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陈永年等纤班弟兄和白蛟的绿林豪杰一起呐喊,口号此起彼伏,声震云霄。
河子吃饱了羊奶,睡得好死,厦房里的孔秀才听着这惊天动地的口号,兴奋地说:“对啊对,就应该扶清灭洋。虽然这些人行为不够文雅,却大义凛然,在民族危亡之际,扛起义旗,真是好样的……”这样唠叨着,就抱着娃出了房门,嘴里不停地说:“喊得解气,喊得过瘾……”
当他走到台边,见义和团气势如此宏大,不由暗自赞叹:“真不得了,看来我是孤陋寡闻哩!”
蓝大顺三步两步走到台前,向李道之抱拳道:“师傅,徒儿想不通,我们义和团灭洋就灭洋,为何要扶清?难道师傅没看出,满清不是好东西?欠下咱李家的血债还少么?”
李道之“呼”地抖了一下拂尘,脸红气短的蓝大顺立马不敢再说下去了。
“你的心思,师傅何尝不明白?”李道之叹了口气,说道:“清廷如何?问问黄河吧。咱李家洒过多少血,流过多少泪,还用说么?可是,现如今,国难当头啊……”
所有人都用心听着,皆都屏住呼吸,只有黄河卷起千古不熄的浪花,哗啦哗啦地响着。
李道之又提高嗓门道:“大家皆听着,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向洋鬼子下达了宣战诏书,华夏儿女就应该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为国为民,摒弃前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蓝大顺不再言语,沉沉地垂下脑袋,退回了自己的队列。
“哇哇……哇哇……”
不知何时,河子醒来,尿了孔秀才一身,小胳膊小腿儿乱抡乱蹬,哭喊起来。
“这娃没眼力,”孔秀才直跺脚:“看看,把我的衫衫糟蹋成甚哩……我出门穿甚……”
鱼儿急忙跑过去,李道之却弯下腰来,轻声说道:“把娃给我,让爷爷来抱抱。”
李道之托着河子,站起身来,提高嗓门道:“义和团的弟兄们,黄河沿沿的乡亲们,为了娃娃不当亡国奴,为了一个崭新的世道不再有阴霾,咱要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哇哇……哇哇……”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河子哭得更欢了。
《黄河谣》 第一部分《黄河谣》 第四章(1)
深宫怨妇,二十六岁守寡,三十出头丧子……天下都说我是富贵老人,可我一肚子的苦水对谁去倾诉啊……
1 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公元190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
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洋教不断进入,先发生了山东高唐教堂里外国神甫奸杀中国女学生的惨案,后发生了山西太原反帝志士在教堂被杀的事件。
一时之间,华夏大地民怨沸腾,义和团运动便应运而生,在安徽、甘肃、江苏、河南、陕西蓬勃发展起来。
平时毫无暴动迹象,突然义和团风起云涌,使山东巡抚毓贤大叫:“怎么搞的?一觉醒来,就天下大乱起来!这么多的拳匪团寇,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么?”手忙脚乱,调集军队进行镇压。
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本是黄河岸边忠义镖局的镖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迅速通电全国,打出了“灭洋人、杀赃官”的响亮口号,反帝反清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义和团的举动,震惊了北京清廷,光绪皇帝惊恐万状,匍匐在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脚下道:“暴民……暴民杀伐洋人,这还得了,不是明目张胆要造反吗?快呀……必须派重兵弹压下去才是……”
慈禧太后却并不惊慌,她才镇压下太平天国,根本没把义和团看在眼里,呵斥光绪道:“作为大清皇帝,你就这点出息呀?让他们闹去好了,咱看看戏……”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下了“诛杀团匪”的密诏,派袁世凯的精锐部队入鲁,进行围剿。
刚过完年,朱红灯就惨遭杀害。喜报传入宫中,朝廷上下举杯祝贺。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全国的义和团运动,已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义和团的基本群众,都是北方的下层人民,尤其以各地的侠士参与者居多,他们不甘心做帝国主义的奴隶,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抗争。
在山东义和团兴起时,直隶地区各路豪杰也都纷纷响应,捣毁洋教堂,焚烧鸦片烟。
天津的义和团已经占领各县衙门,除港口外,几乎夺取了这座商埠的控制权。
到了当年四月初,各地义和团持刀扛枪,义愤填膺,向北京进发,要找洋人头头清算血债。
英、美、德、法四国公使蛮横地出来,要求清廷“两个月内将义和团剿除净尽。否则,发来大兵,自行平乱”。
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荣禄,奉慈禧之命,急忙调集新式武装的聂士成部,组成“武卫前军”出京设卡,企图阻止各地义和团向北京前进。
但是,滚滚而来的义和团各路大军,在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下,破坏京津铁路,并在丰台炸毁了洋务派主办的机器制造局,连慈禧太后的“龙车”也付之一炬。
五月底,义和团终于进入了北京。他们喊着“驱除鞑虏,争我国权”的口号,绝不扰民害民,得到北京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
霎时,北京城到处都是义和团,列强的公馆和洋人教堂皆被团团围住。
全国人民为义和团的胜利欢欣鼓舞,黑龙江、辽宁、察哈尔,内蒙等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帝高潮。到了六月,濒临直隶的三晋大地,以太原为中心,义和团运动更是如火如荼,他们不仅烧了城里最大的大北门天主教堂,拆毁了七十多个洋人办的学堂,还开始当街焚烧洋货……
被朝廷赞誉为“灭火先锋”的新任山西巡抚毓贤,此时已无法控制局面,连军队都纷纷倒戈,只好点头哈腰,率领文武官员,将义和团迎入巡抚衙门。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他们发现,清廷如此无能,束手无措,便于六月份组成了由英、美、日、俄、法、德、奥、意参加的八国联军,乘军舰从天津塘沽强行登陆,一路进攻,直扑北京。
在这突然的变故面前,清廷上下一片混乱。自“戊戌变法”以后,慈禧就多次策划,想要废掉亲近洋人的光绪皇帝,立端王载漪的儿子为皇帝。但是,屡遭德、法、美、意、英等国多次阻挠,无法按她的懿旨行事。
八国联军进入天津之后,慈禧唯恐洋人有暗助光绪皇帝、取代她垂帘听政之意,权衡利弊,耍起了两手,对义和团的态度由绞杀转变为支持,试图达到废立皇帝的目的。
相比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义和团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但他们毫不示弱,奋起抵抗,不断破坏铁路桥梁,使得侵略者步履维艰。
六月初,刚刚进入廊坊的侵略军,被义和团紧紧包围,经过一场浴血激战,英国上将西摩尔扔下百余具尸体,狼狈逃回天津军港。
六月上旬,慈禧太后召开御前会议,认为“民意可用”,命令大臣董福祥,“将义和团中年力精壮者招募成军,抵抗外辱”,并下达了宣战诏书,对满朝文武大臣宣布道:“西方列强欺人太甚,举国上下,务必伐鞑,誓与之一决雌雄。”
其实,她根本不想和列强决雌雄,而是要让洋人和义和团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苟且图存。会后,她立即将反战的洋务派大员李鸿章、张之洞秘密召入宫中,对他们授权道:“你们可以暗中与洋人周旋,根据情况,便宜行事。”
宣战第三天,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载漪听说慈禧太后“暂缓废立”,一怒之下,就带人冲进宫中,声称“要杀洋鬼子的徒弟”,执意要除掉光绪皇帝。
顿时,宫中乱作一团,吓得光绪东躲西藏,最终,老谋深算的慈禧喝住载漪,将其带入宫中的二十余名家奴逮捕,以“犯上作乱罪”,悉数砍头。
这个消息,使英国公使听了欣喜若狂,揣摩到了清廷的意图,说道:“如此看来,慈禧保住光绪,向我宣战并非真意”,就与德国公使一道,武的继续加派部队,文的下达措辞更加激烈的外交文书,频频向清廷施加压力。
在重压之下,慈禧亲自给八国公馆发布电报,称:“中国不自量力,怎么会和洋人开衅?并怎么会支持义和团乱民与各国开战?实乃权宜之计,不可当真”,云云……
其实,这已经向各列强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希望借洋人之手,把义和团运动镇压下去。
洋人却变本加厉:六月十三日,八国联军与义和团血战北京东大门通州。十四日,攻陷了东直门。
这天深夜,惊恐万状的慈禧太后,正在祈求佛祖保佑,就被贴身太监李莲英打断,报告了荣禄、载漪传来的不幸消息,说是皇上和满朝文武都在外面等着她的一句话,并拿来一套大襟衫衫。
《黄河谣》 第一部分《黄河谣》 第四章(2)
“这……这是山西民服呀……”望着这民女服装,一时勾起她多少遐想,不由自主脱下凤袍,不要李莲英等太监帮忙,独自抖抖瑟瑟将它套在身上,说了声“把皇上带上——咱这就撤出紫禁城。”
他们本来可以经直隶的沧州,向东进入山东境地。然而,一出北京,慈禧太后就不听荣禄、载漪等大臣的苦劝,执意要向西,进入山西境地。
直隶总督荣禄十分不解,惶惶然对慈禧叩首道:“太后老佛爷,山西有什么好的?穷乡僻壤,高山大川,万一洋人追来了,也行动不便啊……以臣之见,还是去山东吧,不管怎么说,袁世凯手下的四镇精兵,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