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不论是烂萝卜还是烂红薯,都是值得珍惜的粮食,也是人们未来几天的一日两餐。
只有把它们统统搅和成糊,加上一点烂菜叶啥的,煮熟蒸熟跟牛粪猪粪似的,人们照样吃。
一月底,国营饭店还能提供杂菜汤,有点儿牛杂碎和烂菜叶,加上粉条,在锅里一煮,清汤寡水,却‘美味至极’。
两毛钱一碗外加粮票,有钱人才吃得起。还得凌晨三四点排长队,每天排队的有上百人。有的人一天排三次队,吃三顿。这简直是烧钱的杂菜汤!
提起杂菜汤,张彩云下意识舔舔下嘴唇,将张老太太与张队长心疼到不行。连听着故事的白老太太也抹着眼泪珠子。
“造孽啊!”
在白家客厅里的张老太太,抹着眼泪叹息道。
见到女儿那一刻,她就已经晕过去了。
张彩云整个人都瘦脱形,耳朵、脸颊、手脚等全部都被冻得紫肿紫肿的,一碰就可能鲜血淋漓。
张队长媳妇默默再递上一小碗,刚煮热的南瓜稀饭,白老爷子说她胃弱,只能喝一些稀饭,红薯烧心也要少吃。
张彩云努力对嫂子笑两下,宽慰母亲,低头十分珍惜地喝一口温热的南瓜稀饭,再继续讲述那些悲剧故事。
地里萝卜红薯毕竟有限,很快都吃得差不多。依旧缺粮食,下雪也没有野菜可挖、野味可逮,麻雀都几乎不见了。
食堂里开始磨稻草,用稻草碎沫掺一点玉米棒子面煮成饼。再后来,每天喝的粥都是灰乎乎的,棉籽、豆腐渣、树叶啥都有,甚至有的也不知道是啥做……
人们肚子太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这可不是一顿不吃。管它是什么,大人小孩子吃起来不管不顾。
可它们依旧算少量!
人们得想尽办法活下去。
比如,张彩云母女,都靠着一处雪地里的发霉豇豆,在屋里头小锅偷偷摸摸煮来吃,才勉勉强强过前面那段时间。
张队长眼泪哗啦啦掉,问道:
“咱家给的那些红薯呢。”
“哥,别提红薯,灾难最能看得清楚人心,是我命苦!”
张彩云捧着装南瓜稀饭的碗,并没有哭,她眼泪早就流光。
灾难过后,张彩云婆家里回来五个大姑子,都是她丈夫的姐姐妹妹,拖家带口的,加上本来的三兄弟,一家人天天闹得不可开交。
平日里看到的都还是人,这两月彻底变成畜生。娘家给她红薯,都被她们分食得一干二净,她根本不能碰上一把半块。
本来可饿着肚子过冬的粮食,被极品家人们,生怕别人多吃一口,一直吃一直吃,没几天吃得差不多,不得不跟着其他村民一起吃腐烂黑糊糊。
多亏张彩云丈夫一直惦记着她们母女,才得空有几口吃的,比如红薯叶、红薯藤、玉米渣类的。
可惜世道越来越艰难,冬季全都是雪,连野菜都没有,村里树都进小高炉,树叶得冒险爬雪山才行。
至于后来——
三岁娃娃都知道,乱吃就会生病!
因饥饿而患病的越来越多,比寒冬受凉受冷还可怕。
有人因饥饿难忍,胡乱吃植物充饥,结果中毒,脸肿成猪头,头变大一圈,通常这类吃草药可以消肿。
有的人却吃烂食物中毒,呼吸困难,面部发青,根本无解药产品。
有的人吃麸糠草根等,解不下大便,甚至大便直接结成石头、艰难掏出来硬邦邦,或得重病肠梗阻。
……
赤脚大夫根本忙不过来,他们同样也饿着肚子,最主要是草药有限,很多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人类的肠胃适应力超出想象、人类的求生欲望特别强,除去身中剧毒,大部分熬过来的人,只是重度营养不良,浑身浮肿,就像如今的张彩云一样。
但是她的丈夫还是不幸走了,女儿还是生病闹肚子。
提起这些悲伤事情,她的眼泪珠终于流下来,大哭大闹大喊大吼,一会哭一会怒,像个疯婆子唠叨不停,彻底发泄些心底的委屈。
其他人也只能静静听她讲述,那些令人悲伤与愤怒的事情。
**
张彩云夫妇已尽量把‘好东西’,给幼小女儿吃——食堂的灰糊黑糊干,这些还是两口子偷偷摸摸存下的。
之前有红薯杂粮等粮食,食堂打回来的黑糊鬼糊,臭气熏天,家里没人愿意吃。
张彩云丈夫坚持顿顿都去打回来,然后偷偷摸摸放在屋里床下藏起来,晚上就堆放在窗前等它风干。
日积日累,黑糊灰糊存起来,而且成黑糊干灰糊干,虽然它又黑又苦又臭,但在饥肠辘辘情况下,它成为张彩云母女救命稻草。
忽然张彩云安静下来,语气平淡地叙述这一段经历:“辉子(张彩云丈夫)他没吃,黑糊干灰糊干都是我们母女两吃,最先是吃挑拣灰色吃,然后是浅黑一点的,三更半夜清水煮了吃。味道我也记不得,但是似乎有红薯与萝卜的味道。”
她以为辉子是有好吃的,舍不得给她们母女,还天天跟他闹呢!她心里恨得牙痒痒,差点半夜一锄头把他打死。
“到后来,又黑又腐烂的,只能先用清水浸泡,淘洗以后,把臭苦味冲淡再煮些吃。又难闻又难吃,欣丫头天天哭闹得慌,被那些畜生狠骂好几回。后来她却吃得越来越香。因为黑糊干灰糊干越来越少……”
嘶哑的嗓音好无起伏,却直戳人心窝窝。
除去在屋里头,专心致志给季欣针灸的白老爷子,屋里所有人,包括刚从外面回来的文景深父子,也泪流满面。
黑糊糊!
灰糊糊!
给村里牲口吃,它们恐怕都吃不下,人怎么能吞咽得下去呢!
不幸的事情很喜欢接二连三发生。
张彩云丈夫吃不明植物中毒,浑身发烫、紫色肿大,只能摊在床上。她这才知道,原来他并不是吃独食,而是把‘能吃的’全部留给她们母女,自己甘愿去冒险。
而那些极品家人,流几珠鳄鱼泪,继续剥削全家人。
最主要的是,她丈夫的父母是属于烂好人性子,大姑子们随便哄哄,都能把他们哄得团团转。与她现在同一战线的妯娌去世,大姑子们竟然也能哄回来。
或者可以说,老俩口一直在自欺欺人。
张彩云心寒啊!
直到女儿开始拉肚子,生病喊疼,她整个人都差点疯掉。
辉子病重,瘫在床上迷迷糊糊,好不容易醒来,便将他尝试过有毒无毒的植物,都说给张彩云听。
他还告诉她一个地点。那里是他得空去爬雪山,摘的树叶、扯的草根,基本都是他吃过,没事的。
“对不住!”
——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三个字。
后来大家也能猜到,张彩云偷走家里的大背篓、厚棉衣棉裤棉鞋棉被柴火等,搂着生病的闺女,靠着丈夫遗留的‘粮食’,硬生生爬出一条血路。
这条无比艰难的路。
一普普通通妇女,靠着治好女儿的信念,她白天黑夜不停歇,徒步整整三天两夜,才回到碧山村,终于见到母亲与哥哥。
在得知女儿有救之后,不再想碧山村变成那模样,张彩云才开口讲诉自己的经历。
**
张队长终于断断续续讲完,这个关于他妹妹的愤怒与悲伤故事。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抱紧么么哒……
查一下资料、问一些长辈,因为冬天冷无比,树木炼钢啥的,五九年一开始,有的地方过得比后面还惨。
开春夏天会好一点,有野菜树叶树皮观音土类的……当然,还有救济粮。
有的地方59年开春有发一点粮食的。
尤其是居民,他们可以每人都可以领多少,不多,至少有一点吃。至于农民,旱灾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狠的,粮食种得少还是有。
当然,叶子查那么多资料,想再补充一句。
本故事都是虚构,并不知道那时候的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都是瞎写的。
毕竟,空间都出现了……
第165章 凌晨一点整
碧山村东边; 队部; 气氛越发沉闷。
所有干部; 眼框红肿; 眼泪跟断线的珠子一样; 哗啦啦往下掉,除去一两声掩饰不住的呜咽哭泣; 无一人再挤出话; 大家皆以沉默相对。
许久以后; 张队长努力把情绪深藏心底; 艰难开口部署农事:
“麦地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油菜花田也得做好心里准备。”
“春节过后,气候一回温,土地解冻,二月下旬咱们就得忙活起来,先种春红薯与春洋芋。下个月种水稻; 四五月种玉米。”
“六月秋红薯秋洋芋也种起,还有八月冬红薯,洋芋红薯产量最高; 都是能填肚子的粮食,多种一些。”
“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张队长; 还有南瓜,当饭当菜都行,田坎、墙角、自留地全部都洒下种子,有多少地种多少; 不能浪费……”
总之,春节过完以后,气候一回暖,所有人都不能闲着,红薯三季洋芋两季,统统种起来。食堂的饭菜继续控制,甚至减少。
大年初一晚,首先讨论农事。
这样才能让干部们的注意力,重新聚集起来。土地是农民的根,谈论种地,能让干部们不安与悲痛的情绪,暂且收起来。
农活是每个人都精通的,一点就明白,很快农活计划全部谈好。
而这些计划,必须等温度回暖一些才能做,现在天寒地冻,土都是硬邦邦的,只能看着干着急。
他们能做的很少。
此次会议,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讨论。
听黄老爷子咳嗽两声,叶二婶忙起身,将所有干部的搪瓷杯都倒满热水。
“大家喝口热水,暖暖身,别感冒生病,还浪费草药!家里父母儿女倒是还得照顾咱们。”
张队长道一声谢,端起搪瓷杯喝一口,继续道:“明天就是初二,咱们村习俗,初二回娘家。远的咱先不讲,十里内,进进出出人家肯定不少。还有初一到元宵,山外亲戚朋友来往多。”
山外情况很不好,到时候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