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妻双双回六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家
  罗达抱着小孙子二宝,边上还站着三个孩子,都看着斜对面的一户人家,斜对面的大院子,搬进来一户新邻居。
  看着人家一家人穿戴都不差,几辆板车上面,卸下来不少的家具还有大木箱。
  周围门口都站着不少的邻居,许婉如在屋里忙完事情,也走出来站在门口看热闹。
  在没有电脑,电视机,智能手机的年代,看热闹是唯一能消遣的娱乐活动。
  “爹,对面搬来的什么人?”看着斜对门的阵仗,许婉如好奇的问道。
  “不知道,听老沈他们几个说,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夫妻俩都是,上半年这些文化人还胆颤心惊的,不敢露头。看看现在,他们的地位提升的很快。”罗达来了燕京以后,也私下听到不少人悄悄的议论一些政。事,他不参言,但是也知道不少。
  至少“风向”他是知道的,上半年明显气氛紧张压抑了很多,可是到了十一月,却突然放松了很多。五六月的时候,他送孙子去上学的时候,还能清楚的感受到学校的气氛怪怪的,到了十二月,孩子们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和去年一样,再也没有那种怪怪的感觉。
  他是否觉察到了什么,只是不问,儿子给首长做饭,他不敢多问,给儿子惹事。
  但是心里是门清,有时候和老沈他们在一起侃大山,还能听到他们偶尔说几句。
  听到公爹的话,许婉如没有接茬,在门口议论不该议论的,就是声音再小也不好。
  对面新搬来的夫妻俩,站在门口和周围的邻居打招呼,许婉如清楚的看到他们的长相。两人一看就是斯文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对面搬家还没有搬完,走进来一家五口,其中还有位即使穿着便装,从他走路的姿势依然能看出来他是位军人。就是他身边的女人也能看出来,以前或现在是军人。
  那一家人从许家门口走过的时候,特意盯着门口的门号看了看,再回头看了一眼许婉如几人。
  面带微笑,却没有停下的意思。直到走到对面,和斜对门的新邻居打招呼,“大哥大嫂。”
  周围的人才知道,他们是来找新邻居的。
  站在门口的夫妻和一家五口攀谈,等到东西都搬了进去,才跟着一起进屋。
  他们的新家,是大院的一角,也可以单独隔出来。只是现在估计不行。
  许婉如注意到那位军人对自家的关注,但是也没有太在意。
  看着新邻居一家都进去了,大家慢慢的散开来。
  许婉如带着孩子们走了进去,罗达继续在外面和几位老爷子侃大山。
  斜对门的新邻居杜家,杜广然,崔红玲夫妻俩招待妹妹杜美琴,妹夫范义诚一家人,家里的东西已经摆放好,只剩下小件的东西需要自己归置。
  今天是星期天,大人们休息,孩子们也放了寒假。
  两家人一边归置东西,一边闲聊,杜广然和妹夫在一起移动没有摆放到位的家具。
  杜广然也看到了妹夫对罗家的关注。
  “义诚,刚才你对斜对门的罗家很关注,怎么你认识?”
  “嗯,算是知道吧?”范义诚记忆力非常好,他记得老爹有次在信件中说过,他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晚辈,工作调进燕京后,就住在这条胡同,门牌号也是他刚才看到的那样。
  几年来,他从来没有来过,自己的地址,估计那家人也不知道。
  要不老爹信上说的人,应该会去找他。
  “嘿,怎么是算是知道?认识就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
  “是我爹认识的一位小伙子工作调进燕京,地址就是斜对门。我路过就多看了几眼。”
  “噢,原来是范叔认识的人,人品应该是过硬的。你们还是老乡,可以走动起来。”
  杜家也不是燕京本地人,不过在燕京也住了一些年,但是关系特别好的人,也不多。
  “嗯,等会儿去拜访拜访,以前在部队,离的远,不来也没啥,现在偶尔要来你们家,老乡家里也可以拜访走动起来。”
  范义诚所在的部队是燕京军区,但是驻扎地点却不在燕京。不过离燕京算是近,在定城。范义诚还有一个弟弟范义军,一个妹妹范义芸。
  都在周围的部队,也是燕。京。军。区。
  兄妹三也好些年没有回去过了,今年老爹总算是松口说来燕京过年,到时候一家人真的能真正的团聚。
  “等会儿吃完午饭,你和美琴过去一趟。”
  “会的。”
  从知道大舅哥搬家到什么胡同,他就有了这个打算。今天来的时候,他还让妻子特意准备了礼物。
  为此,他还特意打了一个长途电话给老家的堂哥,知道罗家在燕京有些什么人,准备什么礼物。
  家里有二老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在上学,一个还小,都是男孩。
  他和妻子商量过后,给两位老人买的点心,给孩子们还买了两罐麦乳精,一包奶糖。
  柳城人只要条件允许,第一次上人家的门,都会礼品稍稍贵重点。
  杜家的厨房内,姑嫂俩在厨房里面忙碌着,客厅的大炕,也烧暖起来。孩子们还不认识周围的小伙伴们,只能在自家的炕上看书聊天。两家的孩子都不是很小的孩子,也算听话。
  吃过午饭,范义诚和杜美琴夫妻俩带着自家的三个孩子,拎着礼物起身,杜家夫妻俩也送他们到门外。
  大宝和双胞胎带着二宝在门口和小伙伴们玩闹,见到陌生人来到自家院门口,他脆声声的问道,“你们找谁?”
  杜美琴站在门口,摸摸大宝的脑袋问道,“小朋友,你家的大人在家吗?”
  “在,我爷爷奶奶和妈妈在家。你们找谁?”
  大宝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挡在弟弟妹妹们前面。
  范义诚看着像个小士兵一样,挡在前面的大宝,他喜欢的不行。多好的孩子,他就喜欢这样的孩子,面部表情柔和了不少,笑道,“你是大宝吧,我找你家的爷爷奶奶,或者你家妈妈也行,快带着弟弟妹妹进去,给伯伯说一声好不好?”
  大宝瞪圆的大眼睛,眼睛眨巴眨巴,然后低声对弟弟妹妹们说,“你们进去,喊妈妈来。”
  果果让糖糖和二宝先走,他走在后面,一步三回头,望着大宝哥哥。
  走到院子中间,才扯着喉咙大喊,“姑姑,家里来客人了。”
  “好,来了。”
  在屋内做鞋的许婉如,放下手里的鞋面,穿着拖鞋走到门口,换了一双在外面穿的旧棉鞋,小跑出来。
  来到门口,看到斜对门新邻居家的客人,诧异的问道,“你们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义诚只好自我介绍,“你好,是许婉如同志吧。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范义诚……”
  许婉如从他说出他的名字,就知道眼前的人是谁,范大爷的长子,据说是在燕京周边的部队。
  自家来了几年,也没有地址,也就没有去拜访。
  没想到人家先上门来了,她知道范大爷不给他们地址的原因,倒不是怕自家给他的子女添麻烦,主要是部队不是那么好去,又不在一个城市,挺麻烦的。
  刚搬来的没有多久,就给老爷子去了信,告诉他自家在燕京的地址,也对他说了,那天来燕京,一定要来家里住几天。
  自己的地址估计是老爷子给的,要不范义诚也不会大门来,既然是老爷子的儿子,她也就不能假客气,必须热情一些。
  “范大哥,范大嫂,快进屋坐,大宝带着哥哥姐姐们进屋玩,做好小主人的工作。”
  “是,妈妈。”
  大宝对着妈妈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四个孩子快速交换了名字和年岁,进屋找另外三个小不点玩。
  大宝他们几个小家伙睡的房间就是客厅边的另外一个房间,七个孩子挤在一个炕上,玩闹着。大宝从炕柜上搬下来瓷坛子,三个瓷坛子里面都是装的不同零嘴。
  炕柜上叠放的瓷盘擦干净以后,放上零嘴。摆在炕桌上,“哥哥姐姐们别客气,拿着吃,都是我妈妈自己做的,味道比外面买的零嘴味道好多了。”
  “谢谢。”三兄妹都被他们父母教育的很好,有礼貌还懂事。
  他们闻着香味,吃起来没想到味道更好,大宝弟弟没有吹牛,真的比外面的零嘴还要好吃,猫耳朵脆脆的,吃起来香香的。除了脆还有酥,吃起来味道比他们吃过的零嘴都要好吃。
  范家的三个孩子都在部队长大,也是很会玩的孩子。几下就和大宝几个熟悉了起来。
  外面客厅里面,许婉如给公婆介绍范义诚夫妻俩,罗家二老认识范老爷子,关系还不错,听说是他的长子,热情的不行。
  一个劲的说范老爷子人好,是自家的贵人。小四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他帮忙牵的线。没有范老爷子,也就可能没有今天的罗明亮。
  范义诚和罗达坐在一起说话,许婉如和杜美琴坐在一起说话。杜美琴在进罗家小院的时候,就四下观察过。
  院子里有两个大棚,至于里面是什么,她不知道,但是院子里面收拾的整整齐齐。客厅里面看不出来什么,反正和很多人家不一样,利索整齐。
  进门换鞋,还有准备好拖鞋。够讲究的,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客人就让你不换。
  大人孩子的拖鞋都有,门口内外都有一个鞋架,木头做的,几层高的鞋架子,上面整齐的摆放着鞋子。
  一点也不像是从农村来的,比她一个城里长大的还讲究。
  许婉如本来和杜美琴在说话,忽然想起自己前几天自己炒的南瓜子。“美琴姐,先坐一会儿,我去拿点东西。”
  “哎,去吧。”
  许婉如进到自己房间,用碟子端来满满一碟南瓜子,自己还到厨房拿了一根甘蔗。像是后世一样,削的干干净净,还砍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用干净的竹笸箩端来。
  “范大哥,美琴姐,吃点南瓜子和甘蔗,你们先吃,我给孩子们送点过去。”
  “小许,多谢了。”范义诚全程都是说的家乡话。
  房间里面,几个孩子说的正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