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芽一想也是,发货权在她手里。她回屋拿来纸笔,把这三人的名字以及住址都记下来,方便以后好认。
    既然人来了,冬生跟元青便帮着称重跟分肉,按各项的需要,今天只能卖下香午的,所以麦芽没给他们进多,先买着试试看,另外卤汤也是她事先配制好的,直接拿回去,切的时候浇在上面即可。
    至于其他调料,麦芽就交着他们去做,比如加辣椒油,蒜瓣,如果有香菜加些也是好的。
    凉粉一人拿一桶回去,调料也是田氏帮着配的,一并给他们带去。
    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来进货,省得田氏跟李氏往外跑,除了本钱跟工钱,麦芽跟他们要的也不多,比平时出去卖少了两三文钱一斤。乍了看好像不多,但要是卖个十几斤,二十几斤,这钱可就多了。还有其他东西可卖,所以总的算下来,比他们做零工可要赚钱的多,还不用往外跑,就在村子里卖。
    三个进到了货,都高兴的很,他们根本不愁销路,这段日子,田家卤肉的名声早都打了出去,哪里会愁眉苦脸着卖呢!
    送走了他们,麦芽回家对几人扬了扬眉毛,看吧!她的批发生意就要做起来了。不过,这品种还是少了点,她得多开发些品种出来才是,光是他们几个是忙不过来的,还得田氏他们帮忙。
    下午的时候,陆陆续续也来了好几个人,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在路上碰到回去的三个人,便也跟着回去了,人家都说好了,一个村子只招一家,去了也没用啊!
    今天他们进的货普遍都很少,元青中午回来的时候又带了不少材料,瞧着这么一大堆东西,麦芽觉得头皮有点发麻。
    李氏还是他们的合伙人,再说,她为了挣钱给儿子娶媳妇,所以暂时把老脸搁一边,两家伙在一块干,她也就光坐着洗洗东西,累了就歇会,大锅也是她来烧,田氏母女俩个都忙翻翻了。
    这里面最难打理的,属猪耳朵,至于猪蹄子,陈掌柜怕他们忙不开,就叫店里的小二帮着处理干净,猪耳朵要用开水烫过,才能去掉死皮,耳廓部分也要划开,把里面的脏东西刮干净,他们做的都是乡邻生意,可不能马虎了。
    因为是招的代理商,只要批发给那固定的几个人就成,倒也不像做零碎生意,那般繁琐。
    傍晚的时候,冬生又去后山砍了些竹子,跟元青两个坐在院子里编黄鳝笼。
    李氏坐在一边洗面团,要做凉粉的,田氏到外面摘皮树叶去了,顺道还得喂鸡,喂鸭,喂鹅。今年她家的牲口多了,这么多张嘴,也不好伺候。
    麦芽又去摘了些薄荷叶,天气干燥,叶子放了一天一夜,就干燥的差不多了。她从针线筐里捡了些碎花布,专捡那些织的稀松的,便于薄荷散发气味。
    她做这个很急,其他事可以放放,唯独薄荷香包得赶紧完成,不然她这身上的大包小包又得成倍的长。
    田氏当然知道她急着呢,所以李氏把之前估衣裳剩的布料都给她拿来了。
    香包做成个口袋形状,上面的口子,做成松紧裤子的样子,里面穿进一根细绳,一拉绳子口袋就系上了,也方便以后掏出。
    第一个蓝布口袋做好了,麦芽往里面塞满风干的薄荷叶,如果味道淡,也可把口子慷慨一些。只是可惜了,她不会绣花,也没那个时间绣,不然可以把这个香包好好装饰一下。
    她把香包拿在手里,正要往元青的方向递,抬头瞅见元青跟哥哥坐在一块,她能递给谁呢。麦芽转了个眼,对上李氏含笑的眼神。
    “李婶,这第一个香包就送给你了,我还会做很多的香包,挂在床边,能驱赶蚊子的。”
    李氏接过香名,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有股子很浓的清凉味,“成啊,你就忙你的香包吧,这些活有我们干呢!”
    麦芽冲她甜甜一笑,低头又拿了块布做香包,院子的土灶上,卤肉漫着香气,咕嘟声响。
    院门口忽然走进来一中年汉子,肩上扛着捆成一圈的竹篾子。
    李氏招呼他,“哟,德寿兄弟,你酒醒了啊,昨晚没叫你娃给你扔塘里?”
    来人是林德寿,这会酒意没了,怪不好意思的,“唉,别提了,昨晚叫你们笑话了,我哪里知道那李子酒,后劲这样大,刚开始喝着也没觉着有啥,可越到后来酒劲上来,就晕晕乎乎的了。”
    麦芽回堂屋给他端来矮凳子,林德寿坐下后,把身上背的竹篾也放下。
    麦芽对他道:“果子酿的酒跟粮食酿出的酒是不同的,有些地方的人还会用葡萄酿酒,不过那法子要讲究技术,我们这些人是学不来的,我也就是酿着玩,权当给自家人改善口味。”
    林德寿点头道:“说的是,要是都容易,那还要那些个学徒做啥,这不,我今天就来做学徒来了,冬生啊,你俩教我编黄鳝笼呗,你黄叔本来是跟我一块来的,路上他想起得跟村长说一声,又绕路去他家了,等会就来。”
    冬生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说啥学徒哩,这东西也就是我在家瞎弄出来的,不要啥技术,你们是没见过,所以才不会编,要是见过了包准一学就会,元青就是,看我编了一个,现在编的比我还好!”
    林德寿把凳子凑过去,看他们俩编,嘴上说道:“元青聪明,我就没法子比喽!”
    李元青抬头笑了笑,眼神从麦芽身上扫过,“林叔,你说笑了,我哪能跟您比。”
    李氏见他们互相吹捧着,忙笑话道:“瞧你们三个,夸来夸去的有意思吗?他林叔啊,你得赶紧编了,元青他们等会就要去下笼子哩。”
    麦芽这会插嘴道:“你们编笼子的时候都各自做个记号,虽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弄错也没啥,可要是下的人多,难免弄混,还是做个记号的强,或者换个花样编也成,也可以在笼子里做个机关,这样就不用再做盖子,”具体那机关长啥样,她也不记得,以前也只是随便看过一眼而已,这会叫她说,还真说不上来。
    不过,李元青跟田冬生都是手巧的人,两个凑在一起钻研,居然真弄出了不少花样,先前一批编的,还是存在漏洞,而且也麻烦的很,黄鳝笼的诀窍就在笼子的内部。
    林德寿也加入研究的阵容,他平时上山下套,抓野味,设陷阱,都是个中好手,这些都是小意思。
    田氏背着一筐皮树叶回来,冬生跳起来从她背上接过篓子,送到厨房去了。
    “他林叔来啦!”田氏招呼他,一边拿着抹布拍打身上的灰尘。
    林德寿应了声,几人又说了会话,黄年便来了。
    麦芽这会已经做好四个薄荷香包,拿了两个挂在她房间的床头,一个放哥哥的房间,另一个挂在堂屋。要想达到驱蚊的效果,这几个香包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她还想多采些,捣碎之后能挤出薄荷汁水,这水用来涂抹身上效果也好的不得了。
    眼见天色不晚,她又跨了篮子去小河边采薄荷,因为明儿下午跟二妞他们约好去王家村的,麦芽想着也给狗剩跟狗蛋做几个挂在身上,小娃最容易招招蚊子。
    田氏也不叫她,晚饭她去烧了,就是烧的味道比麦芽做的差些,不过家里有现成的菜,随便弄弄就成。
    黄年把村长的话跟他们讲了,村长当然也不反对,就是叮嘱他们,不要过分捕捞,他说黄鳝长在田里对庄稼好。
    麦芽有些钦佩这位久病的村长,他连资源保护都能想得到,肯定也是个体已为民的好村长,就是可惜了他这身体。
    林德寿跟黄年说什么也不好意思在这儿吃饭了,差不多看着冬生编了一遍,冬生又给了他俩一个笼子回去做样本。两人收拾了东西,往家回了。
    麦芽让黄年带个话给二妞,她也不能明说,就说让他告诉二妞,明儿上午家里忙,叫她下午过来的一趟。
    黄年答应下来,跟林德寿两人告辞走了,他们也得赶着回去编黄鳝笼子,好抓些黄鳝回来。
    元青今儿早上才送的黄鳝,不晓得陈家馆子的厨子能不能烧出黄鳝的鲜味。
    天气闷热的很,只有到了后半夜才凉快些,也能勉强睡着觉。
    第二天清晨,榆树村迎来一场清凉的雷阵雨,把远处的山林都洗的清翠碧绿。
    冬生一大早打着赤脚出门到田里看了看,怕大雨把棉花苗吹倒,现在棉花苗长的正是旺盛,再过不久就要开花,等秋天就能结出棉果。
    院子里,到处汪着水,土灶也被雨水浇灭了。
    园子里的菜苗,像是一夜之间就长高了,蔬果也结的分外惹人喜爱。那棵蔷薇花丛,打着几个零星的花骨朵,耷拉着个头。
    田氏从厨房抱出干柴,又捡了些干稻草,蹲在土灶前生火。
    麦芽洗好了脸,也过去帮忙,这卤锅的汤最好不要灭。
    田氏小心的点着火,因为灶底下还有积水,她叹了口气,“唉,得叫你哥哥赶快到窑厂去问问青砖的价钱,虽然没买过,但依我猜肯定贵的很,咱家要盖的地方这么多,只怕很费钱的。”
    麦芽明白娘说的在理,之前也是她疏忽了,记得前世出土过很多的古墓,只有达官贵人,才修的起青砖墓,平常人家哪里能买的起,“娘,就先叫哥哥去窑厂问问情况再说。”
    冬生回来的时候田氏便跟他讲了,正好下午要去王家村,那个村子附近也有个窑厂,他可以顺道去瞧瞧。
    吃过午饭,麦芽拿了几个薄荷香包,她昨晚又做了几个,卤猪耳朵跟猪蹄也装了些带上。
    因为下过雨,外面都是泥巴地,三个女娃都换了草鞋,幸好途经的都是大路,早些年有人铺了些碎石子,又经过这么些年人来人往的压实,除了有些打滑之外,泥巴倒是不深,不然驴子陷了蹄子,只怕一步路都走不动。
    田氏把他们送到门口,她不担心别的,就怕孙氏那张嘴,她叮嘱几个孩子,千万不可让人看出来,他们是去瞧人家男娃子的。要是让孙氏知晓了,又不知道得传出多少风言风雨来。
    冬生赶着车,驴子走的很慢,三个女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