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耀宗确实在我这边给他要了十个铺面,据说是卖百货。”
“咱们都这么熟了,你跟我透个底,这铺面打算怎么卖。”宁嘉嘉人都到这边来了,自然考察过这边的服装市场,大多是小打小闹的铺子,没有搞批发的。
他跟宋玉安合作,时不时的就会往这边跑,机会就在眼前,怎着也得抓住。
“只租不卖。”宋玉安眼皮都没眨的回道。
“只租不卖!!!那么大的商业街,几百间铺子,你跟我说只租不卖!”
宁嘉嘉觉得自己出现幻觉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有钱的,今天才发现,我这算什么有钱啊,怕是连你宋老板的零头都没有吧!”
别看宁嘉嘉生意做这么大,买了不少店铺开商场,但她也贷了不少款。宋玉安说只租不卖代表什么,代表这商业街他没有贷款,或是已经还完了贷款。
产权完完整整的在他那里,而且他还不差钱,所以不想卖。
“还好吧,都买地了搞研究了,现在也没什么钱。”
宋玉安自然不会卖,动车一响,黄金万两。夏市是未来的交通枢纽,只要熬过了这些年,那土地的价格会涨到一个令人害怕的地步。
这时候卖一间铺子的钱可能到时候一年两年的租金就回来了,他是疯了才会在这个时候把它卖了。
宁嘉嘉的话还真没说错,他不缺钱。
宝珠可是福女啊!
地窖里那堆石头着实开出了不少好东西来,最好的就不说了,帝王绿,最次的在市场上也能排个中等货。
宋玉安上北京采购灰砖厂设备的时候,找人出手了几块好的,设备就够了。采购农科院设备的时候出过一批。现在空间里还留有一小半。
再说他投资那些新厂,宋玉安买的很多厂房都是二手的,就是原来的国企倒闭之后的老厂,而且这钱还是分期给的。
有厂有车间,工人嘛,他在去港城的时候,就交代原罐头厂的厂长,现在的大区经理开始物色。
签了合同以后他就开工,饮料厂和食品厂都已经盈利好几个月了。
再加上罐头厂,灵秀酒厂这些出息,他每月虽说存不下什么钱,但是还一还剩下的欠款是够了,效益好了还能买块地。
退一万步,真缺钱了他也肯定是出手空间里剩下的翡翠啊,就算是把王发财当年抵给他的东西都出手了,也不能去卖地,更别提现在还不到那个份上呢。
对于他这种财大气粗,宁嘉嘉不得不服气,既然不卖,租就租吧。聪明人可不仅仅何耀宗一个,对于夏市的前景,她也是很看好的。
关于商业街,盯着的人可不止何耀宗宁嘉嘉,夏市的一干大小老板,早就盼着了,位置在市中心,旁边东面就是一同建设的政府小区,里头住的都是拿工资的,那消费能力还用说?
西面是夏市一中,初高中加起来就一千多学生,这还没算上附小和附小幼儿园呢,南面隔一条街是夏市人民医院,北面这边,现在还是老房子,居民散居,可是听说这一片地已经被征收了,具体干什么还没消息出来,但也不缺少人气。
总之一句话,宋玉安这条商业街就是整个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开店,只要你不是做些冷门到不行的生意,或是自身商品有问题,那是十拿九稳的。
市里稍微有点儿门道的人都知道这工程是宋玉安接的,可是宋玉安在明珠镇研究所窝着,他在研究所的时候是不接待外人的,这些人没办法,只得去找何耀宗和赵刚。
找赵刚的,都是些商人,他管着明珠建筑公司,和市里大大小小的商户们也算有个脸熟,和这些人打个哈哈,也就能应付过去。可何耀宗这边就是各个大小领导来给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询问。
关键是这到底是政府承包给宋玉安的项目,人家打着个关心项目的名头来询问,何耀宗还真不好什么也不说。
但问题是他自己也不知道啊!
给安之租的商铺是一早就说好的,这段时间宋玉安就像母鸡孵蛋一样窝在研究所里动都不动一下,他打电话去也找不到人,谁知道他在干啥。
宋玉安在干啥呢,之前不是说了嘛,有位研究黄豆的研究人员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位研究员叫王水生,今年三十多岁,研究黄豆已经有六年了。他想培育出一种早熟,粒大的黄豆品种来。
过去的几年里,他经过数次培育,黄豆的颗粒倒是比以前大了一些,但不论是单株豆荚数还是生长期,都没有什么变化。
今年宋玉安整理了许多笔记出来给他们看,他换了一个思路以后,试验田里的黄豆单株豆荚数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一,而且生长期也减短了。
大家都以为已经成功了,前段时间特别开心,但就在宁嘉嘉走后不久,他们准备收取一部分黄豆看鲜豆作为菜肴,炒制后味道如何的,竟然发现这批黄豆做浆不满,也就是说果实不饱满,瘪了一小半。
王水生不信邪的摘了一株又换了一株,最后发现都是一样的,这说明研究有问题,他又失败了。大悲大喜的,三十几岁的人先是哭了一顿,然后居然还跑去喝酒喝醉了。
眼看要成功的项目忽然有失败了,而且在大家看来这都是不应该失败的,一群人都百思不得其解。连宋玉安也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情来帮忙找原因。
第100章
“所有记录和笔记我都看过了,目前有两个设想,第一是2号父本产生了变异,但这种可行性很低。还有一个可能性更高的设想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王哥之前一直在做北方做,虽然过来湖东村以后,母本换成了本地的黄豆品种,但是父本里,有基因的作物是北方的,海拔土壤等等都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影响。
如果这个设想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把不同地区的母本和父本都找到替换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能培育出两种黄豆,一种在南方生长,一种在北方生长,但是它们都能达到王哥想要的效果。”
植物培育,母本,父本所在的地域不同,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比如寒冷地区的,天生就有抗寒性,但是在生长期方面就会逊于温带热带地区的。
他从满洲里带回来的青稞就一直都培育不成功,宋玉安觉得,可能是两地气候差异太大。
“对,就是这样,我们只是换了母本,而父本是经过几代培育的,一定是这里出了问题,我怎么没想到呢!”
王水生一下子又精神起来,其实这个结论,宋玉安其实也不太确定。
他是根据杂交水稻的例子总结出来的,杂交水稻,它只是一个统称。之后各地的农科院都会针对自己当地的情况,在袁先生的研究成果上进行再次研究,粳米,糯米,粘米,单季稻,双季稻,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到了宋玉安前世的年代,记录在案的就有上千种小品种。
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都只能明年再去求证,毕竟现在的研究室还不能做到模拟季节变化。
但只要科研人员打起精神,宋玉安就不在担心了,一次一次的失败不怕,怕的就是这样眼看着成功之后的大悲大喜,会让人丧失斗志。
宋玉安一闲下来,何耀宗的电话终于找到了人,不然他都要直接奔湖东村来了。
外面的商户可是全都眼巴巴的望着呢!
“这个啊,我这边有份计划书,到时候会公布出来,谁要再问,你就叫他们先去看是不是符合条件,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租。”
宋玉安的计划是划分片区,一整条商业街,又被他分成了美食街,服饰街,夏市特产文化街。
美食街全部卖饮食,吃得喝的都可以。服饰街就能放宽一些,衣服鞋袜箱包,化妆品,还有小女生爱逛的精品店,发廊,裁缝店,都可以。
宋玉安问过安之和宁嘉嘉,安之想做日用品百货,但是他在京城店不少,和宁嘉嘉一样欠着贷款呢。
财力做不到开设一整个大型超市,就算宋玉安可以给他拖欠房租,他也压不了那么多的货。
宋玉安和安之商量之后,决定给他两个地方,一个是离一中最近的位置,另外一个是离政府小区最近的位置。这两个地方可以开两个小型超市,学生和退休职工的购买力度也是很强的。
这位置绝对是很好的地段了,如果不是何耀宗的面子,宋玉安肯定不会拿出来。
宁嘉嘉主要是做中低档的女装批发,宋玉安在服装一条街最好的位置给她留了十个门面。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都够了。
至于中间最大的那栋楼,一开始就是预留的大型购物超市。宋玉安一开始是打算往外租的,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要么就是没钱接不下来,要么就是像王发财这样财力太强的,宋玉安也不想往自己的地盘上拉,他就盘算能不能自己做。
自己那么多实业呢,肯定也是需要铺面的,一开始他的想法是在商业街上给自己留十来个铺面,到时候湖东村的水果,蔬菜,熏兔,香肠,还有他厂里生产的罐头,饮料糖果面条什么的都可以拿过来开一个铺面。
可是如果超市找不到合适的人的话,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开超市呢,毕竟他生产的这些东西都是超市里需求量很高的商品。他完全可以做到自产自销啊。
后世华国的许多大超市都是外国人开的,很多城市,外国的超市一进来,击垮了无数本地的小超市。
主要还是因为别人资金足,搞得够大!如果你在财力上能压得过,就不怕被对方击垮。
就宋玉安知道的一个三线城市,当地人开的一个超市就击垮了国际连锁超市,因为它开得够早,货物丝毫不比那些外国人开的超市逊色,民众都习惯了去他那里购买。
不过开超市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人手这方面就是一个问题,宋玉安打算在今年的毕业季进行一次招聘,看看能不能招些专业的大学生过来。
而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