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先是把馍馍做好,搁进锅里蒸,再把下一锅的馍馍也做好,放在一边,然后赶紧洗了手,汆汤猪大肠,再切成小块,做平辣猪肠。
    这回要做的猪大肠,会很竦,所以得先爆炒红辣椒,今年,她家也晒了不少的红辣,都用红绳串着,挂在厨房门口。虽然不是那种越南特级辣椒,但爆炒出来的辣味,却也足的很。
    大锅烧干之后,锅里下菜油,将菜油烧滚之后,再倒进切碎的干红椒,因为先要炒辣椒,所以她改了小火炒。
    冬红椒炒出香味,跟辣味来,就得赶紧把它们捞出,空干油,锅里只留辣椒油,这时再把清理干净的猪大肠倒进去爆炒,辣味就能毫无保留的融入猪大肠里,等炒到一定功夫,再添些调料,最后加水,小火焖烧即可。
    她炒好肠猪大肠之后,大锅里的馍馍热气已经顶上来。一般来说,在馍馍没蒸熟之后,都不能开锅看,主妇就凭着热气上升的程度,估摸着时间,算出馍馍大致有没有蒸熟,不过,要是有表就更好了。
    一锅馍馍蒸好,夹到竹扁里装着,麦芽又得赶紧下另一锅馍馍。
    然后添上大柴烧火,再乘着这会功夫,把猪肉跟冬瓜切了,等馍馍蒸好,再用这口锅烧猪肉。
    竹扁里的馍馍,上面盖了层纱布,防止馍馍变冷。
    麦芽就喜欢把时间抓的紧紧的,一刻都不敢浪费,忙完这边,忙那边,她一个上午,就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两锅馍馍都蒸好了之后,就得再抓紧时间烧猪肉。
    炒猪肉的秘决跟要点就是,肉一定得炒久一点,炒到肥肉皮变软,瘦肉收缩,再搁进酱油,醋,生姜,这些调料,将猪肉烧入味。
    这里的猪肉都是农户自己家养的,没有打瘦肉精,没有用猪饲料,更没有用馊水喂的,虽然猪成长的时间慢了点,但肉质却是极好的。也没有夸张到,肥肉一层,瘦肉一大膘,真正家养的猪,哪来那么些瘦肉,除非那猪是放养,成开在山林间,跟个兔子一样的养,否则绝不可能。
    但是对于干重活的人来说,吃肥肉是最解馋的,而且干活也更有劲。
    因为不加饲料,猪肉不是很硬,炖个十几分钟,就能烂了。这时再把切好的冬瓜放进去,冬瓜在乡下人眼里也是好东西,有素闻肥肉之称,可见这东西吃了对身体也是极好的。
    秋末了,菜园里的青椒少了许多,田氏后来又栽种了十几棵迟辣椒,也结青椒,可跟夏季的时候比起来,结的又小又少,不过自己家里吃也够了。
    等冬瓜烧肉出锅时,放入青椒跟大葱,稍微翻炒几下,那香味立马就出来了,地道的农家香味。
    连离了几十米之外,正在干活的人,都闻见香了。
    不得不说,在农村里生活,标志性的气息,一个是做饭时的香味,还有另一个就是乡间烧柴草的烟味,纯生态啊!
    为了让干活的人,多休息会,这饭是得送过去的,除了李太公要回来吃之外,其他人都在工地上吃。
    李氏腿不方便,田氏便叫她留在家里,由她跟麦芽去送饭。
    大竹扁里装了馍馍,两样菜,除了留些在家吃之外,其他的都装进瓦坛里,送到隔壁去了。
    另外,麦芽早上还炒了些泡豇豆,以及酱菜,也能就着馍馍吃。
    因为闻见香味,那干活的人早眼巴巴的盼着送饭人的身影。
    一见她俩进来,忙上去帮着接过东西。
    林德寿咧着嘴,呵呵笑,“我就喜欢到你们家干活,能吃上麦芽做的饭,这干活都有劲哩!”
    其他几个干活的人也跟着乐,其中有些人,麦芽并不认识,不过也有上回给她家盖房子的,比如钱满仓。
    吃饭的时候,麦芽问他,家里怎么样了,小娃还好不?
    钱满仓一听有人问他家里的情况,乐的合不拢嘴。
    林德寿打趣道:“他如今正春风得意呢,一下来了两个男娃,能不高兴吗?”
    钱满仓谦虚道:“两个男娃好是好,可也麻烦的很,以后娶媳妇,盖房子,都得准备两份,我这命苦啊,一辈子就能他们兄弟卖命了!”
    麦芽明白,在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也无可奈何,谁让男娃子力气大,长到十岁左右,就能帮着家里干好些活,有些能干的男娃,连犁田这种活都会干。可女娃就不行,力气小,除了放放鹅,干些不卖力的事情之外,就是缝缝补补,而且长到十几岁,就要找婆家,嫁了人之后,就是婆家的人,为人家干活卖力去了。
    但要是男娃多了,也要苦了父母双亲,得挣下多少的家业,才够给他们安家呀!所以钱满仓的担心不无道理。
    黄年安慰他道:“你担心个啥?你家两个娃都还小呢,不像我们,眼看着娃们就要成家立室,可我们有家业吗?不还是一穷二白,啥也没有,要我说呀,我们能养大他们就不错了,以后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走,总不靠老子,靠一辈子吧!”
    林德寿现在都顾不上说话了,嘴里嚼着猪大肠,辣的他眼泪汪汪,可还是忍不住去下筷子,边就馍,边吃菜,没一会功夫,就塞下去两个馍馍。
    田氏打趣道:“他林叔,你至于急成这样吗?馍馍多着呢,麦芽蒸了两锅呢,那行,你们在这慢慢吃,我们先回去了。”
    元青忙道:“婶,待会我再把东西送回去。”
    麦芽道:“你别送了,待会我过来拿就行,你们吃过饭歇歇吧!”
    李太公在一旁,催的急了,“丫头啊,你太公快饿死了哩!”
    麦芽噗嗤笑了,心想,人说,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像个小孩,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行了太公,这就回去了。”她走过去搀住老人家,跟田氏一块往家去了。
    在田家吃饭的时候,李氏心中一直压着块大石头,总觉得麻烦田家太多了,心里过意不去。
    李太公呵斥她道:“就你事多,如果现在你去请人帮忙,再回去请人烧饭,麻烦不说,又得费多少钱?要是再去借钱,那以后等两个娃成亲,这笔账不还得得他们还吗?现在苦一点,以后就能轻松一点,这点账你都算不过来,还在这瞎掰扯!”
    麦芽对这位老人家是由衷的佩服,此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田氏一手拿着馍,一手拿筷子夹菜,冲李太公直点头,“太公说的在理,他婶子,你觉得咱俩家能掰扯的清吗?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两个娃的事,你我就能算清啦?”
    这两个女人有很多共同点,算得上同病相连,都是寡妇,也都带着孩子。要说不同,就是田氏比李氏看的开些,许是因为李氏病了这许久,风湿病把她折磨的,关节都变了形,加上长年灌药,坐久了都站不起来。她羡慕田氏能跑能干,家里家外都能伸上手,可她呢?只是给孩子们凭添了麻烦而已。
    面对着好菜,李氏有些食不知味,麦芽心想她可能是哪里不舒服,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她哪能不急呢!
    吃罢饭,李氏就被麦芽赶回床上歇着了,她也叫太公回去歇歇,毕竟年纪大了,坐的时间久了,腰也撑不住。
    田氏也去放鹅,顺便摘些皮树叶回来喂猪,李元青忙的也顾不上喂猪,李氏回去一趟又不容易,所以这几日喂猪都由田氏去帮忙。
    自打上回麦芽第一次放鹅,还惹出事来,田氏就再不敢叫她去放鹅了。
    可李氏哪里能睡下,田氏一走,她就起来,慢慢挪着步子,去院里给麦芽帮忙。
    三天之后,地基挖好了,接着就是砌砖,这回李元青家盖的房子,比麦芽家盖的还要大些。农村人,盖一次房子不容易,当然得往最好的盖。
    纪安山中间来了一趟,看了看工程进度,也跟李元青说了,有啥困难,就叫他提出来,村里能帮忙的,都尽量帮忙。
    不过,有李太公监督,而且这回又是他亲孙子盖新房,他可比给田家监工时,还要上心,用料的时候叮嘱他们物尽其用,监督质量的时候,也是精益求精,一点都不允许马虎,所以在工程快要完工时,他也晒黑了,脸都瘦了一大圈,不过好在,有麦芽天天给他做好吃的,老爷子胃口又好,身形虽瘦了,可精神却不差。
    每天下午,麦芽做会炸些臭豆腐,送过去给他们垫吧垫吧肚子,李太公虽然年纪最大,可吃的一点都不少。麦芽心想,幸亏自己的臭豆腐是亲手制作,就算吃多了也没事,要是搁那黑心的小摊贩,用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泡,再吃这么多,只怕要闹肚子。
    田家的臭豆腐也卖到县城里去了,听小二来的时候跟他们说,县城也有人仿照着做臭豆腐,本身泡的方法就为难,唯一难点就是选咸菜水上,所以各家做出的臭豆腐味道也不一样。但有的吃就行,所以臭豆腐现在已算得上庄县一道有名的小吃了。
    李太公则是彻底爱上这道美味,一天不吃就心痒痒,非得就着小酒,每天喝上一盅,再来一盘现炸出炉的臭豆腐,那滋味,真是赛神仙。
    因为孙夫子的学堂开课了,村里乱晃的男娃们少了许多,而且孙夫子还极其开明的叫村里的小女娃们也去上学,当然,不是像麦芽这么大的,就像林大姑家的大女娃子,像她们成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可惜了大好时光,便同意让她们也进学堂。
    这下可把林大姑感动坏了,她不指望女娃以后去考功名,但识几个字总归是有好处的,以后算个账,跑个集啥的,都能派上用场,总之比两眼一抹黑强吧!
    林虎下了课之后,喜欢跑到田家去溜一圈,原因无二,他爹在那干活,他是理直气壮的去,正好麦芽准备吃的东西也不少,他去蹭个口福。
    有时,麦芽也会拉着他帮着干点活,省得他到处乱跑。林虎也乘着这个机会,跟她大吐苦水。
    这日下午,李家的房子已经快上大梁,再有个几天,主体就能完工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人,思想都比较淳朴,既然来干活,就不存在,偷懒打混的,所以才能干的这样快。
    家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