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女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由于屈宁和杨煜以及五夫人七夫人,劳累奔波了一整天而没有休息。因此,四人晚饭也没有吃,抓紧时间休息了一下,睡了一觉

    这一觉直睡到月出偏高,四人才醒来。

    醒来之时,听到河的对岸传来暗号,知道对岸的士兵已经将夏军拿下。如此,大军便可以横渡过河。此时,无极和崔士中等人带领的士兵也拼拢过来。

    于是,十万大军于夜晚摸黑度船过河。过了河之后,趁天还没有亮,大军便又疾速向前,向着芦苇之地走去。走了不到三个时辰,只见一人高的芦苇犹如苍茫大海一样横桓在眼前,那景观,真的是美不胜收。

 第223章 夏王

    屈宁看到芦苇苍茫,如一片大海一样,茫茫无尽头,一阵风吹来,芦苇低垂,如浪潮一样一浪接一浪,那风景实在是不亚于任何一种风景。她心里感到黯然,这么好看的一片芦苇将要毁掉,实在是有些可惜啊。

    杨煜的心中虽然也有一些惋惜芦苇,但是,成就大事者,牺牲往往是在所难免。他发一声喊,士兵们举起廉刀如潮水一样袭卷芦苇而去。不出片刻,芦苇便倒了一大片。

    很快地,第一批士兵们退了回来,第二批士兵接着往下割。

    杨煜担心退下士兵的安危,连忙过去检查,发现没有什么异样。想想也是,就这么一个时辰,芦苇就算有毒,但是它的毒性也不强,除非在芦苇地里呆上整整三天,才会毒发身亡。不过,为了安全着想,他还是命令士兵们于第一时间喝下了很多很多的水,以便可以清洗肠胃。然后,他又命令士兵退回到树林里,吸收树林里的清新空气,以此净化毒气。

    如此,士兵们才算是毫无危险可言。

    接下来,第二批士兵退下来的时候,也如第一批士兵们一样,又喝又吸,又休息。如是这样轮流,每位士兵都是割一个时辰,然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接着割。到了第五天,苍茫如海的一片芦苇被士兵们割了个精光。芦苇的地下,多半是湖水或浅水或洼水。

    杨煜看着一地的芦苇,本来有心想要将芦苇烧掉,但由芦苇生长在水中,无论它的茎还是叶,都是充满了水份,想要烧它,一时半会根本不能烧。

    大军只得继续向前走,浅水的地方,大军用芦苇做垫脚,踩着芦苇而过。水深的地方,便剩船而过。当然,大军是分几批而过。首先是第一批敢死先锋,等他们偿试度过这片芦苇,过去以后,他们休息一天,感觉没什么异样了,才以烟花的形式传给芦苇对岸的大军。以便告诉大军,横度芦苇没有问题,大军才可以过。

    屈宁看到杨煜无论哪一个细节都是做得很仔细,不由衷心地佩服。其实,如果由她来统领大军,她也许也能统领到这种程度。只是,当大军越接近夏国的时候,她的心就越乱,很多事情,她就想得没有那么周全了。

    杨煜也是知道她会这样,才会临时揽下大军的统领权。

    统万城,夏国的都城。此时宫中文武官员集聚在议政厅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忧心重重,眉毛深深地皱起。

    夏王赫连淳淳,坐在龙椅之上,只感觉如坐针钻。

    刚才,探子来报,说是看到一队大军直逼夏国,那大军的旗帜上显明地写着一个大字‘魏’。听到这里,他知道魏国不满宁文公主去世的事,而兴兵伐夏。其实,他一开始便不是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只是,当他收到施颜文的密报,说是魏国慑于夏国威严,就算宁文公主去世,也不敢撕破脸皮直攻夏国,他这才撒掉迎战的士兵。

    然,他才高枕无忧了几个月,就见魏国大军直逼城池而来。虽说城内粮食丰富,但是,时间一久,必定会被困死。史前的两凉困夏两年,却困不死夏国的一卒一员的传说,已经不能成为传说了。

    如今的统万城,城墙虽然牢固,但食物早已不是当年能比的量。何况,当年筑城时,就是因为害怕有外敌困城,才在筑城的时候,用烧烤的玉米等等来筑城,这才使得两凉困城时,城身的玉米可以食用。现在,被吃光的玉米早已不是玉米,而是用石头填补。

    夏王目光威严地瞪着文武官员,等着他们给他一个良好的对策。但是,他久久等不到。他忍不住怒火中烧,想想这帮饭桶,整天只知吃喝玩乐,一旦有事发生,却个个毫无胆略和计策,没有一位武将敢出来迎战。

    他猛地一拍扶手站了起来,怒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瞪着文武官员问:“怎么,文官没有人想得出一个对策,对付魏国大军?武官呢,没有一人敢站出来,为朕去迎战魏国吗?”

    文武官员听到夏王的怒问,都吓得不敢抬头。

    这时,武将共冶从列队中走了出来,看着夏王说:“臣认为,为今之计。还是请平原公速速来相助,我们里应外合,才能将魏军击溃。”

    平原公,乃夏王的弟弟。被夏王派到长安守城,成为一城之王,威霸一方。

    夏王听了,点头道:“此一计朕早已想到,但是,由谁去请?现在大军即将逼迫眼前,我怕平原公还没有请来,魏国的大军已经逼来。到时,我们无法抵抗,岂不是拱手相让城池?”

    共冶连忙请示道:“臣愿意去平原公。”

    “好!”夏王立即拍手,吩咐道:“你这就骑上朕的千里良驹,绕过魏国的大军,直奔长安。记住,速去速回,中途切勿耽搁。如此,你们才能赶得回来救朕,及朕的子民。”

    “是!”共冶领旨而去。

    接下来,夏王不管其余武将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命令他们整装三军,准备出城迎战。他则守在城墙之上,观看战争,便时刻策划作战计谋。

    如此,文武官员在夏王有条有序的安排之下,不安的心才稍微缓和了一下。何况,大敌当前,每个人有一颗与城池共成亡的心思。

    其实,夏王赫连淳淳本来就是一个善于战争,勇于作战的人才。只是这六七年来,由于天下太平,统万城也和平了七八年。正所谓,安久必懒,这个道理当真是天理。

    由于和平了几年,夏王便忘了战争时的勇心。何况,这几年来,他的心思都是扑在后|宫的美人身上。人们都说男人好|色,皇上更是好|色。皇上之所以好|色,是因为他有财有权,可以享尽女人的欢。

    所以,这几年,夏王沉侵在温柔香中不能自拔。如今看到大军来逼,才知道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过的是浑浑噩噩。他疏于管理军事,疏于操练士兵,才使得武将们没有以前的那种奋勇前进的激昂之心。

    夏王忧心忡忡,深深皱起的眉头,使得四十来岁的他,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rs

 第224章 诱敌出城计

    三天过后,杨煜带领的大军于下午时分到达夏国都城统万城的城外。【本书由】

    屈宁看着统万城的上方有重兵把守,知道对方已经知道魏国攻夏。心里不由得紧张,生怕夏王早已做好准备,把大军六十万调集过来对付她们。

    杨煜当下命令士兵们距离城墙百里之远的地方扎营休息。

    当晚,他叫来诸多副将们一起商量作战方案。

    他第一个听取的,便是拓跋智的意见。

    拓跋智沉吟了一声,看着说众人说:“于今天统万城的重兵把守的情况来看,夏王早已知道我们攻夏的事。看来,他们有所防备。我不怕他们防备,就怕他的城内有六十万大军。到时,六十万大军直扑而来,我们即便不被淹死,也能被踩死。所以,我认为,这场战争,我们不能以硬碰硬。当然,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困城。”

    屈宁站在一边听着,心里毫无计策。其实,她一向聪明有谋略。但是这一回,由于有那么多人才名将来帮她,况且她的心时刻系着父母的安危,她心中的计谋便比平时迟钝了一些。也正因为如此,杨煜才会不听取她的意见。

    慕容千辰听了,连忙说道:“困城看来是万万行不通。你想啊,史书有记,当年南凉与北凉两军困夏于城内长达两年之外,却依然困不死夏兵的一卒一员。如今再困,结局应该还会是一样。”

    拓跋智‘呵呵’一笑说:“你既然说是‘当年’,那么,这种传说只能是‘当年。’”他说着转过头看着杨煜说:“若我没有估错,当年困城之时,夏国必定有后着,才使得夏国不能被困死。但是,这个后着已经在那个当年的传说中已经用完了。也就是说,现在的统万城,城墙是坚不可摧。但是,却能够像天下所有的城池一样,可以困!”

    杨煜点点头,笑道:“嗯。我赞同你的说法。”

    崔士中听到这里,连忙发表了他的意见:“杨元帅,从今天夏兵重守城墙的姿态来测,夏兵并没有六十万大军在城内。”

    “何以见得?”杨煜微笑,他的眸子里闪过一抹赞许的光芒。显然,在他的心里也猜到了统万城内没有聚集六十万夏军。

    崔士中沉吟一声道:“如果夏军有六十万大军齐聚城内,以夏国好勇善战的性格,早就打开城门迎战,怎么会像现在这样,一副如临大乱的样子?”

    杨煜一拍双手称赞道:“崔将军分析得在情在理。”他赞了一句看着众人说:“夏军的兵数有六十万之多。但由他们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这六十多万之兵,分散在全国十几个城内。所以,夏主现在呆在城内是想要等缓兵。如此,我们不能让缓兵过来。当然,在此期间。我们必须要不需一切代价,把夏军诱出城迎战。”

    “嗯。我赞成这个作战方案!”拓跋智听了,第一个举手赞同。

    其余人也是举手赞成。

    于是,一连数日,魏军天天在城下擂鼓挑战,夏军却是闭城不出。一连数日均是这样,一无战事。杨煜知道统万城坚固不能强攻。只能诱敌出城迎战,偏偏夏主赫连淳淳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