮食种的好了,吃饭再不用发愁不说,还能卖给各家的百户,千户换钱,给家中起屋子,这些人自然一个个心下立马打着将这些番薯的种子弄点回去的心思。
    这也是因为第一次王大宝太小心,只用了十亩地来培育种子的缘故,故而即使到了如今已经两茬种完了,这番薯的普及依然有限,多办都集中在周边的一些卫所村镇中,就是京城那些大佬们那边也只有零星的一些,自然不用说那些隔着省,隔着防区的其他总兵麾下了。
    不过他相信,稳妥不代表不蔓延,这一次开春后种植的范围一下子就会大很多,等到这些收获了,即使是为了将这些东西卖出去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那些兵将们自己也会帮着宣传,如此一来,这大明北面,西北的兵镇卫所中,必然是番薯遍地可见的景象,而有了这些东西,在加上些野菜什么的,他已经可以想见,这一个个兵丁们欢笑着吃饱饭的样子了。
    吃的饱,穿得暖,住的宽敞,有了这么三条,人自然而然就会激起上进的心思,想着给家中争夺些战功,好升官,光宗耀祖,这是很自然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卫所,多少还保留了一些血性,当年戚继光带过来的那些兵们也给这日渐颓废的卫所注入过一丝新鲜血液,在这一股子悍勇尚且没有完全消融的情况下,这些军户们又有了念头,有了战功的渴望,那么这战斗力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这些世世代代的军户们,别的不说,一些战场的经验,一些基本的操演其实各家都知道的不少,只要能捡起来,在王大宝看来,即使比不得那些天生在马上的蒙古人,也比不得那些日日勤练的人家,可是也绝对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想着这样的念头,王大宝在各家找过来问询他这边有没有多余的番薯种苗的时候,很是干脆利索,痛快的给出了整整一屋子。少说也有好几千斤的量,他期待着这样的传播,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让这个国家能恢复一些元气。
    即使他对于朝廷的那些贪婪的所谓清流,所谓阉党一个个都不怎么看好,甚至有些厌恶,可是这老百姓和他可没仇。这些世世代代守卫着边疆的军户们更没仇,自然是想着他们好的。
    也是因为他的大方,这些找过来的人们倒是有大半都选择了回去,当然回去的多半都是有田地的人家,那些已经没有了田地的,又壮劳力缺乏的最终还是留下了,谁让王大宝这边收野菜蘑菇之类的呢,这样的活计,就是老弱妇孺也是能做的,可是给了这些已经不知道怎么活的人家一个活路了。
    冬小麦终于收割了,欢声雷动,那百户又一次来到了这个村子,他想要亲眼看看这高产的小麦到底能收获多少,若是也能翻上十几二十辈,他感觉自己那就是坐在金山上一样了,想想若是自己辖区内所有的卫所都能一年又是番薯,又是冬小麦的轮着种上,那该有多少收成?他可是在这军户们交纳的税赋公粮中占了一半的哪一个,除了上缴的部分,自己能截留的可真心不少,可往年还要往上头讨钱粮,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个儿了。
    在想想,若是自己将这吃饱饭的功劳往上一递,再交纳上一定的税赋,那上头又会是什么样的脸色?必定是看着自己分外的顺眼,如此一来,甚至连着自己的官职,说不得都能往上动一动。
    他这边还想着这些,却不知道,就在他的身后,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汉子,也一眼不错的看着那地头,嘴巴里不住的在嘀咕,那就是这个百户所谓的上头派下来的人,还不是千户,千户自己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却是他上司的上司,总兵大人派来的眼线。
    就是再无用的总兵,在自家的辖区里,整整一年,出来那么些个高产种子,还分到了他手上不少的情况下,会对这样的东西不在意,不好奇?怎么可能,自然是要多加关注的,而关注了,那么知道的自然就多了,比如这几日就要收割冬小麦的事儿,和这个冬小麦也是高产粮的事儿。
    连小麦都是高产,他能不动心?那番薯说白了就是度饥荒用的,是个没饭吃的人吃的东西,是贫苦人家的过冬粮,可是这小麦却是实实在在的北方人日常食用的粮食,是他们眼中的正经粮食,自然更加的看重,最要紧的是,他心里很清楚,即使冬小麦产量比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