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水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志答道:“王婶别急,只是方子卖与泰兴楼了,我家还是可以卖的,毕竟泰兴楼是大酒楼做的是那达官贵人的生意,我家只卖平头百姓罢了。”王氏这才安下心来,接过兆志手里的腊八粥一看大吃一惊,这稠稠的腊八粥一眼过去有好几种米和红豆莲子大枣栗子核桃,甚至还有几种她不认识的干果洒在里面。哪怕已经凉了,靠近还散发着香甜的味道,怕是里面也加了不少糖!
  王氏家虽说富裕一些,但是这腊八粥也不过是几种米加大枣混在一起煮煮罢了,从未见过如此稠厚丰富的腊八粥。她道了声谢,请兆志兄妹进屋坐坐,兄妹俩连声拒绝了只说要赶回家吃饭。王氏无奈,去了灶房把那碗腊八粥倒了出来,又把兆志拿来的木碗洗刷干净盛了一碗自家的粥,递给了等在院中的两兄妹:“我家的粥没有泰兴楼的好,但是这逢年过节只图个吉利,你们拿回家吃,可不要嫌弃。”兆志忙说:“王婶说的哪里话,这粥对我家来说已经是顶顶好的了!多谢王婶!”说罢双方作别,王氏在背后目送他们出了院门。
  兆志和玉芝回到家,兆亮兆勇都来回跑了两趟了,在家里等着哥哥妹妹回来一起吃粥,李氏也用煎药小炉把泰兴楼剩下的粥都一点点热了摆在炕上。兆亮兆勇也拿回了各家的粥,李氏索性把几家送的粥混在一起热了出来,又一人分了一只黄金雀配粥。一家人坐在炕上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完了这顿简单的晚餐。
  紧接着许槐又来送麻雀了。林氏也过来做活了,一家人忙忙碌碌两个时辰才再次躺在炕上。今日可以算是身心俱疲了,谁也不想说话。享受了一阵空气中默默涌动的温馨,玉芝还是开了口:“爹娘,这老家贼生意怕是不好做了,今日全村都去罩了,也不过才送来两百多只,怕是坚持不到过年就要逮不着老家贼了,咱家也该想想新的挣钱方法了。”
  陈三郎倒是颇为赞同:“这老家贼虽说冬日招人恨,但是春夏它也吃地里的虫子,若是全逮光了怕是明年会闹虫灾!”
  李氏倒是有些担忧:“可我今日放出话去要全村收这老家贼呢,这可如何是好,若是明日就不收了那咱家岂不是要被口水淹了!”
  玉芝安慰她道:“咱们也不是不收了,这生意还是要做的,不然慌忙换了别的生意也不好做。日后我们就定每天收一百只老家贼吧,我们给许槐哥和徐三墩子贾狗儿都是两文一只的价格,至于他们多少钱从大家伙手里收那我们就不管了。至于四婶那儿我们就让她洗一百只给二十文吧。等过了这个年就不用四婶了。”
  李氏还是十分担忧:“可这样我们老家贼就挣不着什么钱了。”玉芝安慰她:“娘,这老家贼不是长久买卖,现在泰兴楼得了方子怕是也要做,若是只贵我们一两文,怕是大半人都要去尝尝大酒楼的黄金雀了。我们现在每日还卖一百只不过是想靠这个之前积攒下来的人气来带动新生意罢了。”
  兆勇这时候插话了:“芝芝,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呢?”玉芝接道:“我觉得椒盐是我们家的特色了。可以做些和椒盐有关的食物。爹娘,咱们家有存蘑菇吗?或者土豆?”
  陈三郎说道:“蘑菇秋日家家都去摘了晒干留做冬菜,咱家有一些,不是特别多,但估摸着村里不少,这土豆不是正经粮食不能顶税,咱家地有限,你爷不让种咱们家就没种。村里有四五家买不起粮种的人家种了,秋收的时候再卖了换粮食交税。这东西虽说产量高,交了税也只能日日吃这土豆才能混个肚饱,连粥都喝不上,不知他们家还剩下多少。”
  玉芝听了觉得有门:“我琢磨着我们呢可以做个椒盐蘑菇,再做一些椒盐土豆。这两种菜价格不高,虽说是素,但蘑菇泡开以后肉厚鲜美,裹上面粉一炸撒上椒盐也是香气扑鼻。而这蘑菇家家都有,收起来价格应也不高。而这有土豆的人家怕是早就吃腻了,这时我们去收了他们土豆,有了银钱他们也能换些别的粮食吃,怕是要欢喜坏了!”
  兆亮一听玉芝这么分析早就忍不住了,光听描述就觉得这椒盐蘑菇好吃了,他吞了吞口水:“徐三墩子家蘑菇多着呢!他家人多,日日上山采蘑菇晒干菜!我们去他家收!”
  玉芝觉得自己这个小四哥太可爱了,不管什么时候第一时间想着都是他自己的小伙伴,她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兆亮:“四哥,那如果我们决定了你就去问徐三墩子家卖不卖好吗?”“嗯嗯嗯嗯嗯嗯!”兆亮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一般,把大家逗的都笑了起来。
  陈三郎和李氏想了想觉得这个生意是真的不错,只是要用到油了,必定需要锅了,还要收蘑菇土豆看起来成本是高很多。他们把这担忧说了出来。一直沉默的兆志开了口。


第30章 造炉子
  “爹,娘。我刚在心底算了一下账,这干蘑菇家家怕是都存了上百斤,咱们村五十多家人,打底也有五百多斤。一斤干蘑菇起码能泡出七八斤湿蘑菇。应是够了这个年的了,还有土豆,在镇上卖不过也五文钱三斤,我们直接上门收怕是更便宜!这个猪油我们可以自己去买板油炼猪油。炼出来的猪油渣也可以卖。只是现在就需要一口大锅用来炸这些罢了。”
  陈三郎自己也在心里算了算账:“这铁锅可不便宜,一个新的怕是要一两银子了。猪板油也要七文一斤,一斤猪板油出八两油。一锅油怎么也得四五斤吧。怕是一锅要买六斤猪板油了。再加上收蘑菇土豆的钱,开张成本怕是要在二两银子上了!”
  大家都没有说话,沉默之际没想到最先开口的是兆勇:“爹,想挣多少钱就得投多少本,这个生意就是趁着过年才好做。二两银子我们现在拿的出来,就算亏了,大不了明年我不上学堂了呗,我明年才九岁呢,等一年也等得起!”李氏伸手用力拍了他两下:“瞎说什么呢!什么叫明年不去了!咱们就做这买卖了,我不信我们一家人有点子有力气的还能做不起来!”玉芝也上前抱住兆勇:“五哥,我们一定能挣到钱的!明年你们三个一起去学堂!一个都不能少!”
  她也顾不上藏拙了,开口道:“猪油渣我们可以做椒盐油渣饼!肉包子三文钱两个,我们就卖一文钱一个!这样也不浪费。而且这炸了蘑菇土豆的油最多两三日便要一换了,不然影响食物的味道了。可是倒掉可惜,我们过滤一下拿回来村子里与众人分一下,得了我们的好,日后有什么事情也好说话。”
  兆志眼前一亮:“芝芝这法子好,驼山村是我们的根,我们在这收村里人的东西又送村里人猪油。就算有几个眼红的或者跟我们不对付说酸话的,明日开始我们少收老家贼,他们也不会抱怨我们,影响我们在村里的生活!”
  陈三郎和李氏被说服了,定好明日先推着泥上镇子上把灶台垒一下,然后再去买各种炸货和油渣饼的原材料。一想到明日又是忙碌又充实的一天,大家赶紧睡觉,怕没力气做活。
  第二日卖完黄金雀以后一家人没有着急走,兆志拿着六只黄金雀和摊位牌去监市那里直接续了一个月的摊位费。陈三郎就把原灶台顶部扒开,接着往上垒了一层,中间留着两个凹口放铁锅。这样原本烤黄金雀上层的火就可以直接加热铁锅里的油。省柴省力。
  陈三郎做好灶台就拿着钱出去了,不一会带回来一个做烧饼炉子的师傅过来查看一番,看好后师傅就回去拿材料了。
  这造炉子师傅带着一个小徒弟很快就回来了,贴着原来的灶台边上先用黄泥混稻草垒了一个及腰高的中空的圆柱形像烤炉一样的东西。又在里面底层绕着这烤炉铺了几层青砖垫高一大截,上面交叉铺上粗粗的铁棍,用混了糯米浆的砂浆把铁棍固定在青砖上,再把青砖抹上封死。
  这样铁棍就被固定在这青砖之上,日后如果想换地方就把外面的烤炉敲掉,里面整块的青砖铁棍网都可以直接拿走用的。
  师傅又拿出一个大陶缸,把底部细细敲掉又仔细打磨光滑,放在这铁棍网上,下半部分浇上糯米砂浆,上半部分直接用细细的泥沙填满。然后封上台面,只漏出中间陶缸的口方便往里面贴饼。
  又给陶缸配了一个沉甸甸的木盖子,这个烤饼炉就大功告成了!
  玉芝目不转睛的看着,看的眼花缭乱的,她从未见过这种炉子怎么做!只觉得神奇!短短一个时辰一个炉子就做好了。
  最后造炉师傅还把这炉子的灶台与陈三郎自己堆的灶台用黄泥连了起来,找平台面,瞬间感觉大了许多,两个灶台看起来就像一个正儿八经的吃食摊子了!
  玉芝看他们忙完了忙递上刚去隔壁买的酸梅汤,那小徒弟不好意思接,还是他师傅让他接了才拿起来喝了一口,眯起眼睛忍不住发出一声舒服的叹声。
  玉芝好奇的问造炉师傅:“师傅,这炉子何时能用啊?”
  造炉师傅看她可爱,摸了摸她的头:“莫急,若着急的话今日干一天,明日烧烧火就能用了。不急的话就晾两天,后日用。”
  玉芝暗忖今日收了摊去买猪板油,回去还要在村里收蘑菇土豆,明日怕是来不及了,看来要等后日开张了。
  她抬头对陈三郎说:“爹,明日我们在家准备一天,后日再开张吧!活计太多了,如果明日开张怕是来不及。”
  陈三郎想她说的有理,便答应下来。
  造炉师傅喝完酸梅汤就收拾东西要走,又指点一番这炉子如何烧,说有问题再去找他。这一个炉子竟然就六百钱,顶一辆马车了!玉芝一边咋舌一边送走了造炉师傅。
  收拾好东西分开行动,陈三郎带着兆勇兆亮去买三合面和调料。李氏带着兆志玉芝去买猪板油。约好买完去镇门口等着。
  三人来到卖猪肉的地方,大概有三四个摊子相连,玉芝仗着年纪小跑到前面挨个问过价,发现价格都一样。于是挑了一个块头最大的屠夫的摊子买了十斤猪板油。这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