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大婶,现在讲就的是红星主义,打倒封建迷信的旧旗帜。我只提醒你一句,你要是这么说,被人告到公社,可是要坐进去吃牢饭的!”
听到吃牢饭,那位大盘脸妇女,立即把脖子往后一缩,嘴里模糊不清咒骂一句,瞥了他一眼,反击道:
“小伙子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你不信,干嘛不去前面探探,看看是啥东西,吓得驴马全都夹起屁股。”
“去就去!谁怕谁!哪家壮汉英雄愿意跟我一起冲前锋。”
那小伙子被一激,当下应了下来。
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要找几个身体健壮的‘大英雄’,一块儿去才行。
在众人唧唧呱呱商量的时候,叶妈妈心里惦记着儿子,抱着竖起耳朵认真听的甜妹儿,返回自家驴车。
这一回来,当下看到一牛车的同村人,正巧碧山村里牛二家,跟在他们后一步到了。
甜妹儿眨了下眼睛。
用左耳朵贴着叶妈妈胸口听心跳,果然不是错觉,慢了好多。
发现秘密了,原来妈妈也怕煞龙啊!
叶妈妈怕不怕煞龙先不说。
从来没有买过这么多东西的她,脑子里一路都在胡思乱想。
自己一女人,带着满满一车东西,跟两个孩子,万一遇到歹人,该如何拼命,似乎驴车里有几把菜刀?
尤其是在到这煞门关,听说煞龙,她面上平静,其实心都快跳出来了。
见到村人,她这扑通扑通跳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红霞妹子,前面出啥事了?”见到叶妈妈,其他人忙闹哄哄问道。
叶妈妈把甜妹儿塞到叶安诚怀里,真心笑道:“牛二哥,半个小时前,童山沟里的驴子……”
这解释还没说完,忽然前面有人大声叫喊,“前面有煞龙衣!煞龙现,灾难出,咱们是不是要完了!”
大多数人惊惶失色。
一时间,在煞龙关弯道这里,包括碧山村的村人们,各个村人们闹哄哄成一片。
煞龙衣是什么?
龙衣顾名思义,只得是龙蜕的皮。煞龙衣指的是煞龙的蜕皮。
这世界上有没有龙不知道。
但是在碧山镇这地儿,很多村里的老人,说起传说故事,都是绘声绘色,仿佛真的见过一样。
甜妹儿瞪大眼睛,悄悄跟哥哥咬耳朵:“大哥,龙是啥样啊?”
叶安诚煞有其事回答:
“四海龙王有玉白色的爪子、银亮的鳞片、根根分明的龙须、很高大的角、凸出来的额头、圆形的眼睛……”
甜妹儿回瞪一眼:……要不是我也看了小人书,我就相信了!
这时候,先前那位年轻小伙,拎着长长的‘煞龙衣’,招摇过市。
他昂首挺胸,特别神气道:
“乡亲们,这是一天大蟒蛇的蜕皮,不是什么煞龙衣。这条蟒蛇很大,你们路过这的时候得小心……”
这下子,所有人都看到这传说中的煞龙衣。
甜妹儿掀开叶安诚的大手,用自己的小手捂住眼睛,小心翼翼在手指头缝里,望年轻小伙那边看去。
那是一条长长的还略带青色的花白色带子,至少有十多米,叶家院里的大榕树干般宽,看着就令人毛骨悚然。
甜妹儿立马把她大哥的手,拿起来把自己的眼睛,捂得严严实实。
叶安诚:……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已经看到了!
牛老二捏了一下自己大腿,不可置信道:
“我的个乖乖,这要是蛇,蛇皮都有这么粗,那它真身得有多粗,岂不是一口就能吞掉一人?”
他的话让周围听到的人,皱紧眉头,让娃娃们通通藏进大人怀里。怪不得被称煞龙,见到它能活下来,真不容易啊!
忽然,前头传来动静打破僵局。
“吁——你这畜生别跑啊!”
排位第二的黄牛‘哞哞’叫两声,慌乱冲进人群,撞了一两个躲避不及的人,错身领头驴,往前跑去。
许久过后,叶妈妈看了一眼乖乖的瘦驴,开口道:“既然那黄牛往前面跑,这是不是说明,那煞龙,额,蟒蛇,已经不在前面,我们可以回村了?”
一行人这才反应过来,忙驾着自家的驴车马车,以最快速度离开这煞龙关。
至于,那蟒蛇皮到哪去了?
没有人关心,没有人争抢。
哪怕很多村民,都知道这蛇皮是好东西,泡酒入药都行。
以及,蟒蛇、煞龙与灾难,村民们更愿意相信哪个?
信则有之,不信则无。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把蟒蛇大蛇误人为龙,以前真有。甚至有人以得到它蛇皮为荣。
***
童山沟这名字是乱入的。它让我想起小学秋游的一个地名,童?沟。
每次到童?沟,都要坐车一段时间,走路一段时间,具体多久,记不清了。
这里溪水潺潺,特别清澈,洗菜做饭都行,溪水中间都是石头堆,可以砌灶台。
两边是六十度左右斜坡山,上面有青草绿树,可以攀爬。大人不敢,小孩们反而敢。
小学一年级秋游是到这里,我们组有七八个人,做的饭没熟,菜忘记放盐,但吃的超级开心。但是总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来炫耀他们的,顿时不开心……
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也在这里,去过很多地方春秋游的小组,已经能做出香喷喷的饭菜,然后我们端着我们的菜,去低年级学生那儿去炫耀……
现在想想就觉得羞耻,不过若是现在,我还是会去炫耀的,哪怕我只负责洗菜,噗哈哈哈,仙女们呢?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学姐,或者放过恶趣味学姐。
ps:教师们一组,他们都吃鸡腿甜皮鸭等熟菜,实在太会偷懒了!
*********
第61章 戏精叶妈妈
牛车驴车结伴一路; 边走边聊; 交换了不少信息。
昨夜暴雨; 村里头大丰收; 今个儿所有人出来的主要目的都是买盐; 但是回去,真正买了盐的人却只有小半。
但是; 牛车上仍旧挤满一堆; 旁边的木板上都挂着好几只麻袋; 里面竟然还有米粮。从这些可以知道; 不仅仅是叶妈妈他们,其他村人也收获不小。
当然,他们的东西加起来,竟也不及叶家的货量。
“原来你们是去供销社,那里头的价格可高了!”
对这疑问,叶妈妈笑眯眯回了一句:“别人家里头买的。”
原来; 碧山村的其他村民,一听大锅饭的消息,一合计; 没去供销社,反倒是去另一条街的国营饭店; 试图低价买盐。
最后他们被拉到,镇上的流动集市上低价买一堆旧物。这流动集市平日里没人,也就在这种关键时刻,才私下偷偷形成。
这一点; 恐怕王二舅都没料到,碧山镇竟然有类似‘黑市’的地方,毕竟,生产队建立之前,王家就搬走了。
经常赶集的其他村人,直接就往流动集市里跑,先去瞅瞅再说。
也就是军娃子太懒,吴家所在村里队长向来看不起小商贩,说这是‘反动主义’,这才让叶妈妈他们捡到许多便宜。
“红霞妹子,你这趟赶集买了不少东西啊!咱们都要建大食堂了,你不会买了几百斤盐吧?还有铁锅饭碗吧?”
这句话带走浓浓的酸味。
说话的人是坐在牛上的刘桂花,正是刘婆子的二闺女,刘二赖子的二姐。
她本来就有一对倒吊三角小眼,稍微瞪大了点,就显得眼白多,眼黑少,看起来有点怪异。
知道大食堂的消息后,她就是那种啥都没买的村人之一。
甚至,刘桂花还去在市集里,用布票跟买盐巴的钱,跟混乱贩子买了几匹旧花布、扯了一段红头绳。用她的说法,以后吃喝不吃愁,最精贵的肯定是穿。
刘桂花酸的倒不是驴车上的东西,而是那头驴,还有叶妈妈的‘飞黄腾达’哥哥们。她的二赖子弟弟,是村里典型的废人!
叶妈妈知她是泡在醋缸里,就因为这驴车归叶家了,腼腆一笑,温声软语回道:
“二哥先头也不说,临走之前还送咱家这么一份大礼,单单说这驴,竟让我不知道说啥好!”
那刘桂花酸得眼睛都红了,气得胸前一鼓的一鼓的,倒是晃花某些人的眼,毕竟她丑了点,也算是一个清白的黄花大闺女。
甜妹儿帮她妈补一刀,显摆道:
“二舅舅还给我们买了好多小人书哟!孙猴子,水浒传,三国英雄?”
叶妈妈瞥了她一眼,又感受到其他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眼光,干脆顺着甜妹儿的话,哭笑不得道:“二哥他们也真是,尽买些用不着的东西。不过是昨晚上装鱼的大水缸不够,他竟给我买了个水缸?”
一边说,她还一边掀开棉絮一角,露出水缸的一角。
果然羡慕嫉妒的目光,顿时减少了一半,甚至还有打趣意味。
怪不得叶家驴车上摆满了。
这水缸,噗哈哈哈,实在太占地儿啦!
无奈的叶妈妈,得到了不少‘他这不是关心妹子嘛!’,‘他这是得到消息晚了!’,‘城里人嘛,不太会办事,但心是好的’等,之类的劝慰。
甜妹儿捂嘴偷笑。
她好不容易听明白了,妈妈是在忽悠人。
叶妈妈把小人书塞到她手里。
总之,除去对驴依旧泛酸的刘桂花,大家伙结伴路上的气氛,闹哄哄很是不错。
毕竟,幸福的日子就快到了!
当然,今天路上遇到的“煞龙关”事件,用不了一个晚上,全碧山村、包括隔壁两个村的人,必定知道。
这就是山村,举个夸张的例子,村头放个屁,紧接着,村尾就能闻到。
……
等牛车马车回到村子里,已下午五点多,太阳都挂在西边了,队员们三三五五,陆陆续续回家去。
天气炎热,靠近村口的各家各房,村人们都喜欢在屋外头乘凉。
一个个抱着碗的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小脸被晒得黑红黑红的,都带着灿烂而满足的笑容,捧着个碗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手中的碗里都是小虾小鱼,还有一些红薯干。
看来今个儿,馋嘴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