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冲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远见,这事他都谋划得如此深远。心悦诚服地道:“皇上圣明!”   
秦始皇给周冲夹一块肉。道:“联择一吉日。召集群臣,告于太庙,正式册封扶苏为太子,周先生就任太子太傅!”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十0章 帝王之师(十)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向秦始皇行礼。   
秦始皇挥手道:“各位爱聊,平身!”   
扫视一眼群臣。目光最后落在尉缭、韩非、王剪、蒙武、周冲、内史腾他们身上,道:“赵高,给缭子先生、周先生、王剪、蒙武、内史腾设个座位。”   
赵高应一声。带着几个太监过来,把锦敷放好,再退了下去。秦始皇道:“缭子先生,周先生,王剪,蒙武,内史腾,你们为大秦呕心沥血,才有大秦今天的辉煌,联很是感激你们。你们赋闲在家,联本不应该打扰你们,只是今日联有重大决定,不得不请你们前来一同商议。特设此座,请坐吧。”   
周冲他们谢过恩,这才坐了下来。   
“你们都瞧见了,今天的臣工到得很整齐,平日不到的也到了,你们一定在想联有什么事要把他们都召集来?”秦始皇扫视群臣,道:“那是因为联今日要立太子,把你们召集来商议商议。”   
立太子一事只有周冲一人知道,就是尉缭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万万想不到秦始皇会早早就立太子,乍闻此言,无不是吓了一大跳。   
在群臣的惊讶声中,秦始皇接着道:“太子,国之储君,大位传承之所系,可以立嫡,可以立贤,列位臣工,你们都说说是立嫡,还是立贤为好?”   
秦始皇深不可测之人,现在突然抛出这个问题,群臣谁也号不准他的脉,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敢首先说话。   
“怎么?你们都不说话,是不是心有顾忌?”秦始皇笑道:“你们放心,联不会怪罪。李斯。你身为丞相,你来说吧,大秦的太子该当立谁?”   
李斯根本就不想第一个发言。可给秦始皇点名了。不能不说。迟疑着道:“皇上。臣以为自古以来立太子一是立嫡长子。二是立贤。自从商代武丁确立嫡长子为太子以后。莫不循此法,臣以为从万世之基考虑,应该立嫡长子为宜口李斯谬言,还请皇上明察。”   
在商朝武丁以前,王位继承制度不明,王位争夺时常上演,闹得商朝不得安宁。商代最有成就的帝王武丁吸取了教训。最终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才使得王位争夺有所收敛。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有缺陷,就是嫡长子未必有治目地才干,比如汉惠帝,着名地软娃娃皇帝,一切皆操持在吕后之手。   
嫡长子继承制度另一个缺陷就是那些具有治国才干的王子没有继承权。往往就会发生战乱,比如堆材大略的明成祖是通过战争登上皇位地,开创了明朝一代盛世。当然,也有特殊处理的情况, 比如汉武大帝就不是嫡长子,是汉景帝第四子,由于他幼小对表现出来的天赋,汉景帝最终立他为太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武功达于顶峰地全盛时代。   
王位继承的关系非常重大,嫡长子制度确立以后,用了数千年,李斯持此议,可以说是很有见地,群臣齐声附和。   
“你们都认为立太子当立嫡长子?”秦始皇问道:“要是嫡长子不肖,而其他诸子里面有贤才,难道就一定要立嫡长子?”   
这的确是一个弊端,群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尽皆闭口不言。   
秦始皇再次点名道:“李斯。你说说看,难道大秦地江山要落入庸才之手?大秦的江山将万代传承,代代都要是贤才。”   
这问题太大了,大到李斯不知如何回答,愣在当地,道:“皇上,这这这……,   
周冲站起来为他解围,道:“皇上,周冲以为立太子以嫡长子,还是立以贤。这全在皇上一言而决。不过,周冲认为嫡长子制度传承千年。自有他的道理,不应该否决。皇上担心立太子以嫡长子,致使贤才不在位地担心是必要的。立嫡长子还是立贤,皇上自有决断。”   
这话听起来有点模技两可,其实是在点醒秦始皇立嫡还是立贤。相互为用,可以确立嫡长子制度,再辅以立贤,具体的情况具体处理,因为这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是呀,皇上!”这个问题太大了,再纠缠下去也一时难以说清,谁也不敢乱说,群臣巴不得早点结柬。   
秦始皇点头道:“你们以为联的儿子里面口谁该立为太子?”   
周冲已经知道答案。他当然不会笨到第一个回答的程度,静坐不动。   
历朝历代因为立太子一事上演了多少血腥事件,群臣不会不懂这个理,都不敢乱说话。秦始皇点名道:“韩非,你说呢。”   
韩非结巴着道:“皇上,韩非以为立嫡应该是长公子扶苏,若立贤长公子扶苏最贤。是以韩非以为当立扶苏为太子。”   
他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他都这样说了,看来这事已成定局,再者扶苏年纪虽小,英气已露,群臣知道扶苏的确贤而有才,齐道:“臣附议。”   
“缭子先生,你以为呢?”秦始皇点名口   
尉缭附和道:“皇上,缭子以为韩非说地有理,缭子也是这样认为。”   
王剪蒙武内史腾三人不等秦始皇点名,道:“臣附议!”   
秦始皇站起来,道:“难道列位臣工如此同心口联心甚慰呐!联也这样认为,扶苏既是长公子,又贤而有才,联很是器重,所以联决定册立扶苏为太子,择吉日告于太庙成礼。”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颂扬。   
秦始皇接着道:“扶苏虽然英气已露,毕竟年幼,尚需一位有学问有德操有大本领的师傅,你们以为谁最合适做太子太伸?”   
群臣议论纷纷,有推举尉缭的,有推举韩非的,有推举周冲的,瞧他们那个架势,没有十天半月不可能议出个结果。   
李斯清咳一声,道:“各位同僚。请静一静。”丞相说话了,群臣自然要听。只得住嗜。李斯道:“皇上,臣以为太子太傅非周先生莫属。”   
他居然有这等眼光。和秦始皇看中的人选一样,秦始皇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   
“皇上,论才掌论人品,缭子先生,韩非皆可为太子太傅,可臣还是以为周先生最为合适。”李斯聪明人,当然不会把两人的短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来个点到为止,以秦始皇之才情不会不明白。   
尉缭和韩非齐道:“皇上,丞相此言极是。”   
秦始皇点头道:“联也如此认,就有劳周先生调教扶苏了,不知道周先生可否屈就?”   
周冲领命道:“周冲遵旨!”   
在周冲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扶苏登基以后运用现代文明治理天下,原本在汉武大帝时期才出现的第一个文治武功达于顶峰的全盛时代整整提芹一百年在秦朝就实现了。太让人激动了!   
第六卷 革新篇 第十一章 另类游学(上)   
“学生扶苏见过师傅。”扶苏进来向周冲行礼。   
周冲笑道:“公子请免礼,这些礼节不必了。有了这些礼节太拘柬,太生份了,不如不要。反而亲切些。”   
“师傅说得是,学生记住了。”扶苏笑着道。   
周冲指着扶苏道:“这话,你都说了无数次了,可每次见到我还不是一大套礼节,弄得我都有些适应不了。”   
扶苏解释道:“师傅为了学生的学业呕心沥血。学生心里感激,向师伸行行礼是学生的本份嘛。”   
“学生陈平见过师傅。”高大帅气的美男子向周冲行礼。   
这个陈平不是别人,就是历史上刘部身边那个陈平,他一生给刘邦出了很多主意,最有意思的有三个,一个是韩信自立为秦王派人知会刘邦,刘邦张嘴就要骂。陈平在他脚上踩了一下,张良扯了扯刘邦的衣袖。刘邦这才醒悟过来,改口说大丈夫要做王就做真王,哪有做假王的道理,来个顺水推舟。封弗信为秦王,稳住韩信。   
第二个就是刘邦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是中了冒顿的计,被囤在白登,正是陈平出一奇计,才使得刘邦逃出生天。   
第三个就是他给刘邦出的伪游云梦,实擒韩信的计策,韩信能征善战,当时无人是对手。却给陈平一计而擒之,诚可叹也。   
张良身列”汉初三杰“,被誉为一代帝师,其实陈平的谋略不比张良差,这三计只不过是他一生无数计策中最有意思。影响最大的而已。再比如。他给刘邦出的反间计。反间项羽与亚父范增地关系,让项羽自折羽翼。都是非常棒地计策。   
天下统一之时,陈平还年幼,尚在游学时期。张良家资亿万。而陈平却是穷得叮当响,喜欢读书又不爱务农,全靠他哥哥养活他。实际上他哥哥对他非常不错。他嫂子不见待他,对他不好,他哥哥发火了。把他的嫂子给驱逐了。   
周冲办新学传遍天下,陈平听到这个消息,欣喜难已,决心要拜在周冲门下,把想法给他哥哥陈伯一说,陈伯虽是个庄称汉,也是一个不同寻常之人。不仅不以自家穷而生出痴人说梦的想法,还很鼓励陈平入关。   
得到陈伯支持地陈平马上动身去咸阳。只可惜他家里实在是太穷,连盘缠也没有,好在他乡里有一个叫张负的富人送了他五十两银子。他才来到威阳,拜在周冲门下。   
周冲也是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大名气,居然把陈平给吸引来了,又惊又奇,惊奇过后周冲心想陈平的才情非凡,不在张良之下,若是让他接受现代文明地洗礼。将来的成就必是不可限量,扶苏登上皇位之后,有他辅佐,推广现代文明也就客易多了,很是高兴地收下陈平,并要他和扶苏朝夕相处。   
陈平的才学很不错,和扶苏很是谈得来,两人相处得很好,同进同出,好得象亲兄弟。   
周冲笑道:“陈平。老实说,你又给公子说了些什么新鲜事?公子现在潜心求学,你老是给他说些外面地事,也不怕误了公子的学业。”   
陈平自从拜入周冲门下他的生活之资全由周冲出,平时扶苏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