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汪精卫与陈璧君 作者:程舒伟 郑瑞伟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唐生明回答,就指着唐生明问了一声:“你说是不是这样?”

  唐生明赶紧接着说:“是这样!是这样。”

  这一场突然紧张的场面,在一阵笑声和干杯声中结束了。临走,汪精卫还是紧紧握着唐生明的手叫唐以后多去和他谈谈,他随时都会欢迎的。次日,陈璧君却不肯轻易放过唐生明,她派人把唐生明夫妇又接到家中,乘汪精卫不在家,她一个人仔仔细细盘问了唐生明一番。她所问的每句话都很结实,要是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真不容易回答得上来。

  她问唐生明怎样走出来的,为什么要走出来,走出之前到过哪些地方,见过些什么人,谈过些什么话?对汪精卫是怎样看法?她足足问了唐生明两个多小时。有些话问了唐生明还不算,还把唐的爱人叫去问,很想从中找出一些破绽。从那次后,唐生明对陈璧君特别提高了警惕。10月4日,伪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汪精卫以伪中政会主席身份,交议了大批新任命的人员名单,其中第十四项便是:“拟特任唐生明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案。”决议:“通过,送国民政府任命。”

  1942年,军统局上海区的组织被李士群的特工总部所破获,区长陈恭澍也被逮捕。李从军统上海区的一些秘密文电中,发现了一个电报稿,内容是向重庆建议,希望以后不要再在上海等地去暗杀个别的日军官兵,因为这种作法完全是得不偿失。李士群认为只有唐生明才有可能发那样的电报。陈恭澍的案子发生时,陈璧君和陈公博都向汪提出要严办唐生明,汪当时却没有肯定表示,只叫李先把唐生明送到南京再说。后来谁也没有料到,日军总司令部知道后把唐生明抢了过去,公开要唐生明和重庆联络,他们才不敢再提要办唐生明的话。第二天,唐生明去见汪的时候,心情完全不同了。

  因为日本人这样重视唐生明,唐生明对汪也就不大在乎。汪也已知道了昨天的事,见唐生明时,现出一脸的尴尬相。唐生明懂得汪的心思,因为日本人还要设法找人和蒋介石去联系,这无形中说明对汪不够重视。汪当然不便在这方面对唐生明怎样,却对唐生明过去一直瞒住他,表示很不痛快,说唐生明太不够交情;唐生明见汪心情不佳,也没有多谈,便向他告辞。唐生明在南京拉拢了不少汉奸,如周佛海、叶蓬、任援道等人。

  22视察清乡区的闹剧

  1941年春,抗日战争已进行三年多的时间,日寇急于想从侵华战争的泥潭里拔出脚来,以从事新的军事冒险。在对华北实行残酷“扫荡”的同时,又决定对新四军活动最活跃的华中地区进行“清乡”。

  汪精卫卖国残民,为虎作伥。在日本主子的吩咐下,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反共军事组织———“清乡委员会”。汪亲自兼任委员长,以陈公博、周佛海兼任副委员长,由特务头子李士群兼任秘书长并负实际责任,李的重要助手汪曼云兼副秘书长。准备在其统治区,分期分批实行“反共清乡”。为此调动大批伪军配合日寇设置封锁圈,挨户搜索,编定保甲,实行联保连坐,妄图消灭坚持敌后抗日的新四军和游击队,镇压抗日群众。

  为配合清乡运动,当时所有敌伪报纸刊物都大肆宣传,说明清乡工作的重要性;并连篇累牍地发社论和汪精卫等的谈话。伪南京政府把这一工作列为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中心任务。

  6月中旬,汪主持召开第一次清乡地区行政会议,并指出以京沪路沿线作为示范性的实验区,以苏州为中心,四面展开。这次汉奸们一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作法,7月,“清乡委员会”在苏州设立办事处,由李士群兼处长,唐生明任副处长。苏州实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海军部长汪精卫。从未掌过军权的他这回过足了瘾。

  验区的范围,划定东自昆山沿京沪路至镇江,南边包括太湖沿湖各县,北到长江南岸包括常熟、江阴,共约二十个左右的县市。

  办事处组织非常庞大,有三四百人。汪伪政府海军部将仅有的一条象征性兵舰“卫民号”也拨给办事处指挥,以加强水上巡逻力量。航空署仅有的三架教练机,汪精卫也指定可随时调为侦察之用。这就是当时伪政府宣布的陆海空配合行动的真相。

  清乡办事处的真正指挥者是日本特务机关“梅机关”的晴气大佐。此人是李士群的后台,也是办事处的太上皇。

  7月中旬,办事处成立,汪原准备亲自到苏州监督宣誓,但因准备赴日本朝见天皇,临时派老婆陈璧君为代表。办事处的所有职员都要宣誓效忠汪精卫和坚决实现“和平反共建国国策”,努力清乡工作。陈璧君在会议上大喊大叫地说:“大家要打响第一炮,才有本钱可以向日本方面提出第二步要求。”

  9月中旬,去日本朝拜天皇的汪精卫回来了。他一听到日寇在南京的派遣军总司令俊六亲自光临苏州清乡实验区视察,便紧步其后尘,立即决定也要来巡视,并电告李士群做好准备。自然,李士群又要大忙特忙一番,希望汪这次视察能比俊六更满意,并准备动员大批人来一次空前热烈的欢迎。

  汪精卫与日军在南京的派遣军总司令俊六会谈,一脸十足的奴才相。

  因汪精卫决定乘坐日本天皇送他的专机到苏州来,苏州机场就要重新整修。他要到达的那天早晨,机场通往城内的道路被封锁起来,禁止通行。沿途岗哨林立,如临大敌。汪的专机带着刺耳的呼啸降落在苏州机场,舱门打开,使大小汉奸饱开眼福的是,汪竟穿着大元帅戎装,佩着上将领章。这身打扮使汪这个党棍、政客看起来颇为滑稽。原来,汪为表示他的政府和军队都是国民党的正宗,在领章前端加上一个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小党徽,和后面代表官阶的三角金星并列。伪南京政府的国旗除在青天白日满地红上面加上一面三角小黄旗,上书“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以与重庆国民党有所区别外,其余都是一样的。到了1943年,三角小旗也取消了。据陈公博解释,取消这面六个字的小旗,不是意味着伪南京政府不反共,因为国民党本身就是反共的;同时,因伪南京政府已追随德、意、日轴心国家正式向英、美等国宣战,穿上军服的汪精卫一到该行军礼的时候就要闹笑话。

  今后的任务不只是反共,而且要反英、美等国,所以不要那六个字了。从此,南京和重庆两方面的标志便完全一致了。更使大小汉奸哭笑不得的是,汪竟忘了他穿的是军装,本应行军礼,可是他却像往常戴礼帽一样,脱下帽子,手持着军帽一边向欢迎的人群摇晃着,一边走下飞机。这种不伦不类的礼节,使汉奸们面面相觑,非常尴尬。

  汪精卫尽管是文人出身,后为投机政客,但他到南京建立伪政权后,却东施效颦,全要模仿蒋介石,不但把党政军大权一把抓,而且在称呼上也照搬蒋介石的。他不喜欢人们叫他“主席”,而爱听别人叫他“委员长”或“领袖”。伪军官兵们听人提到这些称呼时,也规定要“立正”以示敬意。

  李士群很会讨汪精卫的喜欢,他得到汪要到苏州视察的消息以后,给汪安排了一次隆重的军事大检阅,让汪多过一点“委员长”的官瘾。这次受检阅的伪军,除第二军一部分装备较齐,受过正规训练外,其余是一些保安团队,一共凑了几千人。汪精卫到办事处稍事休息,一听到李士群报告给他安排了大规模的军事检阅,对汪来说,确实新鲜,立刻就要进行。检阅仪式开始后,汪好不威风,在得意之余,几乎当场又闹出一场大笑话。原来汪一向穿惯便衣,过去向人答礼时,总是用手把帽子摘下来,频频点头;这一天,他看到队伍经过检阅台向他敬礼的时候,站在台中央的这位大元帅,却慌手慌脚地把右手向上一抬,又准备去摘那顶镶着金边的军帽。他这一举动,可急坏了主持检阅的伪军官,怕他当场出洋相,给日本军官留下笑柄,更怕这些受检阅的伪军士兵笑出声来。幸好,当汪的手触到那硬邦邦的帽檐时,看到旁边的日军顾问等都是在行军礼,他才把手从帽顶边沿落到帽檐侧面,很不自然地停了下来,总算没有出丑。就是这样,香港等地一些报纸还是添油加醋地把汪精卫这次大检阅情况描绘成一个舞台上的小丑一样,弄得笑话百出。

  这次随同汪到苏州视察的随员中,除日本顾问外,还有他的宣传部长林柏生、次长郭秀峰、外交部次长兼翻译周隆庠、航空署长陈昌祖、高级随从参谋黄自强,以及大批中、日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从他所带的这些随员中也可以看出,此行是为了对外进行宣传。

  检阅仪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完毕后,李士群等请汪去休息。这时,汪却表现出了平日极少见到的兴高采烈的样子,马上又要集合全体官兵来讲话。汪精卫一向爱讲演,而且很有煽动性,这次没有讲稿,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多小时,一开始便称赞嘉奖了“这个区短期内取得这样巨大成绩”和一再强调“这次清乡是以苏州区为实验反共场所,应当在全国发扬这种精神”等一类汉奸常话;又放大声音说:“请大家不要忘记,我们从事和平反共建国,都是赤手空拳而来。我们以前是一无所有,现在有了这种力量,这不是偶然的。这是由于大家有‘革命'的精神和信心,由信仰而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同时,也是我们的尊敬的’友邦'和‘友军'给了我们以极大支援的结果。请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些,都是来之不易。”

  最后,他大声疾呼,要所有的在场的中、日人员都要“爱中国,爱日本,爱东亚!”

  当他声嘶力竭、汗流满面地结束这段讲话时,差一点又摘下大元帅的军帽来答谢。

  那天晚上,他余兴未减地又听了汪曼云向他作做的长篇报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