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锦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卫皇后的话落,立时有宫人应是。
  “谢皇后娘娘恩典。”老太太孙氏行礼谢恩后,才坐在一旁。
  至于剩下的二太太俞氏,三太太赵氏等人,却是没有这个荣幸的。全都站在老太太身后,梁国公府的姑娘也是一样。
  沈皎本是也想同梁国公府的姑娘们一样站在淑惠长公主身后,正在她准备移步时,便听到了卫皇后的声音。
  “元嘉,来皇舅母这里。”卫皇后在老太太孙氏坐下后,便对着沈皎招了招手,示意她过来。
  “皇舅母。”沈皎在卫皇后面前行了一礼后,便被卫皇后拉在了自己旁边坐下。
  卫皇后摸了摸沈皎的手,心疼地道:“听陛下说你最近学业有些重,很是繁忙,可是在忙,也要顾惜身子,这才半个月不见,你就瘦了这么多。”
  “今日来这么早,早膳可用好了?对了,皇舅母这里有你喜欢吃得驼蹄羹,一会儿喝一碗,这到宴会可还有好长时间呢。”卫皇后来着沈皎细细关心道。
  “谢皇舅母赏赐,元嘉可是好久没有喝上驼蹄羹了。”驼蹄羹历史悠久,晋时就有,相传极为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用料也十分名贵,后来又经人改造,加入冬笋,香菇和松仁等一起熬制,其味更佳。她第一次喝此汤时,便爱上了这个味道,但此汤价值不菲,极为昂贵,其价格让她每次喝一碗后,都要心疼好长时间。
  天和帝提倡节俭,严格控制宫中开销,所以这样的羹汤,便是宫中也不常有,一年中做此羹的次数绝不会超过双手之数,所供应的宫殿,也不过是紫宸,凤仪,兴庆三宫和东宫而已,其余的妃子和皇子公主能不能喝到此汤,全要看天和帝对其的恩宠如何了。
  “知道你喜欢,可是特地为你留的。”卫皇后慈爱地道。
  “皇嫂这可是偏心,元嘉有驼蹄羹喝,我在皇嫂这蹭几次午膳,都要被嫌弃。”淑惠长公主说完,似乎很是伤心地叹了一口气。
  “你还吃你女儿的醋不成?”卫皇后笑着吩咐道:“还不将给淑惠长公主和元嘉郡主留的驼蹄羹呈上来,免得长公主念叨。”
  梁国公府的姑娘和卫家的姑娘,看着卫皇后待元嘉郡主的态度,很是羡慕,特别是卫家的姑娘,卫皇后是她们的亲姑母,虽然待她们也十分亲近,但绝对不是像对元嘉郡主一般事事周全,但她们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绝不妄想不属于自己的恩宠。
  “皇嫂恩典,臣妹可是不客气了。”淑惠长公主笑着行了个礼。
  “你啊。”卫皇后点了点淑惠长公主无奈道。淑惠长公主这爱玩闹的性子,在她面前一直如此,她也喜欢这种亲近的感觉。
  卫皇后转头看向一旁的沈皎,又细细叮嘱道:“便是再忙碌,也要注意身子,你还小,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知道吗?”
  “谢谢皇舅母关心,元嘉知道。”沈皎感受着卫皇后的慈爱和担忧,赶紧保证道,“以后一定好好照顾自己。”
  淑惠长公主看着沈皎和卫皇后之间的对话,也不插嘴,任由其自己交流着感情,阿皎最近忙碌,她每天变着花样的让厨房做膳食,但还是没有办法长胖一点,她请了太医,太医说女儿身子康健,她才安心,只能每日在吃食上继续下功夫。
  这时,宫人端上了四碗驼蹄羹,两碗送到淑惠长公主和沈皎面前,另外两碗放到卫老夫人和老太太孙氏面前。
  “母亲和梁国公老夫人也尝一尝。”卫皇后笑着道。
  “谢娘娘赏赐。”
  “谢皇后娘娘赏赐。”
  卫老夫人和老太太孙氏一齐谢恩。
  老太太孙氏看着面前用精美的白瓷碗呈上的驼蹄羹,浓郁的香气飘散在空中,扑鼻诱人。她知道,她能得到这碗驼蹄羹,只是因为她年长,辈高,她和卫老夫人这位皇后亲母不同,皇后此举,只是为了让元嘉郡主没有后顾的直接用这驼蹄羹,她,终归是元嘉郡主的祖母。
  沈皎看着老太太身边的驼蹄羹,安心地喝着自己碗中的美味。
  随后,才有心情大量殿中的人。
  卫家的女眷,她都是见过的,而这中间唯一的生面孔,是何人便不言而喻了。


第113章 崔氏
  听闻卫家的大太太; 已经随卫渊返京,没想到在现在就见到了。
  卫家大太太,也就是卫渊的妻子; 卫赜的母亲; 看着是一位十分温柔的人。不同于世家贵女的那种温雅端庄; 而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温柔,浑身的气质如水一般,只这么座着; 便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至于样貌; 能生出卫赜那般被盛名满京的女子,怎会不美?只是眉眼间的平和安宁却是其给人最深的印象,很容易让人忽略其姣好的容貌。
  她从没有想过; 卫家的宗妇会是这样一个温柔如水,娴静淑雅的人,但没有人会因为其这身的气质,就以为卫家大太太是一个好欺负之人。
  这位卫家大太太的经历可谓是跌宕起伏; 幼年是历经坎坷,之后才否极泰来。
  卫家大太太崔氏出身永庆侯府; 现任永庆侯崔岩是卫家大太太崔氏的嫡亲弟弟,是崔氏一手照顾长大的。
  永庆侯府一门忠烈,得世人尊敬。三十年前; 在对西北边疆的一战中; 因为纯王一系中饱私囊; 粮草供应不上; 朝中却又下了死守的命令,当时驻守西北的将领便是前永庆侯,前永庆侯和自己的两个还未娶亲的弟弟,因着军令,死守城门,最后全部战死沙场,前永庆侯夫人和其夫君感情深厚,殉情而死,只留下当时年仅八岁的女儿和五岁的儿子。
  许是先帝知道是永庆侯府一门惨烈,是自己爱子的缘故,对永庆侯的爵位没再扣押,在前永庆侯丧礼之后,便同意了崔岩袭承永庆侯一爵。
  自此,威威赫赫的永庆侯一府,便只剩下了崔氏和崔岩姐弟二人相依为命。所谓长姐如母,当时年仅八岁的崔氏不仅要担起管理侯府的重任,还要照顾抚养幼弟。
  看着崔氏这般温柔如水的样子,似乎脆弱的很,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不仅扛起了重任,不仅将永庆侯府打理地井井有条,更将现任永庆侯崔岩教导成现在一个文武双全之人,接掌昔年其父亲的部下和职务,驻守西北,成为名震四方的将领。
  后来据说,卫老夫人替长子择妻时,一眼就看重了崔氏。当时正值还是天和帝的太子夺嫡的关键时刻,这个结果一出来,京中众人全都傻了眼,当时崔岩还没能撑起永庆侯府,谁都没想到会是崔氏这样一个无父无母,可算得上是没有依靠的人,成为了卫家的宗妇,这样的选择对卫家和太子可谓是没有任何助力。
  事实证明,卫老夫人的眼光没错,崔氏嫁到卫家后,和丈夫卫渊伉俪情深,更将卫府和卫氏宗族打理的尽然有序,卫氏一族谁人不称一句好。
  之后,卫渊前往北疆驻守,崔氏才随行离开,陪伴在卫渊身边,单从卫渊身为卫家长子,在只有卫赜一子的情况下,却没有纳妾,只守着妻子一人,便足可看出两人的感情之深。
  沈皎看着崔氏和自己目光相对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很是温柔和煦的样子,立时回以同样的善意。
  沈皎不知,她在打量崔氏的时候,崔氏也在打量她。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沈皎,想起自己儿子在她和丈夫面前,说出自己要求取元嘉郡主时,平日里处变不惊的脸上染上微微的红晕,眉眼间流露的宠溺和言语间的爱意,让她既欣慰又好奇。
  她之前在北疆,在家书中,丈夫和她也问过公婆对你儿子婚事的打算,信中卫相和卫老夫人让她们不用着急,此事已有章程,等她们回京后再知道商议也不迟。
  自己的孩子什么性子自己最清楚,她的儿子清冷得很,想要走进他的心很难,为此还担心以自己儿子的性子,因着家族联姻,会没有知心喜爱的妻子相伴,孤独一生,却没有想到她儿子已经有了心仪的姑娘。,还已经取得了卫相的同意,这前后变化的速度之快,着实让她当时有些怔愣。
  在怔愣过后,剩下的就是好奇,能被她那个儿子放在心中的姑娘,究竟是什么一个人,能让她那位公公同意卫赜一直不婚,等上多年也要求取的女孩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之前也打听过关于元嘉郡主的消息,最多的不过是其救驾两次,圣宠无双,有时就是皇子也要避其锋芒,还有就是元嘉郡主拜大儒张博钧为师,被受其夸赞,至于其它的,元嘉郡主性格如何等等这类,却是一个都没打听到。
  卫家和崔家的女孩也只是告诉她,元嘉郡主是个随和人,至于其它的,她们表示元嘉郡主甚少出席京中宴会,交流很少,并不清楚。
  这样的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外,但细想一下却更为符合常理。若是卫赜喜欢的女孩和平常贵女一样,才会令她诧异。
  崔氏看着坐在皇后身边的女孩,白皙地脸上眉目如画,五官精致,和旁边的淑惠长公主有五分的相像,但比之淑惠长公主的张扬美艳,元嘉郡主身上更多的是一种文雅之气,但又和卫家女孩这种端庄娴雅的书香气不同,元嘉郡主更似士子一般,端方如玉,清雅沉稳。
  对自己善意地回笑后,便安安静静地坐在皇后身边,很是自然地坐在一旁喝着驼蹄羹,在这样的场合喝羹,除了淑惠长公主这位天之骄女,便是卫老夫人也是有些拘谨,更不用说梁国公老夫人了,而元嘉郡主没有半点不自在,显然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事情。
  看着元嘉郡主和卫皇后亲昵的样子,依照她对卫皇后这个小姑子的样子,崔氏知道卫皇后这是将元嘉郡主当作亲女一般看待的。
  都说元嘉郡主在宫中盛宠无双,宫中的公主也要避其锋芒,没有亲眼看到时,只会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但今日只看着卫皇后待元嘉郡主的态度,便可以看到这句话真实性,在卫皇后这个舅母这就已经如此了,更不要说谢太后这个外祖母那里了。
  崔氏默默地为自己儿子算了一下娶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