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每天都给孩子送水,还有孩子因为缺水而倒下,那他送水还有什么意思。
  宋玉安当场就给教育部的负责人打电话,接着拟定了计划。次日开始,明珠集团的送水队把一天一次的给学生发放水换成了四次,宋玉安又抽调了一批人手出来,取消之前的把水发放的孩子们的模式。
  改为派人驻守在那里,每个孩子凭学生证,三岁以下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凭出生证,可以在指定的送水点喝四杯水,但是每次都要当场喝完,不能带走。
  送水点就在学校,当场就有一些男孩子想要抢别人的水,被工作人员制止以后,下午就有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
  但是宋玉安的态度也很坚定,工作人员直接告诉学校的老师,周围的村民,如果闹事的情况超过三次,明珠集团就会停止给这个学校和地区捐赠水。
  闹事的村民这才想起来,这不是政府的救济,而是人家私人老板掏腰包赞助他们的。会做出这种事情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正常人是不会干涉孩子的,可是他们听到学生回家转述的意思以后,立马就动起来。
  闹事的被这些家长一次次威胁,他们也认识到,若是明珠集团不给学校送水了,不说自己的孩子喝不到,就是这些家长也不会饶过他们,这才心不甘亲不甘不愿的乖乖回家。


第135章 
  不仅五月十三没有下雨,接下来的两个月,都没有下雨,雨季就像从云省消失了一样。
  干旱的时间越来越久,人们心里的绝望感越来越强烈。值得欣慰的是,现在不像58年。
  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困难,全国各地都受灾,救灾只能自救。
  而今年,国家拨款拨粮食下来,虽然分到那个人手里不多,但是好歹也是一个希望,他们还有国家可以依靠。
  到了雨季的末尾,中秋前后,整个云省盼了一年多的雨总算是来了,久旱逢甘霖,人们跑到雨里狂欢。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
  “老天爷开眼了!”
  有人张着嘴接雨水喝,有人把盆啊桶啊的拿到屋檐下接雨水,还有男人们脱了衣裳在雨里搓洗已经大半年没有涨过水的身子。
  因为这场雨,宋玉安这边终于得以喘息,明珠集团的送水活动停了下来。
  雨一直在下,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大家都很高兴,可是等雨下了五天没有停下的趋势以后,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一颗心就揪了起来。
  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样下去很不妙。
  宋玉安和一堆研究院的专家也是愁容满面。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人,老农们能想到的事情他们怎么会想不到。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话不是绝对的,但这雨若是再不停下,那就难说了。
  月亮湖和大河的水一下子开始上涨,特别是大河,它的名字就叫大河,流经云省十几个县市,现在洪水离满堤已经不远了。
  并且上游的几个县市从大炼钢砍伐树木以后,又不断的开垦田地,水土流失得严重,洪水里不时就有水桶粗的树木木头被冲下来。
  大人们把孩子拘得死死的,不准他们往大河边上跑。就怕一个不注意,孩子就让水给冲跑了。
  明珠镇上,因为月亮湖经常要顾忌到附近几个村子的灌溉,所以排水的渠沟很多,倒是没有出现水淹的情况。刘宝珠安排了青壮年,每天都要检查这些沟渠,就怕不小心堵了误事。
  叶保国等领导做好了准备,派人穿着蓑衣去把娘娘庙和三大祠堂给打扫出来,并要求各家把要紧的财物随身携带。宋玉安也把月亮湖里的船只拖回村里,一旦水位上涨发生洪灾,就立马像祠堂和娘娘庙转移。
  “听说郁县被淹了。”
  宋衍看着淋漓不尽的大雨,想想电视里传来的消息,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
  “夏市和明珠镇海拔都不低,应该会没事的。我出去看看。”宋玉安撑着伞到了叶家,叶保国不在家,其余人围着炭火唉声叹气。
  云省的气候就是这样,不管什么季节,只要一下雨,就会变得很冷,更别说是下了几天的连阴雨。
  宋玉安见三婶眼睛红红的吗,像是哭过,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北方派过来救灾的部队,是你三哥在带队,你说这孩子想些什么,他也不和我们说一声,要不是郁县那边有个亲戚见了他认出来给我打电话,他还要瞒着呢。”
  想到大河里轰隆隆的洪水,三婶就眼前发花,抗洪救灾,可是拿命去搏啊,自个儿的孩子,她哪里能不担心。
  “别哭了,孩子不是还好好的。”三叔皱着眉头抽烟,
  “对对,我不能哭,这是给孩子召晦气呢!”三婶一边说一边去擦眼泪。
  宋玉安皱眉,郁县在他们的下游,大河里的洪水子在他们这都这样大,到了郁县只会更凶猛,也不怪三婶这么担心。
  “三哥肯定会没事的。”除了干巴巴的安慰,宋玉安也不知道说什么。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他什么也帮不上。
  他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现场,但前世电视里见过的不少,抗洪抢险的战士都是奋斗在第一线的,为了把老百姓救出来,他们往往顾及不上自己的安危。
  在灾难面前,必须争分夺秒,有些战士几天几夜都不能睡觉,吃饭的时候都会坐着就睡着了。
  等等,吃饭!宋玉安忽然反应过来,战士们是有补给的,但是在这种时候,以部队的风格,绝对是老百姓最重要,就是让战士们饿肚子,也不能叫百姓饿肚子。
  但战士也是普通人,不吃不喝的怎么行。特别是这批战士里还有宝珠的亲人,宋玉安做不到干看着无动于衷。
  宋玉安立刻就给罐头厂,方面面厂,火腿肠厂打电话,让他们整合物资,接着他又联系了何耀宗。
  何耀宗最近也忙得焦头烂额呢,宋玉安转了好几个电话才找到他。
  “宋老板一找我,肯定是有好事。”何耀宗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说话有气无力的,却还在调侃宋玉安。
  他对宋玉安是充满感激的,之前的旱灾,若不是明珠集团出手,夏市的情况,会严重很多倍。
  “你在哪里呢?”宋玉安听着他那边乱糟糟的声音,皱起了眉头。
  “能在哪里,为做父母官,肯定是灾难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啊!你有什么好事找我快说,说不得我什么时候交洪水冲走了你想说都说不了了。”
  “是郁县?”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嗯,就是郁县。”
  “我这里有一批罐头方便面,你去找北方来的叶维安,叫他派人来拉走,优先给战士们。”宋玉安知道他最后这句话可能说了也是白说,在这种时候战士们肯定会优先灾民,但他还是想交代一声。
  可能是因为家里有人当兵和原因,宋玉安这一世更加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工资福利低,训练辛苦,一年还不能见一次家人,遇到这样的灾难要以血肉之躯堵在百姓身前,但他们一样只是普通人,并没有三头六臂。
  “果然是好事,感谢宋老板大义,我这就去安排。”
  宋玉安这一通电话把何耀宗的精气神都给提起来了,旱灾一年,两季颗粒无收,政府救灾早就在进行,本来看下雨了还松了一口气,谁知道洪水接着来了,郁县近一半的房屋被冲垮,几十万人生命受到威胁不说,救出来以后,吃喝就是一个大问题。
  整个省都在受灾,救灾救了一年,靠自己省内,拿什么去救灾,可国家的救助来的没有这么快,宋玉安并没有猜错,这几天,战士们已经把自己带来的口粮分给灾民吃了。
  人是铁饭是钢,救灾本来就是高强度的工作,如果不吃饱,肯定会出问题。这个事情带队的军官知道,何耀宗知道,年轻的战士们知道,大多数百姓也知道,不知道的,大概只有那些见了战士吃东西,还抱着孩子去要,口口声声大人饿一下没关系,不能饿到孩子的人吧。
  何耀宗之前不是没有想过找宋玉安,只要能救命,脸皮算什么。但宋玉安的送水就在已经持续了那么久,外省的矿泉水源源不断拉进来,那都是要钱的,宋玉安怕是老本的贴进去了,所以何什么好了。
  几天以后,大雨终于停了,又过了两天,洪水退去,整个郁县一片苍夷。但好在灾难总算是过去了。灾后重建是地方部队的事情,叶安国连小儿子都赶不及过来见一面,又要带队回京城。
  三婶听说了以后伤心得不行,打听了他们哪天走,他和三叔带着孩子坐着宋玉安的车,紧赶慢赶的,终于在火车站见了儿子一面。
  “黑了,也瘦了。”叶安国确实是瘦了一圈,露在外面的手和脖颈上有很多细小的伤痕,这些都是他下水转移群众时被水里的树枝和各种杂物划伤的。
  吃不好睡不好,哪怕他皮肤很黑,依旧能看出一圈黑眼圈,三婶心疼儿子,把自己整理的一大包东西递给他。叶安国和老人家说了几句话,又抱了抱小儿子,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因为现在全国路修的没有后世好,火车速度比汽车快,所以战士们都是背着自己的背包,走铁路运输过来的。
  上了车,叶安国把母亲给自己准备的吃食找出来,分给附近的战士,这几天,谁都没有吃饱过。
  旱灾过去了,洪灾也过去了,雨后天晴,百姓们忙着种植冬小麦,红薯,土豆,今年的口粮,可就指着这些作物了。
  宋玉安却又一头扎进了研究所,灾害还没有完全过去,他必须速度快一些,不然明年依旧会有大麻烦。


第136章 
  1990年的冬季,整个夏市除了躲过干旱,洪涝的祸害的果园以外,其余的土地都撒上了金麦1号。
  虽然居民们吃惯了大米,但现在是饿肚子的时候,哪里能挑,冬小麦产量高,能填饱肚子。若不是季节不对,他们都想种植更高产的玉安1号了。
  但明珠镇的宋家叶家是个例外,宋玉安这次赈灾出血再多,也不至于叫一家老小挨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