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南县第一,徐宝镜!
这几个字似重锤落下,砸得整个班级鸦雀无声。王老师还在继续表扬宝镜,大家都将目光转向那个安安静静坐在自己位子上的女孩儿:白白瘦瘦的小姑娘,脸上并无狂喜,而是像大人般宠辱不惊,从前成绩在班上是中等,性格也不是特别外向,此时她的形象似乎变得高大起来……
直到宝镜上台领成绩单,同学们才从学霸光环的震慑中清醒,一个人率先鼓掌,富有感染力的掌声很快在教室响起一片。
同龄人毫不掩饰的崇拜目光,宝镜也有小小的陶醉,这都是上辈子她从未感受过的呀。
她享受这种感觉,发誓自己要让余生都过的如此璀璨!
……
晚上,徐家。
徐家三口吃过晚饭,徐妈妈洗了碗,和徐爸爸打了半天眼色,两口子谁也不敢开口问宝镜要成绩单。
徐家夫妻一直认为她期末考试考得挺差,宝镜也不解释,就是憋着一口气要给爸妈一个小惊喜。
等徐海东在李淑琴的目光威压下要硬着头皮询问,宝镜也不忍心再捉弄爸爸,主动拿出了成绩单。
“闺女别难过,咱下次重新来过。”
徐海东干巴巴安慰着女儿,一手拿起了被宝镜随意放到桌上的成绩单。
语文100分,数学100分。
徐海东以为自己看错了,可揉揉眼,红笔写的分数还是没变,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李淑琴推推他手臂,“闺女说了她会努力的,就算考得再差,你也不要这反应啊,孩子看了多难过!”
宝镜本来想笑,不知为何眼眶却湿湿的。这就是她的父母,爱她疼她,从来不忍苛责她!
徐海东回过神来,看了看女儿不知该说什么,沉默将成绩单递给李淑琴。
“语文100分,数学100分,南县小学联考第一?”
李淑琴咋咋呼呼一下失声嚷出来,把宝镜抱着好一顿亲。
瓦数并不大的电灯泡照得屋内橙黄温馨,妻子满心欢喜,女儿微微羞涩,徐海东觉得日子过成这样,那可是真有奔头!
两口子把宝镜好一通夸奖,好不容易放宝镜去睡觉了,可他们却睡不着了。
隔着一道帘子,两人压低了声音交谈。
“小镜儿最近懂事不少,也不和单位楼里的小孩儿打架了,现在成绩竟变得这么好。”
“是啊,南县第一啊,搁过去岂不是就是状元了?”
李淑琴喃喃自语,徐海东虽高兴,理智犹在:“别瞎说,只是五年级期末考试,中考第一都算不上状元,起码得高考第一吧?”
李淑琴不服气道,“我闺女多聪明呀,以前只是在学习上不用心,现在知道努力了,小学能考第一,中考也能,高考也……”吹着吹着大概自己也没什么底气,气得锤了徐海东一拳,背对着他气哼哼睡了。
徐海东哭笑不得,明明是件开心的事,他为何不顺着妻子和话,让她开心开心呢?算了,过年时给妻子买一件她一直想要的毛呢外套吧,也给宝镜买套新衣服表扬表扬她……也不知存的钱够不够,过年时回乡下,还有一笔大开支呢。
过了良久,隔着一道帘子,宝镜忽然从梦中惊醒,她刚才又梦见了自己曾在镜中所见的画面,想到一家人悲剧的开端,即使在睡梦中,她也不禁泪水打湿了枕巾。
“距离元宵节,还有一个月,如果有人要夺走铜镜,自己真的能保护好它吗?”
要是别人都看不见它就好了,宝镜隐隐有个念头一闪而过。
梦中所流的泪水又沾湿了镜面,雾蒙蒙的铜镜隐有宝光闪过,宝镜总觉得镜子里面有什么在流动,却又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
生闷气的李淑琴第二早上只给宝镜留了早饭,没理徐海东就上班去了。
快过年了,不管是城里的工人还是乡下的农民,大家都乐意把积蓄拿一部分出来买吃穿用品。县城虽不是太繁华,但南县有几个大厂,并不缺少潜在顾客。
供销社的门市里几乎什么都卖,吃的有食盐、米油,各种土特产,穿的有棉布、鞋、成衣,用得则有洗衣服、暖水瓶等等,甚至有手表和缝纫机。
李淑琴忙了大半天才能停下来歇口气,同事刘庆芳却凑上来:
“听我家孩子回来说,你们宝镜这次考了整个县第一名,可厉害了呀!”
刘庆芳的口气酸酸的,她儿子也在南县一小,并与宝镜同班,成绩也不错。两位母亲虽然是同事,但刘家儿子成绩好,从前的宝镜哪里会和他有交集?这次宝镜考了整个县城第一,轰动了全校,也让刘家儿子忍不住回家询问起妈妈。
刘庆芳印象里,李淑琴女儿看上去并不聪明,还有些贪玩,谁知道人家忽然争气了?这不,同事们都围了上去恭维起来。
一堆溢美的赞誉堆到了宝镜身上,也落在了李淑琴身上。有孩子的同事都在向她打听女儿的学习方法,李淑琴也说不上来,就算她知道,出于父母的私心,她也不想说的。
“上个月宝镜来供销社玩我还看见她了,那孩子嘴巴老甜了,讲礼貌的很!”
“阿琴啊,我儿子读三年级,调皮捣蛋的不得了,再这样下去都要留级了,你可要讲讲是怎么教女儿的?”
“可了不得啊,全县第一呢……”
恭维声几乎将李淑琴淹没,昨夜和徐海东的小小不愉快早被她抛到了脑后。在供销社上了快十年班,今天是她最风光骄傲的时候,而这一切,都是女儿宝镜带给她的!
第九章 太阴宝镜
李淑琴在供销社受到同事的追捧,回家说给徐海东听,后者今天在单位也听过几个男同事含蓄的羡慕之语,昨晚还和妻子讲理智,今天下班回家心理不知道多高兴呢。
那股为女骄傲的情绪真正达到顶峰,却是在隔壁张家两口子提着礼品上门后——张鹏的爸妈提着一罐蜂蜜和麦乳精来徐家,蜂蜜难得,单有一瓶麦乳精,在80年送谁都是拿的出手的礼物!
张鹏考了班上第五名,张家两口子可不像徐海东那样含蓄,两人差点买了鞭炮到处放,能把万年差生调教成学习进步代表,张家两口子知道那是徐宝镜的功劳,礼物不能表达他们的感激,张父更是拍着胸脯保证:
“以后我和海东就是兄弟,你家的事就是我张卫国的事!”
宝镜在屋内听着没支声儿。其子类父,张鹏不聪明,他老子张卫国也只有一身蛮力,在徐海东单位是个车间工人,但张鹏的仗义和他爹是一脉相承的,张卫国仗义大方,更有一个很快要发迹的弟弟张卫华。
托了两人成绩单耀眼的福,宝镜再拿去舅舅家学习做借口,两家大人既不阻拦,也不会怀疑。
可当宝镜骑着三轮车和张鹏来到农机厂外时,发现他们的小摊子竟也有了竞争对手。
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投机倒把的帽子在落后的南县还是挺大的指责,宝镜敢干这事儿是仗着她和张鹏年纪小,七八点钟的太阳,没有执法部门会追究两个做生意的小屁孩儿。
大概是他们昨天没做生意,早就眼红的围观着终于憋不住了,今日农机厂外面已经多了三四个小摊子。
“煎饼,馒头包子,小混沌,只有一家也是卖烧菜的……再过段时间,这里得成为南县第一个小吃美食街吧?”
宝镜自言自语,张鹏可急了:“他们是在抢生意,你不生气?”
他都快气死了好吧,特别是那家也卖烧菜馒头的摊子,简直是明晃晃欺负小孩子!
见张鹏真气得不行,宝镜笑呵呵安抚道:“这又不是你家,我们能来摆摊,别人也能来嘛。做生意没有强买强卖,竞争是难免的,只要他们手段正大光明。你看农机厂附近有多少厂子,我们每一次带来的食物都不够卖吧,那为何不能让别人来卖?就算和我们做同一种生意,你看他多做几天,能竞争过我们不。”
宝镜的声音不高不提,好似一股清泉让他怒火慢慢消失。
自从宝镜给他讲过成本计算后,张鹏在学习自己思考,一时想不明白的东西他也不急,只是暗暗观察宝镜的言行,跟着小镜子学学,她总不会害自己的。
见两人摆开了摊子,下了班的工人中就有老主顾上前,“来一勺猪脚汤……嗯,就是这味儿啊,昨天你们怎么没来,那边有人也卖猪脚汤,料没你们下的足,味儿也不够!”
咕噜咕噜喝了汤,老主顾一通抱怨。
宝镜解释说昨天领成绩单去了,热情的主顾问两人考得好不好,张鹏一脸得意,宝镜只是笑笑。
“谢谢您支持我们勤工俭学,一勺汤三个馒头,您一共就给两毛吧!”
宝镜大方拉拢顾客,别人也不好意思占俩小孩儿便宜,虽还是给那么多钱,好言暖人心啊,让人心情愉快!
依旧是不到一小时,宝镜和张鹏带来的食物就全卖光了。
大舅来接两人时,不远处那也卖烧菜的两口子目光很不善。昨天宝镜两人没出摊时,他们的烧菜卖的很不错,今天却少了大半顾客,毕竟不是每个顾客都喜欢吃馒头就烧菜的,别人有了其他选择,他们的味道不够好,料也没宝镜下的足,自然竞争不过宝镜的摊子。
工人稀稀落落散了,他们的烧菜还剩一半呢,可把摊主气得不清:“什么人啊,只让小屁孩儿来摆摊,故意博取同情吧?”
摊主老婆则嘀咕道,“什么叫料不足?谁家有那么多肉票,自由市场上的肉可不便宜,下足了岂不是亏死了!”
摊主眼珠子一转:“那两个小屁孩怎么不亏,不行,得弄清他们在哪里拿货。”
两口子埋头商量要如何获取情报,这一厢,张鹏在半路上已经渐渐想明白了:
“就算同样是卖烧菜,别人买不到便宜的边角料,成本降不下去,在质量上就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