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魁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随后的一天;跟踪孔令文;拍摄了他一天中的学棋生活。在异国他乡,母子二人的生活应该说很“小康”,但是那种四处奔波,把命运赌在棋上的生活,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那句日文:一生悬命。我们采访时曾请很多人预测孔令文能否在第二年10月的考试中入段,几乎没有人认为孔令文可以成功。当我们的节目播出之后,在一次联欢会中我向老聂敬酒,向老聂提及这个节目;老聂骄傲地说:聪聪入段了!我在另外一家报纸上看到孔祥明听到儿子入段的消息时失声痛哭。我们都知道,又一个少年走上了“一生悬命”的道路,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光明在即》:我心目中,吴清源的地位几乎不亚于钱钟书、李可染、梅兰芳,我认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托命之人。我甚至认为;那朴素的黑白世界可以让人们在20世纪的血雨腥风穷奢极欲之后,看到一丝高远宁静的未来。   
  薄积勃发(1)   
  张虹在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上四年级的时候,王京宏在中文系上一年级,两个人都在1994年进入体育部,10来年也傍在一起工作。据王京宏揭发,张虹上大学时就对围棋感兴趣,但水平实在有限,是以文学青年的路数看待围棋的,老觉得围棋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他是大四。学校里有电教社,那时候北京高校搞校园电视剧比赛,他就找我去做群众演员。拍的是这么个场景——宿舍里很乱,麻将牌堆在桌上,床上躺着几个学生蒙头大睡。我就是那么一个学生,露着双脚蒙着脑袋,显得那么沉沦。张虹自己的形象比较高大。他上大学的时候就拍过自己下围棋,弄一棋盘,自己在左边下一手,再跑到右边下一手,镜头不动,拍完了用电视剪辑手法,把画面一截,就是自己和自己下围棋了,那个片子好像叫《自胜者强》。” 
  2003年9月,《体育人间》制片人师旭平和张虹做客某网站和网友聊天,有网友问:你们认为自己做过的最得意的片子是什么?师旭平回答:“最得意的是下一个。”张虹回答:“我最得意的是我上大学时拍的一部片子,现在重看起来很幼稚,很荒唐,但第一次总是可贵的。”不知道张虹所说是不是那个《自胜者强》。 
  张虹和王京宏进台之后一直值体育新闻班。到1999年,做体育新闻的人越来越多,值班的周期越来越长,有时候一个月才值班一次。王京宏说:“值班一减少,新闻就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了。1999年就想做大事,做个大片子,正好河北台提出《新中国体育50年》这个想法,他们要和我们合作,后来河北台又退出了,张虹和我拉了个班子就干这个片子。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张虹他们去前方,方钢和我在后面值班。每次奥运会完了都会有一个总结篇,1996年我们拿了16块金牌,按理说,回顾性的节目就介绍一下,几月几号谁拿了什么金牌就完了。但张虹创造了一种散文诗式的叙述手法——‘金色,金色的瞬间,金色在哪里?金色在跑道上。金色在哪里?金色在杠铃上。杠铃发出岩石般碰撞的声音。’词语华丽,激情澎湃,这种东西在体育频道从来就没出现过,马国力很欣赏,说这小伙子真有才!大家就开始模仿他。1996年是现代奥运会100年,方钢就弄个回顾片子,叫‘世纪’,围绕世纪这主题憋着写。可这玩意需要诗人的感觉,要有意象在脑子里闪,方钢又不是诗人,也要努着写,大家都往有点虚的路子上走。现在大家都岁数大了,都向自然平和的方向走,希望在自然中打动别人。可张虹当时的文风好多小姑娘都喜欢,写信来说你们的解说词太好了。我记得当时《足球之夜》的编辑李宝石和我谈论这问题,我觉得电视第一位是画面、第二是声音、第三是解说,张虹是第一是解说、第二是画面、第三是声音,他的文字太强,解说语言破坏画面,有点儿骈四俪六就过了。” 
  张虹承认自己一度是个文学青年,以前写过小说,上学的时候就爱写文章,进电视台最早编的一些片子,解说词写得太满,太硬,太注重修辞一类的东西。1999年接手干起“新中国体育50年”,他拉了一个提纲,把中国体育分成几个历史板块来叙述:“那个节目就是宏大叙事,我这个人,60年代出生的,受80年代文化影响,就是喜欢那种宏大叙事、震古烁今的东西。第1集叫《国与民》,就是讲历届国家领导人对体育的关注和对体育事业的影响;第2集叫《变与通》。等这8个题目做完了,放在《体育大世界》播,我们准备的是8期,后来赶上《体育大世界》的时间变了,一集30分钟,那我们那个节目就变成上下两集,8期节目变成16期。1999年一年就做这16期节目,这16期节目做出来把我们给累坏了,真的是要吐血了。” 
  《新中国体育50年》中就已经出现了后来《体育人间》的一些元素。他们找到中央警卫局的老干部徐涛,徐涛带着节目组的人去清华大学,问体育系的老师早年间清华有个游泳池,现在还有没有,结果就看到那个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人援助的游泳池。徐涛就在那个早已废弃的游泳池边回忆:当年在北京找这么一个游泳池也挺不容易的,大家就是要想着法儿让毛主席锻炼身体。本来我们搞乒乓球,主席就喜欢“磕鸡蛋”,站在那里抽球,但乒乓球运动量太小,那就游泳。主席也一直好游泳,这样游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从这清华的游泳池一直游到韶山的水库,大江大河。 
  王京宏回忆说:“张虹文学功底很好,他是撰稿,那时候我们搞体育报道的时间很短,对新中国50年的体育发展了解不多,看了一些资料就下手,不是厚积薄发,是薄积勃发,那个片子看起来故事性不强。如果现在再做,就会找一些更有代表性的人物,做得更好看。我们原来是划小船的,那个片子是强行划大帆船,但它改变了我和张虹。做完了之后不过瘾,赶在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接着做《百年传奇》。这个片子以个人为主角,显得更生动一些,我们做了6个人物片子,贺龙、霍元甲、李惠堂、马约翰、何振梁、聂卫平。”   
  薄积勃发(2)   
  张虹和王京宏再次合作聂卫平的片子,是张虹先看到了聂卫平的自传《围棋人生》,把书推荐给王京宏看,片子拍出来之后是王京宏负责剪辑。他的思路是老聂的人生经历能折射出社会的变化;而张虹却有一些自己的遗憾,他希望能拍出围棋的哲理性来。王京宏说:“聂老就是个大俗人,我们看他像个神人,可他婚姻失败,喜欢吃喝、喜欢漂亮姑娘,那个片子就是把他还原成一个俗人的过程,这很难表现出哲理性的东西。张虹老认为在思想、在认识论上,围棋有很高境界,但电视很难表现出来那个境界,解说也说不出来。”   
  会师《体育人间》   
  《世界体育报道》与广告公司的合作模式一直持续到2000年底,这时候碰到中央2套节目改版,一直在2套播出的《世界体育报道》回到了娘家体育频道。但体育频道的广告已经承包给未来广告公司,旧的合作模式不能继续。2001年前几个月,大师一直在寻找合作方,没什么事干。体育频道认识到自己的节目缺体育纪录片这一块,就决定自己出钱搞。张虹、王京宏、刘江、杨波等人干完了《百年传奇》也正好在寻找新方向,两拨人马凑在一起,开练《体育人间》,大师和张虹担任制片人。《体育人间》栏目中的编导,刘执戈、段培、杨波、赵邈、王骥等都曾是《世界体育报道》主力,双方会师的时间是2001年5月。 
  张虹回忆:“领导说,你们做纪录片,一年只做16期节目可不行,播完了也没反响,你们应该组成一个长设栏目。我们当时一共就11个编导,11个人能干一个长设栏目吗?我们包产到户,实行承包制,一个编导一年拍10集,我们大概一年能拍100集。第一年,我们这几个人播出了65集,到了第二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社会上拍记录片的一些力量。” 
  大师说:“以前我们做记录片,吭吭哧哧在那里弄,攒个10集20集,一下播出去就没了。节目要有影响就必须有一个栏目,有一定的播出数量在那里顶着。纪录片难做,对编导的要求高,而能做这个活的人在别的频道都已经干上了。我们必须开始做,能做多少做多少。这个节目最早想的题目叫《人间体育》,张虹说要不叫《体育人间》,通过体育关注人的生活,别看这两个词一调换,节目的出发点就有区别了。” 
  《体育人间》2001年5月筹备,2002年3月份开始播出,最初播出的片子是“何振梁”。片子一共5集,刚开播时,《体育人间》的安排是周一二三播出,《何振梁》这个片子延续了以往历史人物片子的路数,讲的是中国申奥背后的一些故事,并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沿革做了一些表现。2002年初申奥热潮未退,关注这个片子的人很多。第一周前3集播完,观众要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下礼拜再看后两集,这下急了,给总编室打电话:没你们这样安排节目的。于是《体育人间》临时调整,变成了每周播出5天。 
  王京宏在《体育人间》最早编导的两个片子是《何振梁》和《胡司令外传》。他说相比之下,《胡司令外传》做得更好:“我觉得《胡司令外传》吸收了拍摄老聂的一些经验,手法上丰富了一些。胡荣华象棋10连冠,大家叫他胡司令。这外号来自《沙家浜》,我们片子的音乐主题就用《沙家浜》里的那段《智斗》,我找乐手用京胡、单弦不同乐器,以不同的节奏来演奏这段旋律。下棋思考的时候就来段慢的,有激战就来快的。胡荣华下棋的表情也丰富,配上音乐也显得生动。我比较喜欢拍名人,因为名人有名人效应,大家会关注。另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