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两人又商量买小猪、小鸡的事。
猪窝、鸡圈都有了,可不得养起来了。
实际现在养猪有些晚,他们这十月份天气就会变冷了,动物就会长的慢。
还有就是草都枯黄了,猪吃着就费劲了,所以这时候要给猪专门煮猪食。
猪食种类繁多,可以是糠,苞米秧子碾碎了,也有好的,比如说榨完油的豆饼。
其实早几年挨饿的时候,糠和豆饼都是人吃的,所以那个年头没人养猪,人能活下来就不容易了。
现在队里条件好点了,人们分的粗粮可以吃饱了,队上才鼓励养官猪,秋收后可以用工分换猪粮。
也可以去山上采摘橡子、松子之类的,队上也收,用来换稻糠皮子。
“家里还缺几口缸,要个中不溜的酱缸,还要一个大缸积酸菜,要是打不了井还得弄个缸当水池子。”一想她家东西差的有点多啊。
“我让陆三帮我打听了,周边有没有会打井的,能打井还是把井打了,哪怕晚几年盖房子呢。”叶爹看到每天媳妇去桥那头挑水,很是心疼。
“嗯。我大哥和我说他那有干松木,让咱们打个桌子几把凳子。”叶冰娘叹口气,屋里空间太小了,她还想打个箱子呢,可是没地方啊。
叶爹还真认识几个手艺人,“回头去一大队找老洪去,他是家传手艺,手可巧了,还会雕花呢。我看咱别打圆桌了,打个长方形的,顺着窗台放,不占地方,过两年孩子上学,还能趴上去写字。”他想的多周到。
“那就再加个炕桌,大冬天咱就在炕上吃饭,舒坦。”都分家了,自家人过日子当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两人越说越精神,后来一算,家里别看钱多,要把需要的都买齐了,估计还不一定够呢。
“没事,等兔子养起来了,这些东西咱都买。”叶爹对于兔子养殖很有信心。
“我养猪养鸡也能赚钱。”一头大肥猪弄好了,可是能卖百十块钱呢(这里含有成本)。
叶冰听了一耳朵需要买的东西,翻了个身睡了,明天还是继续努力打猎吧,她现在可是家里的顶梁柱!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
第三十一章
绿绿葱葱的半山腰; 有一处高高土墙围起的院子。
这土墙真够高的,连房顶都看不着了。
上面还插着尖锐的石头块; 看着就吓人。
推开大木门走进去,是块青砖铺成的小道,里面有两棵树,一颗是桃树一颗是枣树。
都是叶冰让他爹从村里要的树苗栽的; 而且不是谁便要的,事先打听好; 谁家桃好吃,又甜又水灵,哪家杏好吃,甜丝丝的; 既然种当然要种好吃的。
桃树这边有口井,上面用青砖垒着; 还有个盖; 旁边有摇井打水的轱辘。
为了打这口井还真是不容易; 因为叶爹一直惦记打井这事,就托了很多朋友帮忙打听有这个能力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还真让他问着了,是邹家沟子的; 早年据说和军队在大西北做工程的,就打过水井,后来受伤腿折了,就回了村里。
不过老头子有点特性; 叶爹没当回事,拿着一只野鸡就上门了,没想到一说来意,老头死活不答应,直接把他撵走了。
后来叶爹八顾茅庐才把人请来,他自己说是把老头感动了,叶冰觉得是把老头烦着了,人家为了过点安稳日子,不得不答应帮忙。
邹老头是个有能耐的,在半山腰转了一圈,这踩踩那跺跺,捏捏土壤的湿度,就问叶爹想给哪打井。
叶爹说这片都成,当然最好是在院子里,这样吃水洗衣裳都方便。
后来真的在院子里打的井。
他们手上没有啥工具器械,只能用最古老的方法打井,就是用人挖,将挖到的泥土和石块运上来倒在一边,为了防止塌方,要用木头一圈圈加固,直到渗水量差不多为止,最后用青砖垒内壁,拆除木头。
打井这个活还真是有技术含量的,要不是有邹老头指挥,就是请再多的人也白扯。
这次木头是从黑牛屯买的,青砖从县城那边的砖厂拉回来的,为此还找的队长专门开的介绍信,要不人家砖厂你就是有钱也买不来一块砖。
人工就是叶爹、林大舅和二舅,不是不舍得花钱雇人,只是井口就那么大,一回也只能一个人下去,三人轮班干也累不着。
叶冰娘陪着叶冰去打猎,人家老邹头说了不要工钱,每天能吃上肉就成,谁让叶爹为了打井嘴上生花,说出许多好话,好在邹老头还比较有分寸,只提了这么个要求。
足足花了一个星期井才弄好,邹老头拿着叶爹给的两只野鸡拍拍屁股走了。
后来叶爹娘一算账,这口井只花了四十多块钱,比预想的省了不少,满以为没有二三百打不下来呢。
这四十块主要是木头和青砖钱,人工就不算了。
不过木头经过晾晒还能用,最起码冬天能当柴火烧,不亏。
这井打的悄无声息的,村里的人是都不知道的。
就是队长(求他开介绍信)有些嘀咕,铺成小路要那么多青砖么,不过要说盖房子,又差了太多,搞不明白这叶老二到底想干啥。
有了水井是方便多了,叶冰洗澡次数明显上升。
以前打一天猎,出了很多汗,浑身难受,也不过是擦擦了事。
好在她以前在战场上吃过苦,所以还是能忍的。
不过有了条件她就不想忍了,她还和他爹撒娇要了个大木盆,这是她的专属洗脸洗澡盆。
其实她更想要浴桶,可是家里地方实在太小了,反正她人小用木盆也方便。
不着急慢慢来,浴桶早晚会有的。
小木屋也是大变样,基本变成了土坯房,外头围了一圈土坯不说,就是房顶,换了更结实保暖的松木板,上面盖了一层芦苇,又用泥和草段涂抹了两层,防雨防雪还保温。
屋后头东西更多,有猪圈、鸡圈、兔子笼子还有厕所。
因为动物比较多,所以这个味道比较浓郁,这还是叶爹娘勤快的结果。
不过肥料多了,叶冰看过自留地的白菜长的特别水灵还壮实。
今年的酸菜可以多积些,不过大缸还没买着。
供销社就有半大的小缸,用来腌鸡蛋还成,就是下酱都有些嫌小。
空余的地界也被收拾出来了,种了些小葱和菠菜还,也因为肥厚,长的都不赖。
叶冰对于农业是不太了解的,但是她在宁朝可是特权阶级,在大冬天吃过菠菜的,当时好奇问了几句,好像这菜比较抗冻,等下霜了,可以用草盖上,还能生长一段时间呢。
她也不知道行不行,就想试试。
不行的话就浪费点种子罢了。
成功了的话,冬天也能吃几口绿叶菜。
省得整天土豆、白菜、酸菜的。
这人心就是不愿意满足,以前吃不饱的时候,有口吃的就谢天谢地了,现在条件好点,就想吃的更好了。
叶冰娘也愿意陪着孩子折腾,还说家里地方小,要不然放到屋里种,肯定能种出来。
小木屋的门也进行了改造,上面弄了个门栓,这样家里没人可以锁门了。
屋里面积不大,东西有些多,显得有些挤吧。
一进屋就是个锅台,旁边竖着个炕桌,一个扁扁的高高的碗架子(特意打成这样,不占地方),然后是大炕。
地上有一个长方形桌子,四个凳子都被塞在桌子底下。
紧挨着炕和木桌是个大箱子,用两个小板凳架起来的。
叶家的兔子已经不少了,主要是兔子真的比较好养,小兔子四到五个月就成年了,成年兔一个多月就能生一胎,一胎能生两到十四五只。
叶冰最开始掏兔子窝的兔子都怀上了,大兔子都生了一窝了,生了八个。
他们家一排的兔子笼子,因为兔子多,所以住的比较挤。
现在一有空闲,叶爹就编笼子,叶冰提议卖点,省得每天伺候它们太累。
不但要收拾粪便,还得割草,这兔子别看不大,还挺能吃的。
可是叶爹不同意,他准备养到年前,到时候家家办年货,都要买点肉的,到时候肯花钱买兔肉的就比较多了。
就怕冬天他们这外头太冷,兔子受不住,看情况来吧,反正拿到屋里养不现实,实在冷的话,只能提前卖了。
明年在后头在起一口圈,用来放兔子笼子,到时候兔子也能在外头过冬了。
没经验啊,只能慢慢摸索着来。
这段时间,村民们就比较忙了,也到了农忙时间,八月份掰苞米,九月份挖地瓜、土豆。
到了十月份,就要割水稻了,期间还要晾晒、入仓、交公粮。
时间嗖的一声就过去了。
这几年风调雨顺,人们生活缓过来一些了,交的公粮也有数,队上仓库终于不用跑老鼠了。
交了公粮之后,就是村里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要按工分分粮食了。
今年粮食比较多,工分就更值钱些。叶冰娘还是得了三百六十斤粮食(封顶了),还剩了一百多工分,这工分又不能给人,所以都换了稻糠皮子,用来冬天喂猪。
叶爹也奋起一回,得了三百斤粮食,是他上工以来最多的。
叶小哥哥捉虫的时候也得了二十多个工分,队上分了他二斤大米,这绝对是特殊照顾了。
分粮的当天晚上,叶冰家吃的是大米干饭,炒的大葱炒鸡蛋、酱兔肉、辣椒拌白菜丝。
一家四口吃的都是肚子滚远,吃完了都跑外头溜弯去了,没办法吃的太撑,根本躺不下。
进了屋,四人靠在墙边,叶冰娘开始讲前几年的事,那时候叶冰还没出生,叶小哥哥还在娘肚子里,天灾人祸,百姓过得很苦。
天灾就不说了,人祸是一些领导瞎指挥,底下的小领导也互相攀比,这个说他们村的粮食亩产有三千斤,那个队长就敢喊五千…
上面领导听到报告,谁说的越多就表扬谁,这样的风气下,实干的都没了出路,只能一起往大里喊口号,可是口号不是白喊的,要按斤数交公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