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菲现在十句话里,有三句都是婉婉怎么怎么好。
“你不回家里坐月子呀?”苏母还真没有想到那儿去。
“不回,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孕妇,我回来,您一个人怎么照顾的过来。”
“怎么照顾不过来,不是还有徐婶吗?”
“两个孕妇产妇,你们怎么忙的过来,不回来。”苏菲已经被洗脑,昨天吃了妹夫做的饭菜,脑是被彻底被洗了。
“等你生孩子,你妹夫也在上班,怎么给你做饭菜。”
“早上做好啊,还有婉婉的厨艺也不错,只是比妹夫差了一点。反正我做月子要去婉婉家里坐。”苏菲在娘家是任性的,想说啥就说啥。
“早上,你让人家得起多早给你做菜,你咋那么不懂事呢,都结婚了,怎么还长不大 ,一点也不懂人□□故,操心死我了。”苏母真是替闺女操心到极致。
“妈,你什么都不懂,婉婉说了,一些汤可以提前煲着,小火慢慢的煲,到早上的,我坐月子也不能吃很多油腻油盐多的东西。婉婉说,到时多煲汤,多喝汤,再吃点点米饭就行,给我用汤水再烫点青菜就行……哪有你说的那么麻烦……”
苏菲说起来,头头是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真的很懂。
“算了,我懒得和你这个白目闺女多说,你自己啥也不懂。”苏母被单纯的闺女气的肝疼。
苏家母女都觉得对方啥也不懂,相互嫌弃。
简单去食堂吃了一点早餐,许国强离开部队,坐上进城的班车,去到光明胡同小妹家里,接他们。
不是重要的事情,他不会用部队的车,自己出油钱也不会用。
光明胡同还有几个小分叉,许国强熟门熟路的来到侧门,门已经打开。
进门就看到妹夫在院子里面开荒,真是开荒,“亮子,干啥呢?”
“二哥来了,吃早饭没有?我做了炖粉,炒腊肉浇头的。”
“炖粉啊,那我再去吃点,你干嘛呢?”
“开出来几垄地,育点菜苗,瓜苗,这一圈院墙,围着种一圈丝瓜,南瓜,还有苦瓜,还种点西瓜,到了夏天,来我家吃西瓜,保管你吃了还想吃。”
“噢,那你干吧,我进去吃点米粉。”
昨天下午一回家,罗明亮就回到家里泡好米,小石磨是早就让二哥寻摸买回家的。
手工制作米粉的简单工具,他也是随身携带的,不只是一份,除了石磨,别的都是四份。
以后他还打算给一号首长早餐中加入米粉。湘省人,很多都喜欢吃米粉。柳城的牛肉米粉那是全国有名的好不好。不吃都觉得亏得慌。
妹夫做体力活,许国强表示没有看到,想他帮忙:看不见,看不见。
除非非得要一人帮忙,他才会选择:勉强看得见。
妹夫不在他心疼的范围内,也不想心疼他。
进到堂屋,上面的矮宽炕桌上,还用小炉子炖着一大钵米粉,上面还摆着几样小菜,吃的真好。
自己去到厨房拿了一副碗筷,坐在小妹身边,也开吃起来。
边上还有一个装着光头米粉的钵子,随时可以夹米粉进去炖。
“罗叔,黄姨,早上好。”
“国强,多吃点。还有好多,婉婉还说等会儿给你岳家带些过去,让你堂客爸妈也尝尝家乡味。”
“要得,他们肯定喜欢。家里也要留着一些,不能让自己没得吃。”岳父岳母是长辈用来尊敬的,但是小妹是用来疼的,不能因为自己岳父岳母,让小妹自己没得吃。
许国强知道岳父岳母很喜欢吃家乡菜,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外面,口味已经变得很杂,但是心底最喜欢的还是家乡菜。
其实也不知道他们是喜欢那口味道还是喜欢那份对于家乡的思念。他不知道,只是知道每次他们吃到家乡味,就很高兴,有种说不出来,来自心底的雀跃。
“有呢,做了很多,北方天冷,经放。”
许国强呼啦啦的吃起来,他好多年都没有吃到米粉了。怪想的,里面炖着炒好的腊肉,散发米粉的清香,和猪肉的肉香粉,轻嗅两口香味,又呼啦啦的吃起来。
幸好在部队时早餐吃的不多,要不然米粉是吃不下去的,看的到吃不到会很痛苦。
大宝吃的不同,一点点单独给他做的清淡味米粉,还有一个水煮蛋,妈妈给他喂一口,张大嘴就吃,小嘴巴不停的一口接一口。
吃撑了许国强很久没像今天这样没有自制力,吃撑。
在院子里,默默的走来走去,看着妹夫挖土,也不说帮忙,没事瞄两眼,然后默默的走过。
罗明亮瞧着也觉得很好笑,二舅哥像个古代监工一样,走来走去,还没事瞄他两眼。
直到九点半,一家人才收拾好,提着礼物去到大院苏家。
从光明胡同到大院,坐车得有四十分钟,这主要是路上车少人少。如果是后世,肯定不只是四十分钟。
路上,许国强主要任务是做向导,给罗达和黄幺妹介绍一些有名的地方,没有名的地方,直接略过。
罗达听的津津有味,也努力的记住这些,这些都是回去做燕京之旅宣讲的内容。
大院门口,已经打过招呼,而且是苏云龙亲自来接大家的。苏父也打了电话给岗亭,交代过。
苏云龙难得这么亲切一次,面带笑容,对着罗父和黄幺妹,“我跟着国强喊二老一声罗叔 ,还有黄姨行吗?”
罗达搓搓不知所措的双手,憨厚的笑笑,紧张的不知道说什么,他听儿媳说,眼前的中年人在部队也是首长,是重要的什么团的团长。
只是一味的憨笑,还是罗明亮为自己老子解围,“苏大哥,我爹有些紧张,你就随二哥喊吧。”
“好,你是亮子吧,边上的是婉婉吧,还有大宝。”
“苏大哥好。”
“你们好,随我进去吧,菲菲还在院子里面转悠,原本还想出来接你们,不过昨晚下了一些雨,怕外面路湿雨滑,她出来不安全,我妈拦住了,没让她出来。”
“不出来的好,不安全。”罗达这才接着后面说了一句。
苏云龙要帮忙拎着东西,确实不多,许国强给了他一只熏好的腊鸡拎着。
从大门到苏家一段路,不知道捕获多少羡慕的目光,熏制过的味道,是用袋子遮盖不住的,很多人都闻到了那个味道。不用看袋子里面,也知道是熏制的腊货。
走进苏家,苏父苏母已经陪着闺女站在院子等待着。
“欢迎,欢迎……”
许国强给双方介绍,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大家进行了友好的寒暄。
两位老头子拉住彼此的手,用家乡话,说的很欢快。柳城话语,属西南官话,湖广片。
说的慢,人人都能听懂,不说全懂也能听懂一半,还有一半的也能多少连蒙带猜的搞明白。
苏菲无语,自家爸咋回事,一直说柳城话,她听的很辛苦。
苏母也拉着黄幺妹说的很高兴,也不管家里其他的人。
年轻的只能自力更生,许婉如抱着大宝,苏宁东是苏家的长子嫡孙,被父母教育的非常好,也有大哥哥的担当和责任感,主动过来问道,“婉姨,我能带着大宝去玩吗?我会保证他的安全。”
许婉如望着苏宁东帅气的小脸蛋,轻笑道,“可以,别去危险的地方,在外面也不能久玩,多在屋子里面玩,好吗?”
“好。”
苏宁东牵着大宝的手,一起和苏小慧,苏小敏玩。
舒素珍,苏菲,许婉如三人坐在一起聊天,都是年轻人,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许婉如前世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她的原身也是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还有她小时候被一位老先生教导过几年。虽说不是学着去靠科举的,但是她的古文造诣能力,却是非常不错。她也有别人比不过的地方。
三人还算聊的不错,舒素珍没有想到许婉如一点也不像是农村出来的,谈吐不凡,说话幽默还有很会替她人着想。
舒素珍和苏云龙都是军人,都在京郊的部队服役,说来和许国强是在一个大部队,只是不同团而已。
两个团之间相距的不远,苏云龙他们所在的部队离军区大院稍稍远一点。
舒素珍听小姑子说过许婉如是养猪养鸡的高手,好奇的问,“婉婉,你进城了,以后也没有办法养猪养鸡,有点可惜。”
舒素珍是真的觉得可惜,能养猪养的那么好,不让许婉如养,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是有点可惜,不过那也是没有办法。养猪是不成的,燕京毕竟不比我们柳城那个小地方,只要自家地方够大。不是城中心就能养,现在我们住的地方,就是有地方,我也不敢养,我怕邻居天天拍我的门。养鸡我想等亮子上班以后,问问首长,看看能不能养上十几只,这样我可以包了首长吃的鸡蛋和二嫂每天一个的鸡蛋,到了年底还能杀几只鸡。”
“这个办法好。”
舒素珍笑着说,她没有想到许婉如如此聪明,主意打到那位的头上去了。
不过她得承认那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竖起大拇指表扬许婉如,“厉害。”
“真实的想法,我也没有工作,不能天天只带个孩子吧,大宝再过两年也要读书去了,我一个人在家总得找点事做。”
“你现在是燕京户口,也许可以招工进什么厂或单位呀?”
“我不习惯上班,朝九晚五,加上家里还有孩子要管,也没有人帮忙,我没有想过进工厂上班。”许婉如实话实说,到了燕京,可没有公婆帮她带孩子,万一以后再有了孩子,她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遭罪。
大的要管小的也要管,上班怎么管孩子,她见识过前世的八零九零后怎么养孩子,怎么也适应不了现在人养孩子。
她知道城里也有双职工,家里也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托给一些老人或者单位开设的小托儿所带,她特意去参观过,真是遭罪。
那样的条件,她真是看不下去,燕京是首都,但托儿所的条件估计好不到哪里去,大条件决定一切。
柳城是小城市,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