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费尽心思,也只能让主帅人选不至于被人夺去。耿睿虽然看不惯她,但好歹不站队,不是后宫任何一方势力的人。能保住主帅大方向不错已经是容珂的极限了,至于副将之流,她也无能为力。
谁让她自己势单力薄,无人可用是事实呢,虽然她有外族夏家,但是并不敢过度倚重。以现在这个情况,所有人都遥遥观望,哪有人会主动投诚,容珂能做的只是尽力维持平衡。
看到下面争吵不休,容珂感到深深的无力之感,她闭上眼,疲惫地叹了口气。
“吴氏一路支持高祖入京,这等功绩谁不称赞,此次出征,除了吴家还有谁能胜任?”
“此言差矣。吴家虽然人才辈出,但这几年子弟从军人数并不多,真正上战场打仗,只靠嘴上功夫怎么能行?老夫不才,但国事危急,故老臣愿意厚着脸举荐几人,其一是家中侄儿,他如今二十有六,已在十六卫里待了十年,此行作为副将最合适不过。其二是崔氏九郎,清河崔氏美名在外,其后辈俱是芝兰玉树……”
因着随军总管一事,太极殿陷入再一轮的争吵中。
臣子们巧舌如簧,谁都不服谁,一旦说起来谁都不肯相让。萧景铎抬头,就看到摇晃的琉璃帘后,容珂靠在坐塌上,正无奈地揉眉心。
当着容珂的面吵成这样,可见这些人丝毫不将容珂放在眼里,只顾争斗自己的利益。萧景铎低头看着衣摆上银色的纹饰,轻轻站了出来。
“臣萧景铎,请战。”
第92章 请战
“臣萧景铎,请战。”
萧景铎这话刚落; 立刻有许多人的视线凝聚过来。
萧英拧了拧眉; 回头压低了声音威胁道:“相公们说话; 哪有你插话的理?还不快回去!”
容珂坐在珠帘后; 隔着五光十色的琉璃珠; 目光澄澈; 一动不动地盯着萧景铎。白嘉逸站在队尾,也抬头看向萧景铎。
萧景铎不曾停顿; 沉稳又坚定地继续说:“臣萧景铎曾担任剑南道晋江县县令; 与南诏交战数次; 对边疆战事知之甚详。臣愿意请战突厥; 为长公主和陛下分忧。”
他说的是为长公主和陛下分忧; 显然是站在容珂这一方。他公开支持容珂,这是不打算再隐瞒下去了。
这是容珂辅政的几个月以来,除夏家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公然站出来支持容珂的外姓人。
满朝文武都觉得公主摄政是倒行逆施; 恨不得和公主摘清所有关系; 生怕沾染到什么; 就此牵连了自己的名声; 就连夏家人出门在外也很少提到容珂; 生怕被人误会。而这种时候,竟然有人站出来; 公然说“愿意为长公主和陛下分忧”。
他甚至把容珂放在皇帝前面。
这下所有人都不吵了,全部回头看向萧景铎。
萧景铎甚至听到有人悄声说:“他二十出头就当了兵部员外郎; 可以预见前途无量,为什么要做这等事情,自毁前程?”
萧英脸都气绿了,他紧紧咬着牙,几乎从牙缝里蹦出来几个字:“放肆,朝堂之上岂容你儿戏,还不快回去!”
萧景铎没有说话,只是深深拜下身去:“请公主定夺。”
那个下雨的夜晚,容珂开玩笑般说起萧玉芒的婚事,她虽然提拔萧景铎,却并不想暴露萧景铎和她有私交一事。她的提拔,更像是一种惜才,予你挑战,予你前程,却不想让你参与她的事情中。
容珂许是觉得,萧景铎是一个可造之材,这样的人才应当安安稳稳地走仕途,没有必要让对方和自己扯上关系,白白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这种事若是搁到寻常人身上做梦都能笑醒,容珂愿意提拔栽培,还不用自己表明立场站队,无论容珂是成是败都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这种好事去哪里找?
可是萧景铎不愿意。
容珂不愿意暴露他们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还是不够信任。她想要瞒着朝臣,让他步步安稳地在仕途中攀爬,萧景铎感谢容珂的这份心思,却并不愿意接受。
他那个雨天就想说了,他愿意陪着容珂共同进退。可是那天他什么都没说,而是选择在这样一个早朝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萧景铎让容珂定夺什么,只有这两人心里清楚。但是放在其他人眼中,这就是萧景铎好好的正途不走,非要走捷径,这番话显然在投其所好,想要讨好公主来争名夺利。
这种事情谁能忍得了,萧景铎几乎立刻成为矢之众的。
好多人都对萧景铎怒目以示,站在萧景铎身边的人甚至往外移了移,坚决地显示自己不同流合污的立场。
到处都是嗡嗡的低语声,萧景铎不动声色,不理会萧英如何生气,不理会兵部上官们如何跳脚,他只等着容珂的表态。
白嘉逸从队列后站出来,也说道:“臣在西北担任县官四年,熟悉西北,愿意一同出战。”
白家故交们正在看热闹,冷不防听到白嘉逸也脑抽般的说了这句话。他们吓了一跳,连忙打眼色把白嘉逸按回去。
凡事唯有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才能起作用,白嘉逸不像萧景铎一样有战功,又是第二个站出来的,很快就被众人打压下去。白嘉逸还想再说,都被和白家有故的臣子们压了回去。
“行了。”容珂说话了,“已到正午,散朝罢。耿将军和诸相到两仪殿议事。”
容珂容琅先后起身,众臣都躬下身,恭送两人离开。随即,几位宰相和耿将军离开队列,跟在内侍身后快步走出大殿。
剩下的人这才能散开,朝日之后还要廊下吃公膳,往日这是极为严肃的时候,可是今日,穿着各色官服的人列队往外走,走着走着便散成三五一群,悄悄谈论今日的事情。
萧英快步走到萧景铎面前,低声怒道:“逆子,你简直胆大妄为!还不快随我来,好好向众人解释?”
“不必。”萧景铎抬头往北方看了一眼,拢平袖子道,“我要在这里等待殿下的传唤。”
“你……”萧英气极。听到这对父子的争执,许多人都偷偷朝他们看来,隐晦地和身边人交换萧家父子的消息。当着这么多人,许多话都不好说,萧英只能愤愤地一甩袖,抛下一句“回府后来找我”,就扭头走了。
萧景铎无动于衷地站在原地,白嘉逸想要过来询问,但都被其他人拦住。果然,没一会,大殿后走来一行穿着服帖的内侍,为首的公公向萧景铎行了一礼,就笑道:“萧郎官,殿下和诸相找。”
萧景铎回了半礼,在众人或明或暗的注视中,平静地随着公公离开。
两仪殿内,几位宰相已经为这件事吵破了头。
萧景铎随着内侍走入两仪殿,领路的公公将他带到东殿门外,道:“萧郎官,长公主和宰相们就在里面,劳烦你等一等了。”
“这是自然,多谢公公。”
公公温和地笑了笑,又不着神色地打量了萧景铎一眼,就迈着小碎步退下了。萧景铎没等多久,就看到一个女官掀帘子出来,对着他轻盈地行了个宫礼:“萧郎官,随我来。”
萧景铎进入东殿,免不了又被众人审视了一番。
“你便是,前几日调到兵部的那个郎官?”
“正是。”
一个宰相还有些印象,问道:“我记得你之前在戎州那一带当过县令,似乎还颇有政绩?”
“回诸相,下官曾在晋江县担任县丞一年,县令三年。去年我朝和南诏开战,晋江县也参加了好几次战役,南诏第一次偷袭边境,就是下官带人击溃的。”
几个宰相低声讨论了些什么,袁相摇头道:“剑南多是丛林,和西北哪能一样?能在南方中打胜仗,又不代表着能适应平原战!不妥,不妥。”
这时候容珂说话了,她问道:“你对平原骑兵了解多少?”
她又黑又清的眼珠朝前看着,从中能清晰地看到萧景铎的倒影。萧景铎作为被人议论的中心,此刻一点慌乱都没有,而是分条逐理地说道:“臣闲暇时,曾研读过许多兵书,对西北略知一二……”
几天前容珂曾和萧景铎说过这个话题,果然没过几日,突厥的冲突便爆发了。那时萧景铎送容珂回宫,容珂举了赵括的例子。
赵括,纸上谈兵的代表。
萧景铎当时什么也没说,他只是在回家后,翻阅了许多兵法兵书,并搬回好些西北的风土志事,反反复复地看。
现在再问起这个问题,萧景铎说得滴水不漏,如何行军如何布阵如何对敌,乃至当地气候风土,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任谁都不能质疑他在兵法上的造诣。
果然,等萧景铎说完,好些人都闭嘴了,就连一向看不惯容珂的耿老将军也不得不承认:“倒还有些架势。”
耿老将军是军中高手,他说有些能耐,那就是很有能耐了。袁相等人一时无言,容珂乘胜追击,追问道:“既是良才,诸公为什么还要推辞?”
“他才多大,只经历过几场小型战役,如何能随军出征,担任一军总管?”
“耿老将军都承认他言之有理,若是按袁相的说法,没经历过实战的人不能上战场,那岂不是所有年轻一代都不必从军了?”容珂缓缓环视周围,声音陡然转冷,“还是说,只要是本殿举荐的人,你们一概要否认!”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神色都变了变:“公主说哪里的话,老臣不敢。”
老好人段丞相出来圆场:“既然殿下一力保荐,那便让萧景铎担任总管,率领右厢军吧。”
出战一般分为七军,有中军四千,直属大将军,左右虞侯各一军,左右厢军各二共四军。大将军耿睿掌管中军和其他六军总管,按段丞相的意思,可以让萧景铎试一试右厢军,上头还有耿睿看着,若是他指挥不来,立刻便可夺回军权。
右厢军有两千六百人,两千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已足以检验出将领的水平。容珂对于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便退了一步不再说话,萧景铎则俯首谢恩:“谢诸相,谢耿将军。”
“谢我做什么。”耿睿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