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起居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八乡的乡绅耆老们都不愿错过。兴济县里的父老乡亲们亦在街头巷尾谈论着此事,羡慕的,嫉妒的,感慨的,比比皆是。
  某个院落内,一身鹅黄色春衫的少女细细地看过了京中送来的信,步子轻盈地去了正房:“娘亲,鹤哥儿,爹爹这两天便要到家了。等得了确切的消息,咱们一起去大门处迎一迎他。”
  “这才走了两三个月呢……”屋内的俊俏小少年嘟哝着,显然是从未想过父亲回来得这么早。少女捏了捏他的脸颊,含笑道:“母亲和我每日都念着爹爹,偏偏你却不想他。回头看我怎么与爹爹说去。”
  “好姐姐,千万别说!我想爹爹!我每时每刻都想爹爹还不成吗?”
  姐弟俩轻声笑成一团,里屋传来轻喝声:“延哥儿刚睡下呢!你们俩声音再轻些!”
  少女淡淡地笑了笑,小少年也跟着吐了吐舌头,牵着姐姐的手便出去了:“姐姐,咱们去看看大姐姐的嫁妆吧?过两天就要抬走了,我还没有仔细数过呢!等我数过了,以后两倍三倍地给姐姐置办嫁妆!!”
  “好,那我就等着你给我置办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鹤龄:╭(╯^╰)╮,这样的嫁妆算什么,我姐姐出嫁的时候,我给她置办两倍三倍!!
  张姑娘:好呀,我等着。
  张鹤龄:让我看看,大概有多少嫁妆。
  张姑娘:别数错了哟。
  张鹤龄:一千两……一千五百两……我错了_(:3∠)_
  张姑娘:╮(╯▽╰)╭,照着五千两给我准备嫁妆吧,我不贪心。
  张鹤龄:qaq
  ——————————————————————————————————————————————
  张姑娘,你以后都不需要家里给备嫁妆,就能办一个上下几百年羡慕的婚礼。
  明朝的皇太子办婚礼,似乎只有两例——朱祐樘和朱常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
  泰山地震这一段,引自
  陆容《菽园杂记》卷九云:“成化二十一年乙巳二月初五日丑时,泰山微震,三月一日丑时大震,本日戊时复震,初五日丑时复震,十三日、十四日相继震,十九日连震二次。考之自古祥异,所未闻也。”


第41章 又生波折
  到得张清瑜大婚那日; 张府内外几乎是摆满了酒席。仅仅只是自家亲戚; 便仿佛将内外院子都坐满了。光是张氏族人就有数百; 更不必提出嫁女携家带口地回来,以及各处凑热闹的姻亲了。又有曾与张岐、张峦以及张忱等交好的朋辈,或者年老或者年轻,都齐齐地携着家眷上门祝贺。
  金氏何曾见过这般热闹的婚庆场面; 眼睛都有些看直了,难掩羡慕嫉妒恨。她坐在席间; 抱着怀里的张延龄; 又侧首瞧向张清皎与张鹤龄; 不由得浮现出二十年前自己嫁给张峦时的场景。与如今相比; 那时候简直算得上寒酸了。
  恍惚间又听得旁边李氏轻声道:“嫂子可去看过了瑜姐儿的嫁妆?啧啧; 少说也有千五百两银,咱们伯母可是阔绰得很。听说县令家给的聘礼就价值五百两银呢,值钱的首饰都填在瑜姐儿的嫁妆里带回去了。”
  金氏便又想起了当年成婚的时候。何氏聘侄媳妇可不像如今这般大方; 一点也舍不得出钱财,拢共只拿出了一百两银。李氏与她也相差无几,但李氏娘家给的嫁妆比她略丰厚些,日子过得也更逍遥。哪里像她,娘家就给了五十两银的压箱钱和一个不挣钱的铺面。五十两银没多久便花个精光,铺面经营的事她又不爱管; 渐渐的竟是维持不亏损都谢天谢地了。
  “好嫂子,瞧着瑜姐儿嫁得这么风光,你也该替皎姐儿打算起来了。”李氏难得多说了几句话; “咱们可还没有分家呢,嫁女娶媳都该走公中的份例才是。改明儿嫂子便是厚着脸皮,也该去问一问伯母。总不能教侄女儿受了委屈不是?”
  金氏点点头,这才猛然间想起来,闺女出嫁可是得准备嫁妆的。按理说,她的嫁妆怎么都该分一些给女儿,但她只剩下一个不死不活的铺面,又哪里能分得出什么呢?再说了,她还得替两个大胖儿子着想呢,私房钱也是不能随意动的,顶多只能将自己的金银钗环拿出来给女儿添箱。
  再仔细想想,如果不靠着何氏,闺女竟然连嫁妆都极有可能备不齐,着实让金氏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何氏对她不喜,她怎么才能讨好何氏,从她手里多抠出些银钱来,让女儿也能多置办些嫁妆呢?
  一时间,金氏颇觉忧愁。就在她好不容易开始盘算起来的时候,怀里的张延龄睡醒了,咿咿呀呀地开始说话,鼻子一皱眼见着又要哭了。金氏哪还顾得上其他,忙不迭地哄怀里的小祖宗去了,连张清皎与张鹤龄被何氏唤去了正房也不知晓。
  “这是我们家的二姐儿和她弟弟。”何氏笑眯眯地将张清皎姐弟俩唤到身边,让他们坐在榻边的圆凳上。张清皎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圈,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夫人,有些面孔熟悉,也有些颇有几分陌生,应该都是何氏结交的长辈。
  张家在兴济府扎根数十载,前脚出了位进士,后脚也有几位秀才,名声自是不错。何氏又擅长经营,养了这样一大家子人,眼见着竟然过得越来越红火。兴济府好些年纪相近的老夫人都主动与她结交,其中也不乏想要结姻缘的。正因如此,何氏才特意将张清皎唤过来多见一见人。
  张清皎低垂着首,给老夫人们行礼,仪态从容且似乎隐约带着些羞意,正是许多老夫人们喜欢的模样。一位老夫人禁不住牵住她的手,细细地打量着她:“哎哟,可真是个标致人儿。瞧瞧这小脸长得,瞧瞧这双小手生得……”
  “这孩子也生得俊俏。”又有老夫人拉住了张鹤龄,笑得满脸都是褶子,“长大之后必定也是个白面书生。可惜我家里的姑娘年纪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然也该早早地替她们将人定下来才好。”
  张鹤龄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一时竟是连话也不怎么会说了。从前他是个熊孩子,谁都不会随意将他放到贵客里头捣乱,这种宴请的场合更是必须将他引到花园里去顽耍,张家众人才能安心。如今他看着乖巧了许多,自然便沾姐姐的光,也得了一次露脸的机会。只可惜,这种露脸的机会他宁愿没有。
  何氏难得见他满脸通红,只觉得颇为有趣。张清皎心里哭笑不得,忙劝了何氏几句,何氏这才大发慈悲地放他走了。张鹤龄哪里还顾得上姐姐,忙不迭地落荒而逃,直接投奔了花园,去找张伦顽耍了。
  张清皎陪着老夫人们说了些话,挑拣了不少京里的趣事讲给她们听。绝大部分老人几乎一辈子都未走出过兴济府,自是与小姑娘们一样好奇。有人觉得这孩子说话风趣,回答她们的问题时也很耐心,性情应该很是不错;也有人觉得她心心念念都是京城,可见还是浮躁了些,恐怕不会如看上去那般温顺。
  何氏也不管众人都怎么想,片刻后笑道:“时候不早了,可别耽误了你送别瑜姐儿。去罢,陪她在闺房里用午膳,小姐妹们好好地说说话。往后可寻不着这样的机会了,你可得抓紧时辰才好。”
  张清皎只觉得这话听得颇为耳熟,笑着起身应了——她清楚地记得,去年表姐沈洛出嫁的时候,姑母似乎也是这般对她说的。以她与沈洛的情谊,倒也与这句客气话相符,之后更是越发突飞猛进了不少。但她与张清瑜之间的姊妹情,却未必有这般深厚了。
  不过,无论如何,面上情总是不能少的。作为从妹,同住在张府里的一家人,于情于理张清皎都该出现在张清瑜的闺房里,与姊姊妹妹们说说笑笑地送她出阁才是。尽管张清瑜可能并不欢迎她。
  果然,张清皎出现的时候,盛妆打扮的新娘似笑非笑地瞥了她一眼:“清皎妹妹这是去哪儿了?半天不见你来,果然是大忙人呢。亏得我还一直想着你,希望能与你多说几句话,也好尽释前嫌。”
  张清璧也忙跟着道:“大姐姐一直都念着呢,可算等到皎姐姐了。”
  张清皎不紧不慢地在姊妹们中间坐下,微微一笑:“方才去陪伯祖母坐了坐,这不紧赶慢赶地过来了么?没想到,一进来便听大姐姐说了这样的话,倒是唬了我一跳。再仔细想想,大姐姐必定是在逗我们呢,咱们自家姊妹,哪有甚么‘前嫌’可释的?”
  张清瑜心里轻轻一动,只觉得这番话听着教人受用,其实却隐约有锋锐之气扑面而来,与一年前那个只知谦逊温顺的清皎妹妹确实全然不同了。难不成,执掌过家里中馈的姑娘竟都能历练成这样么?
  她忽然有些担忧起妹妹张清璧来:这孩子瞧着是个厉害的,其实却外强中干,根本不可能是张清皎的对手。她在女学的时候,还可打压着这位从妹,等她出嫁后,妹妹却是怎么也打压不住她了。原本应该属于她们长房姊妹二人的风光,转眼就会被二房抢走。
  满心只忧虑“夺取风光”的张清瑜根本不可能想到,这趟归家,张清皎便从未想过在女学里费多少时间。有了金氏这样不靠谱的娘,发现她在钱财方面简直糊涂得很之后,她不得不万事都自己做打算。积攒能够在此世安身立命的嫁妆,便是她如今最关键的事务。
  后世的女子,哪个不知手握“经济大权”的重要性?这“经济大权”也绝非执掌家里的中馈,而是必须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如今的时代,唯有嫁妆才是属于女子自己之物,谁都不能轻易贪图了去。因此,她以后的生活都有赖于嫁妆的经营。只有手里有余粮,心里才不会慌张,不必事事看人脸色,更不必被人拿捏住。
  ************
  就在张清瑜风风光光地出门,张清皎等人一路将她送到内院门口的时候,少女们不经意间瞥见了外院里的一群青衫士子。与前来迎亲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