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听到了司机的粗口,反而是轻笑了起来,“相信我,我们此刻的心情和你是一样的。”这话让司机愣了愣,随即就爽朗地笑了起来。
好不容易从暴风雨之中逃脱了出来,车厢之内的每一个人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黏糊糊的汗水让人浑身上下都感觉不舒服,急忙打开了窗户,外面那微微发热的空气倾泻而下,居然让人感觉到了久违的凉爽。
看着车尾后面依旧安静坐落在原地的希斯罗机场,不过是短短的一个小时时间,这座城市就展现出了骇人的热情和疯狂,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个梦境一般。桑德拉…布洛克更是长长吐出一口气,错愕地问道,“我们是在英国,对吧?”
的确,如此的热情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英国,这是在欧洲大陆;更让人不敢相信,这人海汹涌的狂热是针对“独立日”的——这样一部绝对的主流商业电影,谁都知道,英国人对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一向是冷嘲热讽的。
不过,这一切都是事实,切切实实发生着的。
早在一周之前,英国最具权威的专业电影杂志“帝国”就发表了对“独立日”的影评,他们不仅在评论之中将这部电影称为“史诗级灾难电影”,认为这部商业电影将灾难类型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用精彩的视觉特效弥补了电影史上的一大空缺,让灾难类型片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而且他们还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的超高评价,坚定不移地表现出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支持。
“帝国”的影评无疑在整个英伦三岛掀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专业电影杂志,“帝国”的号召力自然是其他报纸所无法比拟的,他们对“独立日”的推崇也让大英帝国的人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对即将上映的电影投去了热情。
而作为英国另外一本顶尖专业电影杂志,“视与听”的支持无疑是添了一把火,他们的评分虽然只有八十五分——只是相对“帝国”低了一些罢了,但他们也在评论之中表示,“独立日”的出现是一场“势在必行的革。命”,并且表示“这将会成为整个电影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他们对电影送上了赞美的洋溢之词。这也让人们对“独立日”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期待着这场视听盛宴的加速到来。
即使撇开“独立日”不说,仅仅以雨果一个人的强大号召力,就足够引爆成千上万人的狂热了。雨果不仅仅是目前北美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无可比拟,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歌手——特别是作为摇滚乐队的主唱,雨果在英国所得到的认可远远超出想象。
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这才出现了今天这十年难得一见的盛况,正式开启了“独立日”在欧洲宣传的第一站。
机场的狂潮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等剧组抵达他们在伦敦的下榻酒店时,门口那超过千人的迎接队伍又一次震撼到了所有人,其中还包含了上百名记者,如此阵仗即使是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也无法享受到,铺天盖地的尖叫声和呐喊声让车辆每一次的移动都变得无比困难,仅仅是从街道进入停车场,这短短的路程就耗费了半个小时之久,观众们的热情彷佛根本没有一个尽头,源源不断地汹涌而来,一次又一次地让人感叹、让人亢奋。
短时间之内就经历了如此多大阵仗的狂轰乱炸,几乎每一个人都保持着超兴奋的状态,肾上腺素似乎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可是等进入酒店房间之后,那种竭力狂欢之后的疲倦感夹杂着空虚感席卷而来,让剧组的所有人都瘫了下来。此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近九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而且还有时差问题。
雨果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从下飞机那一刻开始,尖叫声就不断在耳膜周边环绕着,他已经不仅仅是耳鸣了,现在甚至可以感觉到太阳穴在隐隐抽痛。站到了酒店的落地窗前,然后就看到了楼下正在越来越庞大的聚集人群,就好像是小水洼一般,四面八方的水流不断汇聚起来,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池塘。
脚底下那汹涌的人潮让雨果有些出神,他完全没有想到场面会如此盛大,比起剧组成员来说,雨果的震惊是更加澎湃的。
因为雨果清楚地知道“独立日”这部作品的历史意义,他知道“独立日”奠定了历史进程的基础,但“独立日”却不是那个关键钥匙,“泰坦尼克号”才是。虽然“独立日”曾经创造了佳绩,可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巅峰高度,没有能够成为改变游戏的胜负手。
但是现在,显然历史的轨道已经在悄无声息发生改变了。从美国的狂热,到英国的失控,“独立日”正在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着属于它自己的历史,现在,不仅仅是媒体好奇这部电影最终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就连雨果自己都产生了无比的好奇,特别是看着楼下那壮观的人群。
此时至少有近两千人在附近聚集,警。察已经封锁了整条街道,在周围维持着秩序,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将情况掌控在手中。就在那汹涌的人潮之中,雨果却是看到了一条红色横幅,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的视线。
那红色横幅在庞大的人群之中算不上显眼,仅仅只是能够覆盖四、五个人的长度和宽度,上面画着一只叼着紫荆皇冠的斗牛犬。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横幅,却吸引了雨果全部的注意力,因为那是荣耀至死的标志,那是年轻火山们的标志。
雨果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伦敦看到这个标志,或者更为准确一点说,这是“独立日”的宣传行程,雨果却看到了和电影无关的这个标志——而且还是在荣耀至死长达一年多时间都没有正式活动的情况下,这就更加难得了。
这让雨果嘴角勾勒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内心的小人正在翻着筋斗欢呼着。这一次的伦敦之行,估计会很有意思。
第1577章 时代缩影
“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
这是“泰晤士报(The。Times)”次日的头版头条,标题之下,雨果站在机舱入口处微笑着挥手的大幅照片,清晰可见,就好像最高领导人莅临一般。
毫无疑问地,今天诸多媒体都以最显眼最刺激最盛大的方式报道了“独立日”剧组抵达英国的消息,就连欧洲主大陆上的国家们也都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波兰等等国家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希斯罗机场那无与伦比的欢迎阵仗,这也使得“独立日”剧组在欧洲的宣传成为了七月第三周里最轰动的新闻。而在这之中,“泰晤士报”的标题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
不是说这个标题本身有多么标新立异,而是在于历史的传承。
1964年,披头士第一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那人山人海的盛况一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让人们津津乐道。在当时,披头士踏上美国土地,并且掀起了狂热,这不仅仅是一支摇滚乐队的成就,更是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并且从此开启了全世界流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融入的时代,那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瞬间。
当年“纽约时报”就以轰动全美的标题报道了这件事,“披头士入侵美国!”
现在,三十二年之后的今天,“泰晤士报”再一次复制了这一标题,“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这不仅仅是对披头士的致敬,也不仅仅是对雨果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历史文化的解读。
雨果这一次带着“独立日”前来英国,显然不仅仅是宣传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这标志着以商业为首、以利益为重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开始打破欧洲的文化壁垒,让欧洲文艺电影市场也逐渐对好莱坞敞开了胸怀——甚至可以说是对华尔街的资本打开了大门。“独立日”在欧洲市场的表现,完全可以被看做是未来十年欧洲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态度。
另外,“独立日”在北美所掀起的争论——关于成本关于投资关于电脑特效,其实也深入了欧洲大陆的骨髓。虽然欧洲土地一直是艺术电影的最佳土壤,但在这里商业电影也一直都是存在的,并且带着各个国家地区的特色,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特别道路。现在,欧洲和北美一样,也面临着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冲击。
电脑产业和互联网的诞生,已经成为了过去几年整个社会的热议焦点,许多权威人士都认为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将会让地球迎来世界末日,电脑会不费吹灰之力地毁灭人类。可即使如此,科技的发展还是不可阻挡地走到了今天。
电脑特效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其实就是整个科技进程背景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具有舆论领袖意义的命题。就如同舆论领袖对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影响,电影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让“电影”就成为了舆论领袖,科技之于电影的意义也势必将会对科技之于社会的意义产生影响。
作为一部电影,“独立日”不能代表整个电影产业,但它出现在了特殊时期,以特殊的姿态成为了揭开未来蓝图的序幕,所以,“独立日”这部电影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的成败而已,“独立日”进入欧洲宣传,也不仅仅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在欧洲上映而已。这是整个时代、整个历史、整个社会的缩影之一,恰恰是吸引了最多注意力的缩影。
“雨果…兰开斯特入侵英国”,这句话由“泰晤士报”喊出来,无疑是真正地与当年披头士所掀起的惊涛骇浪相互呼应。从美国到英国,从“纽约时报”到“泰晤士报”,三十二年的一场呼应让时光的印记深深地烙印在了这句口号之上。
只是,这一场“入侵”到底能够产生多少影响,又能够对历史进程产生多少变化,没有人能够解答,只有等待时间给出最后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