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7.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玉和湘云又从南方来到京城,乞讨为生。“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宁国府和荣国府,都成了皇帝新封下爵位的暴发户的府第。贾赦居住过的黑油门院宇已合并到原荣国府中。大观园也改了名字,听说里面的轩馆都按新主人的趣味改造过。宝玉、湘云唱着莲花落从两府门前乞讨而过,被看门人轰赶,眼看簇簇轿马来两府造访。真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又到中秋,在城门外废墟中,宝玉、湘云苦中作乐,回忆当年诗社盛况。他们虽然才入青年期,却已被惨痛的遭际摧残得头上白发披拂。他们试着联句,终于在伤感喟叹中不能继续。(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后,有脂砚斋批语说“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此处的中秋诗应是全书最后一篇诗。)


  第一百零七回 饥怡红寒冬噎酸齑 病枕霞雪夜围破毡

  寒冬来临。宝玉、湘云难以捱过。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第十九回写到宝玉由茗烟带到袭人家,袭人家热情招待,拿出许多果品,但“袭人见总无可食之物”,脂砚斋批道:“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后数十回‘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蒋玉菡、袭人那时感觉在京城住着不踏实,已经迁往东郊紫檀堡常住。茗烟、卍儿躲往外省去开茶馆。贾芸、小红却开创出自己的新生活,并无畏惧之心、萎缩之态。一次宝玉、湘云在街上乞讨,看到贾芸和小红从骡车上下来,要进绸缎庄买绸缎,双方离得很近,宝玉认得出他们,而他们已经完全认不出宝、湘,芸、红舍钱离去,宝玉不禁生“咫尺天涯”之叹。(第二十五回写到宝玉清晨隔着海棠树看不清小红时,脂砚斋批道:“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


  第一百零八回 神瑛顿悟悬崖撒手 石归山下情榜俨然

  宝玉、湘云虽然穷困已极,但他们一直在破衣掩盖下,各自珍藏着一只金麒麟。宝玉的金麒麟是冯紫英最后一次上山寨前,拿去交给他的,并告诉他卫若兰的遗言。宝玉的通灵宝玉,因世人皆知随落草而来,分明天赐,出于迷信,害怕神谴遭祸,也始终没有将其没收。
  大雪纷飞。又到年关。他们相依相携,离开不堪回首的都城,支撑着往郊外而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一处庄院外,湘云终于不支,倒在雪野。宝玉高声呼救,许久,终于有人听见,循声找到他们,将他们救入一户农家。一对青年农民夫妻,帮宝玉把湘云安置到热炕上,又去熬棒茬粥,端来窝头、咸菜。宝玉环顾四周,看到纺车,再细看那农妇,似曾相识,如在梦中,忽听那丈夫直呼妻子“二丫头”,不禁憬然(第十四回写宝玉试用纺车遭遇二丫头,有脂砚斋批语:“处处点晴,又伏下一段后文。”)。宝玉感激他们搭救,取下金麒麟相予,他们坚决不收,说:“我们难道图的这个?”宝玉方知世上最纯之人,本在乡野中。
  湘云终于不救,在那农户家炕头溘然而逝。湘云弥留前对宝玉说,就将她葬在这屋外海棠树下她被抬进屋前,虽半昏迷中,竟仅凭直觉,认定那屋外是棵海棠树二丫头和其丈夫,跟宝玉一起,连夜掘开冻土,将湘云掩埋,为的是怕天亮后惹来麻烦。宝玉又泣请他们明年春天,一定还要在那海棠树周围,种上芍药花,二丫头和丈夫应允。埋葬湘云时,宝玉将那对金麒麟放在了湘云身边。
  二丫头和丈夫让宝玉睡东边屋的热炕,两口子现烧西边屋的炕,自去那边屋休息。
  宝玉难以入眠,双手摩挲与他共生的通灵宝玉,忽然那通灵宝玉放出光芒,还发出声音,道是:“宝玉,是你真地悬崖撒手之时了!”又道是:“仙僧来接,我先走一步,回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去也!”声消后,宝玉忽觉已不再有通灵宝玉。于是顿觉大彻大悟充满胸臆。朦胧中,只觉仙僧仙道现身,宝玉随他们而去,这是宝玉第二次出家,也是真的做到了悬崖撒手升华到太虚幻境,重见警幻仙姑……
  第二天二丫头和丈夫天大亮才醒来,去那边屋请宝玉吃早饭,却不见踪影,也没留下脚印等痕迹,大为诧异,出门去看,田野皆白,他们家门外丝毫不显埋葬过人的痕迹,可那株海棠树,却在严冬里绽出一树粉红的花蕾,沁出阵阵飘渺的香气,他们俩面面相觑,用眼神互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宝玉回到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重住赤瑕宫中。
  通灵宝玉回到天界青埂峰下,恢复女娲补天剩余石的巨大形状,但与它下凡前不同的是,上面写满了字,即《石头记》,最后则是“情榜”,宝玉作为绛洞花王单列,并有“情不情”的考语,以下是九组“金陵十二钗”,从正册、副册到八副,共列一百零八位女性。(有关探佚依据请参看我《揭秘〈红楼梦〉》第2部第二十四讲、第三十六讲。)

  2006年11月1日整理完毕于绿叶居


  责任编辑 谢 欣





  2007年第一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文学拉力赛”2007年第一站读者来信选登

  夏天栋
  《中国虎》是本期冠军,可惜要分两期才能欣赏完,颇有意犹未尽之感。记得那晚一点半才看完,毫无睡意。想李克威先生虽寓居海外却心忧天下,难得难得。看文中感慨,比照我居住周围环境,顿生今夕何夕之意!天佑我中华!

  仇长义
  《中国虎》立意很好,但略输文采。张炜自《古船》后,长篇一直追求抒情色彩的理想主义,《家族》、《外省书》较为看好,但《刺猬歌》我难以卒读,主观色彩太重,行文乏流畅也许我难以理解其深邃远大的寓意。相反,我更乐意读张宏杰的《皇帝:最不幸的人》这类文章,轻松流畅,几千字的篇幅让人懂得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皇帝虽是至高无上的,但也是最专制、最无情、最压抑、最无自由、最孤独的人。

  朱小虎
  2007年第一期《当代》我已经阅读过了,感觉《中国虎》写得很好,很喜欢这样的纪实性小说。

  苑志强
  《当代》2007年第一期推荐篇目《刺猬歌》。在最初看到这个作品的篇名时,我有些困惑,为何选择并不美丽的刺猬作为意向?张炜说:如果怀抱刺猬,就会有一种“扔了可惜,抱着扎人 ”的感慨。这是中国人爱做的比喻,说的是一种两难。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我彻底明白和理解了作家的寓意。理想和现实背离的两难,人生境遇和命运捉弄尴尬的两难,自然文明和现代工业冲突的两难,让我们看到作品哲学的大主题。这部充满寓言、传奇、奇幻的作品让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中沉重而警醒地阅读。
  《刺猬歌》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意向的鲜明与突出,细节的深刻与张力,意境的魔幻与震撼,都把百年历史流光回转中的这段爱恨情仇演绎得柔肠寸断。在廖麦的执着、坚守和放弃的过程中,把浪漫中的苦难,写实中的哲思,日常叙事中的历史画卷,纯自然状态中工业文明的浸染巧妙结合、水乳交融,让我们看到的是暗合着的一个民族血泪中的背影!这部笔力雄奇、气势磅礴、古风古韵的大作,成为作者的突破之作。从张炜的《古船》、《九月寓言》到《刺猬歌》,我们看到作家螺旋式上升中的艺术升华。
  张炜的语言是娴熟、个性、深沉的,表现出了极强的描摹能力。在自然景物、文学意境的营造上笔力非凡。当我们担忧文学的日渐式微的时候,看到这样坚守传统、延续脉络、雅致绵密的著作,我们感叹和欣慰。

  晁译
  本身对动物一类的文章兴趣不大,但《中国虎》太棒了。我被祖祖那离奇多舛的命运所吸引。它是山林的主人,是山林的魂,多少年来是它维持着山林的生态平衡和宁静。它的高傲、优雅、智慧令我欣赏。它虽然是山林之王,但也给其他动物和人留有生存空间,不滥杀无辜,野生虎真让我敬佩。
  我们人类明知中国虎是保护动物,明知其对大自然和生物链的重要,还利欲熏心,狩猎,捕杀,原本和谐的长白山变得不那么简单,连天边的云彩都带着血腥的色彩,这样的滥杀毁了环境也会毁了人类。人与人和谐、人与动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才是和谐社会。
  中国虎的故事,不仅带给读者激情,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虞时中
  阅读新年第一期《当代》,感觉依然如初,这种淡雅朴素的风格我喜欢。里面刊登的荡气回肠的文章我喜欢。我个人觉得,《当代》刊登的长篇小说都很优秀,很有看头,这次张炜的《刺猬歌》也是。值得称道的是《当代》这次在《讲谈》栏目中刊登了安意如的文章《长相思》,这对以庄重大气著称的《当代》来说似乎是一种创新,注入了一种青涩的活力,对于一家拥有海纳百川般气度的杂志来说,这样的创新和尝试也是需要的,因为她给广大读者看到了一种青春的活力!

  徐宇伟
  2007年的《当代》第一期,鲜红的封面,大气而喜庆。主打的是李克威的《中国虎(上)》和张炜的《刺猬歌》。
  李克威的《中国虎(上)》以纪实的笔法,写一个救助华南虎的故事,其情节十分的戏剧化,其人物十分的脸谱化,作者精到的手法令作品十分的“八卦”,可读性较强。逃脱千百年劫难,苟延残喘到今天,山中之王中国虎,依然难逃灭绝下场?要命的不仅是人类的愚昧,而且是觉悟了的人类的爱心?作者在诙谐幽默中揭露着一部分人类背叛着良心残杀国宝的丑恶嘴脸,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得发出嗤笑,是对作者勇敢指责的赞赏,也是对坏人得到应有下场的嘲笑。一只野生中国虎,又称华南虎,珍贵到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