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者,现在的冒顿和大泰还没有抓破脸皮,他还在尽力维持两国之间地友好局面,现在就动手扣留他。于情于理于义都说不过去。会给后人指责。这种历史罪名是任何一个政治家不得不顾忌的东西。   
最现实的考虑就是只要泰朝的战略布局一完成。和匈奴开战,结局是肯定的。匈奴必败无疑,又何必急在这一时。要知道,在战场上击聪冒顿和现在就擒住他,对匈奴人的精神感受是完全不同地。在战场上凭真刀真枪打败冒顿,那只能让匈奴人觉得冒顿是技不如人,非大泰之过,他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就会下降很多,现在就抓他,反而使他的地位一跃十丈。于将来控制匈奴部族很不利。   
最后一个问题是周冲这个现代人深知北方问题对中目地困扰有多么严重,可以这样说中国存在多久,北方少数民族地骚扰就持续了多久。正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地袭扰。让历代王朝伤透了脑筋,明朝为了对付北边地蒙古残部,不得不放弃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强大舰队,诚使后人痛心。   
为了稳定北方,历代王朝都是采取双管齐下。威德并济之策,现在抓住冒顿只能失去北方少数民族之心,更会让那些有心投奔大泰的人望而却步。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商量该不该趁机抓住冒顿的问题时,周冲是持反对意见。这是抓住冒顿的十载难逢地良机,在反复权衡之后,众卢一致决定还是不动手的好,虽然日后要负出一定的代价,但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北疆。这才是最重要的。   
须罗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扶苏地话是真的,还在打量着周冲他们,心想该如何把周冲或者扶苏劫持在手,用作脱身的护身符。   
冒顿相信扶苏的话是真地,因为他也认为泰朝现在抓他的时机不够成熟,笑道:“礼仪之邦就是礼仪之邦!”   
蒙恬冷笑道:“我蒙恬还不致于做小人,我要凭真本事在战场上和大单于打一仗。”   
冒顿眼里放光,欣然色动。道:“蒙将军精通兵道,用兵如神,要是以你为对手,放开手脚好好打一仗,无纶胜败都是快慰生平之事。只是。这样的机会不会有,大匈奴和大泰友好着呢,哪会打仗呢。”   
前半句是真心话,后半句是形势所逼不得不说的面子话。   
蒙恬礼节性地谢一声,道:“不,大单于。机会已经来了。”   
冒顿眉头一轩。心里着实吃惊。他现在最怕的就是和泰国开战。听了这话他能不惊吗?装作不知原委。问道:“蒙将军何故出此言?”   
蒙恬面容不变,道:“大单于有所不知口太子已经调兵遣将,楞开了阵势,要是大单于不同意恢复东胡一事,我们只好开打了。”   
“啊!”须罗他们也是想不到泰国会来这一手,无不是惊讶不置。   
冒顿忍住心惊,笑道:“将军说笑了c这打仗我还略知一二,以栽们大匈奴的实力,和大泰打一场大战是不够,要是在东胡之地。在这里打上一仗,本羊于还有点自信,不会落于下风。”以他想来,他率举匡之兵进入东胡之地,就是泰军的动作再快也可不能快到哪里去,也不可能调集多少军队,真要打起来胜算很大。   
扶苏对陈平一点头,陈平把一幅军用地图展开,只见上面画着很多箭头。陈平指着地图,道:“大单于请看,这一路是王贵将军,他已羊领五万骑兵赶到你背后去了。太子地意图很明显,就是截断你地援军,把你在东胡的军队一分为二,便于我们各个击破。   
“这里是我们的一支精锐,在你的正西。这支在你的正东,而太子丰领地中军在你正面,你已经是陷入四面埋伏之地,可以说是绝境。一旦开打,你是无路可逃。”   
冒顿是军事大家,一眼就看出这绝对不是说笑,不是拿来讹诈他的,一颗心抨悴直跳,快从胸腔中蹦出来。吃惊地道:“这这这……”   
周冲笑道:“你是在想我们那么多的军队在调动,你怎么没有发现,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一是你的军队忙着追击东胡残部,忙着分享胜利果实。根本就没有防我们。二是你都想不到我们会来这一手,你的将军们就更别提了。你的那些侦哨,全给我们做了,你还以为是东胡人干的呢,所以要完成这一部署其实不难口   
“我们知道这种既成事实,要大单于放弃是很难。所以我们不得不往最坏的方面去准备。要想让大单于同意,只有凭实力了。”   
这话半真半假,真地要完成陈平所说地那样地军事部署哪有那么容易。王贵半五千骑兵去冒顿的后路是真地,其他几路军队哪里到位。   
冒顿知道不答应泰朝的条件不行,可就此答应实在是难以心甘,一时权衡难决。   
扶苏提醒道:“大单于有没有发觉,我们除了王贵将军不在以外,还有李牧将军也不在。我可以告诉大单于的是,李牧将军现在去了河套之地,他去的目的我就是不说。你也明白。既然要打,就要打大些,大泰决不会只在东胡之地和大单于打一仗。”   
李牧要是去了河套之地的话。那是准备攻打单于王庭了,那是冒顿最怕之事,脸色一变再变,猛地想到这的确是一扑灭匈奴的一个好办法,而扶苏他们干嘛要告诉自己呢?念头一转。立时明白扶苏他们的意图。笑道:“大泰有什么条件,太子请讲。”   
第七卷 攘夷篇 第八章 进军西域(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伪山。羌笛何须怨扬恤  奋风不座玉门关。”这首王之涣的忍凉州词y朋友们都知道。诗中的玉门关设置于汉代,是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以三万精骑打败盘踞在这里的二十四万匈奴军队。彻底斩断了匈奴右臀之后才设置了玉门关。   
玉门关之所以被称为玉门关,据说是因为西域盛产的和田美玉从这里运进内地。原本叫小方城地一座雄关就成了玉门关,为后人称道。   
玉门关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河西走廊上最具战略价值的雄关之一,唐代诗人岑参有诗“玉门关城迎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楼胡……”,很好地道出了玉门关地重要性。其实还应该加上一句“西去天山从此行”才能完全概括出玉门关的重要性,出了玉门关就到了西域,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著名地丝绸之路正是从里通向逞远地地方。   
本书中还没有玉门关一说,但这地理位置是有的,现在地韩信已经统丰大军出了玉门关,进入了西域。   
在我们代现人的印象中,新疆黄沙万里,有很多不毛之地的沙漠,事实土新疆是中国沙漠最多的省份。在泰代,这里还是绿洲遍地,随处可见人烟,并不是现在那样沙漠很多。是以韩信半领泰军行走在西域任没有后世进军新疆那么大的困难。他们的唯一困难就是语关有问题,和当地居民不太好沟通。   
历史上华夏军队第一次出现在西域是霍去病攻打河西走廊时越过王、门关,直取西域。一路往西打到天山附近!他的攻击方才停止。而韩信半领地泰军进入西域,比起霍去病进军西域整整提前了一百年。   
这是华夏军队第一次进入西域,语言方面自然是很成问题。好在周冲考虑到这个问题,给韩信支了一个妙招,要他把当地会说华夏语言的居民充当向导。在当时,华丑文明虽然没有象后世那样远播异域,但华夏文明已经成形,再加上中原富饶。为周边地区所羡慕,因而到内地经商的少数民族大有人在,他们会说华夏语言,要找向导其实不难,倒也省了不少事。   
历史上。中国对西域第一次大规模用兵应该要算汉武大帝著名的远征二师城了,至于霍去病进军西域。一是因为他地军队规模不大,他两次出兵河西走廊才带了三万精骑。进入西域的不过几十人。二是他当时以打击匈奴军队为主,西域国家还不是他的打击目,在当时这些地方的国家是汉武大帝争取地抗击匈奴的盟友,当然不会用兵。   
直到匈奴被击破,西域问题日趋严重,汉武大帝这才断然对西域用兵,攻打二师城。后人以为汉武大帝攻打二师城是为了宝马,其实大针而特错了。因为当时地汉朝使者在西域老是被杀。财物被抢!这有关一个民族的尊严,有关一个帝国的体面。不得不用兵。二师城一战之后,西域震恐。不敢再乱杀汉朝使者,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时代,为以后汉宣帝把这片土地纳入版土,设立著名地“西域都护府”莫定了基础。   
泰军在韩信的统率下一路西进,如入无人之境,根本就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泰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能征善战。西域国家想打也打不过。只有认燕,称臣纳贡了。   
二是西域国家小。不堪一击。当时西域就有几十个国家,大者不过几万人口,小的就很不好说了,不过干把人口。这在内地根本连一斤,亭都不如。一个小小的亭长管辖地也比这多。要这些国家组织起有力的抵抗根本就不可能。   
韩信驻马道旁。冲策马前行的骑兵吆喝道:“保持队形,全速前进,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停下。就是要拉屎,也得拉在裤裆里。”   
章邯和屠雕策马而来,屏雕有点担忧地道:“大将军,这样行军行冯兰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会把弟兄们累坏的。”   
“是啊,大将军是不是应该给弟兄一点时间休息一下,就是睡个觉也是好的。”章邯也是附和。   
韩信不动声色,道:“你们是怕太过疲累了,遇到敌人不好对付是吧?我们进入西域的情形与我们以往遇到的大不相同。周先生说过了西域的国家小,没有实力与我们抗衡,只要我们亮出堂堂之阵。吓也要把他们吓住。这一切不是得到很好地验证了吗?我们进入西域之后,遇至过象样的抵抗吗?没有。全是望风而降。”   
这是事实,谁也没法否认。屠雌还是有点担心。道:“万一有不测,这么疲惫不好应付啊。末将一点浅见,还请大将军斟酌。”   
韩信笑道:“你不用担心,只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