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是胭脂,化妆师选用淡红色胭脂用刷子大范围扫在脸颊两侧,眉毛是细长的远山眉,贴上一点水滴状花钿,涂好比唇小一圈的口红,一切便大功告成。
当然,这只是一个标准模板,导演们还得按剧里角色的设定更改她的发型和妆容,比如说,导演觉得这个妆有些太嫩,显得长孙皇后的年龄过小,化妆师巧手一变,在脸上各部位刷好阴影,配合打光,顿时老了十岁。
“太老了,”导演要求繁多,他读完剧本后心里有个长孙皇后形象的模子,化妆师和演员都在尽力地实现他心里的角色,然而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换来换去,他都不太满意。
到最后,林声晚建议道,“要不,我试试?”
化妆师被折腾得不轻,他往旁边椅子上一躺,有气无力地说,“试吧,死马当活马医。”
林声晚回想起当初皇后的妆容,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她的眉毛比嫔妃们长一些,眼尾上扬,显得更加威严,于是如法炮制,导演看了半天,感觉不出什么差别来,明白自己看多了相似的妆容审美疲劳,目前只能到这里,勉强点头,“先这样吧。”
确定好妆容后,拍照片的时间花费短得多,不到半小时,摄影师便拍下好几组定妆照片,导演拿到照片一看,她直视镜头,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眼神里竟有股压迫感,让照片外的他都能看出来,质量超乎他的想象,从勉强可以一下子上升到简直完美,不得不说,林声晚的镜头感仿佛与生俱来一样,她似乎不明白什么叫露怯。
“行了,”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后期再p一下,让监制找媒体发到网上。”
晚上回到酒店,林声晚往床上一躺,休息十来分钟后,从柜子里找出面膜洗脸后敷上,就在此时,她手机短信铃声响起,经纪人提醒她今晚《聂小倩》播出。
今天一连番的折腾,林声晚险些忘了这茬,她看一眼时间,七点半,打开电视,调到芒果台,找出电脑,连好网线,发一条微博,[《小倩》快要播出啦,心情有点小激动呢!]
[期待好久的小倩!]底下立刻有粉丝占座评论,[坐等晚晚惊艳时刻。]
[跟班上同学和朋友都推荐过,他们答应我一定会看,求表扬。]
[聊斋第一集1。24,口碑和收视节节上涨,目前最新一集1。61,希望《小倩》能创新高!]
[要是能破2就好了。]
芒果台每年最多只有两三台电视剧收视率能破2,若《聊斋》能顺利破2,便能证明其质量和热度不愧它的高口碑。为达成这个愿望,林声晚的粉丝们再次在贴吧、论坛及社交网站上发起“今晚看聊斋”的帖子和话题,在置顶的帖子里,大家不时留言直播自己的状态和感想,“已经调到芒果台,听着新闻联播刷帖子。”
“时间过得好慢。”
等待途中,还有不少人在帖子里版聊,猜测林声晚的人气会在百度搜索风云榜上涨多少个排名,这集的收视率又会有多高,大家普遍认为,进入前十妥妥的,但对收视率的猜测,众人并不乐观。
“不可能涨太快,”网友们猜测道,“电视的遥控器掌握在父母特别是母亲手中,因为最近没有什么出名谍战、战争电视剧,而林声晚的粉丝大多是对真人秀这一新节目方式感兴趣的年轻人,我有预感,年轻人争不过妈妈的,最多到1。7,不会再高。”
但也有人反驳说最近电视剧大多不怎么好看,聊斋靠同行衬托显得出类拔萃,本身质量过关,除了略有些恐怖的片头可以称得上老少皆宜,加上真人秀的风潮刚过去没多久,林声晚的名字还算能给大家留下印象,[当初观众投票的时候,我妈妈也投了。]
“妈,今天就让我看聊斋嘛~”家里,刘寄容扭糖似的跟妈妈撒娇道,“今天有《聂小倩》。”
“作业写完啦?”刘母板着脸问。
为了理直气壮看电视,她一回到家马上开始写作业,总算在新闻联播之前写完今天的分量,“早写完了。”
检查过作业的完成程度,刘寄容获得看电视许可,她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等待新闻联播和广告过去,《聊斋》的片头出现在电视里,当片头过去,屏幕里转向阴森森的古寺时——
作者有话要说: 嗯,没了
※、第50章 要火
一开场便是黑夜中寂静的古寺废墟,这个镜头与前几个《聊斋》单元风格一致; 用自然光和灯照营造出类似纪录片的感觉; 让观众们忍不住代入到他们曾亲身去过或在新闻上看到的废弃小乡村,石砖瓦砾散落一地; 野草丛生; 骨架尚存的房间里透着点点橙色烛光,夜风中依稀可见乌鸦盘旋在半空的黑影与“呀——呀——”的叫声。
看过前作的刘寄容身体前倾,双眼掩不住期待,镜头逐渐前移; 滑进烛光所在的房中,一名书生正在烛光下埋头苦读; 映出的黑影落在放置旁边的木头书箱上,房内角落胡乱铺着层厚厚的干稻草,一阵怪风刮过,烛光和影子闪烁不定,合着背景音乐里清幽的笛声; 红裙随风转入屋内; 他的肩膀搭上一双洁白如玉的素手,那手顺着胸膛慢慢向下滑; 被书生一把抓住。
直到书生被召唤而来的妖物杀死; 聂小倩还未有一个露面的镜头,只看到她双手的特写和黑发雪肤的侧影,但光凭这一小段,足以提起观众们的兴趣; 他们迫不及待想知道这个小倩的长相容貌。
导演深谙他们的心理,吝啬得直接切到白天人声鼎沸的小镇上,刘寄容这才意识到刚刚那一幕自己一直在屏住呼吸。
不管是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还是聂小倩未露一面的惊艳开场,都足以让她满意点头,这种纪录片风格的电视剧很容易将观众代入其中,仿佛他们是摄影机后的一员,正用自己的双眼见证屏幕后的场景,曾经的《鬼影实录》便是以伪纪录片的手法,用手持DV拍摄,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距离,以一万多美元成本席卷全球一亿多的票房,成为影史上有名的票房奇迹。
但《聊斋》毕竟不是专门用来吓人的电视剧,华国电视剧和电影皆无分级制度,电视剧太过恐怖没准会被家长们投诉,导演在增加真实性和代入感的同时,用背景音乐、红纱、手部特写以及影子将这骇人的一幕做更柔和、更隐喻性的处理,尽可能地降低恐怖效果,增添一丝唯美的气息。
“开场很不错,”贴吧里的观后感置顶帖不断有人趁宁采臣出来的时候留言,“不知道晚晚会怎样露面,我已经迫不及待啦。”
宁采臣从镇上出来,背着书箱上京赶考,镜头迅速地以清晨、正午、黄昏、夜晚等片段切换表现出他的风雨兼程,夜幕降临,他穿过黑黢黢的竹林,走入废弃的兰若寺之中,剧情正式开启。
“这个宁采臣长得还不错,”刘寄容心里暗想,“一脸正气,倒不像个木讷书生。”
前作饰演宁采臣的哥哥珠玉在前,似乎已经将书生的形象定了型,后世一谈到宁采臣,想的便是他这样儒雅善良的书生,而这位香江演员另辟蹊径,显得十分果断坚毅。
[不不不,这绝壁不是我的宁采臣!]帖子里不时有人更新,[这个变化太大了。]
[其实宁采臣在原著中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呀,]聊斋的原著粉理直气壮地举例子,[我记得小倩就有说过“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
[刚才小倩出场穿的红色衣裙你们怎么不说?]宁采臣的粉丝为他鸣冤叫屈,[影视剧里小倩出场从来都是白衣白裙。]
不错,似乎为了突出小倩作为女鬼清幽的一面,从前影视剧中出场时大多是一袭白裙,但方导最终还是选择了红色,林声晚还记得他们开会讨论时方导的问话,“半夜三更,有个穿白衣服的女人进屋,你有什么想法?”
“鬼啊!”
“对,正常人看到这一幕都被吓跑了,哪还有心思和女鬼勾搭,”方导振振有词,“换成红色就不一样,红色在古代是大吉大利,小倩穿红色,一来让书生们放松警惕,二来显得她是个功力深厚的女鬼,三嘛,也可以寓意她‘夜夜做新娘’。”
好有道理其他人竟无言以对。
在方导的坚持下,林声晚只好换上红衣,白衣如雪,会显得格外清冷,红衣则多一分张扬,衣服颜色一换,人物性格自然而然地会发生变化。从这个小细节来看,她便领会到导演的意思,他希望能跳出经典前作的桎梏,拍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宁采臣与燕赤霞在寺中相遇,这里的燕赤霞朴实真挚,两人的性格仿佛被调包一样,贴吧里的观众们直呼太过颠覆,但两名演员皆是香江有名的演员——公司特地找来为新人撑场子的——颜值与演技都在线,所以除却开头的别扭,在精湛的演技指引下,大家很快接受了这个设定。
[燕赤霞淳朴厚道,宁采臣坚毅勇敢,]帖子里有人吐槽说,[而我居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算你厉害。]
[我开始担心起聂小倩,]楼下的网友哭笑不得,[希望不要太偏题。]
两人互相道别,回屋就寝,寺院不大,中间是个大殿,坐东朝西,两侧有僧人居住的房舍,如两条横着的平行线,宁采臣住在上面这条横线的右下角,台阶下有个开着荷花的大池塘,夜里回屋,他在角落铺上稻草当床,镜头一转,木板架成的书桌上犹有用过灯油的痕迹。
“他住的这间房是不是开头那个书生住过的?”沙发上,刘母嗑着瓜子问。
刘寄容点点头,“很有可能。”
屏幕中,和衣躺下的宁采臣在稻草堆里翻来覆去,音响里忽然传来低声说话的声音,他起身蹲在窗户边上,悄悄朝外看,只见墙外有个小院落,一名妇人和老婆子在皎洁的月光下说话,谈起小倩这个名字,“那丫头怎么还没来。”
刘寄容登时反应过来,小倩该上场了。
“这两个人没有影子,”刘母注意到这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